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後越痛苦?(值得家長和老師深思)

還原歷史、生活、社會、娛樂、財富真相,自覺抵禦網路段子洗腦,守護自由思考的權利,做互聯網最有深度的自媒體!

乖!

聽話!

要懂事!

… …

乖!乖!乖!

你是否

也有這樣體會?

「懂事」和「乖」是家長們對孩子的最高讚譽

……

在很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會有意無意的用「乖」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好壞。

在家裡也總會對孩子說「你要聽話……」.小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表現得「乖」,察看大人的臉色行事,大人就會誇自己「懂事」。。為了得到大人們的喜愛和表揚,為了少受到處罰和責罵,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將自己真正的感受壓抑到了一邊,努力做出那個「乖」的模樣讓自己討人喜歡。

心理分析師、療愈師都有這樣的結論:

小時候表現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之後心理問題越多。

小時候表現的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麼,

小時候的「乖」孩子,

長大後為什麼心理問題越多?

……

一位孩子母親

對於「乖」孩子有這樣的心得

「乖」意味著

討好大人,忽視真實的自己

很清楚地記得,我小的時候,奶奶帶我出去玩。路過路邊的糖果攤,奶奶指著說:「想要嗎?」我搖搖頭。奶奶滿意了,說:「這孩子最乖,從來不亂要東西。」

從心底來講,小小的我,其實是想吃那色彩繽紛、酸甜可口的糖果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個年代對小孩子的最高讚譽。

長大以後,我成了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疲憊不堪的「爛好人」。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了心理問題較多,原因就是,他們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的真實需求,內心壓抑十分痛苦。

「乖」意味著

不敢表達真實情緒

曾經有一位媽媽說:我的孩子平時很乖,入幼兒園時非常順利,不哭不鬧,但是一兩周後卻出現了愛打人、半夜哭醒的問題。為什麼?

正常情緒下的孩子,沒人願意去幼兒園。因為3歲的孩子還不明白為什麼去幼兒園,以為去幼兒園就是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如果孩子不哭不鬧,說明她覺得要做一個你們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換句話說,她在壓抑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她上幼兒園以後愛打人、半夜哭醒,都是內心的宣洩。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哭,說明他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你會對他的情緒照單全收,全盤接納。這種無條件的愛和養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

越「乖」的孩子

獨立能力越差

為什麼小時候「乖」的孩子可能學業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卻是那些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孩子?因為,「乖」孩子身上有家長太多的控制感。

越乖的孩子,隨著他漸漸長大,他就會從一個不提問的「乖」學生、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員工、感情上讓婆婆包辦的「媽寶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爛好人。從這個角度講,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家長應該願他做出人生選擇是因為自己的真實喜好,而不是犧牲自己的感受去討好別人。

越「乖」的孩子

越容易落後於時代

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父母期望我們「考公務員,拿鐵飯碗」或者「進石油天然氣等壟斷行業」。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做了公務員的人,過著一成不變的枯燥生活;去了石油燃氣的同學,經歷著油氣的蕭條與裁員。只有那些去中關村擺地攤、折騰電子商務公司、當時讓父母操碎了心的「不乖」的孩子,如今占人先機,成了時代的弄潮兒。

「乖」

不是一個褒義詞

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乖」真不是個褒義詞。

最本質的一點:這個時代是「後喻時代」:時代更新太快,很多事情,是前輩要不斷向後輩學習,而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聽父輩的話。只可惜,能認清自己視野局限的父輩並不多,大多數還認為下一代應該「乖」一點,走一條穩穩妥妥的路——越穩妥的職業,越以犧牲創新能力為代價。

這個年代都是人往高出走,哪有鐵飯碗?待別人都功成名就的時候,那些聽父輩指路的「乖」孩子,才發現在而立之年需要重新改變職業航向,再一次痛苦地適應社會。

中國父母的「乖」

意味著用前人井底觀天的人生經驗

去指路後一代不可測、未可知的人生

……

培養孩子的方式有千千萬

最壞的可能就是那個「乖」小孩!

◆來源:網路綜合整理
推薦閱讀:

品種不一樣的狗狗,長大後...... |薦
被家長忽視的老二長大後最有出息
你我一起長大,長大後卻彼此疏離
這4種孩子長大後一定會很有出息,尤其是最後一種!太少見!
狗狗外出溜達,竟然帶回來四隻老鼠收養,長大後萌翻了

TAG:孩子 | 痛苦 | 長大後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