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端洪:香港人到底愛不愛國? 2014-08-01

陳端洪:香港人到底愛不愛國?博客中國[微博]陳端洪2014-08-01

[摘要]香港人是否愛國?這是很多人猶豫回答的問題,也是一些民調誤解並誤導市民作出錯誤回答的問題。為什麼猶豫?為什麼誤解?因為他們不清楚愛國概念的內涵。

本文作者 陳端洪,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香港人是否愛國?這是很多人猶豫回答的問題,也是一些民調誤解並誤導市民作出錯誤回答的問題。為什麼猶豫?為什麼誤解?因為他們不清楚愛國概念的內涵。我的回答是,整體上說,香港人無疑是愛國的,但愛國的內涵要作具體分析。我不是根據實證材料來證明我的論點,而是通過釐清概念推斷出一個合乎常識的結論。另外,我也將論證一個本無需論證的常識:行政長官的愛國義務。

一、愛國的概念

從中文字面上說,愛國是一個動賓結構:愛——國。愛是動詞,是內心的情感活動;國是名詞,是賓語,是客體。合起來作為一個名詞,愛國表示一個國民對於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認同和熱愛的道德情感。

愛國的「國」字,包括多層含義。一是國土河山,既有自然地理的意義,也有與它國相區分的國際政治含義。二是民族及其文化和生活方式。三是,政治共同體及其政治理想、價值和基本制度。德國二戰後講憲法愛國主義就是要在民族概念之外尋找政治共同體的道德情感的基礎。

愛國的「愛」,是一種政治道德情感,指的是個體對國土、民族的歸屬感,對國家利益的關切和願意為國家利益作出犧牲的精神。愛有程度的差異,因個體而異。在最弱的和消極的意義上,愛是指不離不棄、不反不叛。在文學和日常話語中,愛更多時候指向一種積極的情感,愛國指向民族自豪感和願意為國家利益作出犧牲的精神。無論是經典的愛情故事還是愛國故事,都是一些人性發揮到極致的事例。香港歷經一百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因此,在衡量港人愛國情懷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歷史對港人集體心理的影響以及這種心理積澱的集體傳承。同時,由於實行「一國兩制」,我們也要尊重兩制的差異。確定愛國標準應該結合歷史因素和制度因素,區分情感對象和情感的層次。

二、愛國的標準及港人愛國情懷

根據上面的簡單區分,我們來分析香港人的愛國情懷。

一、在愛國土河山的層面,不能說香港人不愛國。這要分兩個層次。一個是對香港這片土地的熱愛。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領土主權屬於國家,愛香港也就是愛國家的一部分,除非某人主張香港獨立。另一個是對全中國領土的熱愛。這要區分平時和例外狀態,最能看出一個人或群體愛國與否的是在例外狀態。假如中國遭到外國侵略,我相信絕大多數港人起碼是會從內心裡感覺到受傷害的,即便有人不挺身而出,他受傷害的感覺也是骨子裡固有的一種愛國情懷。香港的保釣運動是一個例證,誰能說保釣不是愛國行動呢?

二、在民族認同的層面,儘管香港國際化程度很高,很多人喜歡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但香港人與內地人有一些根本的相同之處。一是人種。Patriot從辭源上說是愛同胞的意思。無疑,每個人都自愛,也愛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子女。中國人不管宗教信仰如何五花八門,但大家有個共同的宗教,就是敬拜祖先。這種愛和敬拜就是民族認同的基礎。二是文化。文化的概念很難界定,這裡只從一組最基本的,依靠集體傳承的文化要素說起,即體悟生命的方式、表達思想的語言邏輯以及表達情感的修辭術。無論學校教育如何的西化,無論一個人是否入了其它宗教,中國人傳統的生命觀、語言邏輯和修辭術,都被有意無意、有形無形地嵌入了港人的集體意識,成為每個人的生命密碼。港人珍愛生命,頑強地生活。他們拼生活憑靠什麼?除了西方文化給予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民族文化賦予的性格和思考方式。舉例來說,司徒華的古典詩詞修養非一般人能及,梁家傑講話成語和俗語信手拈來。他們的中國文化修養構成他們生命的一部分,是他們的資本。三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個內容相當廣泛的概念,包括衣、食、住、行、勞動工作、休息娛樂、社會交往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特定方式及背後的價值觀、審美觀。非常有意思的是,基本法第五條把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和資本主義制度並列作為自治保障對象,言下之意是,社會主義生活方式與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差異很大。但是,發展到今天,拋開政治生活不談,在日常私人生活層面和社會生活層面,我們看到兩地生活方式共性顯然大於差異性,而且無論物質因素如何的現代化,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都清晰可見。

中國的民族主義情懷靠什麼維繫?就靠三大法寶:祖宗敬拜、文化傳承、男女飲食等生活方式。這三樣都還在香港發揮著作用,雖受衝擊,卻未曾中斷。你見或者不見,它們就在你的身上,不離不棄。這些愛國的基因,幾個港人身上沒有呢?

三、在對待政治共同體的層面,港人的愛國情懷最為複雜

唯其複雜,所以要分層次述說。

第一個層次,對於中國作為一個政治共同體,一個國家獨立存在於世界的情感取向。在這個層次,國的概念無關政體,只關涉民族的整體生存,關乎和其他國家相對而言的獨立性。我想我可以大膽斷言,絕大多數港人不希望也不能容忍中國亡國,不能容忍中國內戰或者四分五裂。

第二個層次,對於香港回歸祖國的取態。時至今日,回歸已經十六年了,無論當初少數人如何不合作,按照政治學上的底線標準,保留永久居民資格和公民資格的人可以被推定為贊成回歸。這個意義上的愛國是一種推定,同時也是義務設定。從反面來說,不移民、不主張港獨就是愛國。如果有香港永久居民和中國公民鼓吹港獨,那他們就違背了基本的政治義務,等於自己把自己宣布為共和國的敵人。

第三個層次,對待基本法的態度。由於實行一國兩制,所以對待基本法的態度就成了衡量港人是否愛國的重要政治指標。按照上面提到的底線標準,保留永久居民資格和公民資格的人可以被推定為擁護基本法。套用憲法愛國主義的說法,不妨稱之為基本法愛國主義。基本法愛國主義,是指承認基本法整體上的正當性和權威,擁護和遵守基本法體現的國家關於香港政治存在方式的總體決斷,即基本法體現的價值共識、制度共識。對具體某項制度規則的批評或修改建議,屬於公民的權利範疇,不能作為判斷愛國與否的標準。相反,當街焚燒基本法的行為則違背了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基本政治品德。

第四個層次,對於中國的國體、政體、社會制度的態度。根據一國兩制原則,在憲法或憲制的高度上,中央在香港不實行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和社會主義制度。據此,港人對於國體、政體和內地社會制度只負有兩種義務。一種是總體尊重(general respect),即尊重國家的制度選擇。消極地說,就是不干涉、不破壞、不顛覆內地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另一種是正當性認可(legitimacy recognition),即承認中國政府在國際社會的行為的正當性;在和香港相關的國內事務上,承認中央有關機關和組織的權威。

第五個層次,對中央的具體政策和行為的取態。這是最麻煩的一個層面,因為這裡有一個矛盾。一方面,嚴格地說,愛國在概念上並不包含對一個政府或政黨政策和行為的擁護或「熱愛」,而且公民對國家政策和行為有批評建議權,不贊同或反對一項具體政策和一個具體行為不能等同於不愛國。然而,另一方面,愛國不是抽象的,要根據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進行具體判斷。如果他/她逢中必反,盡做些親者仇、仇者快的事情,那就是整體性否定,如何可能說是愛國者呢?因此,不能從單獨一件事判斷一個人的政治情操,要從其一貫的行為來判斷,從行為的動機和結果來判斷,而且要考慮到兩地價值觀的差異。

以上標準是針對港人泛泛而談的,準確地說,主體是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國人,特別是其中的中國公民。總體而言,關於港人是否愛國的爭議,焦點就在港人對中央的政見上,即對中國的國體、政體、社會制度的態度和對中央的具體政策和行為的取態上。香港的反對派應該感謝「一國兩制」,感謝基本法,因為這個方針和基本法給予他們最大限度的包容。而這個方針、這個法哪裡來的呢?不還是作為主權者的中國人民嗎?不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嗎?不還是中央嗎?因此,再怎麼對抗,也不能不要底線。只要一個人堅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底線,他/她就算是有基本的愛國良知的,具有基本的政治理性。

四、行政長官的愛國義務

行政長官必須是愛國者,這本來是一個政治常識,也就是說,一個具有基本政治常識的人都不會也不應該反對的命題,現在反而成了一個有爭議的、需要論證的話題,說明什麼?我不認為這表明香港人不愛國,只能說明香港的政治文化被少數政客和極端主義者染污了。白皮書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第一,行政官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也是一個中國公民,應該具有一個永久性居民和國家公民的基本政治道德。這是底線要求。

第二,行政長官職位的法律人格的性質決定了行政長官必須滿足愛國愛港的要求。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區的代表,也就是說他是全體港人的人格化代表,如果他都可以不愛國,那就是說港人可以不愛國。

第三,授權自治的內在邏輯決定了行政長官必須是愛國者。香港的自治屬於授權自治。一切授權都是有條件的,政治授權的根本條件就是兩個字:忠誠。沒有人會把自己的財產交給一個自己不信任的人去打理,更不可想像中央政府會把一個重要地區的治理權力交給一個自己不信任的人。行政長官是中央任命的官員,如果他可以不愛國,那就是中央容忍或放任他不愛國。這顯然謬不可及。

第四,授權高度自治的體制決定行政長官更要忠誠。中央對香港授權範圍極為廣泛,香港自治程度之高几乎舉世無雙,大大突破了主權原則。對比主權理論鼻祖博丹開列的主權權利(權力)清單,中央把許多主權權利都授予了香港,比如財政稅收權、鑄幣權、赦免權、終審權、度量衡規制權。這些權利本來應該由主權機關行使的,如果行政長官和整個特區當局不愛國,不能維護國家利益,那麼主權者和主權機關就只能被迫採取自救措施了,這不走向高度自治的反面去了嗎?

那麼,行政長官的愛國標準是什麼?前述對於一般市民的標準當然適用於行政長官,但行政長官的愛國標準更高更嚴。高嚴到什麼程度?這個程度具有很大的主觀性,那就是足以取得中央信任。一個特定的參選人會不會取得中央的信任?在普選條件下,第一步的判斷權在提名委員會,第二步的判斷權在全港選民,最終的判斷權在中央


推薦閱讀:

赤柱灣日記 | 花四分鐘來一起無目的閑晃吧
香港傳真  Coffee or Tea?(11.7.14)
外國人講粵語時的腔調有何特點?
港女有哪些特質?

TAG:香港 | 愛國 | 香港人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