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

  文/滕征輝

  張愛玲有本小說叫《傳奇》,很受擁躉推崇。其實,「傳奇」這兩個字也可以用來形容其變幻多彩的一生。無論生活還是性格,沒人像她那樣充滿矛盾:一邊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地享樂,一邊樂極生悲似的厭棄;頂尖的豪門之女,卻當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為芸芸眾生的可笑復可憐而憐天憫人,生活中卻冷漠寡情;明明通達人情世故,卻依舊我行我素;彗星般大紅大紫,而後幾十年卻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有人評價:「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原名張瑛)身著世間貴麗的華袍降生在上海的一家豪門。張瑛的祖父張佩綸是河北豐潤人,清流派領袖,娶了李鴻章長女李菊藕,獨子張志沂娶的是鷓鴣先生黃宗炎之女黃逸梵。幸福往往是短暫的,眼見老公吸鴉片、逛妓院,還娶了一位姨太太進門,張瑛那新式女性的老媽吵吵鬧鬧之後,在張愛玲四歲時,拍拍屁股和小姑子出國學習油畫去了,整天與徐悲鴻、蔣碧薇等混在倫敦。

  六歲時,張瑛入私塾。與一般兒童不同的是,在背誦詩詞經典的同時,她已然開始了文學創作。第一篇小說寫的就是一個家庭悲劇,第二篇小說寫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顯示了不俗的創作力。此外,她還寫過一篇題為《快樂村》的烏托邦式小說,寄託了自己對快樂對未來的嚮往。七歲那年,母親留學歸來,教導她學習繪畫、鋼琴和英文。她後來說:「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

  進黃氏小學四年級插班就讀前,張瑛猶豫著學音樂還是學美術。在看了一場有關窮畫家的電影后,她大哭了一場,決定做一個鋼琴家,以便能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里演奏。後來,她筆下的女人都是怕窮的,而且走投無路時都選擇婚姻來逃避。在填寫入學證的時候,她想用英文重取一個名字,一時間只想到了ailing——身體不舒服的意思,轉譯過來是「愛玲」,張愛玲就是這麼叫出來的。

  張愛玲九歲掙到的第一筆稿費有五塊錢,用來買了一支口紅。1931年秋,母親把她送進了上海聖瑪利亞中學,然後協議離婚,再度出洋。新娶的繼母的進門,使張愛玲備受折磨。儘管她畫了很多漂亮的時裝,卻只能穿繼母的舊棉袍,「冬天都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父親和繼母一直都吸鴉片,家裡充滿神經病似的瘋狂。

  一次,張瑛擅自在母親家住了幾天,回來後,遭到後母的毒打不說,後母還惡人先告狀,誣陷張愛玲。那是一次瘋狂的經歷,張愛玲被父親打得「我覺得我的頭偏到這一邊,又偏到那一邊,無數次,耳朵也震聾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還揪著我的頭髮一陣踢」。

  事後,她又被囚禁在一個空房間里,門口有巡警把守,得了嚴重的痢疾也沒人過問,病怏怏地耗了半年,差點死了。偶爾聽見日本人的飛機從空中掠過,她甚至想:炸彈,求你就掉在我們家吧……

  十八歲那年,張愛玲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倫敦大學,卻因戰事激烈而無法前往。次年秋,改入了香港大學文學系,其間在《西風》月刊發表了散文處女作《天才夢》。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張愛玲的讀書夢只好中斷,與好友炎櫻同船返回上海。因國文不及格,張愛玲沒有考上聖約翰大學,只好替《泰晤士報》等英文報刊撰稿以謀生,她覺得自尊與自立相關:「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花錢的地步,那是嚴格的試驗。」

  1943年5月到1944年6月,是張愛玲的黃金時代,她連續發表了《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十八部小說,文學技法成熟、閱盡世事,絲毫沒有新手的初澀。國破山河在,敵占區卻湧起了海派文壇的一朵朵奇葩。有人勸張愛玲不要在上海的刊物上發表小說,她回答:「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或許,這是一個偽命題:當大師們冒著敵人的炮火在雲南的山溝里搞教學、做研究時,張愛玲卻在上海灘爆得大名,留給世人一直晦澀而不同的體驗。那時,她和姑姑一起住在靜安寺附近的常德公寓,據說那裡風水很好。面對無數的崇拜與追求者,從小沒有父愛的張愛玲說:「我嫁人,就必須要嫁比我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

  胡蘭成號稱「民國賈寶玉」,時任汪偽政府的宣傳部次長,是《中華日報》的主筆,由於內部鬥爭,他剛從監獄裡出來,看到了張愛玲的小說《封鎖》,立刻產生了共鳴。在蘇青的介紹下,兩人隨即開始了一場「傾城之戀」。這可是民國又一出著名的感情大戲,而且,兩人相差十四歲。

  1944年,胡蘭成與第二任妻子離婚,悄悄從南京趕到上海,只請了炎櫻見證,沒搞任何儀式,正式與張愛玲結婚。張愛玲在婚書上先寫道:「胡蘭成與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胡蘭成又補了兩句:「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然而,幸福越大,幻滅得就越快。1946年,更加落魄的漢奸胡蘭成與一位十七歲的小護士好上了。流亡期間,他還順手娶了一個寡婦,腳踩數條船,風流本性終究不變。張愛玲也不好過,自身背了漢奸老婆的名聲不說,千里尋夫換來的卻是背叛的結果,感嘆道:「生命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又縮小的、怯怯的願望,我總覺得有無限的慘傷。沒有一件情感不是千瘡百孔?的。」

  1946年,經柯靈介紹,張愛玲認識了拘謹忠厚的電影導演桑弧,獲邀創作電影劇本。第一部電影劇本《不了情》轟動一時,趁熱打鐵地又推出了《太太萬歲》,再度走紅。張愛玲浮出海面,情感卻難以落地,雖對桑弧頗有好感,終因其大哥的刻意反對而作罷,不僅因為「寫作不是正經職業」,還因為胡蘭成的陰影仍未散盡。

  張愛玲的性格中有一種寒意的冷。她不喜歡小貓小狗,對唯一的弟弟也冷眼相看。即使對炎櫻、姑姑等親人也錙銖必較,每一筆賬都算得清清楚楚。有一次空襲後,她和朋友在街頭小攤吃蘿蔔餅,對幾步外窮人青紫的屍首視若不?見。

  上海解放後,她仍在創作,發表過長篇小說《十八春》《小艾》。1952年7月,張愛玲以回香港讀書為借口離開了上海,供職於香港的美國新聞處。1955年,張愛玲到了美國,依舊打著賣文為生的算盤,無奈屢遭退稿。

  寄居麥克道威爾文藝營期間,一次,張愛玲看到一個白髮老者魅力十足,與幾位藝術家講著好萊塢笑話。她正盯著背影看之時,老人忽然轉身看了她一眼。張愛玲心中一動,竟湧出這樣的句子:「這張臉好像寫得很好看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這個過氣的劇作家老頭叫賴雅,是個馬克思主義者,時年六十五歲,後來娶了三十六歲的張愛玲。

  張愛玲照顧著年邁癱瘓的丈夫,甚至靠低保度日,時而改編一些舊作,一度想寫《張學良傳》,只因為會好賣。1967年,賴雅去世了,張愛玲再度孤獨,這似乎也是某種解脫,如她所說:「牽手是一個很傷感的過程,因為牽手過後是放手!」此後,張愛玲過起了與世隔絕的生活,拒絕回信、拒絕電話、拒絕見客,只是靜靜地活著。

  1995年9月8日,適逢中秋節,房東發現七十五歲的張愛玲死在加州的公寓里,整個人蜷縮在地板上,身上蓋著一條薄薄的毯子,死因是動脈硬化,發現時已經去世一周了。

  據說,去世前那幾年,張愛玲搬了一百八十多次家,總覺得新住的公寓里有跳蚤時刻嗤咬著她的身體和靈魂。這種情景讓張愛玲十七歲時的話一語成讖: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衣袍,爬滿了虱子。

  (選自《民國大人物·文人卷》)


推薦閱讀:

生命里不可泯滅的是希望
讓書香伴隨生命
生命如煙火焚城
植物利用法:呵護生命 象徵吉祥

TAG:生命 | 美的 | 張愛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