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情商有問題,是我們的愛出了問題(0

不是孩子情商有問題,是我們的愛出了問題(0-6歲孩子情商培育必讀) 2014-11-29 羅靜 靜觀育兒

靜觀育兒

說起情商,幾乎每個父母都知道。因為這個詞總是出現在「成功學」當中,被鼓吹得地位極高。可是,提起積極情緒,似乎一下子就遜色很多。

積極情緒是啥?它是情商的一個重要部分,亦是對孩子至關重要的一個課題。因為,我們的孩子就是情緒的動物。他們敏銳細膩的神經,無時不刻不在吸收來自外界的營養或者毒藥。早期幫助孩子養成積極情緒,孩子未來情商就會更高,當然也更優秀。

在靜觀育兒最早的一篇文章中,我就講到過。焦慮的父母養出焦慮的孩子,暴躁的父母養出暴躁的孩子,從容的父母養出沉穩的孩子。

今天的文章,我根據年齡劃分,仔細講講不同年齡段,孩子積極情緒養成的要點。

有育兒問題,留言給我吧。

開篇要說一個大原則,面對孩子情緒時,父母們務必要記住,即:

情緒和行為是一枚銀幣的兩個面,兩者相互依附。要改正孩子的行為,就需挖掘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只有理解了孩子的情緒,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的行為。

所以,當你看到孩子行為失控、所犯錯誤你無法忍受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對自己說:我不是想要培育高情商的孩子嗎,現在機會來了。

切忌自己也一起失控發火。如果你大聲凶孩子,那麼孩子就學會了用大嗓門解決問題;如果你採用暴力,那麼孩子就能學會用拳頭解決問題;如果你持續指責孩子,那麼孩子就學會了斤斤計較指責他人。

如何度過想要發火的第一關呢?無外乎五個字——無條件接納。我曾寫過一篇無條件接納的文章。所謂「無條件接納」,主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二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三是接納孩子有個體差異。追根究底,之所以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反應如此激烈,在於他們並未做到無條件接納自己的孩子。

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即理解孩子的受挫情緒。可以說,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受挫的過程,可是孩子卻憑藉初生者的無畏,一點點克服,並從中汲取養料,慢慢長大。自然地,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負面情緒。而父母,作為孩子身邊的「重要他人」,自然會直接感受到孩子的負面情緒,並成為孩子宣洩的出口和對象。

這的確很有挑戰。你做好準備了嗎?

0-1歲,接受並積極回應孩子的情緒,哪怕是負性情緒,緊接著轉移孩子注意力

對於1歲以內小寶寶的哭鬧發脾氣,新手父母們常會不知所措,這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哭鬧就成了他們獲取父母關注的常用方式,這就需要父母耐心關注孩子的需求了。

我家小孩6個月了,從小就不愛喝配方奶,最近胃口越來越大,母乳明顯不夠,孩子餓得很快,老想找我抱,抱著他就想撲我懷裡吃奶,沒有就會發脾氣,邊吸邊使勁咬我。我的兩邊乳頭都被他咬破了。我也想過給他喝配方奶,可是孩子死活不吃。我應該怎麼辦?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下手沒個輕重。正如這個想吃奶的小寶貝一樣,他並不知道自己弄疼了媽媽,只是急切地想要填飽肚子而已。父母可多挑選幾種奶粉,嘗試讓寶寶喝一下,觀察孩子的反應。有的孩子很抵觸用奶瓶喝奶,父母可嘗試用小勺喂喂看。另外,寶寶6個月大後,母乳就不能全面滿足孩子成長所需了,父母可以考慮逐步給孩子添加輔食。

我的孩子馬上就滿八個月了。這幾天,她的情緒反應特彆強烈,不高興和不順她意的時候就會大喊大叫,甚至會馬上掉眼淚孩子還特別黏我,總想要我抱。孩子哭鬧時我是不是要無條件滿足她呢?我是孩子的主要看護人,前一個月是姥姥姥爺幫忙看護,現在來到爺爺奶奶家兩天了,突然的情緒變化是否是這個原因呢?我應該怎麼辦呢?覺得乖小孩突然變惡魔了呢,呵呵。希望得到您的指點,謝謝!

環境變化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很大影響。寶寶跟大人一樣,同樣需要時間來適應新環境、新面孔,不妨給孩子一段適應的時間。盡量保持寶寶生活環境的單一,不要總是更換住所和看護人,以免不利於寶寶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寶寶發脾氣、鬧情緒,媽媽需要理解,還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緩解寶寶的壞情緒。

要知道,孩子哭鬧都是有原因的。對於1歲以內的小寶寶,父母首先需要排除孩子是否是身體不適所致,其次就是關注孩子是否需要吃喝拉撒睡,最後一點,需要關注的是孩子是否需要人陪伴了。別以為孩子小,啥都不懂。從4個月起,他們就進入情緒敏感期了。你的每次回應,他心裡都懂得。你的每個懷抱、撫觸、親吻,孩子都能接受到信號,並轉化為一個內在語言:我是被愛的,這個世界是可信的。

所以,多抱抱孩子、有皮膚上的接觸,多用動作、聲音回應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你能明白他的感受,你一直會陪伴他,孩子的情緒就會慢慢平復。

1-4歲,理解並引導孩子合理宣洩情緒

孩子的心理發展是螺旋上升的,即孩子的心理發展通常遵循「穩定——不穩定」交替發展的過程。因此,父母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待孩子。正如父母們常說的那樣,孩子以前還挺乖的,現在又變得無理取鬧起來。這樣因為,1-4歲的孩子,隨著自我意識的萌發與發展,變得越來越固執、不講道理。請先不要責怪孩子,不妨換個角度來看——這說明孩子又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下面這位媽媽就遇到了相似的難題。

我的孩子三歲了,最近老是鬧情緒,脾氣很急躁。比如,零食袋子打不開,她就會很大聲地哭鬧,甚至扔掉零食,十分生氣的樣子。我該怎麼疏導孩子呢?她已經能明白大人的話了,我也經常跟她講道理,可收效甚微。

在大人看來,孩子的一些行為十分任性、胡鬧甚至不可理喻,這是因為,我們並不了解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心理活動是有一定秩序的。這是他們通過建構一種秩序去確立自我的必然通道。如若事情超出他們所認定的秩序,就容易失控,顯得執拗,人們稱之為執拗敏感期。一般來說,孩子兩歲左右時就會表現的很明顯,到3-4歲則會集中爆發。具體表現就是,孩子要求凡事聽他的,一切都要他說了算。如果父母拒絕或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做,他就會變得非常煩躁、哭鬧不止。

要想與這個時期的孩子和平相處,應首先明白,這是由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所致——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概念,並逐漸體驗到自我的力量。他們發現自己並不像小時候那麼「無能」,而且過分誇大自己的能力。可現實中,他們又處處受挫,而且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用恰當的語言或方式),有了情緒便只會哭鬧了。

這時,大人如果單純地用喝斥、恐嚇、威脅等方式來處理,往往無法讓孩子停止哭鬧。對於這個時期的孩子,父母應慎用較勁的方式與他們相處。要知道,孩子並非故意與父母過不去,他更多地是在跟自個兒、跟挫折感較勁兒。所以,他們要的也不是批評,而是理解和幫助。

一般來說,孩子的執拗是無法完全去除的,只能盡量緩解。父母應該理解孩子的感受,在保證孩子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接受孩子通過哭鬧、發脾氣適度發泄內心的苦悶、焦慮與不安。平日不可對孩子太過嚴格,更不可強制命令孩子「不準幹什麼」和「必須幹什麼」。要多給他們選擇的機會,該孩子自己做的事,交給孩子自己。而當他們失控了,接納並提供一定外力支持,引導他們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比如上面那個3歲的孩子打不開零食就哭的問題,父母不妨跟他說:「媽媽知道了,你因為打不開零食袋有點著急,不高興了。」大人將孩子的情緒表達了出來,表明家長認可了他的情緒,這給了他很大的安慰,無形中孩子的情緒也穩定了下來。情緒穩定後,家長就可以試著和寶寶一起解決問題了——可教給他開袋子的技巧,也可以告訴他向家人求助等。問題解決了,孩子的情緒自然就好了。

另外,兩三歲的孩子對道理似懂非懂,與其跟他大講道理,不如教給孩子一些小的兒歌性質的TIPS,如「不要急慢慢來」「耐心等待」「需要幫助我說『請』」等。當然,家長本身若能控制自己不亂髮脾氣,對孩子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樣教育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父母潛意識裡會認為順從孩子,自己的權威就會受到挑戰,這個想法是不恰當的。要知道,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偶爾做出合理的讓步,既是給予孩子尊重,也是教會他們尊重別人。給孩子多一分理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4-6歲,引導孩子合理表達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研究表明: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個體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響。孩子如果無法合理調節自己的情緒,將會變得易激惹、悲觀、具破壞性,甚至對自己不滿意。4-6歲的孩子正面臨情緒發展的重要階段。父母的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孩子的情緒成長,即幫助孩子識別、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並學會理解他人,即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在合適的地點、時間恰當表達合適的情緒。因此,4-6歲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重要時期。

我的兒子4歲多了,很活潑,但發起脾氣來卻沒那麼好說話了,還總愛說『我不和你玩了』『我要打你哦!』之類的不友好的話。在跟小朋友一起玩時有時會比較霸道,會搶小朋友的玩具,不如意還會推打小朋友。不知道有什麼有效的方法能引導他。

靜老師,我的女兒剛滿5歲,非常害羞,不愛叫人,讓叫叔叔阿姨也不說話,就是靦腆地一笑,我覺得她不是很自信,帶她參加過很多活動,每年也帶她出去旅遊,實在搞不清楚為什麼這樣?是不是我對他有時太嚴厲了?怎麼才能讓他克服害羞和有自信?麻煩了。

4-6歲的孩子大都進入了幼兒園,成為了社會群體中的一員,這個時期的他們進入了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渴望與同伴交往,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與同伴相處愉快。上面兩個案例就是兩個看起來相反的案例,但是實際上,都是孩子未學會社會化的技巧,與小朋友交往中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導致。

人際技能不是與生俱有的,需要不斷培養、鍛煉。父母要多創造自然而然的條件,引導孩子與人交往:日常交往中,教給孩子一些常用的人際交往策略和用語,「請」、「謝謝」、「對不起」等;避開外人,與孩子溝通他的錯誤行為(過於嚴厲,不給孩子留顏面,或者讓孩子感到壓力過大,效果都不會理想),給予客觀提醒;多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展示給孩子看,和諧自然的人際交往是怎樣的。同時,教育孩子學會聆聽別人談話、欣賞別人優點、對待生活中得失等。這不但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會有助於提高孩子處理人際關係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無條件關注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溺愛、縱容孩子。對於4-6歲孩子的不恰當行為,父母要溫和而堅定地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態度,讓孩子知難而退。這樣,他以後就不會以哭鬧、亂髮脾氣為手段,脅迫父母讓步。發脾氣可以,但要合理、恰當。

有必要提醒的是:隨著孩子學會了調節自己的情緒,有時為了逃避責罰,他們會使用一定的策略來掩飾自己的情緒。如,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後,孩子會下意識地撒謊。這時,成人不必發怒,要先檢查自己對孩子的要求和禁令是否合理。若事先申明過要懲罰的,就一定要執行。當然,懲罰不是目的,父母更要細微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然後告訴孩子正確的情緒應對方法,這樣孩子的應對策略才會更加有效。


推薦閱讀:

關於列寧無產階級專政思想的幾個問題
四招訓練核心肌群,解決久坐下背疼痛的問題 | manfashion這樣變型男-最平易近人的男性時尚...
在婚姻里不幸福,是因為你從來沒這樣解決問題!
武漢拐子們 愛車出了這些問題千萬別急著去修 咱們先這麼做
 生肖屬牛命苦婚姻不好?都是這七個問題造成,別不服

TAG:孩子 | 情商 | 問題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