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成敗論乾隆(下部)(十一)傳位大典
乾隆晚年面臨現實的間題就是如何選擇繼承人間題。乾隆四十三年,東巡瀋陽,返程時路過錦州,有秀才攔路上書,要求乾隆早日太子。這一年,乾隆68歲了。歷代都把儲位當大事來對待,早早立太子。現在沒有任何說法。乾隆生氣。因為儲位問題,不是普通百姓能討論的。將金從善砍了頭。皇子皇女的數量上,他沒第一。宋徽宗一生最多,清代是康熙。乾隆排名第二。第一個永璜,是乾隆當皇帝前,l8歲時就出生的,不是嫡子,是側妃所生。嫡長子是永璉,生母是孝賢皇后,還有永琮,也是她所生。乾隆喜歡他們。永璉是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永琮是聰慧。將永璉立為太子,乾隆也是親書密旨,藏到正大光明匾後。這時他對繼承人考慮不是很成熟。嫡子與庶子上,歷來立嫡子。嫡子中,立長子。清沒一個皇帝是嫡長子的身份繼位。乾隆本想立嫡長子,可是僅僅兩個月,永璉得了暴病,去世了。乾隆悲痛,深受打擊。幾年後,孝賢生了永琮,年僅二歲時,就琢磨立為太子。不過剛動念頭,永琮也去世了。孝賢皇后悲痛過度,也去世了。立嫡的念頭就斷了。他納悶,為什麼呢?我想立誰誰就死。他下了旨來談論。反思繼位以來沒有得罪天地,卻一再夭折嫡子。要挑戰這個立嫡子的規矩,所以遭了災了。從此後,就沒想再立嫡子。後來再立皇后,可是感情不和。勢必會立庶子。孝賢皇后去世時,皇長子永璜二十一歲三子永璋十四歲。這二人繼位可能性增加了。誰也沒想到,皇后去世反而讓他們倒霉了。因為乾隆戒心重,繼位後對皇子管理嚴格。乾隆三十一年前,皇子們都要待在皇宮,安分讀書。不得出皇宮。乾隆時管束之嚴,達到極點。是因為他防止皇子與官員們的交往。在皇后去世後,乾隆的防範到了神經過敏的地步。永璜與永璋在葬禮中,都循規蹈矩,乾隆卻怎麼看都是假的。因此,百日這一天,乾隆發火了。當著大臣們的面,指責皇長子永璜。乾隆下達了諭旨,如此不孝,朕以父子之情不願殺。但是皇位你們沒份。如果造成兄弟不和,朕在位之日就會殺掉。這種指責沒有道理,只是乾隆受的刺激過度,情緒反常。這把大阿哥嚇壞了,患了重病,乾隆十五年去世了。乾隆也感覺難過。臨死時,乾隆去視疾,追封為定安親王。乾隆對他家的孩子也特別關照。自責,對別的孩子卻仍然苛刻。皇子綿德曾溜出宮中去私會官員,結果乾隆把綿德的王爵剝奪了,廢為庶人。乾隆的皇子們沒人敢有百分之想。乾隆不急,不等於天下人不想。儲位之爭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危險之一。
乾隆對立儲問題做出解釋:乾隆也就藉此機會解釋了繼承人計劃。實際上這個間題一直在思考。在乾隆三十八年冬,立了儲。所以不用著急。不過是效仿祖制,秘密立儲。所以有這個誤會。他以為這樣解釋,百姓就會不關心。其實,對於誰是下一道皇帝,更熱烈討論了。這時,死了十個兒子,只有七個。三個是沒有資格的。十二阿哥,生母是廢皇后那拉氏,皇子當然沒機會。四阿哥與六阿哥,早過繼給其他親王,也排除了。只能在剩下的四人中挑。八阿哥永璇,文章不錯,不過為人輕躁,做事顛倒。做事不靠譜。一次求雨,輪他跪著,結果找不著他。結果他跑去逛街去了。乾隆因此反感他。十一子永理是清書法史上重要人物,是清書法四大家之一。字寫得漂亮。永理也有間題,武功不行。清對這個重視。這人比較吝嗇。一次府中死了馬,他宣布吃馬肉。這事傳出去,大家都笑話他。十七哥永瑙,不愛讀書。他常換上便服去尋花問柳。他說皇位怎麼也掉不到我身上。後來嘉慶當了皇帝,果然將和砷府邸的一半給了他,這如了他的願。有希望的只有十五阿哥,永琰。是乾隆十五年出生,母親地位不高。不過他有優點,學慣用功,刻苦。常半夜還在讀書。而且為人儉樸寬厚,名聲好。沒有不良傳聞。一次朝鮮使臣回國後介紹幾個皇子們時說,聰明力學,頗有人望。「唯十五王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於禁中,聲譽頗多。」其他人名聲不太好,只有他為人剛毅,名聲特別好。乾隆想來想去,最後選擇了永琰。再一次秘密立儲,就立了他。不過這時還少,還沒停止對他的觀察。觀察十幾年後,認定這個不錯,身上有四個優點。少年老成,自制力強;為人很好,人品端淳,有同情心;學習成績好,武功騎射不錯;外表不錯。五官端正,歷代皇帝中最上相的。乾隆放心了,發布了一個讓天下人感覺震驚的決定。
乾隆做出讓人震驚的決定:乾隆明發諭旨,我的在位年紀不能超過六十。當初康熙當了六十一年皇帝,我要把紀錄留給他。當初我就決定八十五時,就傳位皇子。這讓天下人都覺得意外。這在清代是首例。這是禪讓,因為你不知道自己的挑選會怎麼樣。李隆基做了太上皇,就被兒子軟禁起來了。禪讓有風險。乾隆禪讓有兩個考慮,一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交接皇位時的風險。二是可以贏得空前的美名。堯舜就是有美名。他們偉大就是因為禪讓。自己不戀權。乾隆是最有雄心的。處處爭第一。即位前兩天,發了諭旨,說出了心聲。因此乾隆六十一年就改成了嘉慶元年。早晨就端坐在龍椅上,傳位於兒子。傳位後,乾隆的生活呢?歸政前,就向天下宣布,新皇帝負責禮儀接待祭祀。政務還得一一指導。重要間題還得要來請求。他仍然抓了權力。主要是不放心。事實證明是多慮了。嘉慶他選對了。這時他三十五歲,非常聰明,知道哪些該做。每天早睡早起,老實地做好自己的皇帝。認真批閱奏摺。他有一個原則,不發布任何命令。所有事都經過乾隆的處分。乾隆不久就放下心來。不久天下人都知道不過仍是乾隆六十一年。乾隆仍然大權在握,也多了些空閑。
乾隆晚年的生活樂趣:他把大量時間用來收藏與鑒賞。他對文學藝術感興趣。繪畫功底不錯。還常讓畫家們畫下自己的瞬間。對於書法也喜歡。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臨寫王羲之的字帖。收藏的珍品在歷代皇帝中首屈一指。鑒賞上有一定眼光。以前的皇帝,對古玉做了品評,分了等級。一次他發現玉斧應該是上古的玉器。讓太監拿出清洗,一看果然是上古精品。乾隆時,造辦的工藝品也是不錯。像大禹治水玉山,高達二米二四,重達上萬斤。瓷器也有名,風格是錦上添花。像琺琅彩與粉彩,熱門絢爛,反映出乾隆盛世的代表。乾隆晚年的生活也有煩惱與遺憾,就是陷入一場戰爭,平定白蓮教的戰爭。起義迅速漫延到周圍,聲勢大。剛開始,乾隆沒當回事,但是沒想到三年時間,花了七千多萬兩,起義卻越來越厲害。政府官員將戰爭當成了撈錢的工具。特別是和砷。而且報喜不報憂,戰爭越來越不樂觀,最後鎮壓起義花了兩萬萬兩,相當於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損失軍官大大小小的四百多。嘉慶跪在御座前,聽到乾隆念叨著什麼,沒聽明白。間那兩人叫什麼名字?和砷說高天德,苟文明。乾隆繼續念。嘉慶間和砷。和砷說上皇念的是咒語,想把白蓮教的首領咒死。這是野史。說明乾隆晚年,和砷更能領會乾隆的心思。也說明乾隆沒信心了。早年的英主,卻無可奈何。這反映出了乾隆晚年的心理是落寞與孤獨。這宣布了乾隆盛世的結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