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佛教的教義

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就這麽講那麽講,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間」「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現在分別來解說:

一、人生是苦: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於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社會一般每拿這消極悲觀的名詞,來批評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於消極悲觀的錯誤。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絕不是那樣的意思。

那麽,佛說人生是苦,這苦是什麽意義呢?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體的健康並不永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有時候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最後還是會失掉。以變化無定的情況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沒有徹底,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

學佛的人,如不了解真義,以為人生既不圓滿徹底,就引起消極悲觀的態度;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要我們知道現在這人生是不徹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後才可以造就一個永久圓滿的人生。為什麽人生不徹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會儘力把苦因消除,然後才可得到徹底圓滿的安樂。所以佛不單單說人生是苦,還說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樂。學佛的應該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為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凈。

常是永久,樂是安樂,我是自由自在,凈是純潔清凈。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永久的安樂,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純潔。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主要的在乎將這苦的人生,可以改變過來(佛法名為「轉依」),造成為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凈的人生。指示我們苦的原因在那裡,怎樣向這目標努力去修持。常樂我凈的境地,即是絕對的理想界,最有希望的,是我們人人都可達到的。這怎能說佛教是消極悲觀呢!

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時候,還知努力為善,等到富有起來,一切都忘記,只顧自己享福,糊糊塗塗走向錯路。學佛的,不只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樂時也隨時留心,因為快樂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會墮落失敗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於專門講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意義。

二、出世: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那樣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什麽地方去。這是錯了,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成了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度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那麽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什麽意思呢?依中國向來所說,「世」有時間性的意思,如三十年為一世;西洋也有這個意思,叫一百年為一世紀。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時間性的,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在這一時間之內的叫世間。佛法也如此:可變化的叫世,在時間之中,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有到沒有,好到壞,都是一直在變化,變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間。還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不知道從什麽地方來,要怎樣做人,死了要到那裡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糊塗塗在這三世因果當中,這就叫做世間。

怎樣才叫出世呢?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理,心裡清凈,沒有煩惱,體驗永恆的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智慧通達真理,心裡清凈,不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辭,是要我們修學佛法的,進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從凡夫做到聖人,並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義,誤會佛教是逃避現實,而引起不正當的批評。

三、一切皆空: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樣也空,那樣也空,什麽都空,什麽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不幹,好事也不做,糊糊塗塗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

其實佛法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深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並不是什麽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法之中,明顯地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如果說什麽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

既然因果、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為什麽說一切皆空?空是什麽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係才有的。因為是從因緣所產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

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里。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借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產生的,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的。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惡。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啟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諦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法說空,等於什麽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 這都是由於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

由於佛教制度而來的誤解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制度方面有一點不同我國舊有的地方,例如出家與素食,不明了,不習慣的人,對此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

一、出家:出家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國社會,特別是儒家,對他的誤解最大。在國內,每聽見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麽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成什麽社會?這是嚴重的誤會,我常比喻說:如教師們教學生,那裡教人人當教員去,成為教員的世界嗎?

學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學佛,在家也可以學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樣可以修行了生死,並不是學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決不會大家學佛,就會毀滅人類社會。不過出家與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為什麽還要出家呢?因為要弘揚佛教,推動佛教,必須有少數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頂好是出家人,既沒有家庭負擔,又不做其他種種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揚佛法。佛教要存在這個世界,一定要有這種人來推動他,所以從來就有此出家的制度。

出家功德大嗎?當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強,勉強出家有時不能如法,還不如在家。有的人,一學佛就想出家,似乎學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誤會了,也把其他的人都嚇住而不敢來學佛。這種思想學佛就要出家,要不得!應認識出家不易,先做一良好的在家居士,為法修學,自利利他。如真能發大心,修出家行,獻身佛教,再來出家,這樣自己既穩當,對社會也不會發生不良影響。

與出家有關,附帶說到兩點:一、有的人看到佛寺廣大莊嚴,清凈幽美,於是羨慕出家人,以為出家人住在裡面,有施主來供養,無須做工,坐享清福。如流傳的「日高三丈猶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閑」之類,就是此種謬說。不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要勇猛精進。自己修行時,「初夜後夜,精勤佛道」;對信徒說法,應該四處游化,出去宣揚真理。過著清苦的生活,為眾生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難得,所以稱為僧寶,那裡是什麽事都不做,坐享現成,坐等施主們來供養?這大概是出家者多,能盡出家責任者少,所以社會有此誤會吧!

二、吃素:我們中國佛教徒,特別重視素食,所以學佛的人,每以為學佛就要吃素。還不能斷肉食的,就誤會為自己還不能學佛。看看日本、錫蘭、緬甸、暹羅,或者我國的西藏、蒙古的佛教徒,不要說在家信徒,連出家人也都是肉食的,你能說他們不學佛,不是佛教徒嗎?不要誤會學佛就得吃素,不能吃素就不能學佛;學佛與吃素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人看到有些學佛的,沒有學到什麽,只學會吃素,家庭里的父母兄弟兒女感覺討厭,以為素食太麻煩,其實學佛的人,應該這樣:學佛後,先要了解佛教的道理,在家庭、社會,依照佛理做去,使自己的德行好,心裡清凈。使家庭中其他的人,覺到你在沒學佛以前貪心大,絈恨重,缺乏責任心與慈愛心,學佛後一切都變了,貪心淡,絈恚薄,對人慈愛,做事更負責。使人覺到學佛在家庭社會上的好處,那時候要素食,家裡的人不但不反對,反而生起同情心,漸漸跟你學。如一學佛就只學吃素,不學別的,一定會發生障礙,引起譏嫌。

雖然學佛的人,不一定吃素,但吃素確是中國佛教良好的德行,值得提倡。佛教說素食可以養慈悲心,不忍殺害眾生的命,不忍吃動物的血肉,不但減少殺業,而且對人類苦痛的同情心會增長。大乘佛法特別提倡素食,說素食對長養慈悲心有很大的功德。所以吃素而不能長養慈悲心,只是消極的戒殺,那還近於小乘呢!

以世間法來說,素食的利益極大,較經濟,營養價值也高,可以減少病痛。現在世界上,有國際素食會的組織,無論何人,凡是喜歡素食都可以叄加,可見素食是件好事,學佛的人更應該提倡。但必須注意的,就是不要把學佛的標準提得太高,認為學佛就非吃素不可。遇到學佛的人,就會問:有吃素嗎?為什麽學佛這麽久,還不吃素呢?這樣把學佛與素食合一,對於弘揚佛法是有礙的!


推薦閱讀:

佛教知識之一:四大天王是誰?代表什麼含義?
佛教的核心是空,空的是什麼?
佛教的一些觀點是否錯誤?如果所有人都信佛,那人類豈不要滅絕?
佛教布施及其道德原則——兼論與慈善的統一基礎
學習時間 ? 走進佛教

TAG:佛教 | 教義 | 認識 | 確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