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帝王諸侯世系  清朝所封十二位鐵帽子王世系

清朝所封十二位鐵帽子王之首。第一位禮親王為代善,末代為濬銘。爵位世襲共傳十世,有十五人襲爵,三人被奪爵。從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至清朝遜位後三年(公元1914年)共278年。堪稱「清代第一王」。其承序為代善、滿達海、常阿岱、傑書、椿泰、崇安、巴爾圖、永恩、麟趾、全齡、世鐸、誠厚,歷十代十五王,其中二人稱巽親王,四人稱康親王。

1.禮烈親王代善

1583-1636-1648

2.巽親王(貝勒)滿達海

1622-1649-1652

3.巽親王(懷愍貝勒)常阿岱

-1652-1659-1665

4.康良親王傑書

1645-1659-1697

5.康悼親王椿泰

1683-1697-1709

6.康修親王崇安

1705-1709-1733

7.康簡親王巴爾圖

1674-1734-1753

8.禮恭親王永恩

1727-1753-1805

9.已革禮親王昭槤

1776-1805-1816-1829

10.禮安親王麟趾

1756-1817-1821

11.禮和親王全齡

1816-1821-1850

12.禮恪親王世鐸

1845-1850-1914

13.禮敦親王誠厚

1864-1914-1917

14.禮親王誠堃

1886-1917-1929

15.禮親王濬銘

1918-1929-1951

清朝世襲親王。崇德元年(1636年),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多爾袞被清太宗皇太極封為睿親王。多爾袞死後,被順治帝剝奪封號。乾隆時多爾袞的後人得到世襲罔替親王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共傳了十三代八位睿親王。

1.睿忠親王多爾袞

1612-1636-1650

2.貝勒(追封睿親王)多爾博

1642-1672

3.鎮國公(追封睿親王)蘇爾發

1664-1701

4.輔國公(追封睿親王)塞勒

1680-1729

5.輔國恪勤公(追封睿親王)功宜布

1714-1746

6.信郡王(追封睿親王)如松

1737-1770

7.睿恭親王淳穎

1761-1778-1800

8.睿慎親王寶恩

1777-1801-1802

9.睿勤親王端恩

1788-1802-1826

10.睿僖親王仁壽

1810-1826-1864

11.睿愨親王德長

1838-1865-1876

12.睿敬親王魁斌

1864-1876-1915

13.睿親王中銓

1892-1915-1939

清朝世襲親王。崇德元年(1636年),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多鐸被清太宗皇太極封為豫親王。其子多尼改為信親王、信郡王。乾隆時改回豫親王,得到世襲罔替親王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共傳了十代九位豫親王、五位信郡王。

1.豫通親王多鐸

1614-1636-1649

2.信郡王(豫宣和親王)多尼

1636-1649-1661

3.信郡王(追封豫親王)鄂扎

1655-1661-1702

4.信郡王董額

1647-1703-1706

5.信郡王(豫愨親王)德昭

1700-1706-1762

6.信郡王(豫恪親王)如松

1737-1762-1770

7.豫良親王修齡

1749-1771-1786

8.已革豫親王裕豐

1769-1786-1814-1833

9.已革豫親王裕興

1772-1814-1820-1829

10.豫厚親王裕全

-1820-1840

11.豫慎親王義道

1819-1841-1857

12.豫誠親王本格

1846-1857-1898

13.豫親王懋林

1892-1899-1912

14.豫親王端鎮

1909-1912-

清朝世襲親王。崇德元年(1636年),舒爾哈齊的兒子濟爾哈朗被清太宗皇太極封為鄭親王。其子濟度改為簡親王,後來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乾隆時改回鄭親王,一共傳了十代八位鄭親王、九位簡親王。

1.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1599年—1636年—1655年

2.簡純親王濟度

1633年—1657年—1660年

3.簡惠親王德塞

1654年—1661年—1670年

4.已革簡親王喇布

1654年—1670年—1681年

5.簡修親王雅布

1658年—1683年—1701年

6.已革簡親王雅爾江阿

1677年—1703年—1726年—1732年

7.已革簡親王神保住

1696年—1726年—1748年—1759年

8.簡儀親王德沛

1688年—1748年—1752年

9.簡勤親王奇通阿

1701年—1752年—1763年

10.簡恪親王豐訥亨

1723年—1763年—1775年

11.鄭恭親王積哈納

1758年—1776年—1794年

12.鄭慎親王烏爾恭阿

1778年—1794年—1846年

13.已革鄭親王端華

1807年—1846年—1861年

14.不入八分輔國公岳齡

1849年—1862年—1864年—1866年

15.已革鄭親王承志

1843年—1864年—1871年—1882年

16.鄭順親王慶至

1814年—1871年—1878年

17.鄭恪親王凱泰

1871年—1878年—1900年

18.鄭親王照煦

清朝世襲親王。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封為肅親王。其子富綬改為顯親王,後來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乾隆時改回肅親王,一共傳了十代八位肅親王、四位顯親王。

清朝肅親王 崇德元年(1636年)封。

稱號 姓名 關係 在位年數 註記

肅武親王 豪格 皇太極第一子 1636年-1648年1636年-1637年、1641年-1642年、1644年革爵,後復。謚號武。

顯愨親王 富綬 豪格第四子 1651年-1669年謚號愨。

顯密親王 丹臻 富綬第四子 1670年-1702年謚號密。

顯謹親王 衍潢 丹臻第六子 1702年-1771年謚號謹。

顯親王 拜察禮 富綬第五子 追封

肅勤親王 蘊著 拜察禮第三子 1772年-1778年乾隆三十七年襲顯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復始封之號「肅」。謚號勤。

肅親王 成信 丹臻第二子 追封

肅恭親王 永錫 成信第五子 1778年-1821年謚號恭。

肅慎親王 敬敏 永錫第一子 1821年-1852年謚號慎。

肅恪親王 華豐 敬敏第三子 1853年-1869年謚號恪。

肅良親王 隆勤 華豐第三子 1870年-1898年謚號良。

肅忠親王 善耆 隆勤第一子 1870年-1898年謚號忠。

清朝世襲親王。順治八年(1651年),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碩塞被其弟順治帝封為承澤親王其子博果鐸改為庄親王。康熙帝將自己的第十六子胤祿過繼給博果鐸。乾隆時得到世襲罔替親王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共傳了九代十二位庄親王。

1.承澤裕親王碩塞

1628-1644-1655

2.庄靖親王博果鐸

1650-1655-1723

3.庄恪親王允祿

1697-1723-1767

4.庄慎親王永瑺

1737-1767-1788

5.庄襄親王綿課

1763-1788-1826

6.已革庄親王奕??

1814-1826-1838-1860

7.庄勤親王綿護

1783-1838-1841

8.庄質親王綿嘩

1786-1842-1845

9.庄厚親王奕仁

1824-1846-1874

10.已革庄親王載勛

1853-1875-1901

11.庄恭親王載功

1859-1902-1915

12.庄親王溥緒

1882-1916-1933

清朝世襲親王。雍正元年(1723年),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被四哥雍正帝胤禛封為怡親王。後來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一共傳了八代九位怡親王。咸豐十一年(1861年),辛酉政變怡親王載垣與鄭親王端華、肅順被慈禧太后賜死,怡親王被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由弘曉的玄孫載泰承襲,直到1864年才恢復為怡親王,改由寧良郡王弘晈的玄孫載敦承襲。

怡親王1722年—1730年:怡賢親王允祥 謚號賢

1730年—1778年:怡僖親王弘曉 允祥七子,謚號僖

1779年—1799年:怡恭親王永琅 弘曉二子,謚號恭

追封:怡親王綿標 永琅二子,1800年追封

1799年—1818年:怡恪親王奕勛 綿標一子,謚號恪

1819年—1820年:怡親王載坊 奕勛一子,無嗣

1825年—1861年:怡親王載垣 奕勛二子,1861年革爵

1862年—1864年:不入八分輔國公載泰允祥五世孫,奕增子,降爵為不入八分輔國公,1864年襲奉恩輔國公

追封:怡親王永福 允祥孫,弘晈二子,1864年追封

追封:怡親王綿譽 永福四子,1864年追封

追封:怡親王奕格 綿譽三子,1864年追封

1864年—1890年:怡端親王載敦 奕格二子,謚號端

1891年—1900年:已革怡親王溥靜 奕格二子,1900年革爵

1902年—1948年:怡親王毓麒 溥耀一子

[編輯] 弘昌支系1723年—1739年:已革貝勒弘昌允祥一子,初封貝子,1735年進貝勒,1739年革退

[編輯] 弘暾支系追封:貝勒弘暾 允祥三子,1728年追封貝勒

1730年—1731年:貝勒永喜 弘暾嗣子,無嗣

[編輯] 弘晈支系參見:寧郡王

[編輯] 弘昑支系追封:貝勒弘昑 允祥六子,1729年追封貝勒

[編輯] 永琅支系1765年—1779年:三等鎮國將軍永琅 弘曉二子,1779年襲怡親王

[編輯] 永邁支系1790年—1799年:三等輔國將軍永邁 弘曉二子,無嗣

[編輯] 綿標支系1790年—1799年: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標 永琅二子

[編輯] 奕勛支系1799年:三等鎮國將軍奕勛 綿標一子,1799年襲怡親王

[編輯] 載坪支系1836年—1841年:三等輔國將軍載坪 奕勛三子,無嗣

[編輯] 載圻支系1836年—1869年:三等輔國將軍載圻 奕勛四子

1870年—1872年:奉國將軍溥綸 載圻二子,無嗣

[編輯] 載增支系1836年—1859年:三等輔國將軍載增 奕勛五子

1859年—1891年:三等奉國將軍溥瑛 載增一子

1891年—1905年:奉恩將軍毓寯 溥瑛二子,無嗣

[編輯] 載增支系1838年—1853年:三等輔國將軍載堃 奕勛六子,無嗣

[編輯] 載堪支系1838年—1861年:三等輔國將軍載堪 奕勛七子

1861年—1883年:奉國將軍溥義 載堪一子

1883年—1887年:奉恩將軍毓秀 溥義一子,無嗣

[編輯] 溥靜支系1868年—1891年:不入八分輔國公溥靜 載敦一子,1891年襲怡親王

[編輯] 溥耀支系1880年—1900年:二等鎮國將軍溥耀 載敦二子

是清朝親王,前後共有兩個互無關係的系統。

一是清朝降等承襲親王。康熙十年(1671年),清世祖第五子常寧被封親王,封號恭。降等承襲,每次襲封需遞降一級。一共傳了十代十位。

二是清朝世襲親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第六子奕?被封親王,封號恭,死後謚號忠,允許世襲罔替,每次襲封不需遞降一級。一共傳了四代三位。

[編輯] 恭親王(常寧)1671年—1703年:恭親王常寧

1703年—1712年:已革貝勒海善 常穎三子,降爵為貝勒,1712年革爵

1712年—1731年:奉恩鎮國公滿都護常寧二子,初封貝勒,1726年降貝子,同年降奉恩鎮國公

1731年—1762年:貝勒斐蘇 海善孫,祿穆布一子

1763年—1787年:貝子明韶 斐蘇二子,降爵為貝子

1788年—1803年、1817年—1828年:奉恩輔國公晉昌明韶一子,降爵為奉恩鎮國公,1803年革爵,1817年復襲奉恩輔國公

1803年—1817年:已革奉恩輔國公晉隆 明韶二子,降爵為奉恩輔國公,1817年革爵

1828年—1834年:不入八分鎮國公祥林 晉昌二子,降爵為不入八分鎮國公,1834年告退

1834年—1891年:不入八分鎮國公承熙 祥林一子

1892年—1894年:不入八分鎮國公崇略 承熙一子

1894年—1895年:不入八分鎮國公德蔭 崇略一子

1895年—?:不入八分鎮國公德茂 崇略二子

[編輯] 永綬支系1685年—1686年:三等輔國將軍永綬 常寧一子,無嗣

[編輯] 海善支系1695年—1703年、1732年—1743年:僖敏貝勒海善常寧三子,初封奉恩將軍,1703年貝勒,1732年復封貝勒,謚號僖敏

[編輯] 對清額支系1700年—1740年:三等輔國將軍對清額 常寧四子,1740年告退

1740年—1744年:奉國將軍愛隆阿 對清額四子

1744年—1745年:奉恩將軍安楚杭阿 愛隆阿三子,無嗣

[編輯] 福格支系1757年—1777年:奉恩將軍福格 對清額八子,無嗣

[編輯] 奇臣支系1757年—1807年:已革三等奉國將軍奇臣 對清額九子,1807年革退

[編輯] 卓泰支系1702年—1705年:三等輔國將軍卓泰 常寧五子,無嗣

[編輯] 明恭支系1765年—1796年:二等輔國將軍明恭 斐蘇五子

1797年—1817年:三等奉國將軍嘉培 明恭二子

1818年—1836年:奉恩將軍連喜 嘉培二子,1836年革退

[編輯] 明佩支系1765年—1825年:二等輔國將軍明佩 斐蘇六子

1825年—1845年:奉國將軍慶琳 明佩孫,純嘏一子

1845年—1857年:奉恩將軍靈瑞 慶琳二子,無嗣

[編輯] 明纘支系1775年—1794年:奉恩將軍明纘 斐蘇十一子

1795年—1847年:奉恩將軍宜貴 明纘一子

1848年—1857年:奉恩將軍官瑞 宜貴一子,不襲

[編輯] 明該支系1775年—1792年:奉恩將軍明該 斐蘇十一子,1792年告退

1794年—1810年:奉恩將軍玉顯 明該第一子,無嗣

[編輯] 明範支系1784年—1815年:奉恩將軍明範 斐蘇十二子

[編輯] 明昆支系1784年—1813年:奉恩將軍明昆 斐蘇十四子,1813年告退

1814年—1844年:奉恩將軍恆春 明昆二子

1844年—1883年:奉恩將軍榮秀 恆春一子,不襲

[編輯] 晉昌支系1775年—1788年:輔國將軍晉昌 明韶一子,1788年襲奉恩鎮國公

[編輯] 晉隆支系1784年—1803年:一等輔國將軍晉隆 明韶二子,1803年襲奉恩輔國公

[編輯] 玉彩支系1805年—1833年:三等輔國將軍玉彩 晉隆一子,1833年告退

醇親王1850年—1890年:醇賢親王奕譞初封郡王,1864年加親王銜,1872年進親王,1874年准世襲罔替,謚號賢

1890年—1945年:醇親王載灃 奕譞五子

[編輯] 載洸支系1881年—1884年:奉恩輔國公載洸 奕譞四子,無嗣

[編輯] 載灃支系1884年—1890年:不入八分鎮國公載灃奕譞五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1889年進不入八分鎮國公,1890年襲醇親王

[編輯] 載洵支系1887年—1902年:奉恩輔國公載洵奕譞六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1889年進奉恩輔國公,1902年承奕志嗣

[編輯] 載濤支系1890年—1902年:不入八分鎮國公載濤奕譞七子,初封二等鎮國將軍,1894年進不入八分鎮國公,1898年加貝子銜承奕謨嗣

清朝世襲親王。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被十五哥嘉慶帝顒琰封為慶郡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晉封慶親王,其子依例降為郡王。後來其孫奕劻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懿旨封慶親王。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得到世襲罔替的許可,是清朝第十二位鐵帽子王。前後一共傳了四代二位慶親王、二位慶郡王。

目錄 [隱藏]

1 慶親王

1.1 綿愍支系

1.2 綿悌支系

1.3 載振支系

1.4 溥鍾支系

1.5 溥銳支系

1.6 載??支系

1.7 綿性支系

2 慶親王世系圖

3 腳註

4 參考文獻

[編輯] 慶親王1789年—1820年:慶僖親王永璘初封貝勒,1799年進郡王,1820年進親王,謚號僖

1820年—1836年:慶良郡王綿愍 永璘三子,降爵為郡王,謚號良,無嗣

1836年—1842年:已革慶郡王奕彩 綿愍養子,1842年革爵歸宗

追封:貝子綿悌 永璘五子,1852年追封

1852年—1917年:慶密親王奕劻綿悌養子,初封貝子,1860年進貝勒,1872年加郡王銜,1884年進慶郡王,1894年進慶親王,1908年准世襲罔替,謚號密

1917年—1947年:慶貞親王載振 奕劻一子,謚號貞

[編輯] 綿愍支系1802年—1820年:貝子綿愍永璘一子,初封不入八分鎮國公,1819年進貝子,1820年襲慶郡王

[編輯] 綿悌支系1831年—1849年:三等鎮國將軍綿悌永璘五子,初封不入八分輔國公,1837年進不入八分鎮國公,1842年降三等鎮國將軍,1852年追封貝子

1850年—1852年:輔國將軍奕劻 綿悌養子,1852年襲貝子

[編輯] 載振支系1894年—1820年:二等鎮國將軍載振奕劻一子,初封二等鎮國將軍,1901年加貝子銜,1917年襲慶親王

[編輯] 溥鍾支系1922年—?:不入八分輔國公銜溥鍾 載振一子

[編輯] 溥銳支系1922年—?:不入八分輔國公銜溥銳 載振二子

[編輯] 載??支系1906年—1935年:不入八分輔國公銜二等鎮國將軍載??奕劻二子,初封二等鎮國將軍,1908年加不入八分輔國公銜

[編輯] 綿性支系1833年—1842年: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性永璘六子,初封二等鎮國將軍,1837年進不入八分輔國公,1842年革爵

克勤郡王,清朝世襲郡王。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長子岳托被清太宗皇太極封為成親王。次年,被降爵。死後,追封克勤郡王。其子羅洛渾改為衍僖郡王、其孫羅科鐸改為平郡王。乾隆時改回克勤郡王,得到世襲罔替郡王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共傳了十三代一位成親王、一位衍僖郡王、六位平郡王、九位克勤郡王。

1.成親王(克勤郡王)岳托

-?-1639

2.衍僖介郡王羅洛渾

1616-1639-1646

3.平比郡王羅科鐸

1640-1648-1682

4.已革平郡王訥爾圖

1665-1683-1687

5.平悼郡王訥爾福

1671-1687-1701

6.已革平郡王訥爾蘇

1690-1701-1726-1740

7.平敏郡王福彭

1708-1726-1748

8.平僖郡王慶明

1732-1749-1750

9.克勤良郡王慶恆

1733-1750-1779

10.克勤庄郡王雅朗阿

1733-1780-1794

11.已革克勤郡王恆謹

-1795-1799

12.克勤簡郡王尚格

1770-1799-1833

13.克勤恪郡王承碩

1802-1833-1839

14.克勤敏郡王慶惠

1819-1842-1861

15.克勤誠郡王晉祺

1840-1861-1900

16.克勤順郡王嵩傑

1879-1900-1910

17.克勤郡王晏森

1896-1910-?

和碩親王(簡稱親王)為清朝宗室的最高爵位。本條目列出了清朝歷史上的宗室親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奪爵的親王,但不包括外藩親王。有關外藩親王的內容,可參見外藩蒙古王公、回部王公等。

表中人物按生年排序,其中灰色表示此人曾為親王但後被奪爵或降爵,淡藍色表示此人在死後被追封為親王,世襲罔替為鐵帽子王。

[編輯] 宗室親王人名 封/謚號 父親 出生年份 逝世年份 封爵年份備註

舒爾哈齊 和碩庄親王 顯祖塔克世

(三子) 1564年 1611年 1653年追封。「庄」為謚號。

代善 和碩禮烈親王 太祖努爾哈赤

(次子) 1583年 1648年 1636年世襲罔替,滿達海襲禮親王爵改巽親王

岳托 和碩成親王 禮烈親王代善

(長子) 1598年 1638年 1636年1636年降爵為貝勒,後改封克勤郡王

濟爾哈朗 和碩鄭獻親王 追封庄親王舒爾哈齊

(六子) 1599年 1655年 1636年世襲罔替,濟度襲親王爵改簡親王

薩哈璘 和碩穎毅親王 禮烈親王代善

(三子) 1604年 1636年 1636年 追封

阿濟格 和碩英親王 太祖努爾哈赤

(十二子) 1605年 1651年 1644年1651年奪爵

費揚武 和碩簡靖定親王 追封庄親王舒爾哈齊

(八子) 1605年 1643年 1748年 追封

豪格 和碩肅武親王 太宗皇太極

(長子) 1609年 1648年 1636年1648年奪爵,1651年追封,世襲罔替,富授襲肅親王爵改顯親王

尼堪 和碩敬謹庄親王 廣略貝勒褚英

(三子) 1610年 1653年 1649年

多爾袞 和碩睿忠親王 太祖努爾哈赤

(十四子) 1612年 1650年 1636年 世襲罔替

博洛 和碩端重定親王 饒余敏郡王阿巴泰

(三子) 1613年 1652年 1649年1659年奪爵

多鐸 和碩豫通親王 太祖努爾哈赤

(十五子) 1614年 1649年 1636年 世襲罔替

滿達海 和碩巽簡親王 禮烈親王代善

(七子) 1622年 1652年 1649年 世襲罔替(第二代),襲禮親王爵,1659年降爵為貝勒

祜塞 和碩惠順親王 禮烈親王代善

(八子) ? ? ? 追封

傅喇塔 和碩簡惠獻親王 追封簡靖定親王費揚武

(四子) 1625年 1676年 1748年 追封

岳樂 和碩安和親王 饒余敏郡王阿巴泰

(四子) 1625年 1689年 1657年1700年降爵為郡王

碩塞 和碩承澤裕親王 太宗皇太極

(五子) 1628年 1655年 1651年世襲罔替,博果鐸襲親王爵改庄親王

濟度 和碩簡純親王 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次子) 1633年 1660年 1657年世襲罔替(第二代),襲鄭親王爵

多尼 和碩豫宣和親王 豫通親王多鐸

(次子) 1636年 1661年 1649年世襲罔替(第二代),1652年降爵為郡王

巴爾堪 和碩簡親王 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四子) 1637年 1680年 1752年 追封

蘭布 和碩敬謹親王 敬謹庄親王尼堪

(長子) 1642年 1678年 1668年世襲(第三代),1680年奪爵

多爾博 和碩睿親王 睿忠親王多爾袞

(嗣子) 1642年 1671年 1650年1651年奪爵,1778年追賜復封

博穆博果爾 和碩襄昭親王 太宗皇太極

(十一子) 1642年 1656年 1655年

富綬 和碩顯愨親王 追封肅武親王豪格

(四子) 1643年 1669年 1651年世襲罔替(第二代),襲肅親王爵

尼思哈 和碩敬謹悼親王 敬謹庄親王尼堪

(次子) ? 1660年 1653年 世襲(第二代)

常阿岱 和碩巽親王 巽簡親王滿達海

(長子) 1643年 1665年 1652年世襲罔替(禮親王第三代),1659年降爵為貝勒,傑書襲巽親王爵改康親王

傑書 和碩康良親王 追封惠順親王祜塞

(三子) 1645年 1697年 1659年世襲罔替(禮親王第四代),襲簡親王爵

董額 和碩豫親王 豫通親王多鐸

(七子) 1647年 1706年 1778年世襲罔替(第四代),追封

博果鐸 和碩庄靖親王 承澤裕親王碩塞

(長子) 1650年 1723年 1655年世襲罔替(第二代),襲承澤親王爵

福全 和碩裕憲親王 世祖福臨

(次子) 1653年 1703年 1667年

鄂扎 和碩豫親王 追封豫宣和親王多尼

(次子) 1655年 1702年 1778年 追封

喇布 和碩簡親王 簡純親王濟度

(次子) 1654年 1681年 1670年世襲罔替(鄭親王第四代),1682年奪爵

德塞 和碩簡惠親王 簡純親王濟度

(三子) 1654年 1670年 1661年世襲罔替(鄭親王第三代)

(無名) 和碩榮親王 世祖福臨

(四子) 1657年 1658年 1658年追封。「榮」為謚號。

常寧 和碩恭親王 世祖福臨

(五子) 1657年 1703年 1671年

雅布 和碩簡修親王 簡純親王濟度

(五子) 1658年 1701年 1683年世襲罔替(鄭親王第五代)

隆禧 和碩純靖親王 世祖福臨

(七子) 1660年 1679年 1674年

巴賽 和碩簡親王 追封簡親王巴爾堪

(次子) 1663年 1731年 1752年 追封

蘇爾發 和碩睿親王 追封睿親王多爾博

(次子) 1664年 1701年 1778年 追封

福存 和碩簡親王 追封簡惠獻親王傅喇塔

(五子) 1665年 1700年 1748年 追封

丹臻 和碩顯密親王 顯愨親王富綬

(四子) 1665年 1702年 1670年世襲罔替(肅親王第三代)

拜察禮 和碩顯親王 顯愨親王富綬

(五子) 1667年 1708年 1772年 追封

齊克新 和碩端重親王 已革端重親王博洛

(八子) 1650年 1661年 1652年1659年降爵為貝勒

巴爾圖 和碩康簡親王 追封康良親王傑書

(四子) 1674年 1753年 1734年世襲罔替(禮親王第六代)

允礽 和碩理密親王 聖祖玄燁

(次子) 1674年 1725年 1725年 追封

雅爾江阿 和碩簡親王 簡修親王雅布

(長子) 1677年 1732年 1703年世襲罔替(鄭親王第六代),1726年奪爵

富爾祜倫 和碩純親王 純靖親王隆禧

(長子) 1679年 1680年 1679年世襲(第二代)

塞勒 和碩睿親王 追封睿親王蘇爾發

(長子) 1680年 1729年 1778年 追封

胤禛 和碩雍親王 聖祖玄燁

(四子) 1678年 1735年 1709年 雍正帝

允祺 和碩恆溫親王 聖祖玄燁

(五子) 1680年 1732年 1698年

允祐 和碩淳度親王 聖祖玄燁

(七子) 1680年 1730年 1698年

允祀 和碩廉親王 聖祖玄燁

(八子) 1681年 1726年 1698年1726年奪爵

保泰 和碩裕親王 裕憲親王福全

(三子) 1682年 1730年 1703年世襲(第二代),1724年奪爵

椿泰 和碩康悼親王 追封康良親王傑書

(五子) 1683年 1709年 1697年世襲罔替(禮親王第五代)

保綬 和碩悼親王 裕憲親王福全

(五子) 1684年 1706年 1724年追封。「悼」為謚號。

允祹 和碩履懿親王 聖祖玄燁

(十二子) 1685年 1763年 1735年

胤祥 和碩怡賢親王 聖祖玄燁

(十三子) 1686年 1730年 1722年 世襲罔替

德沛 和碩簡儀親王 追封簡親王福存

(八子) 1688年 1752年 1748年世襲罔替(鄭親王第八代)

錫保 和碩順承親王 順承忠郡王諾羅布

(四子) 1688年 1742年 1731年1733年奪爵

成信 和碩肅親王 顯密親王丹臻

(二子) 1688年 1758年 1778年 追封

衍潢 和碩顯謹親王 顯密親王丹臻

(六子) 1690年 1771年 1703年世襲罔替(肅親王第四代),蘊著襲顯親王爵改回肅親王

弘晳 和碩理親王 理密親王允礽

(次子) 1694年 1742年 1723年世襲(第二代),1739年奪爵

神保住 和碩簡親王 簡修親王雅布

(十四子) 1696年 1759年 1726年世襲罔替(鄭親王第七代),1748年奪爵

允祿 和碩庄恪親王 庄靖親王博果鐸

(嗣子) 1697年 1767年 1723年世襲罔替(第三代)

允禮 和碩果毅親王 聖祖玄燁

(十七子) 1697年 1738年 1723年

弘暉 和碩端親王 世宗胤禛

(長子) 1697年 1704年 1735年追封。「端」為謚號

蘊著 和碩肅勤親王 追封顯親王拜察禮

(三子) 1699年 1778年 1772年世襲罔替(第五代)

德昭 和碩豫愨親王 追封豫親王鄂扎

(五子) 1700年 1762年 1706年世襲罔替(第三代)

弘晊 和碩恆恪親王 恆溫親王允祺

(次子) 1700年 1775年 1732年

奇通阿 和碩簡勤親王 追封簡親王巴賽

(十子) 1701年 1763年 1752年世襲罔替(鄭親王第九代)

崇安 和碩康修親王 追封康悼親王椿泰 1705年 1733年 1709年世襲罔襲(禮親王第七代),永恩襲康親王爵改回禮親王

廣靈 和碩裕親王 追封悼親王保綬

(次子) 1705年 1739年 1724年世襲(第三代),1726年奪爵

廣祿 和碩裕庄親王 追封悼親王保綬

(三子) 1706年 1785年 1726年世襲(第四代)

弘曆 和碩寶親王 世宗胤禛

(四子) 1711年 1799年 1733年 乾隆帝

弘晝 和碩和恭親王 世宗胤禛

(五子) 1712年 1770年 1733年

弘普 和碩庄親王 庄恪親王允祿

(次子) 1713年 1743年 ?世襲罔替(第四代),追封

功宜布 和碩睿親王 追封睿親王塞勒

(五子) 1714年 1746年 1778年 追封

允秘 和碩諴恪親王 聖祖玄燁

(二十四子) 1716年 1773年 1733年

福惠 和碩懷親王 世宗胤禛

(八子) 1721年 1728年 1735年追封。「懷」為謚號

弘曉 和碩怡僖親王 怡賢親王胤祥

(七子) 1722年 1778年 1730年世襲罔替(第二代)

豐訥亨 和碩簡恪親王 簡勤親王奇通阿

(長子) 1723年 1775年 1763年世襲罔替(鄭親王第十代),積哈納襲簡親王爵改回鄭親王

永恩 和碩禮恭親王 康修親王崇安

(次子) 1727年 1805年 1753年世襲罔替(禮親王第八代)

永璜 和碩定安親王 高宗弘曆

(長子) 1728年 1750年 1750年 追封

永? 和碩禮親王 康修親王崇安

(三子) 1729年 1799年 1817年 追封

永璧 和碩和勤親王 和恭親王弘晝

(次子) 1733年 1772年 1770年

如松 和碩睿親王 追封睿親王功宜布

(三子) 1737年 1770年 1778年 追封

永瑺 和碩庄慎親王 追封庄親王弘普

(長子) 1737年 1788年 1767年世襲罔替(第五代)

永珹 和碩履端親王 高宗弘曆

(四子) 1739年 1777年 1763年世襲(第二代)

永琪 和碩榮純親王 高宗弘曆

(五子) 1741年 1766年 1765年

經訥亨 和碩鄭親王 簡勤親王奇通阿

(四子) 1743年 1775年 1864年 追封

永瑢 和碩質庄親王 高宗弘曆

(六子) 1744年 1790年 1789年

永琮 和碩哲悼愍親王 高宗弘曆

(七子) 1746年 1747年 1799年 追封

永璇 和碩儀慎親王 高宗弘曆

(八子) 1746年 1832年 1779年

永琅 和碩怡恭親王 怡僖親王弘曉

(二子) 1746年 1799年 1779年世襲罔替(第三代)

綿德 和碩定親王 追封定安親王永璜

(長子) 1747年 1786年 1750年1776年奪爵

綿恩 和碩定恭親王 追封定安親王永璜

(次子) 1747年 1822年 1793年

修齡 和碩豫良親王 追封豫愨親王德昭

(十五子) 1749年 1786年 1778年世襲罔替(第四代)

永瑆 和碩成哲親王 高宗弘曆

(十一子) 1752年 1823年 1789年

永錫 和碩肅恭親王 追封顯親王成信

(五子) 1753年 1821年 1778年世襲罔替(第六代)

永福 和碩怡恭恪親王 寧良郡王弘晈

(次子) 1753年 1782年 1864年 追封

麟趾 和碩禮安親王 追封禮親王永?

(長子) 1756年 1821年 1817年世襲罔替(第十代)

積哈納 和碩鄭恭親王 簡恪親王豐訥亨

(次子) 1758年 1794年 1776年世襲罔替(第十一代)

顒琰 和碩嘉親王 高宗弘曆

(十五子) 1760年 1820年 1789年 嘉慶帝

淳穎 和碩睿恭親王 追封睿親王如松 1761年 1800年 1778年世襲罔替(第二代)

綿課 和碩庄襄親王 庄慎親王永瑺

(嗣子) 1763年 1826年 1788年世襲罔替(第六代)

永璘 和碩慶僖親王 高宗弘曆

(十七子) 1766年 1820年 1820年

裕豐 和碩豫親王 豫良親王修齡

(長子) 1769年 1833年 1786年世襲罔替(第五代),1814年奪爵

伊豐額 和碩鄭親王 追封鄭親王經訥亨

(五子) 1770年 1821年 1864年 追封

西朗阿 和碩鄭親王 追封鄭親王伊豐額

(三子) 1770年 1821年 1864年 追封

綿標 和碩怡親王 怡恭親王永琅

(次子) 1770年 1799年 1799年 追封

裕興 和碩豫親王 豫良親王修齡

(次子) 1772年 1829年 1814年世襲罔替(第六代),1820年奪爵

裕全 和碩豫厚親王 豫良親王修齡

(五子) ? 1840年 1820年 世襲罔替(第七代)

敬敏 和碩肅慎親王 肅恭親王永錫

(長子) 1773年 1852年 1821年世襲罔替(第七代)

伊彌揚阿 和碩鄭親王 簡恪親王伊彌揚阿

(七子) 1775年 1818年 1871年 追封

昭槤 和碩禮親王 禮恭親王永恩 1776年 1829年 1805年世襲罔替(第九代),1816年奪爵

奕紹 和碩定端親王 定恭親王綿恩

(次子) 1776年 1836年 1822年 世襲

烏爾恭阿 和碩鄭慎親王 鄭恭親王積哈納

(長子) 1778年 1846年 1794年世襲罔替(第十二代)

錫春 和碩禮親王 禮安親王麟趾

(長子) 1776年 1797年 1821年 追封

寶恩 和碩睿慎親王 睿恭親王淳穎

(長子) 1777年 1802年 1801年世襲罔替(第三代)

綿譽 和碩怡親王 追封怡親王永福

(四子) 1780年 1843年 1864年 世襲

旻寧 和碩智親王 仁宗顒琰

(次子) 1782年 1850年 1813年 道光帝

綿護 和碩庄勤親王 輔國將軍永蕃

(長子) 1783年 1841年 1838年世襲罔替(第八代)

綿諽 和碩庄質親王 輔國將軍永蕃

(次子) 1786年 1845年 1842年世襲罔替(第九代)

端恩 和碩睿勤親王 睿恭親王淳穎

(四子) 1788年 1826年 1802年世襲罔替(第四代)

奕勛 和碩怡恪親王 追封怡親王綿標

(長子) 1793年 1818年 1799年世襲罔替(第四代)

載銓 和碩定敏親王 定端親王奕紹

(長子) 1794年 1854年 1854年 追封

綿愷 和碩惇恪親王 仁宗顒琰

(三子) 1795年 1838年 1819年

松德 和碩鄭親王 追封鄭親王伊彌揚阿

(次子) 1800年 1822年 1871年 追封

華豐 和碩肅恪親王 肅慎親王敬敏

(三子) 1804年 1869年 1853年世襲罔替(第八代)

奕格 和碩怡親王 追封怡親王綿譽

(三子) 1805年 1858年 1864年 追封

綿忻 和碩瑞懷親王 仁宗顒琰

(四子) 1805年 1828年 1819年

端華 和碩鄭親王 鄭慎親王烏爾恭阿

(三子) 1807年 1861年 1846年世襲罔替(第十三代),1846年奪爵

仁壽 和碩睿僖親王 睿勤親王端恩

(六子) 1810年 1864年 1826年世襲罔替(第五代)

慶至 和碩鄭順親王 追封鄭親王松德

(嗣子) 1814年 1878年 1871年世襲罔替(第十五代)

奕?? 和碩庄親王 庄襄親王綿課

(十三子) 1814年 1860年 1826年世襲罔替(第七代),1838年奪爵

綿愉 和碩惠端親王 仁宗顒琰

(五子) 1814年 1865年 1820年

全齡 和碩禮和親王 追封禮親王錫春

(長子) 1816年 1850年 1821年世襲罔替(第十一代)

載坊 和碩怡親王 怡恪親王奕勛

(長子) 1816年 1820年 1819年世襲罔替(第五代)

載垣 和碩怡親王 怡恪親王奕勛

(次子) 1816年 1861年 1825年世襲罔替(第六代),1861年奪爵

義道 和碩豫慎親王 豫厚親王裕全

(次子) 1819年 1857年 1841年世襲罔替(第八代)

奕仁 和碩庄厚親王 庄質親王綿諽

(長子) 1824年 1874年 1846年世襲罔替(第十代)

載敦 和碩怡端親王 追封怡親王奕格

(次子) 1827年 1890年 1864年世襲罔替(第七代)

奕誴 和碩惇勤親王 惇恪親王綿愷

(嗣子) 1831年 1889年 1846年

奕? 和碩恭忠親王 宣宗旻寧

(六子) 1833年 1898年 1850年 世襲罔替

德長 和碩睿愨親王 睿僖親王仁壽

(三子) 1838年 1876年 1865年世襲罔替(第六代)

奕劻 和碩慶密親王 追封貝子綿悌

(嗣子) 1838年 1917年 1894年 世襲罔替

奕譞 和碩醇賢親王 宣宗旻寧

(七子) 1840年 1891年 1872年 世襲罔替

隆勤 和碩肅良親王 肅恪親王華豐

(三子) 1840年 1898年 1870年世襲罔替(第九代)

承志 和碩鄭親王 追封鄭親王西朗阿

(三子) 1843年 1882年 1864年世襲罔替(第十四代),1871年奪爵

世鐸 和碩禮恪親王 禮和親王全齡

(三子) 1845年 1914年 1850年世襲罔替(第十二代)

本格 和碩豫誠親王 豫慎親王義道

(長子) 1846年 1898年 1857年世襲罔替(第九代)

溥靜 和碩怡親王 怡端親王載敦

(長子) 1849年 1900年 1891年世襲罔替(第八代),後奪爵

載勛 和碩庄親王 庄厚親王奕仁

(次子) 1853年 1901年 1875年世襲罔替(第十一代),1901年奪爵

載功 和碩庄恭親王 庄厚親王奕仁

(四子) 1859年 1915年 1902年世襲罔替(第十二代)

魁斌 和碩睿敬親王 睿愨親王德長

(四子) 1864年 1915年 1876年世襲罔替(第七代)

善耆 和碩肅忠親王 肅良親王隆勤

(長子) 1866年 1922年 1898年世襲罔替(第十代)

凱泰 和碩鄭恪親王 鄭順親王慶至

(次子) 1871年 1900年 1878年世襲罔替(第十六代)

載振 和碩慶貞親王 慶密親王奕劻

(長子) 1876年 1947年 1917年世襲罔替(第二代)

溥偉 和碩恭賢親王 果敏貝勒載澂

(嗣子) 1880年 1936年 1898年世襲罔替(第二代)

載灃 和碩醇親王 醇賢親王奕譞

(五子) 1883年 1951年 1890年世襲罔替(第二代)

懋林 和碩豫親王 豫誠親王本格

(嗣子) 1892年 1912年 1910年世襲罔替(第十代)

照煦 和碩鄭親王 鄭恪親王凱泰

(次子) 1900年 1950年 1902年世襲罔替(第十七代)

毓麒 和碩怡親王 二等鎮國將軍溥耀

(長子) 1900年 1948年 1902年世襲罔替(第九代)

端鎮 和碩豫親王 豫親王懋林

(子) 1909年 ? 1912年 世襲罔替(第十一代)

順承郡王,清朝世襲郡王。順治五年(1648年),代善之孫、薩哈璘之子勒克德渾被順治帝封為順承郡王。得到世襲罔替郡王的許可,是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一共傳了十一代十六位順承郡王。

1.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

1619-1648-1652

2.已革順承郡王勒爾錦

1651-1652-1680-1706

3.順承郡王勒爾貝

1678-1681-1682

4.順承郡王延奇

1681-1682-1687

5.順承郡王充保

1685-1687-1698

6.已革順承郡王穆布巴

1682-1699-1715-1751

7.順承忠郡王諾羅布

1650-1715-1717

8.已革順承郡王錫保

1688-1717-1733-1742

9.順承恪郡王熙良

1705-1733-1744

10.順承恭郡王泰斐英阿

1728-1744-1756

11.順承慎郡王恆昌

1753-1756-1778

12.順承簡郡王倫柱

1772-1786-1823

13.順承勤郡王春山

1800-1823-1854

14.順承敏郡王慶恩

1844-1854-1881

15.順承質郡王訥勒赫

1881-1881-1917

16.順承郡王文葵

1911-1917-1949-1992


推薦閱讀:

帽子禮儀(一):什麼時候可以脫帽?
國外小帽檐時尚風帽子鉤法圖解
Сабрина. Спецвыпуск №6 2017----秋冬圍巾披肩和帽子
幾款男士帽子的織法圖解
請問前部帽檐有缺口的這種牛仔帽叫什麼名字?

TAG:清朝 | 中華 | 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