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分析老年性抑鬱症

本文將現代醫學對抑鬱症的診斷癥狀與古醫籍文獻記載有關「郁證」等病症進行對照,來說明中醫對抑鬱症的認識。

  祖國醫學對抑鬱症的認識,現代研究中醫的人士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抑鬱症應屬中醫學「郁證」的範疇,有的認為應屬「臟躁」,還有的認為應屬「癲證」、「梅核氣」等等。

  【郁證】中醫學的「郁證」,是指因情感拂郁,氣機鬱結不舒,而逐漸引起五臟氣機阻滯所致的一類病證。其名出自《內經》。郁證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郁證包括情志、外邪、飲食等因素所致的鬱症。狹義郁證多指因七情所傷而致的氣機郁滯之證。其主要癥狀如《景岳全書·郁證》所言:「憂鬱傷脾而吞酸嘔惡」,「若憂鬱傷脾肺而睏倦、怔忡、倦怠食少」,「若憂思傷心脾,以致氣血日消,飲食日減」。再如《赤水玄珠·郁證門》云:「心郁者,神氣昏昧,心胸微悶,主事健忘。」「肝鬱者,兩脅微膨,噯氣連連有聲。」「脾郁者,中脘微滿,生涎少食,四肢無力。」「肺郁者,皮毛燥而不潤,欲嗽而無痰。」「腎郁者,小腹微硬,精髓乏少,或濁或淋,不能久立。」由此可見,郁證所表現出的飲食減少,倦怠乏力,健忘等等,與抑鬱症是相符的。因此,勿容置疑,抑鬱症應隸屬於郁證的範疇。

  中醫藥治療分型

  辨證論治

  本病以虛證多見,實證較少,主要病變部位在心脾肝腎。臨床首當辨證虛實,根據其臨床表現可分為五型辨證論治。

  1、肝鬱脾虛

  主證:多愁善感,悲觀厭世,情緒不穩,唉聲嘆氣,兩脅脹滿,腹脹腹瀉,身倦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辨證分析:本證因情志不遂,肝鬱抑脾所致,情志所傷,肝失條達,脾虛氣結,思慮太過,情緒不穩,悲觀厭世,唉聲嘆氣;肝氣鬱滯,氣機不暢,故兩脅脹痛,肝鬱乘脾犯胃,則出現腹脹腹瀉,身倦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均為肝鬱脾虛之象。以多愁善慮廉見善太息,胸脅脹滿,腹脹腹瀉,身倦納呆為辨證要點。

  2、氣滯血淤

  主證:情緒抑鬱,自殺企圖,心情煩躁,思維聯想緩慢,運動遲緩,面色晦暗,脅肋脹痛,婦女閉經。舌質紫暗或有淤點,苔白,脈沉弦。

  辨證分析:本證因氣鬱日久,血流不暢,痰血停積所致。以情緒抑鬱,思維聯想緩慢,面色晦暗,脅肋脹痛,舌質紫暗或有淤點為辨證要點。肝血淤滯,肝失條達,則情緒抑鬱,時有自殺企圖,心情煩躁,痰血停著,心神不寧,故思維聯想及運動遲緩。肝鬱氣滯。則脅肋脹痛,婦女閉經。面色晦暗,舌質紫暗或有淤點,脈沉弦,均為血淤之象。

  3、心脾兩虛

  主證:失眠健忘、興趣缺乏、心悸易驚,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黃,少腹脹滿、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辨證分析:本證因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致,心血虧虛,心神失養,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興趣缺乏,頭昏易驚,善悲易哭。脾氣虛則倦怠乏力,脾虛健運失職,則腹脹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弱,均為氣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興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無華,舌淡,脈細弱為辨證要點。

  4、脾腎陽虛

  主證:精神萎靡,情緒低沉,嗜卧少動,心煩驚恐,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納呆便溏,婦女帶下清稀,舌質淡胖或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

  辨證分析:本證因稟賦素虛,久病失養,或勞房傷腎,下元虧損,命門火衰,脾陽得不到溫養所致。陽虛陰盛,故精神萎靡,情緒低沉,嗜卧少動。脾腎陽虛,痰飲內停,上凌於心,心神失守,故心煩驚恐,心悸失眠。面色蒼白,陽痿遺精,帶下清稀,舌淡胖或邊有齒痕,脈沉細為辨證要點。

  5、陰虛火旺

  主證:情緒不寧,煩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辨證分析:本證多由於長期思虛太過或是房勞傷腎,導致陰虛火旺,擾亂心神而致。陰虛火旺,心神被擾,故情緒不寧,煩躁,易惹,陰精虧損,虛神被擾,故情緒不寧,煩躁,易惹,陰精虧損,虛熱內生,則見五心煩熱,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均為陰虛火旺之象。以情緒不寧,煩躁,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為辨證要點。

推薦閱讀:

其實,賈瑞的死因並非那麼不堪
中醫能夠治癒糖尿病嗎?
每天喝多少酸奶合適 喝酸奶的健康常識
認識中醫的脈象

TAG:抑鬱症 | 中醫 | 抑鬱 | 老年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