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轉】蘇軾詩詞欣賞合輯

蘇軾詩詞欣賞合輯 2015-06-21 22:44 星期日

﹙一﹚蘇軾生平及其詞風

蘇軾﹙1036一1101﹚,字子贍,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蘇軾少年勤奮好學,即「奮力有當世志」,宋嘉佑二年﹙1057﹚進士,嘉佑六年殿試對制策入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神宗熙寧年間,出任杭州通判,歷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府。期間因「烏台詩案」,即御史彈劾其作詩訕謗朝廷,被貶謫黃州任團練副使。哲宗元佑年間,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出知杭州、穎州、揚州,歷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紹聖初年又以「譏刺先朝」罪名遠謫英州、惠州、儋州﹙海南島儋縣﹚。趙佶徽宗立,赦其還朝,復任朝奉郎,提舉成都府玉局觀,居常州病卒,享年65歲。宋高宗朝,贈太師,謚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蘇軾在政治上有志變革,但力主穩妥慎重,對王安石變法的獨斷冒進持有異議。讀史議政雄辯滔滔,氣勢縱橫。在文藝上博學多才,詩、詞、文無不精妙,是宋代詩文革新的領軍人物。其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奔放靈動,恣縱自如,詩句常寓新意妙理,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豪邁激蕩,逸懷浩氣,抒發人生感慨,佳句妙理,令天下耳目一新。其書法擅於行楷,筆精意妙,出神入化,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其「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其畫以竹、石、枯木為題,專擅精妙。傳世有《蘇東坡集》、《東坡樂府》等詩詞文集,是千古傳頌的大文學家、大詩詞家、大書法家,文採風流貫譽古今。

﹙二﹚赤壁懷古,抒發幽情

蘇軾關於赤壁懷古的文賦和詞作有《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我常愛吟誦,手不釋卷。尤其是這首詞作,每每品賞研嚼,韻意無窮。我特將原文抄錄於下,並作些剖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因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的上半闋,詩人用重筆描寫了三國時代赤壁古戰場「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雄渾場景,面對如詩如畫的江河山川,生髮出不知道有多少英雄豪傑為之折腰的感嘆,而永遠東流的波濤,不知道淘盡了千古多少風流人物。

詞的下半闋,詩人遙想起英雄儒將周瑜和絕代佳人小喬,美女配英雄,羽扇綸巾﹙青絲帶頭巾﹚,雄姿英發,運籌帷幄,指揮若定,在諸葛亮協助下,用火攻等妙計大破數十萬曹軍,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詩人神思至此,笑自己多情早生白髮,並生髮出人生如夢的感嘆,只能用一尊酒來遙祭這浩瀚無際的江月。

蘇軾號東坡居士,心中向佛,常研讀佛經,尤其對《金剛經》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應作如是觀」的「六如」佛理禪悟至深,赤壁懷古,俯仰天地,感念歷史風雲人物,品悟人世,僅是一場夢幻。

﹙三﹚中秋問月,兼懷子由

吟誦蘇軾中秋詞《水調歌頭》,欣賞其在被貶謫的官宦生涯中,依然神思妙想,壑達樂觀,在中秋之夜,勾勒出一幅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並闡發了自然與社會高度契合的人生哲理,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現抄錄於下: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詞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歡飲達旦之夜,佳節思親懷念被謫的胞弟蘇轍即子由。

詞的上半闋突出了問青天問月,借明月自喻孤高,幻想自己如神話中的嫦娥和馮虛,浩浩乎羽化而登仙。但那月宮美麗宮殿中惟有嫦娥舒廣袖,寂寞寒宮夜夜心,高處不勝寒呀!怎比得人間呢?

詞的下半闋借圓月寄託離別情,在照無眠的月夜中發問,為何世上的人事長向別時圓呢?對此,不應有恨,因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是一種緣定,也是自然社會規律。但悲歡離合總關情,因此,詩人寄託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月亮﹚」的祝福,讓人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四﹚老夫聊發少年狂

蘇軾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英雄人物,而是性情中人,且具有豪邁氣概。當你吟讀其詞作《江城子、密州出獵》時,就會被「老夫聊發少年狂」、「千騎卷平岡」、「挽弓射天狼」的英雄豪情所感染。現抄錄於下: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詞應是蘇軾在密州寒冬時節狩獵時所作。上半闋寫狩獵時的雄威圖景。此時此際,作者也煥發出少年時的張狂豪情,左手牽著獵犬,右手擎起獵鷹,穿戴著錦帽貂裘,一隊人馬隨著太守,浩浩蕩蕩,千騎飛卷平岡。請看,那好像是三國時代的孫權,騎著駿馬挽雕弓射老虎。

下半闋描寫作者的心裡活動和報國情懷。酒微醉了,胸懷開闊了,膽氣張狂了,雖然鬢髮有少許斑白,但又何妨呢!不知道什麼時候,當今聖上能像漢文帝那樣,派遣大臣馮唐持節杖到雲中赦免魏尚的罪,令其仍為雲中太守,鎮守邊塞。此處,作者以魏尚自許,盼望得到朝廷重用。因為他還會像魏尚那樣,挽起雕弓如滿月,注望著大西北,射殺敵狼,抵禦西夏和遼國的侵掠,表達了忠君報國思想和精神氣概。

此詞「老夫聊發少年狂」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我常吟之,感嘆不已。

﹙五﹚悼念亡妻,相思情長

蘇軾是一位情感極其豐富的文人學士,其詩詞不僅開創豪放一派,而且也有婉約細膩、柔腸百結、相思情長的詞作,讀來催人淚下。下面,請欣賞其懷念亡妻的佳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頋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此詞是蘇軾在密州時所作。其髮妻王弗,知書識禮,秀外慧中,賢淑可人,兩情相悅,恩愛情長。不料王弗紅顏命薄,26歲病逝,蘇軾悲痛萬分,親扶靈柩回眉州故鄉,葬於短松崗上。作此詞時,其妻已去世十年了,而密州離故鄉已有千里之遙。

上半闋描寫懷念之情。十年了,一死一生,陰陽相隔,兩地茫茫,不用去思量,自是難以忘卻的。尤其那遠在千里孤墳的亡妻,身居密州遠在天涯的我,都沒有地方來訴說凄涼呀!縱使相逢了也難以辨識,因為塵垢滿面,滿頭白髮了。

下半闋描寫夫妻夢中相逢的境況。夜晚一簾幽夢忽然還鄉,依稀看見亡妻王弗的倩影,坐在小軒窗下,對著菱花鏡正在梳妝,兩人相頋無語,惟有淚水千行涕零而下。可是,這畢竟是幽夢。夢醒時分,明月臨窗,重溫夢境,想起故鄉短松崗的愛妻,自是年年百結柔腸斷,相思日夜長呀!

﹙六﹚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命運多舛,官宦生涯坎坷,在奸侫小人陷害下,被朝廷一貶再貶,紹聖年間又貶至廣東惠州任團練副使,寄寓惠州五載,其心情是相當落寞的。好得此為閑職,聞名而至的友人時來拜訪,可寄情詩文排遣苦悶。據說他在惠州寫下許多詩詞,下面,請欣賞其詞作: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此詞較為婉約含蓄。上半闋寫暮春初夏相交時節的景物。春花漸漸凋謝了,留下了片片殘紅;青杏未熟,果子很小。春燕飛走了,一灣綠水把村上人家環繞。如絮的柳花隨風飄蕩,越吹越少。但是,放眼遠望,天涯何處沒有萋萋芳草呢!可見詩人具有達觀思想,因為春生夏長,規律使然。

下半闋描寫牆裡佳人與牆外行人的活動境況,暗喻朝野中人,也暗喻自己。在一個大戶人家的院子里,圍牆裡面有佳人在嬉戲玩耍盪鞦韆,嬌喘細細,笑聲盈盈。在圍牆外面的道路上,有一個又一個的行人路過,聽到佳人的陣陣笑聲,不禁被吸引住了。可是,想探頭觀看又夠不著,只得邁開雙腳離開。隨著腳步漸漸遠去,那笑聲也漸漸變小漸漸聽不到了。雖然行人多情,但卻被無情的佳人所惱。

據說蘇軾將此詞抄與愛妾王朝雲吟讀。讀罷朝雲感概地說:太傷春了!人生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何必自尋煩惱!王朝雲清麗可人,聰慧好佛,12歲在杭州跟隨先生,直至惠州,陪伴左右,常規勸先生,使其漸漸釋懷。也是紅顏命薄,32歲時死於當時一場瘟疫中,當時蘇軾悲痛之情難以形容。在惠州西湖佛寺方丈協助下,募捐築朝雲墓於西湖山坡中,並建造「六如亭」以作紀念。此為珍貴文物,有一千多年歷史,幾經修繕,至今仍保存完好。

﹙七﹚江海寄餘生

蘇軾善飲,以酒入詩入詞者頗多,其意是借飲酒品悟人生,抒發思想情懷。下面欣賞其詞作:

《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僮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彀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此詞是蘇軾寄寓於黃州城南江邊臨皋亭時所作。上半闋著意宣染其醉態。在東坡處與友人夜飲,醒了又醉,回到臨皋時彷彿是深夜三更時分。家僮已熟睡了,其鼻息呼嚕聲如雷鳴般陣陣作響,幾經敲門都不會應荅,無奈中只好倚著木杖聆聽江水潺潺流聲。

下半闋描寫清醒時的思想活動。首句突出了塵世無法忘我的思想,本來,此身苟非我之所有,到頭來一切空無,但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忘卻這個紛亂擾攘的世界。這是一個夜闌風靜、微水波紋、輕紗薄霧的夜晚,人生尤如一葉小舟,從此漂流逝去,在江海中寄託餘生。

此詞情、景、理巧妙結合,令人回味無窮。

﹙八﹚死灰吹不起

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寫於元祐四年九月二十五日,時值秋季,而寒食節則在春季三月,詩內容以寒食節為主。

相傳寒食節是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紀念忠臣介子推而設立,號令全國在節日不得生火做飯吃熱菜,後來與清明節合在一起,都是紀念先人。

此詩帖字美詩好,明代董其昌贊其出神入化,史上稱為第三行書,可與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稿》比美。

現抄錄於下:

﹙一﹚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閽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二﹚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哪知是寒食,但見鳥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從詩意看,作者被貶謫在黃州的生活境況是相當窘迫和狼狽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甚至到了心灰意冷的境地。在黃州已過了三個寒食節,年年惜春又傷春,春去了,秋來了,心傷患病,頭髮白了。偏偏今年寒食節連續下了兩個月的雨,雨勢仍然停不下來。春江水看漲,想要進入各家各戶。作者居住的小屋像一隻漁船,被裹在水雲霧裡中。廚房是空的,爐灶是破的,蘆葦是濕的,想要生火煮寒菜,死灰吹不起來。哪裡知道又是寒食節呀,但見鳥兒銜著荒野上掃墓的紙錢,而燕子則銜著雪片支窩。想起聖上居朝廷廟堂之高,門深九重,而我無路可走了,墳墓在萬里了,擬應長歌當哭呀!何時能死灰復燃呢!

﹙九﹚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寄寓惠州時留下了許多詩詞佳作,其中一首七絕詩我尤愛欣賞,現抄錄於下: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橋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羅浮山位於惠州府博羅縣境,是當地道教名山,此詩應是作者在荔熟時節神遊羅浮山時所吟寫。羅浮山下草木豐茂,四季自春色。荔枝熟了,佳果紅滿枝頭;盧橋的楊梅花次第新開。我一日品嘗荔枝三百顆,脆甜香潤,美味爽口,對嶺南佳果情有獨鍾,如要我長期作嶺南人,我也願意,不會辭卻。

據蘇軾書扎《酥梨貼》所載:「此後恐寓行衙亦非久安之,計意欲結茅水東山上,但未有佳處,當徐擇耳」。作者原住在官衙,恐不長久,計劃選擇在東山上建造茅屋。當時小兒子房在身邊,還準備呌次子子迨、長子子邁來惠州,而且木料也籌備了,意欲在惠州長住下去了。但是,官場風險,事與願違。奸侫小人四處收集蘇軾近況,覺得他想長作嶺南人太瀟洒自在了,又向朝廷彈劾蘇軾。於是,又被貶到海南島儋州,直至徽宗皇帝才赦其還朝。蘇軾到了儋州初宿行衙,後來連行衙也不準居住,好得在友人和民眾幫助下,在山中建造茅屋居住。但仍有一些當地賢達和渡海而至的友人時來拜訪。海南瓊山有一座五公祠就有蘇公畫像,可見其名播遐邇。縱觀蘇軾一生「成也詩文,敗也詩文」,令世人為其悲惻,為其敬嘆。

﹙十﹚只緣身在此山中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翰墨風流、文化昌盛時期,其書畫、詩詞、文賦等崇尚自然意象,闡發人生哲理,幾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尤其是以蘇軾為代表的一代文人,追求禪道,貼近生活,推崇意韻,蘊涵深刻豐富,讀後令人回味思考,久久不能忘懷。下面,請欣賞蘇軾廬山詩一首: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此為禪詩,十分奧妙。橫看廬山是嶺,側看廬山是峰,似嶺似峰,遠近高低各有不同。為什麼不識廬山真面目呢?因為你身處於這個山中,難以看得清楚。

引申到人和事,往往是是當局者迷,當亊者昏。因為宥於局限,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去觀察和思考,就會「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被假象所蒙蔽。蘇軾曽說:「人心之難測也,大海不足以喻其深,高山不足以配其險,浮雲不足以比其變」。此為至理名言,我等當應銘記之。

﹙十一﹚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一首題杭州西湖詩也是千古傳頌的佳作。現欣賞如下:

「水光瀲艷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濃妝淡抹總相宜」。

首句寫晴日的西湖。麗日藍天,天氣晴好,水光瀲艷,微波蕩漾,西湖宛如一位美麗的少女躺在藍天之下,羞澀微笑,盪起一個個漣漪,美得讓人陶醉。第二句寫雨中的西湖。時睛時雨,雨水淅瀝而至,雨絲多情,水色雲霧籠罩著,山色一片空濛,西湖宛如「猶彈琵琶半遮面」的絕代佳人,裹著面紗,若隱若現,朦朦朧朧,奇特美妙,令人遐想無窮。第三四句寫思想活動。面對著如此美麗奇妙的西湖,禁不住想把她與越國美女西施相比,不管是濃妝,還是淡抹,總是相宜的。

據說此詩是蘇軾任杭州通判時所寫。他鐘愛西湖,曾組織人力物力修繕景物,並築造湖堤一道,後人稱為「蘇堤」。有人說作者借讚美西湖來讚美其愛妾王朝雲。是否屬實,無從查考。

另,宋人楊萬里寫西湖六月荷花詩也很值得欣賞: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還有南宋高升題寫的西湖詩值得一讀: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當時杭州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都城,汴州是北宋都城開封,已經失陷。西湖歌舞昇平,達官貴人紙醉金迷,風是暖的,水是軟的,人是醉的,生活是奢糜的,離南宋的滅亡也就不遠了。

(十二)共成三絕鑒中人

蘇軾也是好茶之人,對茶道深有研究,去過很多地方,品嘗許多茗茶,寫了許多茶詩。現摘選一首武夷茶詩欣賞:

「岩垂匹練千絲落,

雷起雙龍萬物春。

此水此茶俱第一,

共成三絕鑒中人」。

此詩是作者於春日神遊福建武夷山品嘗岩茶時所作。武夷山有36峰99岩,瀑布如匹練,垂掛在岩壁上,千絲飛濺而落;春雷於雙龍峰響起,萬物皆春。此地水好茶好名俱第一,構成了三絕:即水有德,茶有品,人有格;此方為懂得鑒賞中人。

蘇軾的茶中三絕影響至今。蘇軾把佳茗視為佳人。他曾對友人吟唱:「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十三)半隨飛雪渡關山

蘇軾愛梅,世傳其梅花詩帖一首,詩曰:

「春來空谷水潺潺,

的礫梅花草棘間。

昨夜東風吹石裂,

半隨飛雪渡關山」。

作者所詠的梅花不是庭園裡的梅花,而是山谷倚石傲雪開放的梅花。

早春時節,空幽的山谷流水潺潺;在沙石草棘間,梅花倚石傲雪綻放。昨夜裡,東風浩蕩勁疾,把梅花所倚的沙石吹裂了,那梅花半隨著風雪飛渡到萬里關山去了。

作者借詠梅暗喻自己,雖然高標逸韻,暗香浮動,但在空谷、沙石、草棘和疾風的環境中,無可奈何地隨著飛雪四處飄蕩。

(十四)錄天際烏雲貼

欣賞天際烏雲貼。蘇軾贊蔡襄﹙君謨﹚詩曰:約綽新嬌生眼底,侵尋舊事上眉尖。問君別後愁多少,得似春潮夜夜添。

﹙十五﹚從來佳茗似佳人

把佳茗比喻為佳人,蘇軾是史上第一人,可見其對茶茗鍾愛之深。世傳其一首武夷茶詩曰:

「仙山靈草濕行雲,

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

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莫笑,

從來佳茗似佳人」。

此詩婉約清麗,約綽多姿,把佳茗這位風韻優雅、清正和淑的美女推向你的面前。

仙山指武夷山,相傳武夷兩位神仙兄弟倚天而立。靈草指茶樹,包括大紅袍、水仙、鐵觀音等各種名茶樹。山上雲霧繚繞,行雲流水,茶樹沐溢其間,濕潤如酥,猶如冼遍香滑的肌膚,但脂粉仍未夠均勻。山間一輪明月,銀輝瀉地,縷縷銀暉猶如投來玉川子,陣陣清風徐徐吹來,掀開了武夷山的春色。要知道,冰雪有一副好心腸,那茶樹的枝葉在雪裡噙香弄粉,露出了層層新芽,冰雪雖不是膏油,但使嫩綠的葉子滋長得首面清新怡人。面對著如此約綽新嬌的佳茗,我詩情勃發,試作小詩一首。請君莫笑我自作多情,依我看,從來的上品茗茶都像是美麗的佳人。

﹙十六﹚正是橙黃桔綠時

蘇軾是一位熱愛生活、品格高尚的大文人,雖然仕途坎坷,但能調四時、適陰陽、通氣息、入情性,在順境逆境中順其自然,養浩然正氣,極天地大觀。所以,成就了他的盛名。下面欣賞其一首七言絕句:

冬景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桔綠時。」

此詩描寫秋末初冬的景物,並抒發情感。荷花已開盡,荷葉已破敗,連擎雨蓋都沒有了;菊花雖然凋謝,留下片片殘紅,但仍有傲霜的枝骨,蘊志而涵德。此時,橙子黃了,桔子綠了,黃綠掛滿枝頭,秋風吹送,到處飄香。請君應當記住,這正是一年中的好景,不要為荷盡菊殘而悲嘆。

﹙十七﹚編後詩

暮讀晨耕惟自勉,

理君詩作見平生。

坎坷歷路經劫難,

詠嘆揮毫記宦程。

儒雅風流標異格,

溫存豪放立英名。

梅花傲雪報春到,

群艷芳菲共娉婷。

﹙十八﹚編後詞: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吟香蘊秀品三回,清風怡暢沁心扉。

醉里朦朧思俊士,娉婷芳影玉人來,東坡亭下自徘徊。

﹙十九﹚痴心未了情何堪

揮毫潑墨題詩箋,

字字情深意蘊藏。

翰彩婓然千古頌,

痴心未了情何堪。


推薦閱讀:

世上最快活的動詞,那就是睡
武大教授再推宋詞排行榜 蘇軾《念奴嬌》居首
蘇軾【八聲甘州
【北宋第一美食博主蘇東坡】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偏靠吃出名
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原文與譯文(含賞析)

TAG:詩詞 | 蘇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