二十四節氣--清明
二十四節氣--清明每年4月4至6日為清明節氣,又稱清明節、寒食節、踏青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我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鴿,三候虹始見。」 清明時節白桐花開放;喜陰的田鼠全回到地下的洞中;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生長,正是春耕春種、植樹造林的大好時節。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節日,古習俗在這一天,家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就有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拔河、放風箏等戶外活動,增加人體的抵抗力 。使這個節日除了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呈現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是一個極富特色的節日。唐代杜牧有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民諺曰: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相關知識:清明節溯源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清明節的主體內容其實並不僅僅是去掃墓,而是豐富多彩的春日活動。當然,如果我們常常記取祖先們的辛苦,使子孫後代牢記前輩的勞動,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而且珍視今天的生活,勤奮工作,這確實是我們的美德;但是,如果僅僅去掃墓,那麼,清明節的意義,實際上是在被消解。懂得民俗節日的歷史,完整而生動地恢復與重構民族節日系統,這樣可以使我們的傳統節日更加具有積極意。
清明節美食清明節氣多吃「芽」類食物,現在正是香椿上市的時候
下面介紹今天清晨拍攝的「香椿芽餅」
薔薇/圖、文
推薦閱讀:
※驚蟄丨春天,唯有愛你和春困掩飾不住
※論十二月節氣
※大雪節氣 ,一年中最宜進補的時節,別忘了這麼吃!
※推算日柱和時辰節氣之口決,書讀百遍其意自解……
※從八卦太極圖看二十四節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