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又稱乞巧節:宋代七夕熱鬧程度不亞於春節//七夕:傳統節日被商家綁架 勿以愛情的名義"消費"傳統
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亦稱七夕、乞巧節、雙七節。在我國古代,這一天對女子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有記載稱,在宋代,七夕的熱鬧程度不亞於春節。但如今的七夕節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只是中國的情人節,它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正在被人們遺忘。七夕前,本報記者邀請中國民俗學會理事、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教授為大家講講七夕民俗。
民俗專家談七夕之
七夕民俗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是我國最具有浪漫色彩的節日,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七夕節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是對人類最普遍的兩情相悅過程的文化升華,具有生命本原的意義。其中,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最集中的表現了我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農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表達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嚮往和追求。
穿針乞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等都是自古以來形成的七夕民俗,這些形式各異的民俗,有哪些內容,分別代表了人們怎樣的想法呢?施立學教授為讀者介紹了幾種有代表性的七夕民俗。
庭院乞巧
在我國民間,有姑娘與少婦七夕乞巧的習俗。過去,每逢七夕,富裕的家庭常常在庭院中擺酒宴、食物、瓜果,遙拜牛郎、織女雙星。年輕婦女一手拈針對空,一手提線,作穿針狀,誰家穿好針,即為乞到「巧」。唐宋時,每到七夕,街頭搭有「乞巧樓」、「乞巧棚」,並有專賣乞巧物的「乞巧市」,熱鬧程度與春節不相上下。也有女子在夜晚星光下將繡花針投在水中,看針影搖曳,根據它的形狀判斷投針者的拙與巧。
瓜棚窺聽
在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時,要在銀河上搭一座天橋,這需要大量的繩子。於是民間於七夕前夜,要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彩繩,扔在屋頂或窗台上,讓匆匆來去的喜鵲和燕子銜去搭橋。七夕更深入靜,牛女二星相會時,相傳不會撒謊的少女此時躲在花鮮葉嫩的黃瓜架里,可偷聽到牛郎織女「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相思細語。據說,這一天,連喜鵲和燕子都極少見,那是為牛女相會搭橋去了。
曬書拜星
女人於七夕乞巧,男子則乞文采,拜魁星。民間有魁星主文運事之說。拜魁星前要糊一個象徵魁星的紙人,藍面環眼,錦袍靴,左手斜捋飄胸紅髯,右手執硃筆,將其放在案上。人們圍坐魁星像前,以桂圓、榛子、花生三種果乾,代表狀元、榜眼、探花。某種果乾放桌上,任其滾動,某種果乾滾到某人的面前停下來,某人即為狀元、榜眼、探花。如投下的果乾都滾偏,則大家均無功名,須再投,都投中,稱「三及第」。舊文人為向魁星標榜書籍如山或知識淵博,常於七夕正午傾書房之所有搬院中晾曬。以求魁星見憐,希望自己能金榜題名。拜魁星是七夕星崇拜的延伸。
敬香搭橋
相傳七夕夜落雨,乃牛女金風玉露相逢,淚灑滂沱之時。古代人們於七夕在街頭巷尾寬敞之地,搭起一座長五丈、寬尺半的香橋並香亭。亭上有詩:「一年一度七夕會,依依難捨話別離,雲影當空秋水涼。簫笙何處玉人來。」許多紙折布繡的金元寶也堆放橋上。紅綠相間,金壁輝煌,於燭光星影里,尤為壯觀。這體現了人們心中對自由幸福愛情的追求。
推薦閱讀:
※七夕嚴格上是情人節嗎?
※2億單身狗人遭嫌棄,損害國家經濟?各磚家們的腦洞又大了……
※七夕收的紅包越大,男朋友就越靠譜?
※必看!直男朋友這樣送七夕禮物就打死他!
※范爺~你有沒有收到李晨的心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