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1-1023 魔都·魯迅公園、山陰路

  • 今天閑來無事,和寶寶去了虹口足球場的極星專賣店,然後捎帶在魯迅公園和山陰路兜了一圈。
  • 魯迅公園,原名虹口公園,位於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甜愛支路,佔地面積28.63萬平方米,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是上海主要歷史文化紀念性公園和中國第一個體育公園。地理位置優越,鬧中取靜,年遊客量700多萬人次。公園經百年的歷史積累和不斷改造建設,不僅保留了英國公園的公布形式,保留了南大門、飲水器等歷史景觀和紫薇等百年大樹,而且揉和了中國造園藝術,形成了上海城市公園特色,成為一座名聞遐邇的紀念性文化休息公園。園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魯迅墓、魯迅紀念館,震撼近代史的尹奉吉義舉紀念地梅園。有山有水有瀑布,山水之間,堤橋相連,景色優美。內有魯迅紀念館,總體上保留了英國風景園的特點。魯迅館內陳列品重點表現了魯迅在上海10年的社會活動和文化生活。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魯迅逝世20周年時,魯迅墓由萬國公墓遷葬於此。園址原為農田村舍,稱金家厙。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在寶山境內劃線圍網,強行從農民手中「收買」土地,建造靶子場。其範圍東面包括今甜愛路、警察新村,南面包括復興中學,北面到大連西路,西至現公園辦公室東首。光緒二十七年,由上海娛樂場基金會發起並提供部分資金,工部局同意在靶場附近建造一座公園。這裡原有工部局於光緒二十二年購買的56畝(3.73萬平方米)土地,從這一年開始又陸續購買土地約200畝(13.33萬平方米),使地界西到吳淞鐵路。光緒二十八年,工部局決定採用英國風景園林專家斯德克(W.LnnesStuckey)的公園規劃設計方案,是年開始動工建設。光緒三十年正月,工部局首任園地監督阿瑟(Mr.Athur)卸任,由園藝和植物專家蘇格蘭人麥格雷戈(D.Macgregor)接替。在麥格雷戈的主持下,加快了公園的建設。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公園局部對外國人開放,宣統元年(1909年)全面對外國人開放。  光緒二十七年籌建時園名為新娛樂場(又稱靶子場公園),光緒二十九年改稱虹口娛樂場,民國11年(1922年)11月25日改名虹口公園。當時虹口一帶日僑較多,他們習稱虹口公園為新公園。抗日戰爭勝利後,民國34年12月11日改名為中正公園,1951年複名虹口公園。1967年因來魯迅紀念館參觀人數空前,公園也一度非正式地稱為魯迅公園。1987年經市人民政府第401次常務會議討論,1988年10月19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51次會議通過,公園更名為魯迅公園。虹口公園原是一個以體育活動為主的綜合性公園,在民國24年江灣體育場建成以前,是上海最主要的體育活動場所。公園在局部開放時就設有網球場,不久陸續增設曲棍球、草地滾木球、高爾夫球、板球、足球、壘球等球場。宣統二年入園打高爾夫球的有5845人次,還有高爾夫球以外的其他球類比賽共742場。民國3年,共有3.29萬多人次來園參加各類運動,占年遊人量的18.5%。民國4年,以規銀1627.05兩建造了一條寬18英尺(5.49米)的運動跑道。東亞運動會的前身遠東運動會於抗日戰爭前在上海舉辦過三屆,其中民國4年的第二屆和民國10年的第五屆都在虹口公園舉行。民國10年還舉辦了上海日本體育協會田徑運動會。民國11年,在園西北建造了混凝土結構的露天游泳池,池長53.34米,寬22.86米,耗資規銀2.35萬兩。此後,又陸續在游泳池周圍增添了更衣室、休息棚、淋浴和消毒設備等附屬設施。民國13年參加各項運動的人數增加到4.55萬多人次,約為年遊人量的30%。民國16年,建造了移動式木架看台,可容納5000名觀眾。到民國21年,公園有足球場2個、草地滾木球場4個、草地網球場83個、硬地網球場5個、九穴高爾夫球場1個。民國22年開展了運動節活動,全年共有5.19萬多人次參加這項運動。共舉辦20次小型運動會,僅足球、曲棍球的正式比賽就有405場,民國23~25年間,上海和日本城市的兩次棒球比賽、美國與日本的職業棒球賽等也在虹口公園舉行。民國30年底日軍佔領公共租界後,公園的體育活動逐步減少。1951年建虹口體育場,從此結束虹口公園體育活動的歷史。開放時間:9:00-16:00門票:魯迅紀念館:免費領票入內。交通:上海市內軌道交通三號線、八號線的虹口足球場站、18、52、139、939、機場四線魯迅公園終點站,70、97、路多倫路終點站,854、991甜愛路終點站,途經虹口體育場的有51、502、952、537、942路、167,途經大連西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有79、222、959、937、853、875路,途經四川北路(多倫路)的有21、47、962、848、863路等可以到達魯迅公園。魯迅公園附近還有山陰路,多倫路等聞名中外的街區,值得一看。

    山陰路山陰路是中國上海市虹口區的一條街道,南北走向,南起四川北路,北至祥德路,長651米。山陰路原名施高塔路(ScottRoad),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11年越界築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租界時更名為山陰路。山陰路一帶已經被闢為山陰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加以保護。與其交會的道路有四川北路、四達路和祥德路。一百年前,今天的山陰路所在地是寶山縣的鄉間農田。1903年,虹口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將四川路延伸至今魯迅公園處,沿路兩側陸續繁衍出許多支路,山陰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的,它原名施高塔路。長度僅500米左右的山陰路如同一棵樹的主幹,它的「枝枝椏椏」里藏著許多獨特的風景。到山陰路上走一走,正應了那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目前已經查實的名人故居就有14處,歷史遺址9處,優秀建築18處。還有不少尚「養在深閏」,有待發掘。山陰路開闢以來就被定位為住宅區,整個山陰路路段內,上世紀一二十年代興建的民宅佔了90%以上。當時這裡南有四川路,可觸及商業的便利和都市的繁華;北接郊野,可享受清新空氣和鄉野之趣。一條寬不過10米的山陰路,夾道梧桐樹,在夏日裡濃蔭蔽日,可謂鬧中取靜。山陰路兩側的弄堂由一塊塊成片開發的住宅構成,以質量較好的早期花園洋房和新式里弄為特徵,保留了多種樣式和風格的住宅建築。可以說山陰路是一處自然形成的近代民宅「博物館」。位於山陰路44弄和64弄的兩排老房子本名留青小築,是面對面和背靠背的對稱式格局設計的新式里弄,極為罕見,已被列為市級保護建築。眾多的風格基本可以分為四大類式樣,以恆豐里為代表的早期石庫門裡弄;以大陸新村為代表的有小綠地和衛生設備的新式里弄;以施高塔公寓為代表的獨立成套式「公寓住宅」和以千愛里為代表的花園式里弄。  如今的山陰路依舊窄窄的,向來不通公交,很有些年頭的梧桐斜斜地撐著天空,枝葉也沒怎麼修理,恣意地糾葛在一起,瀰漫著一片濃綠。馬路兩旁也不見有什麼氣勢逼人的大商廈,只零星散落些小鋪子,售些煙酒雜貨。路邊,有老人閑閑地坐著,抽煙,品茶,聊天。從喧鬧浮躁的四川路拐進山陰路,遊人會感到時空倒錯,彷彿從繁華的城市走進了寂寞的古鎮,馬路兩旁那些老舊而形態各異的洋樓,散發著一種富而不驕的紳士氣。關於山陰路的一些人文介紹,可點擊下面的鏈接去看看,這裡不一一說明了。http://baike.baidu.com/view/2847394.htm


    推薦閱讀:

    攻略、翠湖公園
    日本箱根平和公園
    北京最神秘的免費公園,每周只接待750人
    【玉淵潭公園晚櫻盛開了
    百年公園 春意盎然

    TAG:魯迅 | 公園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