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選】中國繪畫藝術總概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淵源流長,以漢族為主包括各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採的形式手法,形成獨特色的中國傳統繪畫(即中國畫)。
中國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講求筆墨、氣韻、意境、格調為標準,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畫科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技法形式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設色又可分為金碧、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畫幅形式有壁畫、屏幛、捲軸、冊頁、扇面等,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 中國繪畫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風格鮮明,形式獨特,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原始社會至秦漢時期—民族風格初步形成。
中國繪畫的最早遺迹可上溯到遠古的岩畫和繁榮於新石器時代彩陶器上的非常豐富的裝飾紋樣。新石器時代的繪畫,技巧上雖尚處於稚拙階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對人物、魚、鳥等外形動態亦能抓住主要特徵。
夏、商、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繪畫已有了相當的進步。這時的繪畫形象,可從青銅器及玉器上的裝飾紋樣,戰國時期漆器上的彩畫,特別是湖南長沙戰國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龍鳳帛畫》和《人物御龍帛畫》中可以看出中國繪畫在當時已達到較高水平,為秦漢時期繪畫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時400餘年的秦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國勢強盛,疆域廣闊,絲綢之路溝通著中外藝術交流,在這一背景下出現了繪畫藝術的發展和繁榮。漢代宮廷官署及政治性建築物上多有壁畫,用以宣揚禮教,褒揚功臣。漢代墓室壁畫及畫像石、畫像磚,特別是陸續出土的帛畫,對了解此一時期的繪畫面貌提供了豐富的形象資料。漢代繪畫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的風格,又有趨於細密臻麗的帛畫,生動地塑造了現實、歷史及神話人物形象。在表現人物、動物動態,揭示情節高潮,反映現實生活等方面,有著重要成就。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繪畫—承上啟下
中國從三國鼎峙開始至隋王朝建國為止,處於長期分裂混亂之中,戰爭頻繁,民生疾苦,歷時369年,此間的繪畫在整個中國繪畫發展歷程中卻佔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繪畫史上,有可靠記載的知名畫家相繼出現,是從三國兩晉時開始的。三國時吳國的曹不興,以善畫著稱當時,與皇象的善書同列為吳國八絕之一。西晉時有著劃時代意義的畫家是衛協,其次則有張墨、荀勖。衛協與張墨當時曾被葛洪並推為「畫聖」。至東晉,出現了更為重要的畫家顧愷之。顧愷之對中國繪畫的發展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在道釋畫、故實畫、肖像畫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詣,同時他也是中國最早的繪畫理論批評家。戴逵的佛像畫與他的佛像雕塑同樣有名,在創造佛像樣式上作出過重要貢獻。
南北朝時,南朝劉宋一代的畫家成就最高的是陸探微,畫人物創造出秀骨清像的典範,對當時與後世的影響極大,可與顧愷之媲美,因此後世經常將「顧陸」相提並論。陸探微之子陸綏,也被當時稱為畫聖。中國最早的山水畫家宗炳、王微,也並時出現在劉宋一代。此外,顧駿之始畫蟬雀,顧景秀、劉胤祖也以善畫蟬雀著稱;吳暕、張則在當時也頗有畫名。南齊一代的著名畫家,有善畫婦人的劉瑱,善畫馬的毛惠遠,善畫鬼神的姚曇度,善畫人馬的蘧道愍,以及人物畫家謝赫,以善肖像畫及時妝仕女擅名於時。梁代成就最高的畫家是張僧繇,他以「善圖寺壁」著稱,他的具有獨創性的繪畫風格技法給予了唐代閻立本、吳道子以極大影響。北齊時有被當時人們號為畫聖的楊子華,還有以善畫「曹家樣」佛像(梵像)著稱的曹仲達。北周時有以善畫柴車野服著稱的田僧亮和以善畫塞北風土著稱的馮提伽。其他如鄭法士、展子虔等皆是由北周入隋的畫家,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國兩晉南北朝苦難的時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和發展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盛,遍及南北。在漢代繪畫發展的基礎上,這一時期人們對繪畫特點和功能有了進一步認識,繪畫史和繪畫理論著作開始出現。漢代流行的經史故事等題材的繪畫雖仍佔一定比重,但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卻迅速增多,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創作也日趨活躍。山水畫和花鳥畫開始萌芽。此期繪畫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追求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體現了這一時期繪畫的水平。
這一時期有關繪畫的理論及史料著作相繼出現,並不斷有所發展。東晉時顧愷之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3篇著作。南朝劉宋時宗炳《畫山水序》及王微《敘畫》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古的關於山水畫的美學專著。齊梁時謝赫《畫品》是一部以品評古今畫家畫藝優劣的專著,可是此書的意義卻遠遠超出它對具體畫家所一一作出的品評,實際上它是一部概括了中國古代繪畫的藝術性準則的重要著作。謝赫的六法論對後世中國繪畫的理論與創作產生著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梁隋間姚最有《續畫品》,是追隨謝赫之後,對畫家畫藝進行品評的又一部專著。
總的來說,漢代以前的繪畫,筆墨賦彩比較簡略,構圖也比較簡單,直到西晉才開始初步成熟。東晉以後出現了顧愷之、戴逵、陸探微、張僧繇、楊子華、曹仲達等大家,此時的人物畫和走獸畫已達到成熟階段,而山水、花卉、鳥禽之類則遠未成熟,有待發展。山水還只是作為人物故事畫的襯景,描繪方法尚存「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點。畫山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畫樹石則「伸臂布指」。這一時期的繪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說兩漢以前的作品大都是為政教服務的,而自東晉南朝以來,雖然宣揚政教的作品偶然有之,但主流是與文藝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畫或以現實為題材的風格畫之類。另外,除佛畫多作於廟壁上外,已開始有捲軸畫的出現,因而使收藏欣賞成為現實。
隋唐時期的中國繪畫—邁向高峰
隋唐兩代處於封建社會盛期,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經濟繁榮及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頻繁與活躍,使繪畫藝術形成燦爛輝煌的局面,它是中國古代繪畫發展中的又一高峰,並湧現出一批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名畫家。如代表初唐美術新水平的人物畫畫家閻立本、尉遲乙僧,盛唐時期寺觀壁畫代表人物吳道子,反映侍女生活情態的繪畫代表人物張萱、周昉,花鳥畫家薛稷、邊鸞,鞍馬畫家韓幹、韋偃、曹霸、韋無忝、陳閎等。唐代繪畫體裁仍以人物畫為主,宮廷衙署及寺觀壁畫占相當比重,褒揚功勛的功臣畫像仍在繼續,石窟及寺觀壁畫較南北朝有著更大的發展,其規模之宏偉、技藝之卓絕在歷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有流行,但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的優勢,對後世影響更為深遠。
萌芽於東晉南北朝的山水畫至此時有了明顯的進步,富麗精工而富於裝飾性的青綠山水得到社會的欣賞,水墨山水也相繼開始抬頭。隋代展子虔所畫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畫技巧上更有提高,對青綠山水的發展也作出了貢獻。王維、張璪也以水墨山水著名,還有精於龍水的孫位,可見唐代山水畫有著多種風貌,金碧青綠與水墨揮灑並行,專門山水畫家日益增多,山水畫即將進入成熟階段。隨著社會的需求,花鳥畫也開始興起,唐代花鳥畫側重描繪鷹鶻、仙鶴、孔雀、雉雞、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麗。由於武功隆盛和貴族遊獵的風氣,鞍馬等題材成為繪畫專科並取得相當高的成就。另外,印刷術的發明使版畫也隨之得到發展。
壁畫藝術在隋唐時達到極盛。壁畫題材由圖繪人物及佛道故事擴大到表現山水、花竹、禽獸等方面,內容及技巧上均大大超過前代,表現形式為墓室壁畫與寺觀壁畫。這些壁畫大都出於宮廷畫工之手,描繪了人物、仕女、界畫、山水等各種形象,線條或嚴謹勁簡,或灑落而有氣概,用色絢麗燦爛,顯示了初、盛唐時期的繪畫水平。
唐代繪畫的繁榮促進了繪畫史論的發展,收藏著錄及繪畫史論的著述之成就也大大超過往代。唐代繪畫品評著作有彥悰《後畫錄》、李嗣真《續畫品錄》、張懷瓘《畫斷》和竇蒙《畫拾遺錄》等。唐太宗時中書舍人裴孝源著有《貞觀公私畫錄》一書。張彥遠於大中元年(847)完成的《歷代名畫記》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繪畫通史巨著。
唐代繪畫不僅大膽汲取、借鑒外來藝術的表現技巧,而且還通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傳播到其他國家,並對日本古代繪畫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唐代繪畫燦爛而恢宏,具有昂揚磅礴的時代精神和風貌。
五代及宋遼金時期的中國繪畫—全面發展
五代及宋遼金時期,中國歷史進入封建社會後期,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和完備,特別是宋朝,成為中國古代繪畫的鼎盛時期。文人學士把書畫視為高雅的精神活動和文化素養,並對繪畫提出鮮明的審美標準,在創作和理論上都開始形成獨特體系。社會、宮廷、文人士大夫之間的繪畫創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響,使宋代繪畫在內容、形式、技巧諸方面都出現群彩紛呈、多方發展的局面。宋代繪畫題材較唐代有很大擴展,人物畫中宗教寺觀壁畫雖仍具一定規模,特別是道教繪畫由於宋王朝對道教的提倡而有所發展,但石窟藝術已呈明顯衰退之勢,寺觀壁畫中為適應市民趣味,描繪生活形象及熱鬧場面的內容佔了重要位置。山水畫在唐、五代的基礎上朝著廣度和深度發展,名師巨匠輩出,成為後世楷模。經史題材的人物畫流行於時。但人物故事畫和風俗畫得到了高度發展。肖像畫已普及於社會上。版畫除佛教經捲圖像外,還用於經史著作,如《烈女傳》等,科技書籍如《營造法式》等及圖譜、畫譜如《梅花喜神譜》的插圖,並已有獨幅版畫出現。尤其是以雕版印刷年節需要的年畫,更使版畫普及深入民間。
五代時期山水畫發展最為顯著,五代時中原地區的荊浩、關仝,江南地區的董源、巨然分別以不同的筆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區的山水畫,風格各異,對後世山水畫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宋代山水畫家輩出,各有專長和創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遠,范寬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許道寧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繪四時朝暮、風雨明晦的細微變化,惠崇、趙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墨戲,李唐、馬遠、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詩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畫藝術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並與劉松年共稱南宋四家。
花鳥畫也有著長足的發展,五代時江南徐熙的田園花果和西蜀黃筌的奇花異鳥分別具有野逸和富貴兩種不同風格。北宋趙昌的設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敗荷鳧雁,趙孟堅的水仙、以趙佶為代表的院體花鳥畫都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鳥畫已開水墨寫意之先導。文人學士中流行的蘇軾的古木怪石,文同的墨竹,仲仁、揚無咎的墨梅,墨花、墨禽更著重表現主觀情趣,與民間畫工及宮廷花鳥畫的高度寫實、刻畫入微的畫風迥然不同。北宋李公麟又在純用墨線勾染的白描手法上作出貢獻,一些畫家在寫意人物花鳥上也進行了嘗試,豐富了繪畫的形式和表現技巧。宮廷及陵墓也繪有墓室壁畫及寺觀壁畫,創作了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繪畫作品。遼金地區的文人士大夫繪畫在北宋文人畫傳統基礎上加以發展,對元代文人畫有著直接的影響。
五代及宋遼金時期是名家輩出的時代,這個時期還有一些比較有影響的畫家為:王齊翰、衛賢、周文矩、郭忠恕、顧閎中,李迪、李嵩、馬和之、王詵、蕭照、燕文貴、張擇端、趙伯駒、郭熙、陳居中、范寬、龔開、惠崇等。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它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繫,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這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
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以文人畫為主流的元朝中國繪畫
1279年,蒙古族滅南宋,統一中國,建立以大都(今北京)為中心的元帝國。元代繪畫中,文人畫佔據畫壇主流。他們的創作比較自由,多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減少。作品強調文學性和筆墨韻味,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三結合。在創作思想上繼承北宋末年文同、蘇軾、米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遺貌求神,以簡逸為上,追求古意和士氣,重視主觀意興的抒發。在元代短短90餘年內,畫壇名家輩出,其中以趙孟頫、錢選、李衎、高克恭、王淵等和號稱元四家的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最負盛名。
元代繪畫以山水畫為最盛,其創作思想、藝術追求、風格面貌均反映了畫壇的主要傾向,影響後世也最深遠。元初山水畫家以錢選、趙孟頫、高克恭為代表,他們均對傳統山水畫進行了認真探索,並托復古以尋求新路。錢選善畫青綠山水,師法唐代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趙伯駒,並融進文人畫的筆意和氣韻,具有一種生拙之趣。高克恭變化出入於米芾、董源、李成之間,形成了渾穆秀潤的獨特風格,在元初與趙孟頫、錢選並驅。元代中後期,崛起黃公望、王蒙、吳鎮、倪瓚這四大家。元四家以他們各自的創新風格和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把中國山水畫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展的主流。
元代還有一批山水畫家,各有師承,自具特色,在畫史上也享譽頗高。其中受趙孟頫影響,兼宗李成、郭熙畫法的畫家,有盛懋、商琦、曹知白、朱德潤、唐棣等人。受黃公望和王蒙影響,兼師董源、巨然的有陸廣、馬琬、陳汝言、方從義、趙原等人。學習南宋院體山水畫法,保留馬遠、夏圭遺風者有孫君澤、丁野夫等人。此外,王振鵬、李容瑾、朱玉等人的山水樓閣,用筆工整細密,折算精確,為元代界畫名家。
元代人物畫遠不如山水、花鳥畫興盛。由於尖銳、複雜的民族、階級、社會矛盾,大多數畫家消極避世,漠視人生。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畫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於表現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畫極少。而隨著宗教的風行,在佛道人物畫方面,有一定提高。藝術方面,有些畫家汲取文人畫的筆墨技巧,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劉貫道師法晉唐,集古人之長,筆法凝重堅實,人物意態舒暢,為元初高手。何澄繼承南宋院體遺規,開元代人物畫逸筆先路。王振鵬師法李公麟,筆法流暢勁健,人物神情生動,白描間以淡墨渲染,突破了一般只用線描的程式。錢選人物畫學自晉、唐,衣紋多用顧愷之高古遊絲描,工穩而不板滯,蘊清秀於古拙,自成一種格調。任仁發人物鞍馬師法唐人,筆法工細流暢,筆調明快清麗,保留了較多的唐人傳統,但亦有自己風貌,在元初與趙孟頫齊名。張渥以畫白描人物見長,師法李公麟,用筆流暢飄逸,形象真實,栩栩如生,被譽為「妙絕當世」。王繹善畫肖像,筆法細勁,造型準確,神態生動,在元代肖像畫家中成就最為突出。顏輝在宗教人物畫方面,負有盛譽,他用筆粗潤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潑墨法,於水墨暈染中現出凹凸效果。
隨著文人畫的興盛,元代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的繪畫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並發生顯著變化。其題材往往寓意高潔、孤傲,寄託畫家的思想情操。藝術上講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飾和工麗,提倡以素凈為貴。主要用水墨技法表現。其畫風開啟了後來的水墨寫意花鳥畫的先聲。錢選變工麗細密為清潤淡雅,晚年更創不假雕飾的水墨寫意和彩色沒骨的畫法。王淵師法黃荃,作品多用水墨法,變工整富麗為簡逸秀淡,是元代成就最突出的花鳥畫大家。陳琳、張中筆法粗簡,突破了宋代院體繪畫一絲不苟的規格。竹石畫家最著名的有李衎、高克恭、趙孟頫、柯九思、吳鎮、顧安、倪瓚等人,大都繼承文同、蘇軾或王庭筠的傳統而有自己特色,以水墨法見長。張遜善畫雙鉤竹,在元代幾成絕響。其他竹石名家尚有李倜、謝庭芝等人。以畫梅著稱者有鄒復雷、王冕等人,他們多學自仲仁和尚和楊無咎。
元代壁畫比較興盛,分布地區也很廣,在繼承唐宋和遼金壁畫傳統基礎上亦有新的變化。從實物遺存和文獻記載看,有元寺觀壁畫、墓室壁畫、皇家宮殿和達官貴人府邸廳堂壁畫。山水、竹石、花鳥等題材的增多,是元代壁畫的顯著特點之一。元代壁畫的盛行,使得唐宋以來吳道子、武宗元等人的優秀壁畫傳統得以繼承和發揚,在中國繪畫上佔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元代繪畫史論著述數量不少;但有分量的不多。重要著述在史傳類方面有夏文彥《圖繪寶鑒》、庄肅《畫繼補遺》;著錄兼品評類有周密《雲煙過眼錄》、湯允謨《雲煙過眼續錄》、湯垕《畫鑒》;畫法類有李衎《竹譜》、黃公望《寫山水訣》、吳鎮《竹譜》、饒自然《山水家法》、王繹《寫像秘訣》等。此外像錢選、趙孟頫、柯九思、吳鎮、倪瓚、楊維楨等人的詩文或繪畫題跋中,也有關於繪畫創作方面的重要論述。
推薦閱讀:
※中國最慘皇帝:在位一個時辰,就被砍死,成為亡國之君
※黃懷寧:中國三大失敗惡教
※盤點:中國歷史上被低估的十大帝王
※中國經濟增長的優勢還在嗎?
※陳欣怡葯檢陽性,如此危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