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醫院許樟榮教授談我國糖尿病飲食管理

許樟榮教授,解放軍306醫院,全軍糖尿病中心

飲食管理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讓糖尿病患者了解飲食管理的重要性是臨床醫生的在接診每個糖尿病患者時必需完成的任務,許樟榮教授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了糖尿病飲食的重要性。①離開了飲食管理,其他的糖尿病干預措施都難達到血糖控制的目的。同時,治療越複雜的患者,飲食越是重要。例如需一天多次注射胰島素治療、胰島功能差的患者,如不配合飲食,更易發生高血糖或低血糖,這對患者的預後特別不利。這樣的患者只有在規律、合理的飲食和運動配合下,精細調整胰島素用量,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預後。②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如年輕、胰島功能較好或合併代謝綜合征的患者,通過飲食管理和運動減輕體重,有可能在不用藥的情況下即可控制高血糖,進而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③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管理好飲食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發生風險,這已在我國大慶研究中得到證實,其結果表明,飲食管理降低糖耐量受損(IGT)患者糖尿病發生風險的幅度可達近50%。④飲食除與糖尿病及其治療相關外,還與患者的營養狀況、體重直接相關,尤其是老年患者,如果過度節制飲食,極易造成營養不良,進而引發多種健康問題如抵抗力下降、繼發感染、貧血等,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⑤飲食管理即「 怎麼吃」,這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如果患者「吃得不滿意」,會使其生活質量大打折扣,進而影響其對飲食管理的依從性和糖尿病治療效果。許樟榮教授指出,飲食管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糖尿病治療的成敗,使患者管理好自己的飲食不僅是醫生的責任,也是患者的責任。臨床醫生首先要讓患者清晰地認識到飲食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充分的溝通,建立與患者間的相互信任關係,同時使其樹立正確的飲食管理理念,並且將這些理念融會貫通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恆地做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患者的飲食行為,促進糖尿病管理水平的提高。

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特點及常見飲食誤區

中國糖尿病患者的特點:以碳水化合物飲食為主,更多患者胰島功能減退

不同人種具有不同的飲食特點,這也就導致了飲食管理及糖尿病治療的不同,因此,了解我國人群的飲食特點是做飲食管理的第一步。與西方人群以肉類蛋白質飲食為主不同,我國人群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如面、米飯等。食物的不同導致胃腸道內相關的消化酶也不同,吸收時相也不同。碳水化合物在胃腸道內的吸收依靠α-葡萄糖苷酶,吸收較快,持續時間短,而蛋白質的吸收則需要不同的蛋白酶,吸收較慢,持續時間長。這些飲食特點導致患者血糖上升模式及治療方法的不同。碳水化合物飲食為主的患者血糖上升較快,很快達到高峰;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如阿卡波糖因延緩腸道碳水化合物吸收可有效降低餐後血糖。但α-葡萄糖苷酶抑製劑在歐美人群中應用不如我國廣泛,主要是因為飲食結構的差異。除飲食不同外,在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發病機制中,更多為胰島功能減退。在糖尿病初期,患者胰島素分泌高峰延遲,不能與血糖上升曲線同步,導致患者容易出現餐後高血糖和下一餐前的低血糖。這為我國人群的飲食管理帶來了提示。

我國糖尿病患者常見的飲食誤區:飲食走極端,誤以為碳水化合物為血糖升高元兇

對於我國糖尿病患者 的飲食誤區,許樟榮教授主要談了兩個極端。首先以老年人群為主一類患者,特別是知識水平較高者,這些患者極為關注血糖,在飲食方面極為嚴格,認為吃得越少越好,這樣可以少吃藥或不吃藥。殊不知,過度節制飲食極易造成營養不良,造成多種健康問題。其次,以在年輕人為主一類患者,他們最大的飲食誤區是認為飲食不控制可以通過運動和吃藥來彌補,這樣即使「放開嘴」也不耽誤控制好血糖。但不控制飲食同時持續應用胰島素促泌劑,會造成胰島功能的提早衰竭,等同於「飲鴆止渴」。除以上兩個極端外,我國部分患者認為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即可控制血糖,這忽略了碳水化合物作為人體三大宏量營養素,其作用不可替代。僅少吃碳水化合物,但不控制總熱量攝入(如多吃蛋白質類食物)同樣不能降低血糖。

糖尿病飲食管理三大基本原則:控制總熱量、少食多餐、多吃粗糧

對於正確的糖尿病飲食管理理念,許樟榮教授強調,正確的糖尿病飲食管理應該是比較科學和自由的,在控制總量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許樟榮教授認為,糖尿病飲食管理的三大原則為控制總熱量、少食多餐、多吃粗糧。控制總熱量攝入並不是代表要苛刻地節制飲食,總熱量的設置應符合患者的年齡、體力勞動量等,應該一般人均可以接受,在生活上自由度比較大。一般來說,一天的主食5~6兩,蛋白質攝入遵循「四個一」,即一兩瘦肉、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和一兩豆製品,脂肪無需特別添加。少食多餐可以避免血糖出現較大的波動,特別是對於胰島功能減退、應用胰島素的患者,非常重要。而粗糧中所含的纖維素較多,進入腸道後可形成一個纖維素網路,從而減緩食物吸收的速度,此時即使胰島功能不好,也可避免出現嚴重的高血糖,也避免下一餐出現低血糖。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除掌握以上飲食管理基本原則外,還需要自己總結個體特點,用於指導治療。平時,患者應勤測血糖,並記錄生活習慣改變對血糖水平的影響,總結出規律,這對於個體化的血糖管理非常有幫助。事實上,對於患者經常問到的「我能不能吃麵條?」等問題,最合適的回答者可能不是醫生,而是患者自己。在臨床醫生告知患者飲食管理原則後,具體日常生活中如何吃,需要患者自己觀察血糖和飲食之間的關係後總結出適用於自己的飲食之道。

ChinaDNA項目將開啟我國糖尿病飲食管理新篇章

對於糖尿病飲食管理,每個臨床醫生都有自己的體會,但是,我國糖尿病飲食管理的現狀如何,我們缺乏相關的數據。許樟榮教授介紹,為了深入了解中國糖尿病患者飲食結構和飲食管理觀念的狀況,今年5月,我國正式啟動了迄今為止我國最大樣本量(調查30000 例患者的飲食習慣)的糖尿病患者飲食相關調查項目——ChinaDNA項目,這一項目在學會和企業的支持下,由營養師、糖尿病專科醫師和教育護士等共同參與。其結果會使我們了解,我國糖尿病飲食管理中存在哪些誤區、哪些錯誤做法,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針對這些問題,我國可出台相應的對策,編寫更適合患者、操作性更強的糖尿病飲食管理指南等指導性文件,從而打好糖尿飲食管理的這個基石,讓患者享受這個項目所帶來的紅利,使我國的糖尿病飲食管理開啟新的篇章。另外,通過這個項目,可以讓我國的營養學和糖尿病學的專家在國際舞台上更好地發聲。我們期待這一項目的結果。

點評:糖尿病飲食管理無疑是極其重要的,許樟榮教授從其重要性出發,闡述了我國糖尿病患者特點及當前飲食管理常見的患者誤區,並指出,真正科學的糖尿病飲食管理應可讓患者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和自由,而不應是一種束縛。希望ChinaDNA項目能為患者飲食管理的「自由之道」帶來更多的有益信息。(寒林整理)

推薦閱讀:

【寶典】錢展紅主任傳授糖尿病飲食治療秘籍(內附文字及音頻)
【素生活】糖尿病人喝茶也可以控血糖
糖尿病飲食控制中要防止9誤區
應避免的糖尿病飲食誤區
不吃飯比吃了飯血糖還高,究竟咋回事?如何應對?

TAG:醫院 | 管理 | 飲食 | 糖尿病 | 教授 | 糖尿病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