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國周祖培》後記
《大清相國周祖培》後記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偶然發生的事。或者是緣分,也或許是宿命,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冥冥之中操縱我來還原「晚清宰相」周祖培。
幾年前,我參加河南淮濱縣舉辦的一個活動,晚飯後,我和長江出版傳媒副董事長周百義、湖北省文聯主席熊召政在縣城的湖心小島上一起散步。周百義老師再三對熊召政老師懇切地說:您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多指導指導曹雁雁吧,雁雁在寫作上有天分……他的「愛才」態度引出了熊老師的話題,在那兩個多小時的散步時間裡,熊老師和他教了我好多創作上的技巧。雖然多年來,我受周百義老師提攜指點比較多,但那個晚上的散步閑聊,一直讓我尤為感動,我想,我不能辜負老師對我的厚愛。
初始接到創作這個題材時,我是帶著報答商城家鄉、報答恩師的想法接下來的,我所知道的商城周氏,是商城縣的大姓,人口眾多,周祖培當年的周家在商城有「周半城」之說。一是說周家人丁興旺,族人眾多;二是說英傑遍地,家聲極旺,家譜中「文德維時,百世其思」等字作為輩分傳承下來,健在的後裔大有人在,而且在各行各業里都很優秀。我最尊敬的周百義老師不僅是我的同鄉,還是周祖培胞兄周祖植的直系後人。
但在隨後查閱周祖培的資料中,我遠遠不像寫之前的小說那樣自信,甚至可以說我剛剛建立起來的自信幾乎被全部擊垮了,因為周祖培的文學形象實在像一個「土豆」,似圓非圓,似橢非橢,沒有稜角。他一點都不叛逆,甚至「沒個性」。
在最近幾年的寫作生涯中,我很少願意寫周祖培這類型的人物。因為他具有「傳說性」,卻沒有「傳奇性」,屬於他的印記早被戰火摧毀。商城縣充滿了周宰相的傳說,比如說他把長女嫁給家裡長工,可是經我仔細查證才知,周祖培一共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鹽商之後、道光末期進士方浚頤,二女兒嫁給了賈楨之子賈致恩。某些秘史與獵奇小說里把周祖培描寫得十分不堪,說周祖培與慈禧太后有不可告人的關係。經我查證,慈禧開始垂簾聽政之際不到三十歲,而周祖培已經年逾七十,七十花甲老人與芳齡少婦如何不堪?
獵奇的東西一點點消散,剩下了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周祖培。有創作經驗的朋友肯定有過我這樣的心情,一個離經叛道的壞人或許好寫,但一個循規蹈矩的好人卻不好寫。胡亂編造情節對於逝者不尊重,還原事實記流水賬索然寡味自己都不願意看。我想了好多天也沒有找好切入點。
一天,我在看商城《周氏宗譜》第三卷第 137 頁時,赫然看到了我的外祖父周其元的記載,由於宗譜自古傳男不傳女,我舅舅幼年夭折,所以周其元的資料很清晰,下面寫著「無子嗣」。我外祖父已於十年前去世,我不放心,趕緊打電話給母親和六姨,她們都證實了周其元的父親和她們叔伯的姓名,赫然與《周氏宗譜》上記載的名字一模一樣。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外祖父教我識文寫字,讓我背誦詩詞典故,給我講故事時的情景。老人家見我聽得如痴如醉,便驕傲地說起他祖上在商城縣城關小巷子里的風光與威武,那份自信和自豪至今縈繞在我的腦海。轉了一圈,原來我也是商城周家的後裔,是老周家的「外孫女」,跟周百義老師一樣,是與周祖培同宗同族的周家後人!
有了這樣的發現和情感,我對創作《周祖培》產生了新的熱情。
2013 年初春,我去了豫皖交界處的金寨縣(原屬商城縣)湯家匯鎮瓦屋基村,那裡有周祖培的墓。到了墓前,我先是被兩棵梧桐樹吸引,兩棵大樹高聳,向著彼此生長的地方延伸,似乎是兩個想擁抱在一起的巨人。本土學者告訴我這裡曾是周祖培與妻子劉氏的合葬墓,我詫異於他口裡的「曾」字,後來才知道「文革」時期周祖培被造反派開棺戮屍。或許是我身上也淌著老周家的血,當時聽罷心裡很凄愴。在古代,只有犯了不可饒恕的罪,才會得到如此殘酷的懲罰。在過去,周祖培以及周家是否作姦犯科毒害過鄉里呢?我仔細翻閱了《清史列傳》、《清史稿》和《文宗實錄》等文獻資料,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記錄。當時我心裡如同壓了大石頭,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周祖培所處的年代,正是清王朝日薄西山的時刻,乾隆末期的暫時安穩,嘉慶時期的暗流涌動,道光時期的儘力挽救,咸豐時期的無力回天,同治時期的沒落黯淡,周祖培都一一經歷。作為當時最主流的讀書人,周祖培是社會的砥柱與精英,當世界的發展變幻用暴力血腥的手段推到他面前時,他的手足無措代表了那一代人的無助與彷徨。
不像曹振鏞、穆彰阿這樣的權臣,周祖培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手握實權,掌握臣工得勢與失勢。他也不像是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姚瑩和曾國藩,既有軍功又能與滿人宗室抗衡。他身在時代漩渦之中,處在朝廷同僚對抗的中央,進退維谷。歷史的發展與變化註定會鑄造一批參與者,也會造就一批見證者,周祖培以及其家族的入仕理念令他像 「看客」一般無力。身死戰場是一種悲壯,但還有一種悲壯是看著別人憾死而自己又不能麻木、裝作看不見。周祖培不是魯迅先生筆下寫觀看殺頭時漠然冷笑的旁觀者,他是一面清晰的鏡子。歷史有多慘烈與無奈,一點不少地反射在他身上,甚至會傷害他敏感內斂的心。
如今人們對於過去的官場和現在的官場都浮想聯翩,但我竊以為,任何一個人身處何時何地,前提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掙扎求知是人的本能,我不能讓我筆下的周祖培與歷史洪流一起蒼老時停止自省。
而事實上,周祖培對自己的審視也的確從沒有停過。周祖培自省的第一點,是勇敢承認科舉取士的不公,敢於坦承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和其他文士所著的《一士類稿》中都有提到,周祖培親口對李慈銘說,論文章,李慈銘要好他十倍。與清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何紹基在一起時,周祖培也親口承認他的筆法沒有何紹基的靈氣。那是一個關係盤根錯節的年代,認門生、認宗師、認座師是非常主流的「潛規則」。周祖培作為嘉慶末年的進士,鄉試會試的主考官,經過翰林院一步步考核做到了大官。他的書法得到了曹振鏞的首肯,楷書有顏真卿的意蘊,論資排輩,他比何紹基與李慈銘資格老很多;論官位,更不是後面二者能比,但他卻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開口承認。所以李慈銘對他的評價是:雖然不夠雄才大略,但絕對是真君子。
讓人誠實地說出一句真話來,放到現在言論開明年代尚需要勇氣,而在當時浮華腐敗的風氣下,周祖培能有此舉,難能可貴。
周祖培自省的第二點是無論多麼彷徨苦悶,絕對不失大節,這也是商城周家的骨氣。儘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清晰看到了與外國人在軍事力量的差距,耆英、琦善先後軟下了脊梁骨,但周祖培在抵禦外敵的原則上從來不低頭。他任文淵閣值閣事(相當於國家檔案館館長)時,不怕受牽連毅然途中歡迎受冤的姚瑩回京,為了查辦兵部吏書鴉片案不惜丟掉官職。他的二哥周祖植在鎮江失守時,積極備戰蕪湖抵禦外侮;在太平天國、捻軍爆發戰火荼毒無辜百姓時,周家兒郎積極辦團練保衛家園;他們的六叔周廷琦為了教訓惡棍,無悔丟掉官職,投身梨園。在那個無奈的時代面前,由於所處的立場不同,周家兒郎可能會在剝削與同情中掙扎,但是對於保家衛國除暴安良卻沒有妥協二字。
周祖培自省的第三點是「改變世界不容易,起碼不被世界輕易改變」。在舉世皆貪、投機鑽營欺瞞的年代,他堅持清廉,甚至吃豆腐過年。他多次主持鄉試會試,卻從不開門庭認門生收受賄賂。他在家鄉樂善好施,出資賑災和捐資助學的善心從未中斷。前有文峰書院,後有義學,他廣開家塾的大門接濟貧窮的親戚,嚴格管教子女,杜絕與鴉片沾染,這就是商城周家對家鄉人的熱愛。如今,商城周家宅邸不復存在,但是這堅持多年的夢想已深深地影響了周氏後人和商城人民,商城縣至今崇文尚學,風氣純正。
周祖培當然也不是某些網路小說里寫的那樣裝聾作啞老奸巨猾,被冠以翻版的「曹振鏞」。從李慈銘日記里可以看到,他對於「市場經濟」認知很深刻,在咸豐年間國庫空虛財政赤字、白銀大量流失的情形下,他提出了大面值發行「咸豐通寶」貨幣的主張,雖然引起了通貨膨脹,但對於當時即將倒塌的國政是有穩定作用的。另外他認識到民怨沸騰的原因是社會分配的巨大落差,所以他主張充盈國庫不該向貧民入手,應該找到真正資本,用勸捐和徹查貪腐的形式來縮小貧富差距。雖然治標不治本,但是對於「局中人」的周祖培來說,已經是非常難得和先進的思想。
時代是不同,但人們奮鬥向上的心都是一樣的,每一代人的迷惘彷徨總有些神似。年少時渴望海闊憑魚躍,想從小溪流奔向大海,可惜奮力游到了大海卻才知海水如此腥咸苦澀。有些人可以超脫地回到原來的環境,有些人卻怎麼也回不去了。
周祖培小時候盼著長大,以為能結交更多朋友,獲得更多思維發散的機會;年輕時想造福鄉里,助學、賑災,然而遇到了誤解與困難;青年時渴望更大的平台,所以閉門苦讀,希望在天子腳下效力;中年時想用沉默的力量對抗官場的腐敗,他甚至「本末倒置」對於高高在上的帝王有了人性的「同情」;到了老年他渴望歸鄉時,卻因擔當放棄田園歸隱的夢想以老邁之身堅守京城,在滿城的炮火中,在風燭殘年之際,他切實感受到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痛楚;那場血腥的宮廷政變,更讓他期冀天下和諧太平。周祖培走到了歷史的漩渦里,永遠也回不去了。
社會上看到的是周祖培的成功,他功名富貴也到了頂點,他很會和各方面政治勢力打交道,很善於保全自己,也識人用人,有很多成功之道。人們很希望從這個人身上快捷地獲得成功之術,但這些都是表面的東西。周祖培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是他的品性,他自律克己,一直在和自己人性中惡的方面鬥爭,一直在努力地做一個好人。所謂有因有果,他幾十年來自律克己的因,才有了他成為皇帝身邊的宰相之果。我原認為的周祖培的那個「土豆」形象,在懂他以後才明白,能修鍊成 「土豆」是多麼的不容易!
商城湯泉池邊曾有一個傳奇僧人的軼聞,我把他轉化成了傳奇僧人慧靜。周祖培對慧靜的牽掛與難忘,是他對另一個理想中自我的追尋,慧靜是周祖培對心靈的總結,也是一種對自由的臆想和寄託。
舊式文人的悲天憫人和對江山社稷的忠誠,在周祖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樣面對時代進步的後知後覺和自我放逐的「後遺症」也明顯顯現。周祖培被這樣的矛盾交織煎熬著,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苦苦尋找出路。屬於周祖培的時代已經謝幕,不管周祖培官有多大,不管他在歷史上佔有多大分量,我一直認為,歷史,既是大人物、大事件、大手筆的輝煌史,也是小人物、小事件、小風物的淘汰史。大人物或小人物,青山白水或青燈黑夜,都必須被一一喚起,這樣的歷史才叫歷史。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才可以知興替。
我對清史初次涉獵,粗陋淺薄之處請多海涵。感謝我的家鄉商城縣,感謝商城縣支持和愛護我的領導、朋友,感謝商城縣文化局,是你們的信任讓我能這樣自由飛翔!謝謝!
我在商城縣湯泉池的一個房間里寫下這篇後記。寫完後,我看了看手邊的幾本書,商城文史專家楊瓊先生撰寫的《商城文史》、蕭一山的《清史大綱》、艾永明的《清朝文官制度》、林則徐後人參與編撰的《清朝大事記本末》,還有《清史稿》、《清史列傳》、《清代典章制度辭典》,一時間百感交集。我站起來走到窗前,望著湯泉池浪漫靈秀的風景和遠處逶迤的黃柏山、大別山,很慶幸我生在了這個年代,踩著數代人悲愴的無奈,站在周祖培這些文人官員辛苦掙扎過的歷史塵埃上,我能呼吸著更自由的空氣,感受更多元的文化,實在教人不忍辜負。
《大清相國周祖培》後記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偶然發生的事。或者是緣分,也或許是宿命,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冥冥之中操縱我來還原「晚清宰相」周祖培。
幾年前,我參加河南淮濱縣舉辦的一個活動,晚飯後,我和長江出版傳媒副董事長周百義、湖北省文聯主席熊召政在縣城的湖心小島上一起散步。周百義老師再三對熊召政老師懇切地說:您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多指導指導曹雁雁吧,雁雁在寫作上有天分……他的「愛才」態度引出了熊老師的話題,在那兩個多小時的散步時間裡,熊老師和他教了我好多創作上的技巧。雖然多年來,我受周百義老師提攜指點比較多,但那個晚上的散步閑聊,一直讓我尤為感動,我想,我不能辜負老師對我的厚愛。
初始接到創作這個題材時,我是帶著報答商城家鄉、報答恩師的想法接下來的,我所知道的商城周氏,是商城縣的大姓,人口眾多,周祖培當年的周家在商城有「周半城」之說。一是說周家人丁興旺,族人眾多;二是說英傑遍地,家聲極旺,家譜中「文德維時,百世其思」等字作為輩分傳承下來,健在的後裔大有人在,而且在各行各業里都很優秀。我最尊敬的周百義老師不僅是我的同鄉,還是周祖培胞兄周祖植的直系後人。
但在隨後查閱周祖培的資料中,我遠遠不像寫之前的小說那樣自信,甚至可以說我剛剛建立起來的自信幾乎被全部擊垮了,因為周祖培的文學形象實在像一個「土豆」,似圓非圓,似橢非橢,沒有稜角。他一點都不叛逆,甚至「沒個性」。
在最近幾年的寫作生涯中,我很少願意寫周祖培這類型的人物。因為他具有「傳說性」,卻沒有「傳奇性」,屬於他的印記早被戰火摧毀。商城縣充滿了周宰相的傳說,比如說他把長女嫁給家裡長工,可是經我仔細查證才知,周祖培一共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了鹽商之後、道光末期進士方浚頤,二女兒嫁給了賈楨之子賈致恩。某些秘史與獵奇小說里把周祖培描寫得十分不堪,說周祖培與慈禧太后有不可告人的關係。經我查證,慈禧開始垂簾聽政之際不到三十歲,而周祖培已經年逾七十,七十花甲老人與芳齡少婦如何不堪?
獵奇的東西一點點消散,剩下了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周祖培。有創作經驗的朋友肯定有過我這樣的心情,一個離經叛道的壞人或許好寫,但一個循規蹈矩的好人卻不好寫。胡亂編造情節對於逝者不尊重,還原事實記流水賬索然寡味自己都不願意看。我想了好多天也沒有找好切入點。
一天,我在看商城《周氏宗譜》第三卷第 137 頁時,赫然看到了我的外祖父周其元的記載,由於宗譜自古傳男不傳女,我舅舅幼年夭折,所以周其元的資料很清晰,下面寫著「無子嗣」。我外祖父已於十年前去世,我不放心,趕緊打電話給母親和六姨,她們都證實了周其元的父親和她們叔伯的姓名,赫然與《周氏宗譜》上記載的名字一模一樣。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外祖父教我識文寫字,讓我背誦詩詞典故,給我講故事時的情景。老人家見我聽得如痴如醉,便驕傲地說起他祖上在商城縣城關小巷子里的風光與威武,那份自信和自豪至今縈繞在我的腦海。轉了一圈,原來我也是商城周家的後裔,是老周家的「外孫女」,跟周百義老師一樣,是與周祖培同宗同族的周家後人!
有了這樣的發現和情感,我對創作《周祖培》產生了新的熱情。
2013 年初春,我去了豫皖交界處的金寨縣(原屬商城縣)湯家匯鎮瓦屋基村,那裡有周祖培的墓。到了墓前,我先是被兩棵梧桐樹吸引,兩棵大樹高聳,向著彼此生長的地方延伸,似乎是兩個想擁抱在一起的巨人。本土學者告訴我這裡曾是周祖培與妻子劉氏的合葬墓,我詫異於他口裡的「曾」字,後來才知道「文革」時期周祖培被造反派開棺戮屍。或許是我身上也淌著老周家的血,當時聽罷心裡很凄愴。在古代,只有犯了不可饒恕的罪,才會得到如此殘酷的懲罰。在過去,周祖培以及周家是否作姦犯科毒害過鄉里呢?我仔細翻閱了《清史列傳》、《清史稿》和《文宗實錄》等文獻資料,沒有任何這方面的記錄。當時我心裡如同壓了大石頭,不知道該怎麼形容。
周祖培所處的年代,正是清王朝日薄西山的時刻,乾隆末期的暫時安穩,嘉慶時期的暗流涌動,道光時期的儘力挽救,咸豐時期的無力回天,同治時期的沒落黯淡,周祖培都一一經歷。作為當時最主流的讀書人,周祖培是社會的砥柱與精英,當世界的發展變幻用暴力血腥的手段推到他面前時,他的手足無措代表了那一代人的無助與彷徨。
不像曹振鏞、穆彰阿這樣的權臣,周祖培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手握實權,掌握臣工得勢與失勢。他也不像是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姚瑩和曾國藩,既有軍功又能與滿人宗室抗衡。他身在時代漩渦之中,處在朝廷同僚對抗的中央,進退維谷。歷史的發展與變化註定會鑄造一批參與者,也會造就一批見證者,周祖培以及其家族的入仕理念令他像 「看客」一般無力。身死戰場是一種悲壯,但還有一種悲壯是看著別人憾死而自己又不能麻木、裝作看不見。周祖培不是魯迅先生筆下寫觀看殺頭時漠然冷笑的旁觀者,他是一面清晰的鏡子。歷史有多慘烈與無奈,一點不少地反射在他身上,甚至會傷害他敏感內斂的心。
如今人們對於過去的官場和現在的官場都浮想聯翩,但我竊以為,任何一個人身處何時何地,前提都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掙扎求知是人的本能,我不能讓我筆下的周祖培與歷史洪流一起蒼老時停止自省。
而事實上,周祖培對自己的審視也的確從沒有停過。周祖培自省的第一點,是勇敢承認科舉取士的不公,敢於坦承自己的不足。比如在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和其他文士所著的《一士類稿》中都有提到,周祖培親口對李慈銘說,論文章,李慈銘要好他十倍。與清代最著名的書法家何紹基在一起時,周祖培也親口承認他的筆法沒有何紹基的靈氣。那是一個關係盤根錯節的年代,認門生、認宗師、認座師是非常主流的「潛規則」。周祖培作為嘉慶末年的進士,鄉試會試的主考官,經過翰林院一步步考核做到了大官。他的書法得到了曹振鏞的首肯,楷書有顏真卿的意蘊,論資排輩,他比何紹基與李慈銘資格老很多;論官位,更不是後面二者能比,但他卻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開口承認。所以李慈銘對他的評價是:雖然不夠雄才大略,但絕對是真君子。
讓人誠實地說出一句真話來,放到現在言論開明年代尚需要勇氣,而在當時浮華腐敗的風氣下,周祖培能有此舉,難能可貴。
周祖培自省的第二點是無論多麼彷徨苦悶,絕對不失大節,這也是商城周家的骨氣。儘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清晰看到了與外國人在軍事力量的差距,耆英、琦善先後軟下了脊梁骨,但周祖培在抵禦外敵的原則上從來不低頭。他任文淵閣值閣事(相當於國家檔案館館長)時,不怕受牽連毅然途中歡迎受冤的姚瑩回京,為了查辦兵部吏書鴉片案不惜丟掉官職。他的二哥周祖植在鎮江失守時,積極備戰蕪湖抵禦外侮;在太平天國、捻軍爆發戰火荼毒無辜百姓時,周家兒郎積極辦團練保衛家園;他們的六叔周廷琦為了教訓惡棍,無悔丟掉官職,投身梨園。在那個無奈的時代面前,由於所處的立場不同,周家兒郎可能會在剝削與同情中掙扎,但是對於保家衛國除暴安良卻沒有妥協二字。
周祖培自省的第三點是「改變世界不容易,起碼不被世界輕易改變」。在舉世皆貪、投機鑽營欺瞞的年代,他堅持清廉,甚至吃豆腐過年。他多次主持鄉試會試,卻從不開門庭認門生收受賄賂。他在家鄉樂善好施,出資賑災和捐資助學的善心從未中斷。前有文峰書院,後有義學,他廣開家塾的大門接濟貧窮的親戚,嚴格管教子女,杜絕與鴉片沾染,這就是商城周家對家鄉人的熱愛。如今,商城周家宅邸不復存在,但是這堅持多年的夢想已深深地影響了周氏後人和商城人民,商城縣至今崇文尚學,風氣純正。
周祖培當然也不是某些網路小說里寫的那樣裝聾作啞老奸巨猾,被冠以翻版的「曹振鏞」。從李慈銘日記里可以看到,他對於「市場經濟」認知很深刻,在咸豐年間國庫空虛財政赤字、白銀大量流失的情形下,他提出了大面值發行「咸豐通寶」貨幣的主張,雖然引起了通貨膨脹,但對於當時即將倒塌的國政是有穩定作用的。另外他認識到民怨沸騰的原因是社會分配的巨大落差,所以他主張充盈國庫不該向貧民入手,應該找到真正資本,用勸捐和徹查貪腐的形式來縮小貧富差距。雖然治標不治本,但是對於「局中人」的周祖培來說,已經是非常難得和先進的思想。
時代是不同,但人們奮鬥向上的心都是一樣的,每一代人的迷惘彷徨總有些神似。年少時渴望海闊憑魚躍,想從小溪流奔向大海,可惜奮力游到了大海卻才知海水如此腥咸苦澀。有些人可以超脫地回到原來的環境,有些人卻怎麼也回不去了。
周祖培小時候盼著長大,以為能結交更多朋友,獲得更多思維發散的機會;年輕時想造福鄉里,助學、賑災,然而遇到了誤解與困難;青年時渴望更大的平台,所以閉門苦讀,希望在天子腳下效力;中年時想用沉默的力量對抗官場的腐敗,他甚至「本末倒置」對於高高在上的帝王有了人性的「同情」;到了老年他渴望歸鄉時,卻因擔當放棄田園歸隱的夢想以老邁之身堅守京城,在滿城的炮火中,在風燭殘年之際,他切實感受到了「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痛楚;那場血腥的宮廷政變,更讓他期冀天下和諧太平。周祖培走到了歷史的漩渦里,永遠也回不去了。
社會上看到的是周祖培的成功,他功名富貴也到了頂點,他很會和各方面政治勢力打交道,很善於保全自己,也識人用人,有很多成功之道。人們很希望從這個人身上快捷地獲得成功之術,但這些都是表面的東西。周祖培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是他的品性,他自律克己,一直在和自己人性中惡的方面鬥爭,一直在努力地做一個好人。所謂有因有果,他幾十年來自律克己的因,才有了他成為皇帝身邊的宰相之果。我原認為的周祖培的那個「土豆」形象,在懂他以後才明白,能修鍊成 「土豆」是多麼的不容易!
商城湯泉池邊曾有一個傳奇僧人的軼聞,我把他轉化成了傳奇僧人慧靜。周祖培對慧靜的牽掛與難忘,是他對另一個理想中自我的追尋,慧靜是周祖培對心靈的總結,也是一種對自由的臆想和寄託。
舊式文人的悲天憫人和對江山社稷的忠誠,在周祖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樣面對時代進步的後知後覺和自我放逐的「後遺症」也明顯顯現。周祖培被這樣的矛盾交織煎熬著,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苦苦尋找出路。屬於周祖培的時代已經謝幕,不管周祖培官有多大,不管他在歷史上佔有多大分量,我一直認為,歷史,既是大人物、大事件、大手筆的輝煌史,也是小人物、小事件、小風物的淘汰史。大人物或小人物,青山白水或青燈黑夜,都必須被一一喚起,這樣的歷史才叫歷史。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才可以知興替。
我對清史初次涉獵,粗陋淺薄之處請多海涵。感謝我的家鄉商城縣,感謝商城縣支持和愛護我的領導、朋友,感謝商城縣文化局,是你們的信任讓我能這樣自由飛翔!謝謝!
我在商城縣湯泉池的一個房間里寫下這篇後記。寫完後,我看了看手邊的幾本書,商城文史專家楊瓊先生撰寫的《商城文史》、蕭一山的《清史大綱》、艾永明的《清朝文官制度》、林則徐後人參與編撰的《清朝大事記本末》,還有《清史稿》、《清史列傳》、《清代典章制度辭典》,一時間百感交集。我站起來走到窗前,望著湯泉池浪漫靈秀的風景和遠處逶迤的黃柏山、大別山,很慶幸我生在了這個年代,踩著數代人悲愴的無奈,站在周祖培這些文人官員辛苦掙扎過的歷史塵埃上,我能呼吸著更自由的空氣,感受更多元的文化,實在教人不忍辜負。
推薦閱讀:
※搜神後記
※【? 致 :所 有 十 二 星 座 —— 《失戀後記》 《情緒EQ》 《愛情考驗》 《失戀時期》 《生氣時》 《定情大觀》 《戀愛課程》 《單戀時候》 《外遇類型》 《電燈泡篇》……?】
※子部搜神後記晉 陶淵明撰卷三
※中州派紫微斗數深造講義之後記
TAG: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