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又是一年開學季,又是一次目送中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越來越喜歡台灣女作家龍應台了。透過一本本凝聚著她在生命中不同時刻不同心態的書,一點一滴地觸碰到她豐富細膩的內涵。

  自從孩子去外地讀書,每讀龍應台的《目送》一文,總讓我有一種頓悟的感覺――作為父母,都想把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下來,認為可以多為孩子做一點,孩子就會少吃些辛苦,而作為子女要感恩我們的父母,沒有父母,我們就不會有這麼美好的生活,就不可能快樂健康的成長。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那樣,父母不圖兒女為家作多大貢獻,只要兒女在身邊多陪陪他們,多照顧他們,他們就會覺得很開心……

  每讀《目送》都會讓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親走時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哀痛,也會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親時,母親那歡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嘮的話語。世間大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後還是沉寂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或許,《目送》所描寫的都是人們所經歷的,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讀《目送》總有想流淚的感覺,為逝去的或正在遠去的親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腳步,能留下的就是記憶;讀《目送》懂得了對於生命,最好的態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讀《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遺憾不舍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龍應台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作為子女,目送父母的容顏老去;作為父母,目送孩子背著書包上學漸漸遠去的背影……只能目送,因為就算是讓你追,你也追不上!這就是一代代的人生!終於明白朱自清為什麼寫了那樣動人的一篇《背影》,原來在父母與子女的相互目送中,那個漸行漸遠的背影,那個模糊至看不見的背影,才是最讓我們動情、最讓我們深刻,那樣的情景印在腦海里,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世人有誰喜歡離別,更不用說目送,無論是送與被送。親友離別本就是難過之事,送別的形式會更讓人傷感的。我常常想,如果我要遠行,是絕不會讓人來送的,我害怕在我的一個轉身會看到落淚的雙眸;我也不想去送別人,我恐懼自己那種無奈的不舍……孩子去外地上大學之後,一年兩次的送站讓我對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龍應台已經年過半百,她的閱歷要多過我很多。作為一個母親,她在機場送兒子去美國做交換生。他在長長的行列里,等候護照檢查;她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其實這位母親一直在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也沒有。

  想著龍應台的一次次目送,憶起自己的一次次目送。盡在不言中的都是滿滿的愛……父母能給予孩子生命,但不能替孩子生活;父母能撫育孩子長大成人,但保證不了孩子長大成才;父母能給孩子少年的快活,但給不了孩子終生的幸福;父母能領導孩子如何做人,但不能為孩子的所有行動負責;父母能告訴孩子怎樣辨別長短,但不能替孩子作出取捨;父母能為孩子奉獻濃濃的愛心,但不能強迫孩子照單全收;父母能為孩子貢獻自己的所有,但卻不求孩子回報一分……孩子,父母能為你們做很多很多,只因為父母愛你們!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我想,每一個做父母有子女的人,都能夠理解這種感情,都能體會那個目送的目光與漸行漸遠的背影之間的深意。


推薦閱讀:

【收藏】開學啦!家長幫孩子做好這幾點領跑新學期~
新學年開學,風水擺放有助促進孩子學業
九月臨近心慌慌?臨近開學,孩子你準備好了嗎?
開學啦,寒假作業不慎丟在營業廳?!我們表示:這!鍋!不!背!

TAG: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