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信仰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信仰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整理家庭教育的內容,同時也做了幾次家庭文化的講座,家庭文化根子上的東西在於家庭的價值觀,文化最深層次的東西是核心價值,再外一層是我們的行為原則(或者叫做家庭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制度),再外一層,我稱之為我們的行為(任何的文化都是通過行動體現出來的),最外層才是我們所關注的物質的東西(生活條件、生活方式外在的東西),這個文化的劃分跟企業文化類似。

在家庭文化的研究過程中,我發現我們一直流於形式,各個地方組織的多是一些虛的活動,人的任何參與活動現在變的功利了很多,如果沒有外部利益的刺激,很難參與一個活動。家庭教育天天在談,但是真正認真做的人又在少數,多數是聽著好聽,聽的在理,結果實施的少。我們重視家庭教育的時間已經不短了,可效果並不明顯,缺少行動是一個方面,可行動是需要驅動力的,這個驅動力,至少絕大多數人是從利益角度來考慮的,利益作為驅動力並沒有問題,可這個利益並一定得到孩子的認可,更多的在於父母眼中的利益,父母覺得這個應該對孩子好,其實,什麼才是好,什麼才是優秀我們沒有一個很固定的標準,有的也只是流於外在的物質名利標準。

我最近研究了很多外國的教育,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對於秩序的追求,我不想標榜國外的教育如何好,其實他們也有自己的問題,我之所以提這個秩序,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深受無序不規範的害,北京的交通,就是最大的無序,來過北京的人都知道。都在一條路上走,彼此謙讓下,就會很順暢,可結果是誰都想先行過去,生怕通不過去。當違反規則付出的代價小於遵守規則付出的代價時,我們便有了違反規則的動機。是想如果遵守規則可能上不了公交車,過不了馬路,還不如擠一把。我們多數人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如果得不到滿足就覺得自己吃虧了,實際自己的利益並非通過僅滿足自己獲得,而是通過滿足了別人得到的,這個邏輯很奇怪,滿足了別人就能得到嗎?是的,很多人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此,很多人對此可能不屑一顧,但將來的發展會印證這個道理。我們犯的錯誤往往是「前期成本低,而後期代價大」,在一開始我們不願意花費太大的精力,結果到了後來我們不得不花費更大的代價,為前邊的行為買單。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的垃圾分類很簡單就那麼兩個或三個,幾乎沒多少人回去按分類丟垃圾,甚至電池生活用品都無處放,經常我都不知道我的電池應該扔到哪裡,我們前期分類少,可到了後邊垃圾工人根本沒法子劃分,結果掩埋成了無奈的辦法。我們的很多做法都是讓當下省力,結果最後買單。

在文化的研究中,我又遇到了信仰這個問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不信教群體,十幾億人沒有什麼信仰。沒有所謂的國教,沒有國教不是什麼壞事。但是生活中我們總需要潤滑劑,正如弗洛伊德所說,信仰是我們生活在時間唯一的潤滑劑,生活中的種種也需要我們潤滑,而這種潤滑最好的就是信仰。列寧也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宗教是鴉片。這也暗示了宗教信仰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可我們沒多少人信仰宗教,宗教中很多的條規是導人向善,保持內心的安和,有時候我們過多的把它歸為愚昧,過於偏頗。我不是什麼宗教信徒,但不是宗教信徒就不能有信仰么?那什麼才應該是一個人的信仰,不斷給自己力量前進呢?

我想到了猶太人,我覺得猶太人可怕的要死,猶太人幾乎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了,幾百年來,甚至連個國家和落腳地都沒有,但他們沒有抱怨,而是說我們沒有資源沒有土地,但是我們有大腦,我們的大腦有誰都盜不走的知識!猶太人信奉《舊約》認為自己是上帝的僕人(這是我的意譯,有更準確的說法,大家可以到網上查找),上帝在上,其次是他們,再次是芸芸眾生,這就是一種自豪,我們比上帝以下的人優越,這就是一種自信,從出生就被這樣教育,他們的骨子裡已經根深蒂固,自信已經扎到他們骨子中去了,這種自信給了他們巨大的力量,讓他們成就了輝煌的業績:諾貝爾獲得者中一半左右(具體數字我沒有差)都是猶太人,馬克斯、愛因斯坦都是猶太人,怪不得有句話說,全世界的財富掌握在美國人手中,而美國人的財富掌握在猶太人手中。有些誇張,但充分說明了猶太人。

了解些許猶太人的信息,卻可以知道這種自信帶來的心態變化,我的一個課程正好講《陽光心態》,心態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戴爾·卡耐基的《陽光心態》更是我時常翻閱的書籍,我從中吸取了很多力量,學會了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我的自信來源於,只要我做些事情就可以將問題向前推進一下,即使不能夠完全解決,但至少可以簡化問題,讓自己進步。一個人的思想很重要,思想造就我們,正如艾默生說的「一個人就是他成天所想像的那種樣子......他怎麼可能成為另一種樣子呢?」

我們理解的信仰往往很大,大到一個宗教,一種倫理,其實,信仰有很簡單,我覺得信仰簡單到可以是一種執著,而這種執著能讓一個人堅持一生一世。我們曾經燦爛文明的諸子百家那一家都可以成為我們堅持和追求的東西,但我們往往被實用主義所蒙蔽,只要對自己有利就好辦,這固然沒錯,但實用的背後是我們沒有堅持,不斷的追求最實用的方法,正如很多人的想法「做了沒效果還不如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這種想法恐怕是很多人都有的,我覺得後半句很好,前半句我持一種客觀態度,有些事情並不是一定要達到完滿的結果才要做的,因為什麼東西都需要一種過程,不能沒有結果,而不去做,樓也需要一層層的蓋。

信仰到底是個什麼玩意?我不能幫所有人選擇,但是我的選擇是積極的自信,我相信任何東西都有解決的辦法,只不過時間的長短,我們只要抱著這種心態,有這種思想,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向正確的方向努力,就可以讓問題簡化些,再簡化些,再簡化些,結果未必不是我們想要的。

有一句話我送給大家:

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東西,我們就會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想的是恐怖的事情,我們就會恐懼;如果我們想的是不好的念頭,我們恐怕就不得安寧了;如果我們想的是失敗,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我哀憐中,別人都會有意躲開我們。

傷害我們的往往不是別人的行為,而是我們選擇回應行為的方式。你並不是你想像中的樣子,但是你心裡想什麼,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是很矛盾的地方。

信仰是個什麼玩意兒?沒那麼複雜,沒那麼多的道理,找找自己內心的那份執著和堅持,只要是正確的有價值和意義的就可以是你的信仰,不要把一種行為當做信仰,學習不會成為信仰的,信仰應該源自於一種思想,它外在表現就是一系列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

我很喜歡這句話:開始容易走的路,越走越難走;開始難走的路,越走越容易走。選擇積極的自信,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力量!

信仰源自於我們的堅持和思想!

推薦閱讀:

信仰迷失
中國的基督徒,尤其是並非出生在基督教家庭並且十八歲之後才接觸基督教的,他們是真的信嗎?
接受義務教育的藏族孩子還會走上朝聖的路?
從憲法文本研究宗教信仰自由

TAG: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