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界天籟的六瑞之首——壁
(2011-10-12 20:55:25)
上一篇膚淺地談了談自己對玉琮的一些認識,朋友們給了我許多的鼓勵。我想既然說了琮,就再來說說壁吧。璧是六瑞之首,古人以致今天的許多專家學者和收藏愛好者都將它列入祭天之列。我感到這種列入在對禮制的研究是由意義的,而對璧本身的成型以及用途的研究是有待於考證的。在此,筆者拋磚引玉希望多多的玉璧愛好者能夠進行互動交流,突破瓶頸。筆者感到這是對華夏文明的一種大敬,是對歷史以及後人的一種負責。
玉璧,是一種片形呈圓狀中心帶孔的玉器,古人認為玉璧是上天恩賜的寶物,具有溝通天地鬼神的靈性。早在戰國末期統治集團在《周禮》中把璧定為了「六瑞」之首,從此它有了祭天之器的定義。根據考古發現的資料來看,玉璧其實早在新石器就有了一定的數量出現,雖然我們至今不能破解其真實的用途,但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出現的大量玉璧來看,其數量之繁多,製作之精美,完全展示和代表了中國史前玉器製作的輝煌成就。而其後歷朝各代的玉璧,各具時代特徵,均表現出了不同的靈秀之美。
考古發現,玉璧最早產生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此後,一直傳承延續到清朝,雖然它們有不同形制和紋飾,但它們始終是皇權、王權、貴族權力等級的標誌。至於談到玉璧的用途,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認為它是祭祀天地的禮器,《周禮·春官》云:「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有的認為它是古代權力的標誌和等級制度的象徵。有的認為它是一種裝飾品,因為它的製作精緻,美觀大方,特別是系壁適宜人們佩飾點綴。再有的認為它是陪葬品,因為在許多古代墓葬里出土過大量玉璧,如1982年江蘇草鞋山198號墓前和武進縣寺墩墓葬的第三號墓里出土了100多件器物,其中絕大部分是玉器,璧琮就佔有五、六十件之多,同時在《周禮·春官》里也有「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斂屍」的記載,充分說明古人以玉器斂屍的事實。除此之外還有的認為,璧還有一種特殊的用途,即作為一種信物,傳達某一種特殊的信息。《荀子·大略》載:「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口,反絕以環。」說的是古時進行國事訪問時,用璧表達相見之禮,在各國交往時,也往往用璧作為瑞既表示祝賀吉祥,同時又是一種憑信。
首都博物館館藏青玉雙身獸面紋蒲紋玉璧
筆者在走訪了很多博物館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戰漢時期幾乎每個遺址墓地都有一種青玉雙身獸面紋蒲紋玉璧出土,雖然在尺寸上略有不同,但其紋飾幾乎一致。筆者雖然沒有對其尺寸進行過統計和研究。但感覺到很有可能這是一種王權賜予諸侯、將臣的信物,代表功績地位的象徵,以及禮尚往來代表吉祥禮節的尊貴器物。這種信物或禮物是有一定規制的,這從玉質和紋飾上的一致性可以得到佐證。在那個時代玉璧已從祭天禮器向著一種權貴符號的意義過渡。這是當時的一種制度,有其使用權和擁有的特殊性以及規制玉料上的統一性。在葬制中很有可能根據等級、功勞隨葬。這種隨葬有完整隨葬和擊碎隨葬之分,至於究竟為何是有待考證的。
遼寧省牛河梁紅山遺址出土玉璧
良渚文化玉璧
龍山文化玉璧
崧澤文化玉壁
齊家文化玉璧
凌家灘遺址傳統玉璧
廣東韶關馬壩石峽遺址出土玉璧
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廟底溝二期文化傳統玉璧
新石器時期的玉璧因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規整,或外周不圓,或厚薄不均勻,璧面不平整,或留有切割痕,或兩面寬度不一致,或穿孔打偏,孔邊有斜坡。該時期玉璧多素麵樸質無紋飾,而且肉好之比例無定製。紅山文化玉璧肉的邊緣呈薄刃狀,天然沁較輕,沁色也較少,僅有紅褐色、水銹和灰黑等色;良渚文化玉璧外緣薄,內緣厚,沁色多為霧狀的灰白色。這一時期的玉質一般是青玉、綠玉、灰白玉、淡黃玉,特徵大多是素麵無紋,打磨較光亮,具有一種古樸的秀美。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商代玉壁
山西浮山橋北墓地出土商晚期玉璧
金沙文化遺址出土商晚期周早期玉璧
陝西長安縣張家坡遺址出土西周玉璧
商周時期為玉璧的發展時期,為貴族專用禮器。這時期的玉璧尺寸小於新石器時代,均為圓形,璧面平滑,內外緣厚度相當,外緣邊棱為圓角,兩面對鑽打的孔一般都很規整。商代玉璧多素麵無紋;西周大璧無紋,小璧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題材主要是龍、鳳、鳥紋。常用一寬陰線與一細陰線相結合的手法刻出璧面紋飾,寬陰線斜挖成一面坡形狀,紋飾弧線較多,線條自然流暢,造型柔美,所用玉材多為新疆青、碧、白玉及南陽玉、岫岩玉,具有一種柔潤之美。
陝西出土春秋秦式楚式玉璧
戰國玉璧
春秋戰國時代,玉璧開始出現有紋飾的淺浮雕,常見的有谷紋、璃紋、鳥紋、龍紋、虎紋、勾連紋等等很少有素麵。當時被大量用來作佩飾和殮葬用玉,多採用新疆青、白、碧玉。佩帶的璧直徑一般在10厘米以內。作為禮器用的璧直徑則在15—25厘米之間。春秋璧璧體均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戰國璧表面分成一、二或三區同心圓紋帶,內外區琢成一首雙身龍紋,中區保留傳統谷紋。內外邊沿用陰線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狀。這時期出現了出廓玉璧等創新製作,即在內孔或外緣上鏤雕出生動的動物形象。雕刻技法普遍運用粗細陰線結合法,粗線條少,細線條多,且線條有毛口。刀工鋒利挺拔,刀痕較深,轉角尖銳。谷紋乳突飽滿勻稱,谷紋是在乳釘紋上加刻陰線而成,具有一種大氣之美。
漢代出土玉璧
漢代玉璧沿襲了戰國的風格而又略有變化,兩漢時期的玉璧製作規整,紋飾繁褥,而且有多層次紋飾來裝飾璧面的特點,典型的有弦紋、谷紋、獸紋、蒲紋、卧蠶紋等紋飾組合在璧面上。其玉質仍以白、青、碧玉為主,但璧的形體加大,有的直徑達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龍、鳳、鳥紋較多。璧上的谷紋,蒲紋顆粒大而稀疏,起凸淺,穀粒上部渾圓。玉璧邊緣加寬,立緣剖面呈方形,明顯不同於戰國時的三角形立緣。同時組合紋飾更為流行,有的還飾以吉祥文字。到了東漢,璧體加厚,外緣立面略有弧度,但數量漸少。這一時期的玉璧,紋飾華麗,雍容華貴。自漢以後,玉璧便逐漸少了,人們也不太崇尚。
南宋玉璧
元代玉璧多仿唐代,小型玉璧居多,大璧少,主要供佩戴用。多數只在一面雕紋飾,壁形厚重,穀粒稀疏,排列列無規律。璧面雕琢動物的,動物具有元代工藝的風格特徵。玉雕刀工粗糙,用刀較深,刀鋒常有出廓現象,但鏤雕也有精美之作。這一時期的玉璧,具有元代鮮明的時代特色,具有一種粗獷美。
明代玉璧
明代玉璧數量較前三代多,多選用青、白玉,也有少量碧玉。器體大多比較小,常見凸雕蟠螭紋,也有不少谷紋和雲紋。乳釘紋顆粒圓而大,略扁,往往留有管形鑽套鑽的痕迹。明代玉璧主要為佩戴之用,具有一種精巧之美。
清代玉璧
清代玉璧小型較多,璧身較厚,穿孔較小,出現了中間帶環套的雙聯璧。玉璧上的紋飾出現了幾何紋圖案,吉祥圖案及人物圖案,寫實性較強。這一時期無論朝廷、官方、民間,都很流行系璧。乾隆時仿古玉璧逼真,而且十分精美,具有流動的線條美。
由於玉璧它本身具有玉質的內在美、工藝美、歷史美、紋飾美、意蘊美等特點,故歷來受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個人收藏欣賞
謂壁肉倍好,乃周人揉之其形謂之六瑞之首,乃禮器也。古人曰:蒼璧禮天!日月演繹,宇宙變遷,溯源根本,似飾環之所啟?似天地之孕育?似神靈之演繹?似王權之彰顯?似富貴之鑲綻?似禮制之循規?其深奧莫測為今人函詢未果矣。叩開上古之門,靈界天籟萬物之化也。
玉潤墨香拙筆
11.10.12
參考文獻:《中國出土玉器全集》、《漢代出土玉器》、《大漢楚王》、《石家河文化玉器》、《張家坡西周玉器》、《陝西出土東周玉器》、《安陽殷墟出土玉器》、《鴻山越墓出土玉器》、《良渚古玉》、《東周吳楚玉器》、《中國考古通論》、《古代玉器通論》、《玉魂國魄》、《周代用玉制度研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