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系學霸揭秘:「這種人」英語容易學得好!

今天一位上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叫王志文,他的母親加了我微信後,在微信上說:『老師!謝謝你給我的英語學習方法!背單詞很快,孩子很喜歡這種方法,而且我讓他默寫了20個,寫錯了1個。比以前寫錯5個好多了!今天我家孩子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聽老師說要努力成為一種人,可以讓英語學得好。那究竟什麼樣的人英語可以學得好呢?「

下面是我的一位已經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劉明真,寫的《什麼樣的人英語可以學得好》。

什麼樣的人最容易/能學好英語。

我估計答案一說估計很多人立馬就想。

「1.中文好的人。」

「2.耳朵(音)好的人。」

為什麼?

我不知道別人,但我堅信語言是相通的,特別是到了文學層面上那種很特殊的美感。

譬如Of Mice and Men裡面有一句描寫:the water runs deep and green,你中文不好能把他和《三峽》那句「素湍綠潭」聯繫起來嗎?這兩句描寫跟我的感覺是非常相似甚至一致的。

一門語言如果你不覺得「美」,會缺乏某種「深究」下去的願望。沒有動力,不光是學語言,學啥都學不好。

有了動力,還要知道自己的ideal(理想狀態?)是什麼。你要培養自己有基本的、區分好壞的能力,才能為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而不是悶頭學下去。

譬如:

The fat boy waited to be asked his name in turn but this offer of acquaintance was not made.

這是《蠅王》里的句子,描寫精準,意思傳達準確。

但你怎麼才能知道他「描寫精準,意思傳達準確」?你怎麼判斷一個人(中文)的文筆好或者壞,在英文里也是一樣的。

多讀,多想,多比較。——無捷徑。

母語好的人在學習第二外語上有絕對優勢;第二語言好的人在學習第三至第N語言上也有絕對優勢。語言是一種綜合能力,把一句話寫對寫好寫美,考驗的不只是對語法和辭彙的熟練運用(此乃基礎),還有你的獨具匠心,同樣意思的一句話,用同樣或至少近似的辭彙表達也會有不同,這個不同在於你和別人有不一樣的wording(措辭)。

但這個wording怎樣才能最好,要靠你自己去琢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甚至覺得用中文寫詩填詞都很有幫助,你在湊韻腳對平仄的時候不得不一個字又一個字地換,偶爾牽一髮動全身,為了改一個韻腳整句都要重寫……算了,中文基礎不好的人估計也聽不懂我在說什麼。這是一種能力,用外語培養肯定來不及了,實在不行還是回去回爐一下母語吧。

我不知道這個算不算我個人的天分,還是學文學藝術的人都比較善於visualize(視覺化)一些東西。

我今早看到一個帖子:

An old man lay under the bridge, dead.

問為什麼dead丟在句尾。

當然,潛在的問題是這句話和an old man lay dead under the bridge有什麼不同。

我說,lay dead是上帝視角,給讀者一個特別客觀、物化的鏡頭,遠遠地一拍,你知道橋底下有個死老頭,完了;但dead丟句尾則是全然不同的感官,鏡頭由遠而近,先橋,再人,最後,哦,他死了。除了拋出懸念(尤其朗讀的時候,逗號那裡可以停頓一下),還形成了一種循序漸進的層次感。

類似這種寫作技巧和每種技巧帶給人的不同感官——例子還有很多。沒人教我為什麼會這樣,都是自己腦洞開太大。但我很好奇,所有人都跟我一樣愛腦補嗎?似乎也不見的。

所以還是老話,書面的東西就多讀吧,等你到了看小說挑作家挑文筆的時候,你自己的寫作也差不多了。培養一個人的欣賞能力,我覺得,比背單詞背句型難太多了。

我之前批判過英吧求翻譯的廣大群眾也是基於這一點。你都無法判斷誰的翻譯最信達雅,你求什麼翻譯啊,直接谷歌有道不好嗎?大家都節省時間。

總結起來一句:有欣賞能力非常重要,沒有欣賞能力你別想學好英語。

自然,欣賞能力也能靠讀中文書籍培養。語言是相通的。

下面說口語。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學好口語。

拋開勤學苦練(聽-input,說-output)老生常談,耳朵靈光(其實我指的是音樂上有perfect pitch)的人很有優勢。對聲音敏感的人更容易抓住自己與標準(姑且用這個詞)的差異,然後模仿並無限度地接近標準。

有好耳音等於說是「會鑒賞」的一個先決條件,你啥都聽不到,自然就啥都聽不出來,啥都聽不出來你怎麼糾正自己,怎麼向「標準」無限接近。

我作為一個四歲開始彈鋼琴的苦逼蘿莉在這上頭的確是吃香了。嗯哼,聲樂與器樂其實都有幫助的。

我就是想問糾結髮音的各位,你們錄自己說的話嗎,你們跟「標準」對比嗎?你們能聽出來差異嗎?

三個答案都是「不能」的,很抱歉,估計你一輩子口音都這樣了。


推薦閱讀:

TAG:英語 | 學霸 | 易學 | 語系 | 英語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