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下歷史《第五六單元複習提綱》
06-14
2018-01-14第五單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和演變一、蘇聯的改革和解體1、赫魯曉夫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台後,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並未根本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後來矛盾日益突出。2、戈爾巴喬夫改革過程:1985年,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未取得成果。爾巴喬夫又把改革重點轉到政治方面。結果:蘇聯政治體制劇變,一黨制轉變為多黨制,國家的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隨之加強。3、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一些蘇聯領導人組成「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了政變。試圖「使國家和社會儘快擺脫危機」,但很快失敗。影響:使戈爾巴喬夫實際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葉利欽控制全局。它以維護蘇聯為初衷,卻直接導致蘇聯解體,成為蘇聯加速解體的催化劑。4、獨聯體的成立標誌著蘇聯的解體。解體時間:1991年底。5、蘇聯存在時間:1922——1991年(69年)6、蘇聯解體的原因:(1)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2)嚴重的經濟危機所引發的社會危機;(3)戈爾巴喬夫所實行的錯誤改革路線、方針和政策;(4)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5)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等。二、東歐劇變1、東歐劇變:從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雲突變。在一年之內,執政四十多年的各國共產黨紛紛喪失了政權,社會主義制度也發生了改變。2、東歐劇變的原因:①長期實行的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導致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②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③蘇聯放鬆了對東歐各國的控制。3、東歐劇變給我們的啟示:①要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和政策;②要成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強黨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維護黨的領導地位;④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第六單元: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一、亞洲國家的獨立和振興1、印巴分治: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但決定把原來的印度分離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實行分治。尼赫魯擔任印度共和國總理。2、印巴衝突:印巴分治導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嚴重矛盾和衝突,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造成了印巴之間的嚴重對立。3、印巴衝突的根源: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二、非洲民族獨立浪潮1、埃及獨立:1952年,埃及爆發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了武裝起義,贏得了埃及的真正獨立。2、非洲獨立年: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歷史上稱這一年為非洲獨立年。3、納米比亞獨立及其意義:1990年,納米比亞贏得了獨立。這標誌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三、拉美人民捍衛民族主權的鬥爭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爆發革命(領導人卡斯特羅),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1999年,巴拿馬人民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鬥爭的勝利。四、中東問題1、中東戰爭的爆發:一戰後,英國獲得了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權」,英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大批流亡的猶太人遷往巴勒斯坦。二戰後,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聯合國不顧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的決議。之後,隨著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歷史上稱為中東戰爭,中東問題由此產生。2、中東局勢長期動蕩的原因:一方面,由於歷史、宗教、種族等因素,中東地區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是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列強的必爭之地。列強的介入,使這一地區的矛盾更加複雜。(中東問題的關鍵是巴以問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六甲日生人提綱吉凶宜忌
※《壬歸》卷之一 提綱例約 > 觀四課之加臨第一
※《詩經》提綱
※關於「物質」概念的討論提綱
※【「文革」前夜的中國】山雨欲來 試圖控制局勢的《二月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