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專題複習——日 本 史

一、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大化改新七世紀中期仿效中國隋唐制度

一、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明治維新仿效歐美

(一)背景:幕府統治危機:

①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形成並發展,受到了落後封建制度的阻礙。

②民族危機:1853年,美國叩關後,西方列強紛紛侵入日本。

③部分中下級武士,開始接受西方的先進技術和思想,主張武力推翻幕府統治。

(二)明治政府的建立和幕府統治的結束

以中下級武士為主的倒幕派,建立了倒幕武裝。組織了以天皇為首的明治政府(資產階級性質的政權),摧毀幕府統治(封建政權)。

(三)明治維新的主要措施

1、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廢藩置縣。

2、經濟上,①改革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

②引進西方技術,大力發展近代資本主義工商業。

3、軍事上,實行軍事改革。推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積極準備對外侵略擴張。

4、文化上,推行「文明開化」政策。①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②發展近代教育,培養建設人才。

(四)影響

1、積極:①使日本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②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

2、①保留了較強的封建殘餘勢力。②隨著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日本推行軍國主義,開始對亞洲臨國進行侵略擴張。

二、19世紀晚期和20世紀初,日本經濟的發展---亞洲經濟強國

(一)原因:

1、明治維新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2、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推動了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①從中國勒索2.3億兩白銀;②取得在中國掠奪資源、傾銷商品和開設工廠的特權。

3、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三、日本的軍國主義政策,積極對外擴張。

(一)原因:

1、日本資本主義發展需要擴大國內外市場。

2、保留大量封建殘餘,國內市場狹小,資源不足,農業落後,更需要國外市場;

3、日本無法通過經濟手段同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競爭,因而更多地採用軍事手段奪取殖民地、取得市場和原料產地。

(二)「大陸政策」及其表現

1、制定以征服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2、吞併朝鮮:1910年

3、挑起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年)

四、一戰前後的日本

(一)一戰中

1、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在1914年對德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山東的勢力範圍。

2、對中國的侵略,強迫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形成了獨霸中國的局面。

(三)一戰後

1、一戰壯大了日本的實力,使日本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了戰後的債權國。

2、巴黎和會上日本企圖使它在一戰時從德國手中奪取的在中國山東的權利合法化(結果:巴黎和會把德國在山東的權利交給日本,引發「五四運動」)。

3、在(華盛頓會議)會外,中日簽訂有關山東問題的條約,日本歸還山東主權。(膠濟鐵路贖回)①中國的堅持鬥爭;②英、美的壓力。

4、日美在太平洋地區展開激烈爭奪,通過華盛頓會議,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抑制了日本勢力的膨脹。①《九國公約》打破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②《四國條約》,拆散有利於日本在東亞地區擴張的英日同盟。③《五國海軍條約》,日本的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總噸位受到限制。

五、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一)背景

1、經濟危機打擊嚴重。

2、階級矛盾尖銳。

(二)過程

日本法西斯主義的特點是以軍部為核心。軍部要求在天皇的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實行對外侵略擴張。

1、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霸佔中國東北。

2、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兵變,大大加強軍部勢力。

3、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台組閣,日本軍事法西斯專政建立。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

4、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六、二戰

(一)太平洋戰爭

1、1941年12月7日,日軍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2、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日軍由進攻轉為防禦。

(二)日本投降

1、加速或敦促日本投降的文件:①1943年11月,中、美、英《開羅宣言》,聲明盟國將堅持對日作戰,直至日本無條件投降,明確規定日本侵佔中國的領土必須歸還。②1945年《雅爾塔會議》蘇聯在歐戰結束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③1945年夏天,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 日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原因:①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②蘇聯對日宣戰,圍殲了中國東北的日本軍隊;③中國的抗日武裝向日軍全面反攻。

七、二戰後的日本

(一)對日本法西斯的處理

1、領土:美軍以「盟軍 」名義單獨佔領日本。(隨著冷戰的加劇,特別是中國大陸形勢的變化,美國開始扶植日本 ,1951年,結束對日佔領。)

2、戰犯:①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日本法西斯戰犯進行東京審判。

3、政治體制:保留天皇制。

(二)日本經濟的發展

1、原因:

①戰後的社會改革,進一步消除了生產關係中的封建因素;

②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③制定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技;

④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⑤美國的扶植,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美軍訂貨,刺激了經濟發展。

2、表現:

①1955年以後,日本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②60年代末,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③80年代後,經濟穩步增長。(加大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力度)1987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一度躍居資本主義大國之首。

3影響:

①日本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引起亞洲鄰國的關注和不安。

②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逐漸形成美、歐、日三足鼎立局面。

③7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成為美國重要的戰略夥伴。

八、兩極格局結束以來的日本---謀求政治大國

日本成為國際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之一,提出以日美歐三方為主導的國際秩序,並積極建立政治大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布爾戰爭?
甲午思索!----中西文明比較。
《世界史》《全球通史》《世界簡史》《新全球史》各有什麼特色?
研究中國古代史與世界古代史,哪一個在國內更好就業?
有哪些比較好的介紹世界史的書?

TAG:世界 | 世界史 | 複習 | 專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