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高蛋白質飲食?
06-14
高蛋白質飲食是指蛋白質含量高於正常飲食。因疾病引起機體蛋白質消耗增加,或機體處於康復期需要蛋白質進行再生、修復時,需在原飲食的基礎上額外增加蛋白質的供給量。為了使蛋白質更好地被機體利用,常需要同時適當增加能量攝入,以減少蛋白質的分解供能。 一、適應證 明顯消瘦、營養不良、腎病綜合症、手術前後、燒傷或創傷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結核病、惡性腫瘤、貧血、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或其他消化系統炎症的恢復期。此外,孕婦、乳母和生長發育期兒童也需要高蛋白飲食。 二、配餐原則 高蛋白質飲食通常不需單獨製備,可在原來飲食的基礎上添加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在午餐和晚餐中增加全葷菜如炒豬肝、炒牛肉一份,或在正餐外加餐,以增加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量。 1、增加蛋白質 攝入量可按1.5~2.0g/kg,成人每天攝入量為100~200g。 2、營養素比例適宜 碳水化合物宜適當增加,以保證蛋白質的充分利用,每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400~500g為宜。脂肪適量,以防血脂升高,脂肪攝入量每天60~80g。每天總能量攝入量約12.54MJ(3000kcal)。 3、增加鈣供給 高蛋白質飲食可增加尿鈣的排出,長期攝入此類飲食,易出現負鈣平衡。故飲食中應增加鈣的供給量,如選用富含鈣的乳類和豆類食品。 4、足量維生素 長期高蛋白飲食,維生素A的需要量也隨之增多,且營養不良者通常肝臟中維生素A儲存量也下降,故應及時補充。與能量代謝關係密切的B族維生素應充足,貧血患者還應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B12、葉酸、鐵、銅等的食物。 5、逐漸加量 增加攝入量應循序漸進,並根據病情及時調整,視病情需要,可與其他治療飲食結合使用,如高能量高蛋白飲食。推薦的飲食能氮比0.42~0.8MJ(100~200kcal):1g,平均為0.63MJ(150kcal):1g,以利於減少蛋白質用於能量需要而消耗,防止負氮平衡。 三、食物選擇 1、宜用食物 可多選用含優質蛋白高的食物,如瘦肉、動物內臟、蛋類、乳類、魚類、豆類及其製品及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穀類、薯類、山藥、荸薺、藕等,並選擇新鮮蔬菜和水果。 2、高蛋白質飲食每天參考攝入量見表4-2。 食物名稱 數量(g) 蛋白質(g) 脂肪(g) 碳水化合物(g) 能量(kcal) 穀類 450 37.5 3.0 384.0 瘦肉類 150 39.4 7.4 2.1 魚類 50 8.3 2.6 雞蛋 80 19.0 8.9 1.0 牛奶 500 14.0 16.0 17.0 豆腐乾 100 15.0 3.6 10.7 蔬菜類 350 6.0 2.0 10.8 水果 100 0.8 0.2 10.5 烹調油 25 25 總計 120 68 369 2700 四、注意事項 肝昏迷或肝昏迷前期、急性腎炎、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均不宜採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奶粉指標不是越高越好 蛋白質過高易過敏肥胖
※生物結構主義——解開蛋白質的功能奧秘
※腫瘤惡液質病人的蛋白質應用——石漢平
※iTRAQ技術分析玉米葉片中滲透脅迫以及脫落酸(ABA)調控的磷酸化蛋白質組
※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