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傳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和確認。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為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1月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2016年世界艾滋病日宣傳活動的主題是「攜手抗艾,重在預防」。
自1985年傳入中國,人們對艾滋病的了解越來越多,但更多的是「談艾色變」,對艾滋病傳播的主要途徑、防治重點等問題,仍存在認知誤區。
一組數據
▽
圖片來源:財新網
資料來源:《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2014年中國艾滋病防治進展報告》
防艾工作是社會問題
防艾工作是一個社會問題,每個人都應該對艾滋病有更多了解。然而僅從一些報道的標題,你並不能對艾滋病有更多認識,因為它似乎只告訴了我們「男男性行為」會造成多麼可怕的結果。
作為一名性教育工作者,我更希望媒體在12.1世界艾滋病日來臨之際將焦點定在「艾滋病」上,而不是某類人群上。讓大眾知道更多關於艾滋病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如何應對,這才是對社會防艾工作真正有利的事情。
對艾滋的誤解
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是不是和某類人群有直接關係呢?
如果是,那這類人群是不是就罪不可赦呢?
研究發現,女同之間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最低,如果艾滋病的確和人群有關,按照這樣的邏輯,我們是不是應該再寫一篇題為「女女同性有利於降低艾滋病感染風險」的文章來鼓勵女人們選擇同性性行為?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作為科普人員,我們都明白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澄清事實」,而不是製造任何歧視,因為歧視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在此,我們不討論性傾向的事實,而要闡明艾滋病的相關真相。
HIV感染者中男男性接觸者所佔比例是多少?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只能從相關研究報告中獲得。我們暫且把「男男性接觸者感染HIV的比例最高」當成一個事實,那這樣的事實是不是就能推斷出「大部分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是由男同引起」這樣的結論?
兩個看似相似的描述,實際上說了兩件不同的事情,一個是現象,一個是原因,它們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就好比喜歡吃東西和長胖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
一個人長胖並不只是因為他貪吃,還可能是因為他選擇了高熱量的食物,或者是因為飲食不規律,又或者是因為他不愛運動等等。
知道了真相,你就不用因為擔心長胖去節食而損害了自己的健康,你能夠制定出合理的飲食計劃,在瘦身的同時也收穫了健康。
只有高危行為,沒有高危人群
對於HIV傳播這件事來說,道理也是如此:知道了真相,你便不會因為畏懼而對感染者敬而遠之,你能夠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減少對感染者的歧視。如此協同,防艾工作才能真正順利開展起來,一個相互排斥、充滿誤解的世界只會讓社會文明的進步的腳步變緩。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
在學界,至少是在性學/性教育界有一句耳熟能詳、深入人心的話:「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是因為高危行為,而不與某類人群有直接的關係。」
什麼樣的行為是高危行為呢?
同性性行為算是高危行為嗎,如果不算,那為什麼感染這種,男男性接觸人群的比例這麼高呢?
高危行為是相對於感染艾滋病病毒風險而言的,要對高危行為有更多認識,我們就不得不對艾滋病的傳播條件多一些認識了。
HIV病毒的傳播條件
艾滋病病毒傳播有三個重要的條件即數量、質量和體液交換:艾滋病病毒量、病毒的活性必須達到一定標準才具有傳播性,而感染HIV一個先決條件便是一個人在性行為時與他人發生了體液交換。
因此,高危行為的最大特點就是發生了體液交換,即一方體液進入到另一方體內。
如何降低性行為的危險程度?
高危行為造成感染HIV通常有三種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這三個途徑都可能發生體液交換。
那麼發生性行為時,具體來說,高危行為就是無保護的插入式性行為(陰·道·交、肛·交和口·交等)。
要避免「高危」就得選擇安全性行為(採取保護措施,避免接觸到他人的體液),譬如愛撫、觸摸、使用情趣用品、正確使用安全套和潤滑劑的插入式性行為。
不安全的行為才是原因,非性傾向
你如果把艾滋病的三種傳播途徑背得滾瓜爛熟,卻沒明白要避免體液交換,你仍然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
選擇安全性行為,在性行為時採取安全措施可以減少性病/艾滋病傳播和意外懷孕等風險,這是讓我們保護好自己重要信息。
所以,同性性行為本身並不是高危性行為。不論人群是男男、男女還是女女,發生性行為時都避免不了發生體液的排出和交換,如果忽視了採取安全措施,任何一種人際性接觸都會變得危險。
感染者中男男性接觸者比例最高,這一結果的出現有著生理層面以及社會層面的原因,在此我們不展開討論。
但儘管這些因素決定了男男性接觸人群感染率高,感染的原因仍然不是「他們發生了同性性行為」,而是部分人發生了高危行為——沒有採取安全措施,而且,這部分人的行為傾向也並不意味著整個男男性接觸群體都有這樣的行為。
是否感染艾滋病並不是由你是什麼樣的人而決定,而是由你的行為決定,這便是你我都該知道的真相。
「歧視源於偏見,偏見源於無知」,
在做性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一直會強調這樣一句話,只有不斷地普及性教育才能減少人們的錯誤認知,才能讓防艾工作向著零歧視的目標邁進。
然而我們做性教育的最終目的並不只是為了消除歧視,這樣堅持是更是為了最終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
無論你是感染者還是非感染者、你是男是女、你喜歡同性還是異性,只有大家都明白真相、彼此接納、團結一致,共同參與到防艾工作中來,才能讓人類在與艾滋病病毒的鬥爭中邁向勝利。
#話題互動#
與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做朋友是一種什麼感覺
私信或評論吧
更多關於性與愛的困惑
歡迎後台私信呀
更多閱讀
無法釋懷女朋友15歲和別人上過床,我該怎麼開導自己?
性、愛、謊言 你還有多少錯誤的姿勢
第一次啪啪啪?作為女孩的我要不要進行
Bluesea | 有性青年
人類性學方向研究生、講師、研究員
推薦閱讀:
※一切離不開「故事」二字。
※巴西奧運花195億美金砸出怎樣的聲浪
※試論大眾影視與美術傳播
※討東望頭目劉風起檄
※【增長黑客】如何設計病毒循環,實現用戶指數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