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五代十國:最亂的亂世

中華志願者2018-04-27 17:30:49

五代十國,朝代政權更迭頻繁,事件如麻,人物眾多,可說是中國曆*難理清的一段時期。目前已有的作品皆較為粗糙、字數不多,未能全面將中國歷史上這個「*亂的亂世」的精彩之處描述出來。本書以時間為線,以人物為綱,將此段歷史條分縷析地解密出來,讓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看起來生動而清晰、幽默而嚴謹,扣人心弦。

知名學者、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特邀嘉賓 余世存 全文審讀並推薦;歷史文大神、《回到明朝當王爺》作者 月關;現象級歷史暢銷小說作家 寒川子 等聯袂推薦。

五代十國,堪稱中國曆*黑暗的時期。其亂紛紛,堪比三國!五代十國並不乏震鑠古今的英雄人物。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來龍去脈,本書先從「王仙芝、黃巢起義」說開來。唐朝末年中央朝廷宦官當政,腐敗而無力,各地藩鎮紛紛自立,幾乎完全脫離唐朝政權。黃巢在腐敗的朝廷控制下,科舉屢試不第,*終憤而起義,自此揭開了唐宋之間風雲變幻的五代十國的序幕。後梁、後周,後唐、後晉、後漢三個政權相繼創立,開展了攻伐謀算、你爭我奪的權利遊戲。這是一部有態度的歷史作品,幽默與嚴謹兼具。

於邁,湖南汨羅人,為文化公司副總編,曾為《香港商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作者。酷愛亂世史,筆調兼顧論文的嚴謹和雜文的犀利。主張站在一個對歷史充滿好奇心的讀者角度,去書寫可能被忽視的歷史真相。《五代十國:最亂的亂世》,自在「天涯煮酒」發帖起便廣受追捧,作者也因本帖當選了「快克杯」天涯社區18周年百位經典人物。

前  言

緣分使然,當於邁還不是於邁的時候,我有幸在一座南方小城與他共事過兩年。這座南方小城裡有一條公交線路,叫「501環線」。顧名思義,你只要搭乘501路公交車便能繞城一圈,雖然是浮光掠影,但城市的繁華與荒蕪總歸盡收眼底。

兩年之後,於邁南下闖蕩,不僅經歷了堪稱魔幻現實主義的命運起落,還完成了諸多人生大事,從青澀懵懂的少年成長為沉穩老辣的出版人、廣受讀者追捧的歷史熱帖作者,同時肩負起家庭責任。可以說,他搭乘的501路公交車已經駛過低矮潮濕的窪地,正往柳暗花明的站點停靠,但這停靠卻非停止,下一站會駛上康庄大道還是會遭遇沼澤暗礁皆是未知,這是命運給我們的經驗教訓,也是生活的真相。

因此,我一點也不難理解,他為何會挖掘五代十國這樣一個略顯冷門的歷史時期。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短短五十四載春秋,中原更換了五個朝代,周邊先後出現了十幾個大小政權,華夏大地四分五裂,英雄草莽層出不窮,三教九流各顯「神通」……這個在中學歷史課本上一筆帶過的時期絕非殘唐之餘,亦非南唐後主李煜一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就能詩意概括的,相反,它暗合了一個人從青年到老年的生命長度,也足以涵蓋他一生之中將要經歷的驚喜與叵測、將要遇見的君子與小人。

那些在長期的分裂割據與頻繁的政權更迭中湧現出來的王侯將相、草野莽漢,各憑本事,逐鹿中原,共同演繹五代十國這出歷史大戲。史學即人學,看著一個個歷史人物在於邁筆下嬉笑怒罵,目睹他們在山窮水盡處另闢蹊徑,在志得意滿時慘遭橫禍,在波瀾不驚的煙火日常中狠下決心,在千鈞一髮的關鍵時刻露怯退縮,有一瞬間我心有戚戚焉——以史為鑒,以人為鏡,跨越千年的烽火硝煙落在紙上的始終是人類亘古不變的慾望。

創作中的於邁是焦灼的——出於對文字本身的追求與對讀者智力的尊重,他夜夜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游弋,正史野史兼收並蓄,對於好不容易成文的章節一次次推翻、解構,然後又重塑,為了表達上的舉重若輕而在背後使出萬鈞之力,既努力營造閱讀快感又不輕易放棄文學審美,常常因為靈光一現的火花而徹夜不眠……這樣的於邁,在身為朋友的我眼中無疑是可愛又熟悉的,他一如多年前站在我身邊等待501路公交車的模樣:不問前程,只懷揣一顆赤子之心出發。

城市的範圍不斷擴大,501路公交車停靠的站點越來越多,我們的人生尚在繼續,他的作品亦如是——更多精彩,更多風景,我們且拭目以待!

  • 唐朝
  • 五代十國
  • 中國歷史
  • 後唐
  • 後漢
  • 五代十國時期有什麼歷史?五代十國歷史簡介趣歷史2016-08-04 18:00:53

    公元907年,唐朝滅亡,我國中原地區相繼建立了梁、唐、晉、漢、周五個短期王朝,共歷時五十三年,歷史上稱作「五代」。與北方的五代大約同時,我國的南方分別建立了前蜀(都城成都)、吳(都城揚州)、閩(都城福州)、吳越(都城杭州)、楚(都城長沙)、南漢(都城廣州)、南平(都城江陵)、後蜀(都城成都)、南唐(都城南京)等九個王朝,加上北方的北漢(都城太原),歷史上稱作「十國」。此外,在我國北方還有契丹族政權,東北有靺鞨族政權,以及西南的南詔、吐蕃政權等,同「五代」「十國」並存。

    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是唐朝後期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

    在唐朝鎮壓黃巢起義的過程中,許多新藩鎮興起了。他們為爭奪地盤,長期混戰。其中最強大的是朱溫。朱溫原為黃巢部將,公元882年(唐僖宗中和二年)叛變降唐,唐朝賜名「全忠」。他因參與鎮壓農民起義有功,做了唐朝宣武節度使,駐汴州(今河南開封)。後來,朱全忠依恃雄厚的兵力,控制了唐昭宗李曄,接著又派人殺死他,立其幼子李祝為傀儡皇帝。公元907年,朱全忠廢李祝,滅唐朝,自立為帝,國號梁,建都於開封。同朱全忠對峙的另一個強大的藩鎮是沙陀貴族李克用。他同樣由於鎮壓黃巢起義軍有功,做了唐朝河東節度使,駐太原。他的兒子李存勖繼位以後,把勢力擴展到河北,同朱全忠父子連年交戰。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唐,並在當年滅後梁,建都於洛陽。

    後來,後唐發生了爭奪帝位的內亂。後唐的太原節度使石敬瑭也覬覦帝位,乘機起兵。他屈膝勾結契丹貴族,答應割讓幽(今北京)、雲(今山西大同)等十六州,每年貢納絲綢三十萬匹,取得了契丹貴族的幫助,於公元936年滅後唐。石敬瑭建立後晉,定都於開封。這個靠契丹貴族撐腰登基的傢伙,還公然無恥地稱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而耶律德光卻比他小十一歲。但是,契丹貴族並沒有因此滿足,以後長驅南下,騷擾中原。

    公元946年,契丹攻佔開封,滅了後晉。次年,後晉的太原節度使劉知遠乘機稱帝,建立後漢,在契丹北撤後建都於開封。過了兩三年,後漢的內亂又起。公元950年,後漢大將郭威攻入開封,殺死後漢皇帝,自立為帝,國號周。

  • 藍月傳奇
  • 美女陪玩
  • 熱血傳奇
  • 套裝贈送
  • 「十國」政權也是由封建軍閥所建。建閩的王審知,建吳越的錢鏐,建楚的馬殷,建南漢的劉隱,建南平的高季興,都是唐朝末期盤踞當地的節度使。建前蜀的王建,建後蜀的孟知祥,建南唐的李昪(變),建北漢的劉崇,也都是擁兵自重的武將。

    五代十國時期,割據政權的殘暴統治,契丹貴族的南下掠奪,給各族人民尤其是給中原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後梁統治者為籌集軍費,大肆掠奪老百姓。後唐李存勖為修造豪華的宮殿而搜刮民財,搞得四方鬧饑荒,士兵也沒有吃的。後晉統治者以抗擊契丹為借口,向河南地區人民榨取了二十萬緡銅錢。

    契丹貴族從開封撤退時,把搶來的大批財物北運。各地人民不甘忍受殘暴的統治和掠奪,不斷地爆發起義。公元920年,陳州(今河南淮陽)人毋乙、董乙領導農民起義,瓦解了後梁王朝。公元925年,趙在禮率領後唐士兵起義,推翻了李存勖的暴虐統治。

    公元947年,中原地區人民奮起抗擊貪婪兇惡的契丹貴族,把他們趕出了黃河以南。在打擊各朝封建統治者的同時,各地勞動人民堅持進行生產,北方和南方的社會經濟都有所恢復和發展。

    到了後周第二個皇帝——周世宗柴榮統治時期(公元955~959年),結束分裂割據,實現國家的統一,已經成為全國各地人民的共同願望。柴榮順應這個形勢,在國內實行了一些改革,增強了經濟和軍事實力,先後統一了關中地區、淮河流域以及幽雲各州的一些地方。這就為後來北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歷朝官制:五代十國江南文社2016-03-05 08:20:37

    五代十國(公元907—979年)是連結唐、宋兩大王朝的五個小朝廷和十個割據政權。五代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除後唐建都洛陽外,其餘都建都開封。十國指吳、南唐、吳越、閩、南漢、楚、南平、前蜀、後蜀、北漢。除北漢在北方,其餘九國都在南方。

    五代設官,大體沿用唐制。三師三公為加官。行政官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宰相。

    在唐代,特別是高宗以後,凡為宰相者,必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為職銜,不是正式官稱,直到五代後晉才正式升為正品,從而正式確立了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首腦的宰相體制。三省六部、御史台、諸卿監的設置變化不大,惟不如唐朝之全。

    唐後期宦官權力很大,五代宦官勢力有所削弱。後梁不用宦官掌樞密,改樞密院為崇政院,設院使,任士人,備皇帝顧問。後唐恢復樞密院,設院使、副使。後唐庄宗時候,用武臣為樞密使,從此,文事任中書,武事任樞密。樞密使分宰相事權,有「樞相」之稱。

    五代以「使」名官的現象相當普遍,據《五代會要》所記,有30多種。重要的是三司使。唐代管理財政的使職很多,順宗、憲宗時候,曾一度將戶部、度支、鹽鐵轉運三使合為一個部門,稱「三司」。凡任三司使者,同時任相,稱「計相」。

    後梁設建昌院掌財政,置判建昌院,或建昌宮使。後改租庸使。後唐時候恢復三司使,財政大權仍歸於三司。三司使作計相,與中書、樞密並重。地方重要的是節度使。節度使都有親兵,稱「牙兵」。牙兵由都押衙(或牙)、押衙統領。在朝代的更迭中,節度使起重要作用。地方仍分州、縣兩級。州設刺史,縣設縣令。重要的城市設府。軍事要地設大都督府。此外,還有一些地方設軍,成為一級行政機構。

    五代軍隊分寄於方鎮,京師惟用禁軍。後梁建國,朱溫以其牙兵改組為侍衛馬步軍,定為六軍。六軍名號多有變更。統六軍者稱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又有廳子都(都,是軍事單位),為親軍一支,負責帳前宿衛,由都將、都頭統領。

    後唐亦設侍衛親軍,為中央禁軍之一種,由侍衛親軍馬步都指揮使總領,其下分置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分領馬軍、步軍。

    後晉廢除六軍諸衛制度,禁軍完全納入侍衛親軍系統,由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侍衛馬步軍都虞候統率。

    後周時禁軍又分為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個系統。殿前司統殿前諸班。殿前諸班是由現有禁軍中選拔出的精銳組成,同時又招募國內勇士,加以充實。設殿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等官。侍衛司有侍衛親軍馬軍、侍衛親軍步軍,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史、都虞候分掌。總領禁軍及統率出征各軍的最高指揮官是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即以此職策動兵變,黃袍加身,取代後周,建立了宋朝。

    十國官制也效仿唐朝。各國一般都設有省、台、寺、監等機構,官名有平章事、尚書、侍郎、樞密使、翰林學士、御史、郎官等。有的還設有丞相,有的不稱丞相,而稱參知政事、參相府事。地方州、縣仍設刺史、縣令,上面也有節度使等。

    總之,五代十國大多由方鎮起家。當時有一句話可以概括這種情況:「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舊五代史·安重榮傳》)。新朝皇帝及其官僚骨幹,往往就是昔日最有兵權的節度使和他們的幕僚。

  • 五代十國
  • ?五代十國——秉性難移小小剛2017-10-08 10:18:02

    秦宗權,在唐朝末年的野望家中,那可是相當的知名,不過絕不是什麼好名聲,而是徹徹底底的臭名遠揚、遺臭萬年。

      黃巢雖然號稱殘暴,但前期至少也做過些好事,但秦宗權同志卻能夠將壞事一做到底,真正算的上是一個極品壞人!

      秦宗權,蔡州上蔡人,原本是許州牙將,黃巢出兵江淮時,秦宗權乘節度使薛能被亂兵所殺之際,割據蔡州叛亂。

      不過,很快唐朝任命周岌為新的忠武軍節度使,秦宗權見風使舵,再次投入政府軍的行列,任蔡州刺史。

      中和三年(883年)春,秦宗權遭遇了人生之中的一次重要抉擇,當然秦宗權也做出了自己所認為的正確選擇。

      黃巢在唐朝各路藩鎮軍隊的圍攻下被迫逃離長安,開始了長達一年之久的逃亡之路。

      在向東逃亡的路途中,黃巢正巧路過蔡州,順便將秦宗權小揍了一頓。

      原來這也不算是什麼大事,黃巢已是窮途末路,大可不必理會他,只要避其鋒芒,也就平安無事了。

      但此時的秦宗權卻做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居然舉兵向黃巢投降了!

      也許是亂世之中的皇帝美夢沖昏了秦宗權的頭腦,秦宗權居然把寶押在黃巢身上,打算和黃巢共同打天下。

      黃巢最終兵敗身死,秦宗權的寶顯然押錯了對象,但是由於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關注在黃巢身上,居然把黃巢的重要合伙人秦宗權給遺漏了!

      乘著各路藩鎮軍隊高度關注黃巢之際,秦宗權同志乘機充分擴張自己的軍事勢力,黃巢兵敗身死之後,秦宗權居然搖身一變,成為河南地區的頭號軍事猛人。

      於是,秦宗權的野心慾望開始極度膨脹,所謂的唐朝政府早已被他拋在腦後,他的終極目標是取代長安城中的李儇,成為一統四海的帝王。

      軍事強盛的秦宗權派遣弟秦宗言攻荊南;秦誥出山南,攻襄州,陷之;孫儒破東都洛陽,圍陝州;陳彥寇淮、肥;秦賢略江南;秦宗衡亂岳、鄂。

      秦軍所到之處,屠老孺,焚屋廬,自關中至青、齊,南至荊、郢,北至衛、滑,皆麕駭雉伏,至千里無舍煙!

      黃巢的兵敗身死並沒有給狂熱的秦宗權以警示,秦宗權魔王般殘暴嗜殺的本性開始暴露無遺。

      秦魔王堅定不移地實施燒殺掠奪的恐怖政策,所謂的收買民心、休生養息統統地不要,反正手握生殺大權,以殺光、燒光、搶光為樂趣,至於後勤補給和軍糧,秦魔王早有準備,戰鬥中殺死的所有屍體都不能浪費,全部用鹽腌製成人肉食物,隨軍攜帶,邊走邊吃,不亦樂乎?

      殘暴不仁至如此地步,恐怖可怕至如此境界,秦宗權堪稱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極品作惡軍閥,平民百姓們稱之為「食人魔王」,紛紛避之不及。

      不得民心者,終究不能成大事!?北宋結束五代十國混亂局面,並不是滅掉了五代和十國勾勒歷史的世界2018-06-02 09:14:02

    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北宋。開始統一戰爭。

    五代十國,並不是並列存在的。

    五代,梁唐晉漢周,先後排序。唐晉漢是沙陀人建立的。

    晉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他不是漢人,所以不能說是漢奸。

    十國,前後蜀,南北漢,荊南,馬楚,楊吳,南唐,吳越,閩。

    北宋建立的時候,只剩下,後蜀,南平,楚,南漢,北漢,南唐,吳越,漳泉二州割據它不能叫閩了,閩被南唐滅了。

    趙匡胤統一措施,第一,吞併荊湖,佔領蜀地,滅掉不聽話的南漢,消滅苟延殘喘的南唐,這是975年的事情,976年他就被弟弟趙光義害死了。

    吳越,漳泉二州,投降了。

    趙光義採用圍點打援的戰略滅掉北漢。

    兩次北伐幽州和雲州都失敗了,從此不敢在進攻了。

    燕雲十六州主要就是北京和大同,兩個重鎮。?簡述五代十國忘了你我不習慣2016-11-08 21:02:50

    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是介於唐朝和宋朝的一個時期,但由於那是一段亂世,所以真正可以理清那段時期的歷史愛好者們並不是很多,其實也沒有必要完全理清,因為那段時期過於紛亂,我們只需在腦海里有這樣一個輪廓就可以了。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簡述一下五代十國。

    很多讀者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把五代和十國連在一起來看,其實五代和十國應該分開來讀。因為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注意,這五個政權是依次更替的,直到公元960年,後周被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北宋後五代結束。

    而十國是與五代幾乎同時存在的十個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的統稱。其中南方有九個,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北方一個為北漢。時間是(902年~979年)。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小國由於建立的時間不長或者不怎麼出名,沒被史學家記錄在十國之內。在這裡我們只需搞懂兩點即可,十國幾乎是與五代同時存在的相對較小的割據政權的統稱,十國中的各國存在時間一般都比五代各朝長。第二是十國中的一些國家被同是十國的國家滅了,如南唐滅了閩國和楚國,另一些國家被北宋滅了。

    還有要知道的是史學家一般稱中原地區實力較強的五代為正統,而十國為割據政權。聽我這麼一講,相信對五代十國不了解的人腦海里大概都有一個輪廓了吧。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五代十國北漢政變風的聲音好嗎2018-04-04 14:37:49

    趙匡胤正因為北漢不高興的時候,又出了一件更讓他氣憤的事情。

      韓重贇由於屢負重任,被他人妒忌,有人向趙匡胤報道說「韓重贇在殿前禁軍中收買人心,發展自己的勢力」趙匡胤聽完大怒,這是要謀反呀!也不管真假現在就要殺韓重贇。雖說趙匡胤是一個很仁慈的君主,未嘗輕殺一人,但也是有底線的,只要不謀反,什麼事都好商量,群臣都嚇得不敢出聲,只有趙普,憑藉著和趙匡胤的特殊關係,平靜的勸諫道:「殿前禁軍皇上你又不能親自指揮,總得有人負責,你這麼輕易的不調查清楚就將殿前都虞候殺掉了,那以後誰還敢在赴任呢?」趙匡胤被問住了,但還是不解怒氣,在他的心理,這種事無風不起浪,寧願錯殺也不能心慈手軟,趙普繼續平靜的一直勸解,最終說服了趙匡胤,但安全起見,還是將韓重贇殿前都虞候的官職罷免了,改為彰德節度使,我們前面說過,節度使在宋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實際權力了,但對於韓重贇來說能保住命就不錯了,伴君如伴虎,現在不僅保住了命,還能到地方上去做個土財主,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多虧了趙普相救呀,所以在臨赴任前,韓重贇特意到趙普家要感謝趙普,這把趙普嚇得呀,這傻子一樣的東西,這時候來謝我,讓皇上知道了,肯定誤以為我們相互勾結,結黨營私,所以我才苦苦相救,到時不僅救不了你,還得把自己搭進去,這沒腦子的傻子,自己不要命了還要連累我!趕快轟走!

      趙普救韓重贇雖說為公,卻也為私,因為自己也有很多流言蜚語傳到皇上那裡,如果皇上憑流言就可定罪,那自己也是遲早的事,所以看似為韓重贇辯解,其實也是在為自己辯解。

      就在趙匡胤準備進攻北漢的時候,北漢主劉均卻病重不起,長時間受著遼和宋的欺壓,劉均積鬱成疾,自知命不久矣的他在選繼承人的問題上犯難了。

      劉均沒有子嗣,收養了他姐姐的兩個兒子,薛繼恩和何繼元,繼恩和繼元是同母異父,所以並不同姓,倆兄弟也有些隔閡,被收養後劉均皆賜劉姓。

      劉繼恩是個侏儒身材,上身長下身短,騎在馬上看著挺威武高大,下了馬就原形畢露了,不過由於繼恩年長一些,劉均也是著重培養,到劉均病重,劉繼恩已是做了多年的太原尹,所以目前最佳的接班人就是繼恩了,但劉均其實對繼恩是不太滿意的,經常對宰相郭無為說「繼恩這孩子,挺孝順,也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就是資質平庸,沒有治國之才呀,我百年後,將這天下交給他,實在是放心不下啊」宰相郭無為也是這麼認為的,但又不好說什麼,所以每次都閉口不言,算是認同劉均的看法了。

      這天,劉均病情加重快要熬不過去了,緊急將宰相郭無為詔來,拉著郭無為的手託付後事,讓其監國,好生輔佐繼恩。公元九六八年在位十三年的劉均憂急成病而死,終年43歲。

      雖說劉均傳位給劉繼恩了,但作為「兒皇帝」的北漢首先就是要派使者到遼國,徵求遼主的承認後才能真正的成為皇帝,當然這個只是個形勢,遼也不會幹涉,目的只是為了讓北漢知道自己的地位,要好生侍奉你「父親」。

      順利坐上皇位的劉繼恩並沒有喜悅感,相反還如坐針氈,現在大權被監國郭無為掌握,自己如同傀儡一樣,加上即位前郭無為沒有在劉均面前講自己的好話,所以就更加怨恨郭無為了,劉繼恩很不甘心,必須先除掉他。

      想除去郭無為哪是那麼簡單的,資質平庸的劉繼恩把一切都想的很簡單,他多次想把郭無為調走都沒有成功,又想其他辦法,按照慣例,新皇帝繼位都要為文武百官加官進爵,於是就趁機將郭無為提拔為司空,看起來是優待加官,但實際只是地位高了卻沒有了實權,這也是歷代帝王常用的一招,如果你已經大權在握,又或者面對的是一個本分的大臣,那這招確實很好,但問題就出在兩者都不是,劉繼恩的親信怕這麼做郭無為報復,就勸劉繼恩把以前跟隨自己的衛士召進宮來保護自己,以防不測,但劉繼恩很是自信,天下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我是君他是臣,他還能反了不成?拒絕了這個建議,天真的劉繼恩連最起碼的防範意識都沒有,卻不知自己的生命已經在倒計時了。

      對於劉繼恩的一系列動作的目的,郭無為很清楚,既然你這個小矮人容不下我那就休怪我無情了,於是和將軍侯霸榮密謀如此如此,事成之後如何如何等等。

      一日,劉繼恩大宴群臣及宗族子弟,劉繼恩為自己能迅速控制大權而春風得意,多喝了幾杯有些醉意,於是回閣樓上休息,侯霸榮看到劉繼恩上去後,認為此時正是機會,帶領數幾位兵士爬上閣樓後,將門反鎖,劉繼恩看到侯霸榮手持刀刃大驚而起,圍著書堂屏風轉圈跑,這小短腿在強壯的侯霸榮眼裡就向抓小雞一樣,大踏步的上去一手將劉繼恩提起,另一手以刀刃直插胸膛,樓下郭無為得知侯霸榮已得手,帶領大量軍士搬梯子上閣樓,下命令將樓上叛賊全部誅殺,不留活口,勿讓一人逃脫!可憐的侯霸榮此時才知道自己原來只是被人操縱的棋子,奈何寡不敵眾,冤屈而死。

      此時距離劉繼恩繼位僅僅60天,如果當初劉繼恩能韜光養晦,不急於求成又何以至此?郭無為重握大權在手,立刻扶持劉均的另一位養子劉繼元繼位,這也是北漢的最後一位皇帝。

    中華五千年——五代十國幸福的嘟嘟2017-05-23 07:00:36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891年~979年 )的合稱,也指唐朝滅亡到宋朝建立之間的歷史時期。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基本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實際上十國當中有六個在960年之後滅亡,北漢在最後,被滅時已是979年。

    五代是中原上的五個王朝,先後與之並存的十國除北漢外都在秦嶺—淮河以南。其它並存的還有遼和西夏,但因為中國史書一般以漢族為中心,對其他民族政權常忽略。

    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戰爭征賦不斷,名都長安和洛陽都曾被毀,所以前人把五代稱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所以歐陽修在他寫的《新五代史》里常用嗚呼開頭,這並不是他裝腔作勢,不說其他,單後來的殘酷刑罰「凌遲」(即千刀萬剮)就是在五代亂世出現的。

    但這時期又是走向統一安定的時期,後周柴榮十年統一戰爭為北宋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其他方面,如火藥、印刷術的發展,詞的出現,也是有所成就的。

    五代十國時期,大小統治者的激烈混戰使社會經濟、文化受到極大影響。在五個朝代中維持時間最長的後梁也只有十七年。

    後梁:唐王朝在黃巢起義的沉重打擊下分崩離析,名存實亡。而叛變投唐的黃巢起義軍將領朱全忠(朱溫)於903年再起反心,挾持唐昭宗並誅宦官數百人,徹底翦除持續一百多年的宦官勢力。904年,朱全忠殺昭宗,另立李柷為太子即位,是為哀帝。905年朱全忠又大肆貶逐朝官,並將崔樞等被貶的朝官三十餘人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歷史稱之為"白馬驛之禍"。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掃除後,朱全忠遂於907年廢哀帝自立,改國號梁(史稱後梁),是為梁太祖,都於開封。至此唐朝完全滅亡。中國歷史由此也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的軍閥混戰時代。公元912年6月,朱溫第三子朱友圭殺父朱溫自立稱帝。913年2月,朱溫第四子朱友貞討逆之名又殺兄自立,稱梁末帝。

    後唐:908年沙陀部人李存勖繼其父李克用(唐昭宗封為晉王)之位,任河東節度使,襲封晉王,後攻破幽州,盡並盧龍及河北之地,923年稱帝,建後唐,稱庄宗,同年攻佔開封梁末帝死,後梁隨即滅亡,庄宗遂定都洛陽。926年後唐魏州發生兵變,庄宗被亂兵所殺。太祖李克用養子李但遂入洛陽,稱後唐明宗。明宗死後,933年明宗第三子李從厚嗣位,稱閔帝。後為李從珂部下所殺。934年明宗養子李從珂乃即位,936年大將石敬瑭叛後唐,引契丹兵敗唐軍,攻洛陽,李從珂自焚身亡。

    後晉:936年李克用部將石敬瑭反唐,借契丹兵攻入洛陽,滅後唐稱帝,國號晉,稱高祖。割燕雲十六州與遼,對遼主臣稱子。942石敬瑭卒,其侄石重貴嗣位稱出帝。946年,遼兵攻入卞,出帝被擄至遼建州,後晉亡。

    後漢:沙陀部人劉知遠曾與石敬瑭合謀反唐。後唐滅亡後,為河東節度使世居太原。947年後晉亡,他便改國號漢,後定都於汴,稱高祖。 948年高祖第二子劉承佑嗣位,稱隱帝。950年李守貞等藩鎮發生叛亂,隱帝命郭威平之,帝忌郭威,欲殺之,郭威遂反,隱帝為潰軍所殺,後漢亡。

    後周:950年後漢大將郭威以鄴都留守起兵入汴,951年滅後漢,即帝位,建後周,稱太祖,後於954年卒。同年柴榮以太祖養子嗣位。959世宗病死,其子柴宗訓嗣位,稱恭皇帝。960年正月,遼兵南侵,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出御,在陳橋策動兵變,建宋代周,恭帝在位僅六個月。

    五代十國時期,北方中原地區的社會經濟受到很大破壞,原因一是唐末方鎮割據兵革不息,二是五代時期沙陀族統治者的殘暴統治,三是契丹族的不斷南下搔擾。直到後周時期,周世宗進行一些改革,才逐步有所恢復。

    中原經濟的破壞,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農業勞動力的大量減少。

    (2)水利事業的破壞

    (3)苛捐雜稅的嚴重

    五代十國乾德元寶

    五代十國時期,中國的南方經濟與北方比較,相對是發展的。原因有:一是在唐代後期,南方經濟發展已有了基礎。二是南方遭受的戰禍較少,從安史之亂開始,到五代的軍閥混戰,大多以北方為戰場。三是未受到契丹的騷擾。四是十國中如吳越、南漢、南唐、前後蜀等國,都能保持二三十年、乃至四五十年的和平時期。五是北方人民為了逃避戰亂,大量西遷或南遷,他們帶來了北方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勞動力。

    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的發展,有以下表現方面:

    (1)農田水利的發展

    (2)手工業的發展

    (3)商業的繁榮

    當然也要看到,南方各國經濟的繁榮,最主要的原因是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而統治階級對人民的剝削也是很重的,並且是在大量地揮霍浪費。如後蜀國王孟昶(音腸),溺器用金銀製成。

    唐亡前夕,朱溫誅戮宦官,解散了宦官所領的神策軍。以後,朱溫以宣武軍節度使稱帝,即以宣武鎮兵為禁軍,設置在京馬步軍都指揮使。後唐改為侍衛親軍,置馬步軍都指揮使,是為侍衛司。後周又增置殿前司,也有馬步軍都指揮使。後來又置殿前都點檢,位在都指揮使之上,而侍衛司分置馬軍和步軍兩指揮使,不置都指揮使。

    五代各朝時常擴充禁軍,軍事官制也繁多易變。後梁太祖最親近的軍隊是「廳子都」,此軍裝備精良,兇悍異常,太原晉軍十分畏懼。立國後擴編宣武軍為禁軍,取禁軍的精銳以成立侍衛親軍。在首都設左右龍虎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武軍、左右龍驤軍,均以親王為軍使,後來名稱時有變動。後唐禁軍的前身是河東軍,李克用以眾多養子為骨幹建立「義兒軍」,是其最精銳的軍隊。 征戰的主力部隊是公元915年收編的魏博銀槍效節軍,在滅梁時發揮重大作用。建國後在首都設立嚴衛左右軍、捧聖左右軍等。在後唐明宗時成立侍衛親軍為禁軍,以其鄴都起事的兵士為骨幹,又稱隨駕軍。其中石敬塘還擔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六軍都衛副使。後晉又在首都設護聖左右軍,其本部軍源自石敬塘在河東起事的軍隊,其部屬劉知遠還擔任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後漢軍制沿襲後晉,沒有很大的改變。後周在首都設龍捷左右軍、虎捷左右軍。後周世宗時改革軍事制度,實施練選制度,精簡中央禁軍,補充強健之士,設有殿前都指揮使、水陸都部署、殿前都點檢等高級軍官,形成「殿前諸班」的禁軍。其中殿前都點檢掌握軍事實權,後來擔任此職的趙匡胤在後周世宗去世後發動陳橋兵變,篡位建立宋朝。 其次是嚴明軍紀,命兵部尚書張昭遠制定新的軍法。最後是限制藩鎮權力,例如禁止造軍器、干預民政等等。

    由於戰爭頻繁,兵役負擔沉重。當時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臉上刺字記其軍號,以便各地關津識認、追捕逃兵。另外,各地都征派男女從事運輸,無數人畜累斃途中。後梁太祖攻打青州王師範時,甚至把徵發來堆積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驢一起掩埋在土山中。劉仁恭在幽燕徵發十五歲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自備軍糧從軍,共得二十萬人。北漢規定十七歲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為兵。南唐曾強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從軍。吳越錢俶「盡括國中丁民」為兵。湖南馬希萼調發朗州全部丁壯為鄉兵。閩國後期發民為兵,力役無節。除了兵役,還有各種名目的土木修建勞役。後唐庄宗盛暑修建營樓,「日役萬人」。荊南修理江陵外郭,驅兵民萬餘人從役。閩主建築寺觀宮殿,「百役繁興」。賦役嚴重,使戰亂破壞嚴重的北方社會經濟難以復甦,也大大阻礙了南方經濟發展的進程。

    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1覃嶺2017-09-17 21:55:06

    安祿山確實是個人物,以「少數民族」的身份,能做到范陽、平盧、河東等三道節度使,手控重兵,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安祿山的智商和情商都非常高,他知道想保住自己的地位,除了皇帝,皇帝身邊的那些紅人一個也得罪不起。

    李隆基(唐玄宗)身邊三個最能說得上話的人:號稱唐朝第一美女的楊玉環、號稱唐朝第一奸臣的李林甫以及號稱唐朝第一太監的高力士,都被安祿山耍盡手段籠絡過去,至少這三位不給安祿山穿小鞋,朝中唯一橫豎看安祿山不順眼的只有李隆基的小舅子楊國忠。當是時,天下太平,盛世空前,杜甫有詩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李隆基坐了四十年太平天子,大唐國勢如日中天,李隆基以為李家天下將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但他最信任的安祿兒卻無情地打碎了他的夢想。

    安祿山在「專制三道,陰蓄異志,殆將十年,」久有反心,只是李隆基待自己恩重如山,心有愧疚,本打算等李隆基死後再反。只是安祿山的死敵楊國忠屢次構陷他,安祿山被逼的走投無路,狠了狠心,決定和李隆基撕破臉皮,至於老頭子難過,由他去吧。

    唐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唐范陽、平盧、河東等三道節度使安祿山打著清除奸臣楊國忠的旗號,糾集奚、契丹、室韋各部,以及本部兵馬十五萬,號稱雄兵二十萬,氣勢洶洶的殺過黃河,滅掉李家老頭子,成就他安氏的萬代基業。

    安祿山天生不是皇帝的命,一年後,這場叛亂的第一主角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掉,安慶緒被史思明殺掉,史思明被兒子史朝義殺掉,史朝義被部下李懷仙殺掉,執頭獻與唐廷,一場大亂,就此收場。

    雖然平定了安史之亂,但唐朝也自此一闕不振,各地軍閥乘勢而起,自掌軍政財大權,開始武裝割據,奉唐朝皇帝為「精神領袖」,這就是唐朝歷史上著名的「藩鎮割據」。終唐之世,藩鎮之禍也沒有解決。

    李隆基死後,大唐帝國也絲毫沒有復甦的希望,僅僅十三天後,威赫一時的大太監李輔國發動政變,捕殺悍後張氏、越王李係等人,所謂中興大唐的肅宗李亨聞變驚死,皇太子李豫繼位。唐代宗李豫時代,吐蕃趁著安史之亂東向發財,不僅攻陷河西千里形勢之地,還將西域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盡數笑納,一躍成為西方強國。唐朝的西部邊境居然從巴爾喀什湖一線急速退至天水,距長安不過百里之遙,唐朝衰勢可見一斑。

    唐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當了十七年皇帝的李豫病死,皇太子李適即位,就是唐德宗。李適即位後,由宰相楊炎制定並實行了兩稅法,中央政府將財政大權死死抓住,保證了李唐政權的存在。

    李適在位時代不算短,二十六年。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德宗皇帝「龍馭上賓」,殘疾兒子李誦繼位。唐順宗李誦在位不滿一年,在任內卻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讓名臣王叔文進行改革,因為這次改革觸動了宦官集團和權貴集團的利益,而被皇太子李純聯合兩派打倒,王叔文被殺,王伾等人盡被貶為遠州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其中名氣最響的有兩個人:柳宗元、劉禹錫。

    李純「睿謀英斷」,不甘心李家天下被那伙藩鎮糟賤,對軍閥們實行鐵腕政策,打掉了一個吳元濟,換來十幾年的相對和平。唐憲宗元和年間是唐詩「中興」的一個關鍵時期,唐詩史上著名的大詩人白居易、元稹、劉禹錫,以及韓愈、柳宗元都活動在這一時期。可惜唐憲宗對外有餘,對內不足,宦官集團勢力在唐憲宗時日漸坐大,干預軍政,國勢日壞。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李純死於宦官陳弘志之手,這也開了唐朝宦官殺皇帝的先河,影響極其惡劣。

    之後的唐穆宗李恆更加沒用,昏庸透頂,內不能制宦寺,外不能制強藩,只知沉漁酒色,庸碌無為。長慶四年(公元824年)正月,三十歲的李恆便成了「古人」。弟李昂繼位,史稱唐文宗。

    李昂之世,宦禍日熾,連李昂的日常起居都要受宦官的約束,活的非常窩囊。李昂名為皇帝,實為囚徒,生不如死,唐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在位十四年的李昂鬱郁死去。唐武宗李炎即位後,在內政中抑制宦官,鬥倒了飛揚跋扈的大太監仇士良,基本控制最高權力。

    武宗非常信任唐史著名的「牛李黨爭」的李黨黨首李德裕,充分放權,讓他大展拳腳。李德裕也確實有兩把刷子,秉承憲宗的鐵腕政策,打擊藩鎮,並對吐蕃採取戰略攻勢,大大改善了唐朝的生存環境。

    武宗貶佛崇道,經常吃所謂的仙丹,結果不幸中毒。臨死之前,李炎下詔立叔父光王李忱為皇太叔,確實李忱皇位繼承人的地位。自古傳位,多傳於親生子,沒兒子的便立兄弟侄子,立叔父為「皇太子」的,李炎是史上獨一份兒。

    皇太叔李忱繼位,就是史稱小太宗的宣宗皇帝。雖然宣宗在位十三年間,天下粗安,但這些多是武宗時打下的老底,李忱不過吃了現成飯。李忱死後,皇太子李漼即位,便是唐懿宗。李漼當上皇帝後,嗜酒漁色,成天胡吃海喝,好不快活。唐朝在宣宗時有所好轉的局面被唐懿宗徹底破壞掉了。唐懿宗朝令夕改,進小人,退賢臣,大唐帝國已經不可避免的走向滅亡。龐勛兵變後,唐朝的整體實力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失,但龐勛起義卻產生了一個副產品:突厥後裔沙陀部從此坐大。李漼為了表彰朱邪赤心的功勞,拜朱邪赤心為單于大都護,振武軍節度使,並賜姓名為李國昌,許入宗籍,並改李國昌三子名為李克用。龐勛被滅後,李漼覺得天下太平,又開始花天酒地。可此時唐朝的國勢已經夕陽西下,內亂不止,外患方興。南詔驃信(南詔王)酋龍也對大唐帝國動手動腳。

    就五代十國歷史而言,真正形成的時期卻在唐懿宗時,因為李克用出世最早,所以也可以說是李克用打響了五代十國的第一槍!唐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李漼病死,時年四十一歲。李漼昏庸了一輩子,也被罵了一輩子,歐陽修評價道:「朝廷者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也,始即位者人君之本也。其本始不正,欲以正天下,其可得乎?」

    握有兵權的宦官劉行深和韓文約卻看上生性頑劣的皇五子普王李儼,二人趁懿宗彌留之際,假傳懿宗詔:「立儼為皇太子,權勾當軍國政事。」並改名李儇,就是唐僖宗。

    唐僖宗李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昏君,唐朝滅亡的「功勞」有很大一部分要記在唐僖宗的頭上,唐朝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就是李儇.

    李儇既昏且愚,他居然認大太監田令孜做「乾爹」,呼為「父」,這便是唐史上有名的「十軍阿父」。田令孜本姓陳,蜀人,幼年入宮持役,李儇做皇子時,田令孜就跟著他,關係極親密,經常同卧同起。等到李儇繼位後,田令孜自然跟著發財,拜左神策軍中尉,主掌禁軍。

    皇帝拜太監當乾爹,歷史上除了漢靈帝劉宏大言不慚高呼「張常侍(太監張讓)乃我父」外,估計就是這位李爺了。明英宗也不過稱呼大太監王震為「先生」,換成現代話就是老師或師傅,也不如李儇玩的出格。田令孜早就找摸透了李儇的脾性,知道這個皇帝沒用,所以飛揚跋扈,目中無人。李儇對田令孜言聽計從,不敢少忤。

    我們都知道宋徽宗趙佶是著名的「足球皇帝」,而李儇則是著名的「馬球皇帝」。一般觀點認為唐朝的馬球運行是由吐蕃傳傳入的,唐朝民風尚武,馬球極受唐朝王公貴族所喜愛,擊馬球同時也可以鍛煉騎馬技術,以利於騎兵作戰。

    唐朝到了僖宗時,政治極度腐敗,藩鎮連年戰亂,老百姓活的極端痛苦,真是「皇帝山莊真避暑,百姓仍在熱河中」。現在昏君在上,佞臣豎子當道,加上各地軍閥多數貪鄙無度,老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只有選擇暴力對抗,「百姓流殍,無所控訴。相聚為盜,所在蜂起。」其中以在山東爆發的一場起義聲勢最為浩大。就是著名的黃巢起義。


    推薦閱讀:

    憶仙姿(李存勖X劉玉娘)46審時度勢解僵局
    【轉載】為何五代十國皇族頻繁操戈
    最地圖,10分鐘欣賞五代十國興衰(11幅地圖)
    厲害了!從五代十國到宋朝,這家幾代人都是有名的猛將
    五代十國的前蜀,後蜀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