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醫易匯通
關鍵詞:陰陽消長、生克制化、君臣佐使
國醫就是中醫、中醫中藥歷史悠久、傳承已有數千年,經過數千年的實踐和證明,中醫藥不僅僅有利於人們養生和保健,更能解決人們的病痛又能使部分危重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續和生存,故而稱之為「國學國醫」,一直盛旺不衰。
有學者認為「國學國醫」又是一門玄學,這與醫生的醫術和用藥方略有關,也有部分病人不能順應古訓「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即病防變,愈後防復」有關。但這些並不影響「國學國醫」的含金量,因為國醫這門知識博大精深與天地同存,《素問?氣交變大論》說「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被世人稱謂「醫道通天道」,所以醫道之道是人與自然同源。無論是脈診用的三部九候,寸﹑ 關﹑尺,浮﹑中﹑沉,還是以草木的陰陽屬性,性味歸經,升﹑降﹑浮﹑沉去對應臟腑進行調理,都是運用了大自然的天人相應之道。
這種理論早在春秋,東漢時期,以醫易同源的形式揭開了人體的正常生理、病理變化、性情定格、神志轉化、未病先防、已病早治、即病防變、愈後防復的秘訣。告訴了人們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生命價更高,沒有了生命什麼都是空白的。所以中醫界一直提倡養命之源唯有國醫大法,氣血並存、性命雙修。教育中華兒女要學會延年益壽,防治疾病的知識,面對疾病的治療首先要精通大自然的變化規律,因為人與自然相應,醫學的原理是根據大自然的規律變化、轉化而成的醫學理論。所以國醫後人根據這個原理制定了用藥的規範性,以旺相休囚、君臣佐使、生克制化配伍成方劑,才是調理治療人體疾病的醫學大法,才符合天人相應的醫學理論,只有採取這種方式,利用這種方法才能盛旺不衰,違背了這個「醫道」,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效果,必然不佳,對疾病只能暫控一時,不能長效久安。「國學國醫」的演變過程是怎樣演化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科學,了解傳統醫學文化的精髓。 大自然的規律性用什麼方式揭開的呢 ? 從古至今人們非常敬仰術理派、易理派、自然門派,因為術理派用術數解釋了大自然的變化,似農民耕種順應天時,易理派以卦象更詳細的闡明了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的天氣變化,使人們掌握了種田、治國、戰爭、養生、治病等等,更能有利於人類的休養生息。總而言之,術理派、易理派都是解析大自然的規律變化,唯獨自然門派吸收了術理派、易理派的精華,結合大自然的變化,著成醫易同源,術數同源,成為一門獨立的天人相應的「醫道」,認定大自然與人類息息相關,是根據河圖洛書的術數順逆為依據。闡明了大自然的變化規律,我們祖先伏羲氏,用河圖洛書明明白白的告訴了後人。(如圖一)
闡明了白日、黑夜一年四季360天的變化規律性,用奇數與偶數以北方一六為水,南方二七為火,東方三八為木,西方四九為金,中間五數為土,編排成為先天本體宇宙圖。這個圖是用白圈黑點五十有五個陰陽數字構成,代表了天地五十五數,其中白圈有單數為一、三、五、七、九代表陽數稱之為天數,二、四、六、八、十代表陰數稱之為地數,天數相加為二十五數,地數相加為三十數,故天地數為五十五數,將一至五數稱之為生數,將六至十數稱之為成數,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轉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觀圖中東南西北都有一奇一偶數表示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生克制化旺相休囚的變化著。這種變化以不變應萬變,用河圖解析了大自然的變化規律,這種規律的變化又用洛書又進一步的講解,被後人稱之起用,說明天地之間的運動是有左旋右轉的磁場反應,時時刻刻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著運行,這種運行的磁場反應為正常運行,運行的路線是宇宙中的太陽與地球的運動軌道,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路線運行變化中有溫﹑ 燥﹑ 涼﹑ 寒,又形成六氣為風﹑寒、濕﹑ 熱﹑ 燥﹑ 火,這六種不同的氣候用天數地數陰數陽數來表示,這種表示的方法在洛書圖中,北方一數表示陽氣開始產生,左旋轉經東方為三數,表明了陽氣逐漸增升,到南方達到極盛用九數表示陽氣達到極盛,然後在向左旋轉繼續運行到西方為七數,表示陽氣逐漸消退。說明了陽氣旺相休囚的方位,陽氣在運行中陰氣也在運行,運行的方向是以河圖戴九履一的方位運行,二數的方位為西南方,表示陰氣的開始產生右旋轉到東南方用四數表示,繼續右旋轉到東北方用八數表示陰氣達到極旺,繼續右旋轉到西北方為六數表示陰氣消退。說明大自然陽氣上升的階段,陰氣最盛,陽氣旺盛的時候陰氣最弱……。綜上所敘,河圖洛書解析了大自然的節氣變化,說明了太陽與地球運行的方位產生了六種不同氣候叫六氣,六氣分陰陽為寒﹑ 熱﹑ 溫﹑ 涼,相互作用,相互制約有旺﹑相﹑休﹑囚的規律性,不是獨陰獨陽,而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才是正常的氣候,如果陽氣極盛天氣會太燥,如果陰氣極盛,必然天氣太寒,人類萬物只要生存在這個大自然中必然有直接影響。那麼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與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有什麼關係呢?咱們繼續探討大自然的變化。 談到大自然,人們必然有興趣,因為人們都想自己的身體健康延年百歲。如果談到八卦,有少部分人一定講那是算命先生騙人的把戲,其實是他們不知道近年來研究學習八卦易理的人數越來越少,他們對八卦根本不了解,如果了解一定會講,河圖洛書是術數為數理派的天文象學,八卦是易理派人類自然學,又稱之為易學,故《周易》中說「易與天地准,乾坤是易之門戶」。易學分三部分:一部分為簡易,即易雖包羅萬象,但有一個最簡化的模式,萬事萬物發生的變化隨時都能以易理的模式解釋出它的來龍去脈,因果關係。二是變易,即易雖有知其千變萬化,但也有一個規律性,是順逆之理不外乎陰陽消長,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辯證法。三是易而不易,萬物千化萬變不出乎升﹑降﹑浮﹑沉,生﹑老﹑病﹑死,故以不變的易理應萬變的自然,以靜治亂動用的是河圖的二七火數,以動治純陰用的是一六水數,故而易卦也是講的天道與大自然。這個易理也是陰陽二數用上中下元編排卦象表示了天氣的變化規律,觀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象方點陣圖。(如圖二)
先天八卦圖是乾坤定上下定位分南北,乾一對坤八合為九數,離坎列左右為升降之門分東西定位,離三對坎六合為九數,是春夏秋冬,晦朔弦望,分晝夜長短的天文象,近在日月遠在天年周期一十八格局順逆之象定為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記於年月日時,用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標示,說明陽氣上升陰氣下降的順逆之道,乾三連上下卦為子寅辰午申戍,子是順行為十一月、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與坤卦相對是逆行為未巳卯丑亥酉是逆行為六月、四月、二月、十二月、十月、八月,正好是一十二個月,一天是十二個時辰,和河圖一致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陽氣在北方為子月產生是順行至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陰氣在西南方產生是未六月逆行至東南方四月、二月、十二月、十月、八月,這就是乾坤定位,左右升降之門的含義,講的是大自然的六氣變化。離中虛卦位卯丑亥酉未已是逆行為陽極生陰,坎中滿為陰極生陽順行,寅辰午、申戍子……。後天八卦更詳細的解釋了大自然的變化規律,而且後天八卦用的是先天之數,說明先天八卦含有後天卦象,後天八卦包括先天卦象。始終保持過去未來的轉化總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標誌了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變化。1月用寅標示,2月用卯標示,3月用辰標示,4月用已標示,5月用午標示,6月用未標示,7月用申標示,8月用酉標示,9月用戍標示,10月用亥標示,11月用子標示,12月用丑標示,十二個月為一年,分四季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稱之四立,為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從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為春天有六個節氣,從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為夏天又有六個節氣,從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為秋天又有六個節氣,從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為冬天又有六個節氣,說明春夏秋冬有二十四個節氣,這二十四節氣中又有七十二候,每一候是5天,上中下侯是15天稱一節,下半月又是15天,15天有三候稱之一氣、合起來稱之節氣。說明了一個月有30天,30天有6候,一年十二個月正好是72候。72候的變化用10個天干數,12個地支數相加,從十二個時辰中計算出來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末、壬申、癸酉、甲戍、乙亥、時為一天;第二天在從丙子、丁丑、戊寅、已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戍、丁亥時;第三天在從戊子、已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戍、已亥時;第四天在從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戍、辛亥時;第五天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戍、癸亥。5天有60個時辰,天干地支數相加完畢為一侯,第二侯第三侯都是這種加法為三侯一節,下半月又是三侯為一氣,合而為節氣。一年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 綜上所敘,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後天八卦都是探討研究分析大自然的變化規律,故而我們的祖先讓後世讀周易,因為周易佔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地位,那麼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後天八卦、二十四節氣與七十二侯又與人類是怎樣氣息相應的呢?這是我們醫學界探討的主題。 大自然與醫學的關係 中國傳統自然醫學文化,是一門獨特的天人相應的知識,博大精深與天地同生存,有人類就有醫學,因為醫學這門知識是征服自然,維護人類健康的一門上乘學問,「藥王」孫思邈曾說過「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意思是說,要想學好國醫必須學習好術理派與易理派的知識,因為數理派與易理派講的是大自然的變化規律,自然門派的精華是在數理派與易理派的基礎演繹了「中醫藏象五行學」。如果不懂自然規律變化,中醫就不會稱之「醫道 」「國醫」,醫者就不知道,在複雜千化萬變的疾病中以不變應萬變的知識,就認識不透,也不會應用生克制化治療大法。不會生克制化療法,就不是用的自然醫學文化。因為中國傳統自然醫學文化《中醫藏象五行學》與《神農本草經》,木部、水部、金石部、草部、火部、土部講的是升降浮沉、苦、咸、甘、酸、辛五味,風、寒、暑、濕、燥、火六氣,都是用的大自然的物質調理人體的太過不及,不懂自然規律的來源,怎能懂正常生理、病理變化與中醫用藥如用兵呢?所以必須要懂得自然規律,才能成就是自然醫學的門人,才具有國醫的風範,當代名醫的資質,下面有一個中醫藏象五行圖,請大家分析與國醫的關係。(如圖三)
這個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為中醫藏象五行圖,是華夏民族漢醫文化的知識,介紹了人體的正常生理、病理變化、神志變化、性情定格、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即病防變、愈後防復、延年益壽、生老病死、生克制化、陰陽消長的過程。表明了中國傳統自然醫學的自然醫學原理,傳統醫學都是用圖用師承口傳的方式傳承,所以很多醫生對此圖不了解,不知道「醫道通天道」的來源,故不能稱為自然醫學。不懂自然醫學原理,就不會使用自然方法,去順應大自然對人類產生的生老病死的規律與征服自然對人類產生的疾患危害,也不會對正常生理、病理變化與用藥的規範性有所認識。那麼中醫藏象五行圖是怎樣解釋天人相應的呢?又怎樣解釋人體的正常生理與病理變化的呢?這是要探討的課題。 首先這個圖的中心是太極圖,說明了宇宙的自然規律,其次是八卦圖,介紹了八卦的內含納甲數,卦氣、爻位、爻象、爻辰、六虛、十二辟卦、卦主又叫卦身,這幾種卦象主要是介紹了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侯的變化,這個二十四節氣對人類有直接的影響,誰也逃脫不了氣侯的影響,故而說:天人相應,天變人變,氣變人變,萬物皆變。因為正月二月氣侯是溫暖的,陽氣是上升的,四月五月陽氣旺盛升到極點,七月八月陽氣下降減退,十月十一月陽氣入內最弱,陰氣最旺,這四個不同的氣侯稱之為四季,世間萬物皆順從四季。人類也不能例外,我們的先祖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正月二月與人體的肝膽相應主升發疏泄,調暢氣機又主藏血。四月五月與人體的心與小腸相應,心氣通於夏,主血主脈,小腸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別清濁。七月八月與人體的肺與大腸相應,肺氣通於秋,主氣,主呼吸,全身之氣皆由肺所主,調節氣的升降出入,保持人體的新陳代謝正常進行,故說「肺通於天氣」能使人體的結構產生變化。十月十一月與人體的腎與膀胱相應,腎氣通於冬,主生長發育與生殖器官又主藏精,益髓,納氣與排瀉水液,膀胱為「州都之官」儲尿、排尿。辰戍丑未月為四季之終,是四季的精華儲於脾胃之氣,主升降,是肝膽、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腎與膀胱的束紐,肝膽、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腎與膀胱的營養物質皆有脾胃來供養。說明了脾胃為後天之本,辰戍丑未是二陽二陰,主升降運化五穀輸布周身,調節肝心肺腎的氣血合成、轉化、輸運、應用、代謝。調節的過程是以氣為始,肺氣是主呼吸的大氣,把氧氣輸送周身,呼出二氧化碳氣,而一呼一吸四至到腎臟納氣,經過腎臟納氣與腎陽的蒸騰上升至肝,由肝氣傳輸至心臟,再依賴心臟的溫煦與心氣的推動周流不息。說明五臟之間是相互的轉生,先祖用肺氣通於秋為金,腎氣通於冬為水,肝氣通於春為木,心氣通於夏為火,因為人體的生長發育是受大自然的氣侯直接影響,順從四季有升降浮沉的自然規律,所以總結了生長發育的規範性說:肺金氣生腎水,腎氣生肝木,肝氣生心火,心氣生脾胃,脾胃又生肺金是循環相生的,用了金﹑木﹑水﹑火﹑土五個漢字表示五行配五臟。聲明一年四季的變化規律,對人體的直接影響,相互作用時為生數,同時人體隨著季節變化時也相互制約,制約為克制,這種克制也是一種正常的生理,人體到正月二月吸收的是春天溫暖之氣,升氣太旺,降氣不及,是春天的升氣太旺制約秋氣下降太過,同時到秋天燥熱的氣侯減退,陽氣入內,秋氣下降太旺,又制約春天的升氣太過,說明人體內的陰陽二氣肝與肺之間的關係升降始終保持平衡。心臟之氣在立夏為旺盛的使夏天燥熱之氣輸發於表,吸收於夏天的純陽之氣以便推動氣血在體內正常的運行。同樣的醫學原理,陽氣太過時為病,雖能溫化寒冷之氣,太過又傷其津。故而立夏至立秋為72日,立秋至立冬72日,立冬至立春為72日,立春至立夏為72日。立冬的氣侯是陽氣入於內陰氣過旺,過旺的冬季又制約了夏至的燥熱,說明了氣侯與人體五臟相應形成陰陽消長,旺相休囚生克制化的總過程,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稱之為正常的生理功能,用中醫藏象五行圖表示了整個正常生理的全過程。那麼中醫藏象五行圖又是怎樣解釋病理變化的呢?我們繼續探討。 病理變化 ① 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已脾鄉,庚為大腸辛主肺,膀胱之焦在壬方,若問腎臟心包經,二者皆在癸中藏。②子屬膀胱水道耳,丑為肚臍及脾胃,寅膽目疾脈兩手,卯木十指為肝臟,辰土為脾肩胸中,巳面齒咽小腸經,午為心臟並舌目標,未土脾胃主脊樑,申金大腸並主肺,酉金為喉及氣管,戍土命門腿踝足,亥水主骨尿道腎,若問旺相與休囚,查看年月與日辰。 這兩首歌訣是中醫藏象五行圖中解剖病理變化的秘訣,傳統自然醫學家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與二十四節氣相應,當人降生的那一瞬間,開始吸收天地之精氣,有了命理組合,這個命理組合,就是年月日時數,故後人叫數理同源,醫理同源,是根據河圖、洛書、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談起的,寅申巳亥男三六九數,女一四七數,子午卯酉男一四七數,女二五八數,辰戍丑未男二五八數,女三六九數,說明人的生老病死過程,心肝脾肺腎旺相休囚的天數度數,長生是寅申巳亥數,意思是說肝膽長生在亥、旺在寅、休在巳、囚在申。心與小腸長生在寅,旺在巳、休在申、囚在亥,肺與大腸長生在巳、旺在申、休在亥、囚在寅。腎與膀胱長生在申,旺在亥、休在寅、囚在巳……。闡明了人體的五臟六腑陰陽消長、旺相休囚的過程。把人降生的一瞬間叫命理組合為內源,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生存的標誌源,應在季節中,因為季節不斷的運行變化是一年中一個月一小變,三個月一大變,有溫燥涼寒的感覺,這是年變二十四節氣,年變周期人們根本無法感覺出來,只有通過計算運行的度數才能明白,運行的周期,這個周期變化為十年一運,後來人們為了方便計算就說成了大運。大運與小運相配合計算出來了人類的生老病死,這個生老病死的過程,就是命理變化,計算的方式是以節令,也就是以季節,年天干數,如果是陰數,女的大運是順行的,男的大運是逆行的。由於10年一運,從生至死要經過八步大運,也就是生存在80年左右,這80年內,人體的五臟六腑,要經過旺相休囚陰陽消長的過程,產生著病理變化。這個病理變化的產生,主要以命理組合為核心,旺相休囚以節令為主,命理組合以日主為核心,在季月中看旺相,如果旺:行弱運主身體健康,如果弱:行旺運主身體健康,如果被克制的時候,在命理組合中有相生的為通關,也主身體健康,如果命理組合中沒有相生的,那就產生疾病了……說明了病源是受來源於大自然的直接影響,自然醫學家說沒內源引不來外患,意思是說如果命理組命相生又相剋平衡,沒有太過不及,大自然的氣侯是一直有利人類的生存,怕的是命理組合本體就有太過不及,在遇大運流年相剋相化時,必然有病……。有了病傳統自然醫學又是如何征服疾病的呢?聖人云「葯食同源」是養生長壽的大法,也是人類征服大自然帶來的疾病的治療方法。 葯食同源是養生長壽的大法 ,這個大法就是自然療法,又是中醫藏象五行學生克制化療法。前文「中醫藏象五行圖」闡明了天人相應的正常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這種病理變化主要說明了心、肝、脾、肺、腎的陰陽消長、旺相休囚、生克制化過程,這種生克制化過程是說重症之疾,五臟六腑皆產生了變化,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克制化失控,陰陽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磁場失調,氣血升降浮沉失衡,所以說每一種病的產生都與其它臟腑病變有關係。這種關係除大自然影響外還有二種內源因素,一是命理組合本體就有過盛過弱的先天性,二是日常生活中飲食偏盛與邊五穀配搭不合理後天性,不知因命理組合的偏盛偏弱配搭飲食,造成營養不良。現代科技醫學已經證明蕎麥含鉻,這種微量元素能預防糖尿病,綠豆含微量元素硒能預防腫瘤,黑芝麻含鈣元素能預防骨質疏鬆,小麥含大量的蛋白質能營養五臟,大米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鋅鐵,能使造血有生化來源,小米含豐富的蛋白質,又含大量鈣、磷、鐵微量元素,是促進骨髂發育的必備營養素等等,說明了人體除五臟六腑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外,五臟六腑吸收的營養物質,鐵、銅、錳、鉀、鈉、鈣、磷、鋅、硒、鋰、鎂、鉻、碘、鉬、釩、氟、鈷、鎳、鍶、硅、硼等主要的二十多種微量元素,與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幾種維生素,這些營養素也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有著生克制化的全過程,當每一種微量元素不足時,疾病就產生了。所以正常生活中必須懂營養合理配搭人體才能健康,營養的合理搭配才能征服大自然對人體帶來疾患的直接影響,這就是古代醫學家所講的「葯食同源」的含義,違背了古人訓,人可能就征服不了大自然給人體帶來的疾患。 古代自然醫學家在中醫藏象五行圖中同時闡明了一年二十四節氣的變化直接影響人類,也就是說人體是一個物體和百草樹木一樣生存在五運六氣之中,風、寒、濕、熱、燥、火,隨著季節變化著。受大自然六氣的直接影響人體也隨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就是氣血生化並存的全過程。所以說百草樹木和人類一樣吸收著六氣的精華,在古今傳統醫學名著《神農本草》、《本草綱目》、《中藥辭典》、《中藥藥理學》中闡明了百草樹木歸經性味和所含的營養成分,這些百草樹木的性味和營養成分能調理人體的營養偏盛、偏衰,抵抗機體內的病毒和血瘀氣滯。故《諸家本草》中重點介紹了木部、金部、火部、土部、水部等,歸成了五味酸、苦、甘、辛、咸、入肝、心、脾、肺、腎,來調理五髒的陰陽氣血不足。由於五臟六腑有陰陽消長的過程 所以調理某臟某腑也有先後主次之分,這就是中醫的重點「辯證施治、因病用藥」大法,故把陰陽消長、生克制化的正常生理中產生的病理變化,分清輕、重、緩、急,用君、臣、佐、使來表示組方用藥的準則,去調理大自然與飲食偏盛偏衰產生的疾病入手法則,利用君、臣、佐、使的法則就是把2000餘種中藥分別分區分出升、降、浮、沉性能,有解表葯、瀉下藥、清熱葯、燥濕葯、解毒藥、化濕葯、利水葯、祛風濕葯、溫里葯、開竅葯、安神葯、理氣葯、活血化瘀葯、止血藥、止痛藥、消食葯、驅蟲葯、化痰止咳藥、補氣葯、補血藥、補陽葯、滋陰葯、收斂葯等,說明了人發生一種疾病時是五臟六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衡,當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失衡時,用七方十劑來調整,因病用藥,這就是七方十劑的應用。
自然醫學的學問博大淵深,必須懂飲食營養學、大自然天文學、中醫藏象五行學的正常生理學、病理變化學。在這四門大學問上掌握配伍君、臣、佐、使,去調理人體陰陽,升、降、浮、沉的太過與不及。例如大方在治療肝病方面,首先要分四季用藥,在分什麼肝病、因為肝病的病種包括範圍較廣;如肝炎是肝臟的一種獨立疾病,有黃疸型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這幾種肝炎治療的方法不同,因病毒性肝炎與非病毒性肝炎不一樣……。同時動脈粥樣硬化性冠心病、心力衰竭也是肝臟病變所致,因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病是肝臟功能減退所致,不能把人體的三大能源糖、蛋白脂、脂肪正常的合成、轉化、輸運、應用、代謝,造成血糖增高、膽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形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管腔狹窄心肌供血不足,治療肝病的方法分四步:一是先補氣、二是清熱解毒;三是活血化瘀;四是滋陰養肝。這四步用藥方法是在天人相應的基礎上明確區分出君、臣、佐、使配合四季用藥,是用的醫易同源、術數同源的醫學之道,因為方劑配伍成君、臣、佐、使後就是劑量的問題,河圖已經闡明了人體的正常生理,南方二七火、北方一六水、東方三八木、西方四九金,意思是說夏天陽氣旺盛,有七成陽氣、二成陰氣,為陰不及陽,這個季節人體的臟腑、經絡已全部打開,吸收夏天的陽氣,產生了濕氣,濕氣運燥,化成津液為雲升霧降使氣體交換、新陳代謝加強,吸收同時加強。在用藥的時候不可再用大劑量的補氣昇陽葯,用量過大必然傷陰,應該加重或適量用些滋陰養陽的藥物,或少用一些收斂藥物保持體內的津液以防過度消耗。同樣的道理冬季天氣寒冷河圖用一六水表示陽氣入內,陰氣旺盛,這個季節就不能用過重的滋陰葯,要用補氣溫陽理氣的葯重一些,以保持體內的陽氣運化五穀營養臟腑,這就是醫道之理,四季的用藥常識。在四季用藥的基礎上就是君、臣、佐、使葯的具體體現,這種方式,五臟(心、肝、脾、肺、腎)都可為君,都可為臣,都可為佐、都可為使,關鍵是流年大運的變化改變了臟腑的君、臣、佐、使,那麼用藥時就要因病用藥了。這就是病理變化與用藥物集成,隨症施治也叫「因病用藥」。例如治肝,治肝先補調肺氣為君葯,因為氣能改變肝臟的血液循環,肝臟內的血液循環改變,才能改變肝臟內的瘀積與病變。當肝臟內的瘀積與病毒逐漸消失時,一是靠藥物,二是靠肝臟的自身調節功能,其次是臣葯補充生化來源,臣葯是滋補腎臟的藥物,滋補腎臟的目的是不斷的向肝臟供應營養物質,亦有「水生木」之意。增強肝細胞再生的功能。再生肝細胞的功能增強了才能排斥異物、排瀉肝臟內的沉積物與病毒,在這個治療方案中,活血化瘀的藥物無形中就是佐葯,佐葯就是增強君、臣葯的治療功效同時抑制君、臣藥物的副作用。當君、臣藥物補氣生血得功效增強時,衰老的細胞代謝也逐漸增強,故而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進一步加強新陳代謝。也就是說輸送營養物質的功能增強同時排瀉機體的廢物也增強。這就是中醫所講的「瘀血不祛,新血不生」的中醫之道。說明了肝臟之病是腎氣不足、腎陰不足所致,不能正常的供養肝臟,才使肝臟的功能降低,形成膽固醇增高、甘油三脂增高。腎氣不足腎陰不足同樣的病理是肺氣不足,所以先補肺,增強呼吸功能,使機體的氣體交換增強,新生細胞增強,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亦有「金生水」之意。這個正常的生理功能始終保持著心、肝、脾、肺、腎新陳代謝、生克制化不斷進行。又例如治肺病:肺之病也,河圖已闡明四九金、三八木、二七火、一六水,說明肺氣通天氣含九成陽氣,四成陰氣,肺始終保持呼吸,一呼一吸四至直至腎臟,到腎臟的陽氣只剩下一成,為真氣,一真陽之氣化六陰。當肺之病時說明了腎陽之氣已弱,不能納氣故咳喘胸悶,脾氣也弱不能升騰,產生濕氣生痰,使脾胃虛弱不能肺金。故肺之病是脾腎虛弱所致。那麼治此病補腎陰腎陽為君,調理脾胃為臣,因為腎氣上升,脾氣升騰,才能生肺金,這是一種補法,也為一種正治法,反治法肺熱用涼葯……。當然國學國醫博大精深,關於用藥的方法,請閱用藥如用兵一、二、三、四篇的論述。 六氣——風、寒、濕、熱、燥、火,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用法,配合解表葯、瀉下藥、清熱葯、燥濕葯、解毒藥、化濕葯、利水葯、祛風濕葯、溫里葯、開竅葯、安神葯、理氣葯、活血化瘀葯、止血藥、止痛藥、消食葯、驅蟲葯、化痰止咳藥、補氣葯、補血藥、補陽葯、滋陰葯、收斂葯等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配伍方法……。綜上所敘,中國傳統自然醫學,講的是天人相應的道理,想明白這個大道理,就要掌握四大學術:(一)飲食營養學;(二)大自然的天文學;(三)中醫藏象五行學的正常生理、病理變化;(四)現代科技醫學、中藥藥理學、生理學、病理學、西醫內科學。只要掌握了以上四種學術,才會明白自然醫學的原理。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要掌握合理飲食,為什麼要掌握節氣的運用,因為傳統自然醫學家認為,飲食是構成人體的必備物質是形成人體的原料,節氣的變化能使人體發生變化,在食物與節氣的改變對人體造成疾病時,用食物與百草樹木的陰陽性味去調理人體不及和太過,所以說葯食同源是養生長壽的大法。這種方法從伏羲神農氏時代至今盛旺不衰,說明了在治療疾病上,已經有了強大的優勢。這種優勢是用千千萬萬無數的生命實踐換來的成果,是中華民族漢醫文化始終保持的不傳之秘,今天為了響應《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2009)22號文件精神,本門派才將之公眾於世,讓國內外友人深悟領略中華民族的漢醫文化之真諦,濟世救人的大國醫道。
總之,這門醫學的最高水平就是把非正常生理產生的病理變化,經過葯食同源的自然療法使其恢復到正常的生理功能,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
推薦閱讀:
※【引用】(愛情也需對味) 看不見的男女吸引力——費洛蒙
※漫畫 真裸【引用】
※引用 不可不讀的百句良言! 轉貼
※【引用】《禪修見本性》
※【引用】嬰兒套裝~~~~~2011.16.17
TAG: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