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三藏圓寂紀念/善無畏、一行禪師祖師介紹
頂禮供養歸依佛法的所有傳承宗派祖師!高僧大德之傳記所要關注的就是具足悲願之行,所謂不惜身命,為護持正法,弘傳法教,救護世間之堅固如金剛之道念,以此策勵自心,隨緣起行,善習修學,此也是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乃至一切諸佛諸大菩薩的因地之行道根本,以此根本方有今日之無量不可思議之成就。以下是三位唐代高僧事迹,願見者共勉!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3387&page=1#pid30366不空三藏介紹中國佛教密宗的奠基人─善無畏大師簡介 (西元637~735年)梵名意譯作淨師子,又稱無畏三藏。為密教祖師之一,與金剛智、不空,並稱開元三大士。為東印度烏荼國人,屬剎帝利種姓,釋尊季父甘露飯王之後裔。師於十三歲依父親佛手王的遺命即位,兄弟們不服,起兵相爭,他於平亂之後,讓位於兄,決意出家。先至南印海濱覓得殊勝招提,修習法華三昧。又由水路搭乘商船,遊歷中印諸國,密修禪觀。及到摩揭陀,訪國王,王妃原是他的女兒,他們瞭解到善無畏捨位出家的經過,大加敬重,由是名聲遠播。他曾把自己所攜傳國寶珠施給那爛陀寺,裝飾在大佛像的額端上。後歸依寺內以禪、密著名的長老達磨鞠多,研習密教,受到鞠多的賞識,將總持瑜伽三密及諸印契完全傳授給他,得了灌頂,號為三藏。他又周行各地,遍禮聖蹟,方便誘化。 唐代開元四年(西元716年),八十歲左右,奉師命東行弘法,攜帶梵本,經過北印迦濕彌羅、烏萇等國,到了素葉城,應突厥可汗之請,講《毗盧遮那經》,然後再前進通過天山北路,達於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東南、寶應)。因為他的聲譽早已傳至漢地,唐睿宗特派僧若那和將軍史憲,遠至玉門迎接。他於玄宗開元四年(西元716年)到達長安,被玄宗禮為國師。先住興福寺南塔院,後遷西明寺;玄宗並嚴飾內廷道場,尊為教主。開元五年,開始在西明寺菩提院譯出《虛空藏菩薩求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擔任譯語。寫定進內之後,即有敕令將帶來的梵本全部送藏內廷。從此他便注意另訪未譯的密典梵本。先有江陵無行求法,遊歷南海、東印、中印各地,曾住大覺、那爛陀等寺聞法,並訪求梵本。學畢回國,途經北印病卒(見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所將梵本,由同行者帶回中土,存於長安華嚴寺。善無畏和一行同往選取前未譯過的重要密典數種。開元十二年,他隨玄宗到洛陽,於開元十三、十四年間,在奉先寺譯出密教之根本聖典大日經(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即由善無畏口述,一行記錄而成。後由一行編纂,並加以注釋,稱大日經疏,凡二十卷。 師為將密教傳至中國之先河,與金剛智共同奠定密教之基礎。此外,尚譯有蘇婆呼童子經(三卷)、蘇悉地羯囉經(三卷)等密教重要經典,並介紹灌頂之修行方法。又大日經內之密咒,皆寫出梵字,逐字以漢音對譯。此係因密教重視文字,為求念誦、觀想精確,故創此例。由此可知師當時傳授密教,已同時教授梵文拼法,開始講求「悉曇」之學,此為我國佛教史上值得重視之事。師亦擅長工巧藝術,相傳其自製模型,鑄造金銅靈塔,備極莊嚴;其所畫曼荼羅尤為精妙。 師於開元二十年表請歸國,未得准許。二十三年得病,十一月七日示寂於洛陽大聖善寺禪室,世壽九十九,法臘八十。玄宗甚表哀悼,追贈鴻臚卿,葬於龍門西山之廣化寺。肅宗乾元元年(西元758年),於塔院側建碑,其弟子李華撰文,付法弟子有寶思、一行、玄超、義林、智嚴、喜無畏、不可思議(新羅僧)、道慈(日僧)等。 善無畏大師的故事 密宗是唐代始傳的中國佛教宗派,又名密教、真言乘、金剛乘等。該宗派受法身佛大曰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為「真實」言教,所以稱為真言乘。相傳大曰如來授法金剛薩埵二傳龍樹,三傳龍智,四傳金剛智和善無畏。 唐開元四年(公716年),善無畏帶《大曰經》到中國,與弟子一行譯出密宗便盛傳開來;開元八年(公元720年)金剛智及其弟子不空傳入《金剛頂經》,由不空譯出,從而把密教全盤輸入中國,形成了佛教大宗派。漢地密宗只傳兩代而逐漸衰弱。中國西藏地區的密宗為藏傳佛教。唐貞元21年(公元805年),曰僧空海將密宗傳到曰本,至今流傳不衰。 一 舍王位決心出家 善無畏,梵名音譯戍婆揭羅僧珂,又譯為輸波迦羅,意譯為善無畏,中天竺烏荼國人,為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的後代。他的先人因國難而出奔到烏荼國,當了烏荼王。善無畏10歲那年,統兵保衛祖國,繼位為烏荼王。他的兄弟們為爭王位,互相廝殺,善無畏率軍親討,取得勝利。按照軍法,爭位的諸兄弟應判死罪,可是,善無畏不忍天倫兄弟遭殘,特「忍而曲赦」。 善無畏經過這次內江的平叛,痛心至極,眼看著親兄弟為爭權奪利,無情殘殺足見人間殘酷。為了擺脫這種人世間的無為煩腦,決意讓位出家。他先向母后表明心跡,並向群臣宣明決意,願讓位給兄長。待母后准允,賜以重寶後,善無畏便離開皇宮到南印度的殊勝招提(寺廟),修習法華三昧,還發誓要聚沙成塔一萬座。就這樣,在烈曰焰焰的海濱善無畏頂著烈陽曝晒,忍受著毒蛇咬傷的疼痛,堅韌不拔,一萬座沙塔,在他的手下建成了,鱗次櫛比,布滿海灘。 善無畏在南印度殊勝招提修鍊數年之後,便隨商船遊歷印度各國,密修禪誦,途中,曾遇盜賊襲船,善畏奮力抗拒,幸好又有一幫盜賊,仰慕善無畏的品德,特來相助,打退了來襲的強盜。善無畏以來助的盜友為嚮導,越過窮山惡水,來到了中印度的摩揭陀國,參見了國王和王妃。誰知這位王妃還是善無畏的姐姐。姐弟二人見面之後,暢話別後情誼,姐姐深知弟弟的出家心愿,婉留弟弟在摩揭陀多留些曰子。 善無畏這時己是風度翩翩,氣魄豪爽,聰明睿智,超拔群英,「五乘」貫通,「三學」深究密持禪觀高達妙境,藝術技能,無不精湛,就這樣仍不滿足,依然孜孜追求最高境界。 二 那爛陀投師鞠多 善無畏辭摩揭陀國王和王妃,懷著敬仰的心情,來到了那爛陀寺。善無畏將母后賜的傳國寶珠,裝飾在那爛陀寺大佛像的額上,佛像分外光彩奪目。這表示出善無畏投身那爛陀的決心。 善無畏早就仰慕那爛陀的高僧大德,來到寺後,聽說年高德韶的達摩掬多,佩帶著如來的密印,掌管著定門的秘鈅,看上去有四十多歲,實際上己八百多歲了,昔曰玄奘來那爛陀時曾拜見過他,他精通密教奧義和禪定之學,有極高的威望。善無畏對他五體投地,遂拜為本師。 有一天中午,達摩掬多捧著缽盂進齋,旁邊守著一個大唐國來的禪僧,善無畏看見師傅缽內盛的粟飯,仍熱熱的,油炸的餅子還溫溫的,驚嘆道:「東國離這裡十萬多里,缽中食物,是早上做好而中午帶回到這裡來的呀!」說罷,平靜如常,而所有在場的僧人震驚不己。達摩掬多笑著告訴善無畏說:「大唐國的白馬寺,新建的重閣剛剛竣工,我是從白馬寺受供返回來的。你說的很對呀,可做為我的後學了。」於是,達摩掬多把所有的密教法門,傳授給善無畏,還為他特地舉行了灌頂儀式,稱他為「三藏」。善無畏勤奮好學,前後五年,掌握了密教的全部奧義。 善無畏為了獲得真實佛學理念,便辭別了老師和那爛陀寺,雲遊修道去了。他先後禮遍印度各地的佛教聖跡,尤其仰望迦葉入定寂滅的雞足山,釋迦說法的靈鷲山,也就禮瞻一番,如願以償了。他又親自鍛金為貝葉,恭恭敬敬地繕寫了《大般若經》,還親自熔銀鑄造了佛塔一座,在積功累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善無畏自打離國出家後,一直沒有和母親取得聯繫,母親認為自己的愛子,早己不在人間,就不分晝夜的哭泣,一直哭到雙目失明,但當她收到兒子的信後,高興萬分,欣喜之餘,失明的雙目又復明了。 善無畏出家的時候,五天竺有96種佛教學派紛紛建立,崢嶸獨立,各執己見。善無畏秉乘密教大旗,遊學講道,沿途中不斷對各派學說的人破滯析疑,廣度眾生,大宣密教,從而使密教的影響越來越大。 善無畏年近80歲時,己成廣為人知的密教宣傳家,德行高尚,密義深湛。有一天,他的老師達摩掬多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好男兒,你與震旦(中國)有緣現在己到時候了,即刻動身吧!」 善無畏拜別師傅和僧友,志氣高昂地踏上了東去傳教的萬里之途。 三 不畏艱險 堅持東渡 善無畏臨行前,收集了重要的密教典籍,離開那爛陀寺,用駱駝馱著上路了。 善無畏順著去中國的北行路線,經過迦濕彌羅(今克什米爾)、烏萇(今巴基斯坦)到達突厥國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共和國),應突厥王的邀請,開始宣教密教經典《大曰經》,又應王妃之請布壇講法。 善無畏離開碎葉城折東而行,半途遭到盜賊劫難,一個盜賊曾舉刀三次向善無畏砍去,只聽得咚咚作響,象銅聲樣,而善無畏肢體無傷痕,巍然屹立,不動聲色。 善無畏長途跋涉路過北印度境時,他東行的消息己被僧侶和商人傳到了長安,唐睿宗對善無畏不惜年邁東行傳法的行為,十分感動,於是,就派僧人若那和將軍史獻,帶著禮物出玉門關侯迎。 善無畏到達雪山天池,因天寒地凍,長途勞頓,大病一場。他心中念念不忘大師掬多的囑託:「菩薩身同世間人一樣不捨生死,你久離相,永不生病,定能完成大業」。堅強的意志戰勝了病魔,東渡的希望展現在眼前,不久,混身暖洋洋地,病魔消除了,善無畏又繼續東行。 善無畏將到唐西州境界,不意遇到一夥吐蕃人來打劫,他鎮定自若,密運心印,這伙強盜個個請罪求饒。過西州龍沙時,駝足陷入沙中,困頓了三天三夜,方才走出絕境。 唐玄宗登基後,有一天晚上,夢見一位僧人,十分神奇,醒來記憶猶新,便拿起畫筆在宮牆上畫了下來,這個形象烙印在不少人的記憶中。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善無畏風塵僕僕到了長安,玄宗親自接見。一見面就如同見到了故交,和幾年前所夢所畫的人完全一樣。玄宗立即禮善無畏為國師,並大設梵筵為善無畏接風洗塵。玄宗有意探知善無畏法術,讓一位有名的術士與善無畏較量高低。那位術士這樣那樣運行動作,而善無畏寂然不動,那位術士便手足無措了。滿座人對善無畏無不敬仰,嘆其神奇。玄宗又特設內道場,尊善無畏為教主,玄宗之子寧王、薛王等從他灌頂受法,一時轟動朝野。 四 弘密教受命譯經 善無畏到長安後,唐玄宗特安置於興福寺,不久,又遷入西明寺,三番兩次地慰勞問候,並賜予物品,異常豐厚。開元五年(公元717年),詔命善無畏於西明寺菩提院譯經,善無畏奏請讓名僧參與翻譯,朝廷批准後,開始譯出了一卷本的《虛空藏求聞持法》,沙門悉達譯語無著筆受綴文,繕寫完,立即呈玄宗,玄宗深加賞嘆,又下詔將善無畏所帶梵文經卷全部送到內府保存。 早在善無畏來大唐以前,有僧人無行西遊天竺,求得很多梵文經典,歸國時,途經北天竺,不幸患病去世。所有經卷,由同行者帶回長安,存放在華嚴寺中。善無畏獲得這一消息後,便偕同一行到華嚴寺檢閱這些經卷,挑選了數本,尤其檢到《總持妙門》一典,這是過去沒有翻譯的。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玄宗駐蹕東都洛陽,善無畏隨駕同行,奉詔於福先寺翻譯所挑選出來的《大曰經》七卷,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綴文,又譯出《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和《蘇悉地揭羅經》各三卷,還有《蘇悉地揭羅供養法》二卷,實際上是善無畏依《蘇悉地經》新撰的。 善無畏所譯《大曰經》中的密咒,全部具足梵文,是逐字逐句對譯下來的。《供養法》中的密咒也是這樣翻譯的。後來不空和尚沿用這個方法翻譯經典,獲得了良好的傳授效果。 善無畏原以密、禪兼修,到大唐後,更是曰修不輟,他有一本《無畏三藏禪要》一卷,是他與嵩山會善寺的敬賢和尚對論佛法時,由西明寺僧慧警筆錄的。由此可以看到無畏平時靜慮怡神、超然覺明的修鍊境界。他還開授禪觀,獎勵初學,循循善誘,教誨不倦。 善無畏是一位能工巧匠,無師自通,在國內時他曾聚沙為塔,鑄銀為塔,到大唐後,曾鑄銅為塔,手出模範,妙出人天。一次,就在寺院冶爐鑄造,僧人們覺得庭院狹隘,擔心扇起風來,恐釀火災,善無畏笑著說:「大家不必擔驚受怕,我知道不要緊呵!」開鑄這一天,大雪紛飛,靈塔出爐,瑞花飄席,眾寺僧驚嘆他的神算。 善無畏在洛陽流傳有不少神奇的故事,說他在洛陽暑天亢旱不雨之時,能立即呼風喚雨。一次,善無畏與高力士在天津橋上說話,並說大雨就要到來,高力士不信,眨眼功夫,烏雲自西向東,遮蔽了皇宮,高力士趕快騎馬回宮上奏,半途中,傾盆大雨淋得高力士象落湯雞似的。玄宗禮應無畏,再三致謝,有一次,人們見邙山有個大蛇出來傷人,善無畏聽說後,親自到邙山找到了這條大蛇,對蛇說:「你想禍患洛陽城嗎?」說罷,就用梵技除掉了這條巨蛇,人們傳說這是安祿山侵犯洛陽城的預兆。 善無畏還精擅中國繪畫,他畫的一幅曼荼羅,精妙異常,多曰在宮中流傳。 善無正在大唐弘傳密教的時候,開元八年,南天竺的密教傳人金剛智和獅子國(今斯里蘭卡)高僧不空一起來到大唐,也是弘傳密教,因為這三個人同開大唐密教,又是在玄宗開元年間,所以史稱「開元三大士」。善無畏和一行所傳為胎藏部密法,金剛智和不空所傳為金剛智密法。不空的弟子慧果,除受金剛部密法,又從善無畏的弟子玄超受胎藏部密法,所以,大唐漢地密宗實際上是這兩派的融合體。 善無畏是中國第一個系統翻譯密宗經典的,共翻譯28部53卷,為弘揚密教,闡釋教理,傳授儀軌特在東、西二京設置道場開壇授法,傳承者有大興善寺沙門一行,入室弟子有寶畏、明畏,俗弟子有著名文學家李華,還有從學者智儼、溫古、義琳以及新羅(今朝鮮)國的玄超、不可思議等,一行整理善無畏的講傳口訣成《大曰經疏》20卷,開大唐漢地密教傳授的開端。 玄宗開元二十年(公732年),善無畏上奏皇上,請求准允回國,皇上優詔不許,開元二十三年,十月七曰,右側迭足而卧,圓寂於洛陽大聖善寺,住世99歲,僧臘80,皇上親自參加追悼大會,特贈鴻臚卿。開元二十八年十月三曰,葬於洛陽龍門西山廣化寺內庭。弟子李華為其撰刻碑銘立於寺內,二弟子寶畏、明畏為其撰刻偈頌,也樹於院內。信徒們為其營造神龕,將其不化遺體置於其內,弟子們曰夜守護,洛陽僧俗及朝廷官員捐布不計其數。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收藏 分享 評分 |
|
回復 引用 訂閱 TOP |
|
|
直心是道場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直心是道場 當前離線
- UID
- 5807
- 帖子
- 392
- 精華
- 0
- 積分
- 0
- 閱讀許可權
- 10
- 在線時間
- 118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8-7-10
- 最後登錄
- 2010-10-4
新手上路 |
2# 發表於 2008-11-4 21:4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密宗祖師、科技巨星~一行禪師簡介 (西元 683 ~ 727 年),又稱『一行阿闍梨』,唐代鉅鹿(河北鉅鹿縣)人。為我國密教高僧及天文曆算家,乃密教五祖之一,也是密宗教理的組織者、密宗要典《大日經疏》的作者。嘗師事印度高僧善無畏、金剛智;與善無畏共譯密教根本聖典大日經,受金剛智祕密灌頂。此外,又精於禪、道、數學、曆法之學。開元九年(西元 721 年),帝命其訂正傳統曆法頒行天下,所著《大衍曆》共五十二卷(此曆法自西元 763 年迄今廣受日本四方所採用),其後與梁令瓚同制黃道游儀,用以重新測定一百五十餘顆恆星位置,並算出相當於子午線緯度之長度。又由其筆錄編纂而成之《大日經疏》二十卷,至今亦為密教界所重視。 禪師俗姓張,名遂,是唐初功臣張公謹的後裔。出身顯宦世家,天資聰敏,過目不忘。二十歲左右,已博覽經史,精於曆象陰陽五行之學。一次,他幾天之內寫成《大衍玄圖》及《義訣》各一卷,闡釋楊雄的《太玄經》,得到名藏書家尹崇的獎譽而聲名大震。當時武三思獨攬朝政,猜忌正士,出於某種意圖,想與一行結交。一行鄙薄他的行為,隱而不見,適遇普寂禪師在嵩山弘揚禪要,參聽之後,深受感動,就禮普寂為師,落髮出家,時年約二十四、五歲。 出家之後,得到普寂許可,四齣參訪,不遠千里到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從一位隱名的大德學習算術,內外學的造詣因而更深,名聲也更大了。唐睿宗即位(西元 710 年,二十八歲)之後,曾派東都留守韋安石以禮徵聘,一行稱疾堅辭,卻徒步走到湖北當陽去從悟真律師學習毗尼。 開元五年(西元 717 年),唐玄宗命一行的族叔禮部郎中親自去湖北請他入朝,協助善無畏翻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即《大日經》)。 唐玄宗請一行進京,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要整理曆法,從新舊《唐書》〈律曆志〉的記載看來,一行開始草擬《大衍曆》是在開元九年(西元 721 年),到開元十五年(西元 727 年)完,共經過六、七年的時間。在這六、七年中,他的工作非常緊張。在曆法方面,他要做許多準備工作,如《新唐書》〈藝文志〉所載的《歷議》十卷、《歷立成》十二卷、《歷草》二十四卷、《七政長曆》三卷等書,都是為草擬《大衍曆》所提出的重要文獻。此外,他還要收集實測的資料,從天象方面去找立論的客觀根據,因此他又必須製造天文儀器以供測候之用。一行關於《大衍曆》的著作,可惜流傳下來的已經不多;當時以及後代對於他的技術之巧、歷算之精,非常景仰,因此別人的許多有關著作,也用一行的名字。 《新唐書》(天文志〉記載︰開元十一年(西元 723 年),一行和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用銅鐵鑄成可以測量星宿運動和考察月球運行規律的黃道游儀。測候結果,證實了恆星的位置有移動,畫成三十六張圖,深得唐玄宗的嘉許,親為黃道游儀制銘。接著,一行又受詔和梁令瓚等製造渾天儀。渾天儀是中國古代研究天文的重要儀器,創始於西漢武帝時的洛下閎。東漢安帝元初四年(西元 117 年),張衡就改用漏水來轉動;後來又屢有修改,經過一行和梁令瓚的改制,才比較完備,能夠正確觀察太陽及五星的運轉情形。 一行的佛教著作見於著錄的有︰《攝調伏藏》十卷、《大日經疏》二十卷、《大毗盧遮那佛眼修行儀軌》一卷等共八種。其中應以組織密宗教理的《大日經疏》為代表。《大日經疏》對於中國密宗的貢獻,除了把經中『文有隱伏,前後相明,事理互陳』的地方解釋明白,保存了善無畏所傳的圖位,和註明許多事相的作法與意義之外,更重要的是發揚大乘佛教世出世間不二的積極精神,使密宗教理合理化。 據《開元釋教錄》、《續古今譯經圖紀》、《宋高僧傳》等書所說,一行曾從金剛智諮詢密法,請譯《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法》四卷、《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一卷,並受灌頂。因此一行是傳承胎藏、金剛兩部密法的大阿闍黎。他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是極為重要的。可惜他積勞成疾(玄宗撰碑文有「吐血忘倦」之語),不到五十歲就圓寂了。 由於一行禪師對我國的天文曆法研究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根據《舊唐書》〈一行傳〉載,玄宗特賜諡曰「大慧禪師」美稱,並「為一行制碑文,親書於石,出內庫錢五十萬為起塔於銅人之原。明年,幸溫湯,過其塔前,又駐騎徘徊,令品官就塔以告其出豫之意,更賜絹五十匹以蒔塔前松柏焉。」可以想見當時朝廷對於一行的尊仰和懷念。一行禪師的故事 一行和尚,在中國科技史上曾書寫了驕傲的一筆:在世界上首次算出地球子午線的長度。他本名張遂,鉅鹿人(今河北巨鹿縣),出身於名門,他的祖父便是唐初的權臣郯國公張公謹。 一行自小就聰明伶俐,在孩子堆里特別顯得老成穩重。當時北宗禪大師神秀的高足普寂禪師經常宣講一切無不是緣起,佛性無所不在,吸引了許多信徒。少年一行也夾在人群中聽講,聽得如痴如醉。普寂的話有如一道閃電,擊穿了一行心中的混沌,讓他瞥見了世間的熱鬧不過是虛幻的七寶樓台,成見象敗葉一般紛紛掉落。於是要求拜普寂為師,毅然削髮出家。 一行本來就記性奇佳,早年博覽經史,過目不忘,念誦經法,更是如印印泥,爛熟於心。有一次,普寂召集研討佛理的大會,各地的僧人紛紛赴會,極為熱烈。當時普寂有位居士朋友,名喚盧鴻,為人倨傲,對佛學造詣頗深,隱居在深山裡,朝廷屢屢徵召他出來做官,此人都堅決推辭。這回,大會的主持人先請他做了一篇開場白,稱頌法會之隆盛。盧鴻搜腸刮肚,苦心經營。這日來到寺里,從衣袖裡抽出文章,放在書案上,便跟普寂品茗。開會的鐘聲響過,盧鴻放下茶杯,說:「我做這篇文章,洋洋洒洒數千言,而且文字古奧,用典生僻,請大師務必尋一位俊朗徒兒宣讀,讓他來這裡先讓我指點一下。」普寂於是招呼一行進來,一行拿起那篇文章,面帶微笑地瀏覽著,然後又放回書案上,不發一言便走了。盧鴻大為不滿,心想這後生竟如此輕狂不遜,可見佛門有漏啊。他和普寂步入禪堂,只見黑壓壓坐了一地和尚,鴉雀無聲。一行闊步向前站定,朗聲背誦盧鴻的祝詞,抑揚頓挫,竟無一遺漏錯誤!盧鴻驚愕得兩眼發直,呆了一會,才喃喃自語,讚不絕口。他跟普寂說:「此人非大師所能教導了 , 應該讓他遊學四方。」普寂點點頭。 從此以後,一行雲遊天下,遍訪名師,往還問學。一行對陰陽星相之學又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對有關的書籍無不加以精詳的研究。他聽說天台山國清寺有位僧人精通卜算之術,於是不遠千里地尋訪去了。 這一天,一行風塵僕僕來到國清寺,只見一個清幽的院落,門口流著一條溪水,裡面長著幾十抱粗的古松,綠意濃得要流下來,空氣安安靜靜的,似乎不敢驚動。一行站在門外,聽得牆裡在擺布竹運算元,聲音清脆而又遙遠,一種神秘混雜著興奮,湧上了一行的心頭。一會聽見裡頭一位僧人對徒弟說:「今日該有人自遠方來,求學我的演算法。計算起來,現在應該到了門外,奇怪,莫非沒有人引導?」一行又聽見竹運算元響了一下,僧人接著說:「門前水合卻西流,弟子當至。」一行低頭一看旁邊的清溪,呀,怎麼回事?溪水真的掉頭向西流淌!一行大喜,立刻推門而入,恭恭敬敬地請求學習。僧人微笑著,把卜算的要領都悉數傳給他,這時,門外的溪水又重新向東流去。這件事情非常轟動,一行的聲譽象安上輪子一樣傳遍各地,達官貴人們走馬燈似地來問卜,連玄宗皇帝都聽得動心了。於是下詔召一行入宮。想查驗一下他的本領。 「師父有什麼才能?」玄宗劈頭便問。 「並無擅長,稍微能記憶所覽。」一行回答。 玄宗馬上命中待取過宮人名冊,遞給一行,將信將疑地瞧著他,一行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合上名冊,開始背誦,簡直就象清點自家珍寶,一口氣背了幾頁。皇帝忍不住走下丹陛,合掌行禮,連聲道:「師父真乃神人。」 一行由此頗得玄宗的尊敬和信任,玄宗不時召見他,詢問安國撫人的方略。 當時有位叫邢和璞的術士,道行高深莫測,曾經跟人說:「一行和尚確是神人。漢朝的落下閎制訂曆法時預言說,日月運行八百年後,曆法會誤差一天。屆時將有神人出現來修定它。今年剛好是過了八百年,恰好是一行撰成《開元大衍曆》,正應驗了落下閎的話,一行若非神人那能做成這事啊。」 一行此時名聲如日中天,又得到印度僧人金剛智和善無畏兩家密宗大師的傳承,內外家功夫造詣都極深厚。他又殫精竭慮,和工人們造出黃道游儀,星辰運行變異,即時測知。 一天傍晚,一行從興唐寺出來散步,打算驅除一日工作的疲勞。快回到興唐寺時,暮色中撞出一個人,拜倒在一行跟前,哭哭啼啼。一行定睛一看,原來是先前的鄰居王老太太,曾經接濟過一行,一行成名顯赫後,倒是時常掂記著要報答她的。 「王婆,請起,小僧常思報遇之恩,只是無緣。何事如此?」 「我那兒子不合殺了人,師父您是天子的紅人,要設法發慈悲免他一死,可憐我老太婆無人贍養啊。」老太太聲淚俱下,極為凄慘。 一行心不為難,只得說:「國家的法度森嚴,豈能由我說了算?不如我讓僧人給你些錢物,你自己安排一下生計吧。」 老太太一聽,便從地上跳起來,指著一行的鼻子破口大罵:「你在襁褓中,我就奶過你,後來無日不給你吃喝,怎麼長成個人模狗樣,就渾不記得當年啦!」 老太太哭著走開了,一行到底心性慈善,坐了一個晚上,默默無語,悶悶不樂。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佛以慈悲方便利他為務,救人一命才是,一行心下漸漸明朗,於是運起竹籌演算了一番,招呼僧徒進來。 「你們拿一個布袋去某某僻靜之處,守候到午時,如有活物出現,捉入布袋裡,速速回來。」 第二日中午,果然有一隻母野豬領著七隻小豬,走到那裡,僧人們分頭捕捉,只走脫了母豬。一行早在寺里準備一口大瓮,把小豬一隻只扔進去,蓋好蓋子,又用六乙泥封死,接著口裡念念有詞,讀了幾篇胡語咒詞。徒弟面面相覷,又有些興奮:師父不知又要幹些什麼? 第三日早晨,內待捧著皇帝的詔書急匆匆跑來,拉著一行進宮。玄宗問:「司天監報告說昨晚空中北斗七星蹤影全無,什麼緣故?」 「以前北魏時火星也曾失蹤過。這些異兆是上天對陛下的警醒。老百姓生活不安定,也會招致天災,唯有皇上表明政治清和來感動上天,才能避免災禍。最急切最明顯的措施莫過於拯救生命,佛家認為慈仁之心可以降服一切魔障妖孽。依小僧陋見,不如大赦天下。」一行不慌不忙地回答。 玄宗即時下詔赦免一切罪犯。當夜,北斗七星又在天幕上閃閃生輝。一行的通靈法術實在不可思議。 玄宗在為明宮時,時常秘密宣召一行,問他有關社稷吉凶以及國運終結的問題,一行總是很謹慎地岔開話題。有一回皇帝尋根究底,一行被逼得沒辦法,只好含含糊糊地:「陛下當有一次萬里之行。」又說:「社稷畢得終吉。」 皇帝一聽,頓時洋洋得意。一行又送給皇帝一個金盒子,形狀如同彈丸,裡頭放著一樣東西,一搖動便發出響聲,但盒子卻打不開來。一行意味深長地說:「到了緊急關頭才可開啟。」 後來安史之亂,玄宗到四川避難,倉惶中都忘了這事兒。到了成都,突然想起要開啟這個神秘的盒子,打開一看,原來是中藥里的當歸。玄宗說:「法師原來知道朕逃難到四川就該回京城了。」 後來又到了成都西郊的萬里橋,記起一行說的「萬里行」。不覺黯然,同時也不住驚嘆一行的料事如神。便命令侍隊焚香祝禱,對一行表示謝意。一行果是言無虛出,唐昭宗起初被封為吉王,他的太子封為德王,唐朝天下在他手裡被梁滅掉,正應了一行說的「社稷畢(得)終(吉) 」。 開元十五年九月,一行在華嚴寺病重,仍強支病體,坐車進宮向皇帝告辭。這天夜裡,玄宗夢見自己飛行在寺院上空,俯視下面,發現一片破敗景象。早晨醒來派人去驗看,原來一行病危。於是下令讓京城裡的名僧做盛大法事,為一行禱告平安,一行的病因此稍好轉。 十月八日 ,一行顯得身體康復,突然用香水沐浴,更換潔凈衣服,然後趺坐入定,平靜地去世了。又有一種說法,說一行辭別玄宗後,便東去嵩山拜見師父普寂。當時河尹裴寬正在普寂處,普寂說:「有些事要處理,閑暇再與官人敘談,您先請休息一下。」說擺便親自洒掃庭院,然後在堂上燃起香靜坐,似乎在等待什麼。一會,僧徒拍門報告說:「天子師父一行和尚來了。」一行神情恭敬嚴肅,先伏在地上摸普寂的腳,然後又附近普寂的耳朵竊竊私語。見普寂不住點頭說:「可以可以。」一行說罷又行禮再三,然後緩步走下台階,進入南廂房,閉緊門窗。這是,普寂睜著滿是悲憫的雙眼,舉手示意僧徒,平靜地說:「去敲鐘吧,一行已經滅度。」 旁邊的僧眾如聞霹靂,急忙跑去南廂房,看見一行瞑目而坐,紋絲不動,一探鼻息,已經沒了。於是弟子們大放悲聲,撼動山谷。 一行的遺體停放二十一日,面目如生,更奇異的是,毛髮繼續生長。 皇帝得知後非常悲痛,他明白唐朝的前程再也沒人能認認真真地告訴他了。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
|
回復 引用 TOP |
|
|
川貝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川貝 當前離線
- UID
- 5832
- 帖子
- 398
- 精華
- 0
- 積分
- 0
- 閱讀許可權
- 10
- 在線時間
- 58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8-9-2
- 最後登錄
- 2010-8-26
新手上路
|
3# 發表於 2009-8-3 14:13 | 只看該作者
不空三藏法師(西元705~774年) 不空三藏法師,具名不空金剛,是他受灌頂的號,他名智藏,或稱不空智。是獅子國(今斯里蘭卡)人,生於西元七○五年(唐神龍元年)。幼年出家,十四歲在 婆國(今印度尼西亞爪哇)遇見金剛智三藏,隨來中國,西元七二○年(開元八年)到洛陽(此據「貞元釋教錄」卷十五。另據趙遷「不空三藏行狀」說,他是西域人,幼隨舅父來中國,十歲周遊武威、太原,十三歲遇金剛智雲)。開元十二年(七二四年),年二十歲,他在洛陽廣福寺說一切有部石戒壇受比丘戒。此後十八年中學習律儀和唐梵經論,並隨金剛智譯語。開遠二十九年(七四一年),唐玄宗詔許金剛智和弟子回國。但金剛智從長安到洛陽時就生病,於同年八月三十日圓寂,不空奉金剛智遺命,仍想前往天竺。這時他又奉到朝廷的命令,教他齎送國書往獅子國(斯里蘭卡)。他先到廣州率弟子含光、惠(工凡言)等僧俗三十七人,攜帶國書,於十二月附崑崙舶,經訶陵國(在今爪哇中部),未滿一年到獅子國。當時獅子國王因不空是大唐來使,殊禮接待,把他安置在佛牙寺。不空遂依止普賢阿 黎,請求開壇重受灌頂。他和他的弟子含光、惠(工凡言)同時入壇受學密法,前後三年。他並廣事搜求密藏和各種經論,獲得陀羅尼教「金剛頂瑜伽經」等八十部,大小乘經論二十部,共計一千二百卷(依不空於七七四年奉表)。後來,不空要回中國,獅子國王屍羅迷伽(戒雲,西元七一九~七五九年)請附表,並托獻方物。不空遂同使者彌陀攜帶獻物和梵夾等回唐,於天寶五年(西元七四六年)到達長安。最初,他奉敕在凈影寺從事翻譯和開壇灌頂。天寶九年(西元七五○年)又奉旨放回本國,但不空到韶州時得病不能前進。天寶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因西平郡王哥舒翰的奉請,玄宗又降敕將不空追回。他到長安保壽寺休息月餘後,即又奉詔令往河西。不空遂到武威,住開元寺從事灌頂譯經。天寶十三年(西元七五四年),又徵安西法月的弟子利言(一稱禮言,有「梵語雜名」一書傳世)來參加譯事。肅宗至德元年(西元七五六年)徵召不空入朝,住興善寺開壇灌頂。後來長安被安祿山的軍隊攻陷,不空仍然秘密派人和肅宗通消息。因此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肅宗還都以後,不空備受皇帝的禮遇。乾元元年(西元七五八年),不空上表請搜訪梵文經夾加以修補,並翻譯傳授,得敕許將中京(長安)慈恩、薦福等寺,東京聖善、長壽等寺,以及各縣的寺舍、村坊,凡有舊日大遍覺(玄奘)、義凈、善無畏、流支、寶勝等三藏所帶來的梵夾,都集中起來,交給不空陸續翻譯奏聞。這是唐代梵夾一次大規模的集中(在大興善寺)。後來會昌五年(西元八四五年)唐武宗滅法,大興善寺被毀,大批的梵夾也就損失了。在肅宗還都以後十七年中,不空得到朝野的傾心崇奉,廣譯顯密經教,灌頂傳法,教化頗盛。晚年(西元七六六年)使弟子含光到五台山造金閣寺,繼又造玉華寺,並奏請於金閣寺等五寺各置定額僧二十一人,自後遂成為密教中心。大曆九年(西元七七四年)示寂,世壽七十,僧臘五十。唐代宗敕贈「司空」,更加「大辯正」的謚號。建中二年(西元七八一年),德宗敕准不空弟子慧朗在大興善寺為不空立碑。不空的弟子很多,在他赴獅子國以前已有弟子含光、惠(工凡言)等人。諸弟子中,不空認為能盡傳五部之法的除早亡二人外,僅餘六人(時稱六哲),即金閣寺含光、新羅惠超、青龍寺惠果、崇福寺惠朗、保壽寺元皎和覺超。其中惠朗年最長,不空歿後,繼他的法位,教授後學。又疏勒人慧琳也是不空弟子,撰有「一切經音義」一百卷,廣引內外典籍,詳釋梵漢名義,對於經論的解詁、正字,乃至外典的考據、輯佚都有很大的貢獻。又當時大德如良賁、潛真、法崇等也都參與不空譯場,承受法義,造作註疏。中唐諸帝如玄宗、肅宗、代宗、德宗(時為太子)都曾依他受法灌頂或參加譯事,其餘王公大臣都對不空的譯經傳法儘力護持。翰林待詔趙遷撰有「不空三藏行狀」,說他居灌頂師位四十餘年,受法門人約萬計,由他授比丘戒的弟子也有二千人,因此他也是說一切有部的一代戒師。關於不空的思想和學說,可以注意的是,他自幼來華能夠通曉中國的語文和文化,這個優越條件是歷代來華的譯師所少要的。當時佛教中各宗競立,密法漸行,有一種要求抉擇統一的趨勢。不空長期住在中國,對於這種情況有很深的認識,所以從他的譯述中可以看出他正是以畢生的精力從事這種努力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雖然他在後代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密宗的祖師,但他的譯述並沒有獨尊密法抵抑顯教的意思,不過認為真言門的修行證果比顯教為速而已。不空的譯籍可以分為五類∶一、顯教類「般若」、「華嚴」、「大集」三部大經包含了大乘佛教的主要內容,其「譯漢」工作在不空以前基本上已經完畢。不空特改譯「仁王般若經」二卷以發明般若餘蘊;又重譯「密嚴經」三卷以溝通「華嚴」、「勝 」等經;又重譯「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八卷以抉擇大集法門。又佛教的顯密經典以及歷代中印傳說,都認為中國漢地是文殊菩薩應化之域,不空因此重譯「文殊師利佛剎功德莊嚴經」二卷,以加強這一信仰。此外,還譯有「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廿干) 喻經」一卷、聖者郁楞伽造「大乘緣生論」一卷、「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正論經」一卷、「大方廣如來藏經」一卷、「大聖文殊師利贊佛法身禮」一卷、「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一卷。這幾部經論的譯出,對於當時佛教中流行的幾個重要句義(範疇),像緣生、正法正理、如來藏、法身等都提供了經典性的根據和解釋。二、雜密類所謂雜密,一般是指金剛界和胎藏界兩部法以外的密部經軌,但這是在金、胎兩部法特別受到推崇以後所立的名稱,不空時代還沒有確定這一說法。對於雜密法門,不空不但非常重視,而且為提高它們的位置作了很大的努力。他在返唐之初(西元七五四年),曾特別提出「金剛大道場經」一系裡「一字佛頂法」的各種經軌加以譯述。其中觀想由日輪出生本尊,這和胎藏界的觀想蓮華上月輪以及金剛界的觀想月輪中蓮華的意義都有不同。事實上,日輪觀在佛教顯密經典中是一個比較古老的傳統,而月輪觀則是在金、胎兩部法興起以後才普遍的。不空在「三十七尊出生義」中,以為從釋迦(能仁)的普賢金剛性海中流出三十七尊,而以頂輪法為「勝絕唯一法」,可見他對於這一系法的推崇。另外,可以歸入本類法的文殊咒藏各法,不空也廣事翻譯,如焰 德迦法、金翅鳥法、摩利支法等。三、金剛界類金剛界法是不空早歲從金剛智研學的重心,也是他後來發展所學的基礎。據不空所譯「金剛頂十八會指歸」,金剛界法只是初會中一部分的內容。不空曾選譯初會一分為「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三卷,其全經四千頌到宋代施護才完全譯出為三十卷。不空另有「三十七尊出生義」、「不空心要」和「金剛頂經義訣」(殘)等述作,都屬這一類。從印度佛教密宗發展的經過看,金剛界法的觀想組織是後來流行的各種秘密瑜伽法門的重要依據。但自金剛智於西元七○一年學得本法起,以後百餘年間其內容一再的變化。如不空所譯經文就和金剛智所傳不同,而西元七七四年前後到烏荼國王寺從灌頂師達摩枳栗底(法稱)受瑜伽教法的 賓人般若,來華後所譯的「諸佛境界攝真實經」又和不空所傳有別。四、大樂類以「般若理趣經」為本源的大樂系密法,在不空的譯述中也特別值得注意。他所譯關於本類的經、釋、儀軌共有十多種。當時代宗也從不空受學此法,其受到重視可想而知。「般若理趣經」的翻譯雖從玄奘開始,但經末咒文早由波頗密多羅(六二六來華)傳與玄模(見「法苑珠林·咒術篇」)。又「理趣經」末的咒也已收入阿地瞿多的「金剛大道場經」抄譯本「陀羅尼集經」中。「金剛大道場經」十萬頌本在西元五三五年以前成立,所以「理趣經」咒的傳世是很早的。「理趣經」的義理是「大般若經」中實相般若一分的略要,所以菩提流支的重譯本即題名「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經」,般若實相就是法界,所以本系法中以表示周遍於器世間和有情世間的法界身普賢金剛薩 為本尊,同以他受用身的毗盧遮那或持金剛和自受用身(智法身)的四面毗盧遮那或金輪佛頂為本尊的法門相比,意義上更深入一層。大樂系的法門和西元八世紀中到我國西藏地區的蓮華生、無垢友等所傳授的大圓滿,以及印度超岩寺後出的大手印法門在理論和修法上都一脈相通。而且大圓滿和大手印都別稱實相般若,而大樂金剛薩 的修法也別稱大印法門,足見它們在義理上有共同的淵源。五、雜撰類不空譯述一百一十部共一百四十三卷(依「貞元錄」)的顯密經軌中,有他和當時天文家楊景風共譯的「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二卷,為後代密宗所常用,其中具見印度當時的一般天文星曆的知識。此外還有「金剛頂經義訣」一種(殘),據說是他赴印以前的著述,也為後世密教所誦習,他還遺有奏表若干篇,由圓照集為「表制集」六卷(兼收不空弟子表文)。從這些遺表中可以看出他對中國文學的修養也達到很高的水平。圓照並稱讚他「冠絕古今,首出僧倫」。(郭元興著 |
|
|
回復 引用 TOP |
|
|
川貝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川貝 當前離線
- UID
- 5832
- 帖子
- 398
- 精華
- 0
- 積分
- 0
- 閱讀許可權
- 10
- 在線時間
- 58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8-9-2
- 最後登錄
- 2010-8-26
新手上路 |
4# 發表於 2009-8-3 14:36 | 只看該作者
不空三藏和尚遺書 作者:不空三藏 不空三藏和尚遺書(不空三藏自撰) 吾普告四眾弟子等:大教總持,浩汗深廣。瑜伽秘密,誰測其源?吾自髫齔出家,依師學業,討尋梵夾二十餘年,晝夜精勤,伏膺咨稟,方授瑜伽四千頌法。奈何積釁深重,先師壽終,棲托無依,憑何進業?是以遠遊天竺,涉海乘危,遍學瑜伽,親禮聖跡,得十萬頌法藏,印可相傳。來歸帝鄉,福地行化。然一朝供奉,為三代帝師。人主盡授瑜伽,密傳法契。爰自今聖弘教,最深十八會瑜伽【1】,盡皆建立;三十七聖眾,一一修行。每入道場,依時念誦。九重萬乘,恆觀五智之心;闕庭百寮,盡持三密之印。吾當代灌頂三十餘年,入壇受法弟子頗多。五部琢磨,成立八個,淪亡相次,唯有六人。其誰得之?則有金閣含光【2】、新羅慧超【3】、青龍慧果、崇福慧朗【4】、保壽元皎【5】、覺超【6】,後學有疑,汝等開示,法燈不絕,以報吾恩。況吾年登七十,氣力漸衰,汝等幼稚者多,故先遺囑。當院僧弟子慧勝【7】等,少小事吾,恭謹無怠,勤勞歲久,實可矜憐。雖五部未沾,並一尊精熟,修持成佛,是可有餘。各自策勵,如吾在日,必須和睦,同共住持。若有害群,吾不祐汝。吾受持金剛鈴、杵,並銀盤子、菩提子念珠、水精念珠併合子,並進供奉聖人,請入內。及保壽、化度、興善諸寺弟子等,吾在之日,汝等依吾,吾護念汝。吾百年後,汝等依國,於國須忠,努力虔誠,為國持念,國安人泰,吾願滿焉。青龍曇貞【8】,大法真言,吾先授與,至於契印,渠未得之,汝等為吾轉為授卻。俗弟子功德使李開府【9】,依吾受法三十餘年,勤勞精誠,孝心厚深。河西南海,問道往來【10】,凈影鴻臚,躬親供養【11】。瑜伽五部先以授之,十七五(尊)身【12】更增秘密。吾銀道具五股金剛杵,三股、獨股鈴,並留與開府,作念受持,速證悉地。院中師僧,開府往來撿校,如吾在日,務須安存,上下和睦。監使李大夫【13】,自監吾已來,無少違意,往來進奏,皆契聖心,不但輔佐國家,亦為護法菩薩。普賢秘密,尋以受持,踵襲大乘,必當克證。吾銀羯磨金剛杵四個並輪留與受持為念,取證菩提。佛法護持,如吾在日。賢者趙遷,吾為翻經,有時執筆,諸餘抄寫,亦有其功。若愛出家,為與聞奏,樂之處俗,汝亦安存。吾後翻得《文殊經》一卷,《寶樓閣念誦法》一卷,《如來藏經》一卷,翻譯雖終,未及進奉,勾當寫出,為吾進都。寶金剛事吾日深,小心孝順。至於念誦,倍更精勤,留在院中,同住供養。院內行者、童子,上從賢德,下至汝奴,汝仕大夫為奏與度。其蘇但那野奢【14】,並放為良,任從所適,樂在院中,亦任本意。其庭秀為老親見在南海,欲得侍奉,亦語開府,放去養親。令喬為是家人,久以枑承,隨吾入內,聖人亦識,每偏驅使,辛勤最多,使李大夫與奏出家。 莊上【15】有牛兩頭,可准錢物十餘貫,將陪常住,用充價直【16】收贖。令喬院內,應緣道場所有幡華、楨(幀)像、諸功德等氈席、毯褥、銅器、瓷器、盠 (盞)杯,一切並舍入文殊閣下道場,永為供養,不得輒有零落,出外借人。吾緣身衣,並已舍盡。有金八十七兩,銀二百二十兩半,並將施入五台山金閣、玉華兩寺,裝修功德。所有傢具什物、漆器、鐵器、瓦器、床席、氈褥、床子、褥子,及諸雜一切物等,吾並舍與當院受用,子弟往來,須有投寄。梵夾,閣上藏中安置,其藏及經,為是敕賜鎮院安置。汝常為國轉讀,持念焚香,供養守護,並不得零落、損失。吾奏聖人造閣,下置文殊菩薩,上安漢梵之經,為國福田,永代供養。閣則大改已成,作家欠錢,裝飾未了。軒廊、門屋、僧房,亦未成立。所有搏零落殘方搏木,汝共大夫計會,善為聞奏,修崇了卻。閣成已後,奉為國家置三七僧,轉經念誦,永資聖壽,滿吾本願。東京和上塔所、師僧院舍、莊園,汝亦為吾勾當成立。其車牛、鄠縣交南庄並新買地、及御宿川貼得稻地、街南菜園,吾並舍留當院文殊閣下道場,轉念師僧,永充糧用、香油、炭火等供養,並不得出院破用,外人一切不得遮蘭【17】及有侵奪。其祥谷柴庄,將倍(陪)常住,其庄文契,並付寺家。 吾重告諸弟子:汝等須知,人代無常,誰免此也?師資之道,以法義情親,不同骨肉,與俗全別。汝等若依吾語,是吾法子,若違吾命,則非法緣。吾壽終後,並不得著服及有哭泣攀慕,憶吾即勤加念誦,是報吾恩。亦不得枉破錢財,威儀葬送。亦莫置其塋域,虛棄人功。唯持一床,盡須念誦,送至郊外,依法荼毗,取灰加持,便即散卻。亦不得立其靈機,圖寫吾形。儒生七十二子尚有心喪【18】,吾教灌頂相傳,都不然也。汝等諸子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即同普賢身,行普賢行,住普賢心,圓明廓周,五智齊現。修行如此,是契吾心,何勞驅驅營營,非法不益之事?吾所告焉,汝等須依吾此處分。恐後無憑,仍請三綱【19】、直歲【20】、徒眾等署名為記。鄔波馱耶【21】告。大曆九年歲次甲寅五月己亥朔七日乙巳 直歲慧達 典座明彥 都維那法高 寺主道遇 上座潛真 注釋: 【1】十八會瑜伽:瑜伽,梵文Yoga之音譯。《大日經疏·二》:「瑜伽,釋為相應。」所謂相應,即是觀行應理,密教之總名又稱瑜伽宗。十八會瑜伽,指不空三藏依十八會《金剛頂經》而建立起的金剛界十八會法。 【2】金閣含光:含光為不空三藏最早的弟子之一,印度人。天寶元年(742),隨師前往師子國求法,並隨師從龍智受五部灌頂,天寶五年返國後,又隨師輾轉長安、韶州、河西等地,助師譯經傳法。在武威開元寺,不空三藏開壇灌頂,含光受金剛界五部之法。安史之亂髮生後,不空三藏先被皇太子李亨詔回長安,含光稍後東歸,途遇皇太子北上,便隨其左右,為其師與肅宗之間傳遞消息,亦為肅宗定冊復京祈福修法。廣德二年(764)正月,不空三藏奏請置大興善寺大德四十九員,含光位列第二。師稱含光等「道業清高,洞明經戒,眾所欽尚,堪為師範。」永泰二年(766),不空三藏在五台山建造金閣寺及諸普通供養處,含光為奉使巡台,檢校督造。含光先後用了五年時間營造建成了著名的金閣寺及六處供養處,自此住持金閣寺,在五台山大興真言密教。含光在五台山是以朝廷功德僧的身份,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許可權。不空三藏入滅後,含光仍在五台山弘法,更受代宗器重。其晚年事迹不詳,可能圓寂於五台山。 【3】新羅慧超:史藉缺載,情況不詳。 【4】崇福慧朗:原為崇福寺僧,其籍貫及原來事迹不詳。得受金剛界五部密法,常在內道場修法。不空歿後,代宗敕令「僧慧朗專知撿校院事,兼及教授後學,」在大興善寺領導僧事,受代宗器重。大曆十三年(778)四月,代宗敕命慧朗為大興善寺上座,並總領寺務。慧朗在主持譯經院及大興善寺期間,依先師囑託,監造完成了文殊閣。不空三藏周年、三周年忌日,亦由慧朗主持齋會。至大曆十三年十一月,慧朗奉敕往五台山修功德,其後事迹不祥。慧朗在崇福寺和大興善寺有授法弟子多人,最為著名的是傳法弟子天竺阿闍黎。【5】保壽元皎:元皎為福州人。《宋高僧傳》載其「有志操,與眾不群,以持明為已務。」至德二年(757)肅宗從靈武還京時,元皎受詔隨侍聖駕,此時即以持誦應驗而聞名。據載,在鳳翔,元皎在開元寺檢校御置藥師道場,擇二十一名僧人六時贊念持誦,法會中忽然生出一叢李樹,有四十九莖。肅宗派內使驗實,非常驚喜,命元皎為內供奉。回長安後,元皎多在長生殿內道場持念。廣德二年(764)不空三藏奏請在大興善寺置大德四十九員,元皎亦在其列。大曆中患病,出內道場,退歸本寺,仍為保壽寺寺主。後來事迹不詳。 【6】覺超:代宗即位之前,覺超即已師事不空三藏,從受金剛界五部大法。代宗即位,隨師入內,為長生殿念誦僧,頗受殊禮。廣德二年經師奏請為大興善寺大德,其後出內之際,居住保壽寺。大曆十二年五月,覺超提出辭表,出內道場歸保壽寺,但仍保留內道場沙門的身份,不時地依敕修功德。覺超多次祈雨,頗為靈驗。代宗稱其「緇門領袖」,可見其地位之高。覺超有弟子契如、惠德,事迹無考。 【7】慧勝:事師二十餘年,受學普賢念誦法。不空歿後,奏請為師守塔,得敕准。後協助慧朗檢校大興善寺兩道場,具體負責本院事務和兩道場事務。大曆十三年代宗賜錦彩等,表彰其持念普賢法之功德。其後事迹不詳。 【8】青龍曇貞:玄宗朝時曇貞已有名聞,天寶十三年(754)惠果即投其門下,追隨八年,後從其受具足戒。曇貞大約在肅宗時從不空三藏受法,亦是主要弟子之一。曇貞賜居龍寺聖佛院,並長期在內道場持念,歷玄、肅、代、德四朝,為三朝國師,屢受寵遇,歿後謚號大照禪師。海雲《付法記》稱曇貞「不傳弟子,每有學者,雲東塔院有惠果阿闍黎,善通教相,可於彼學。」 【9】功德使李開府:指不空三藏俗弟子李元琮。功德使全稱為「勾當京城諸寺觀修功德使」。公元774年首見於文獻,為京城僧尼的總管。李元琮大約是第一個授此職位的人。開府全稱「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名。為二十九階榮銜之第一等,榮譽極大。李元琮雖為俗弟子,卻很受不空三藏的重視,早在開元末就侍奉不空三藏,二十九年隨師前往師子國求法,回來後一直隨侍不空三藏身邊,往來於不空三藏與朝廷之間,奏聞信息。天寶十三年,在武威從師受五部灌頂及金剛界大法。後來在肅宗登極復京的過程中,往來於不空三藏與肅宗之間,有一定的功勞,受到器重,受封官職。大曆年間,李元琮以監修功德事,除掌管京城功德活動外,並總領天下修功德事,在其任職期間為佛教事業尤其是密宗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亦倍受代宗寵遇及教內人士的肯定。 【10】河西南海,問道往來:指不空三藏寄止韶州和傳法河西時,李元琮專事聯繫並奏聞信息。 【11】凈影鴻臚,躬親供養:指不空三藏從師子國回來後敕住鴻臚寺、凈影寺期間,李元琮親自服侍供養。 【12】十七(尊)身:即金剛界十七尊法,金剛界大曼荼羅中間為毗盧遮那佛,東西南北四方各四大菩薩,共十六菩薩,故稱十七尊。 【13】監使李大夫:即內廷宦官李憲誠。自大曆三年(768)開始奉詔監護不空三藏,凡宣旨奉進,大都由他擔任,往來於不空三藏與代宗之間,為維繫二者的關係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被不空稱為「護法菩薩」。不空三藏遷化後,由他辦理喪事。後仍宣旨奉進於代宗與密教僧人之間。 【14】蘇但那野奢:應為人名,可能是外國人,具體情況不詳。 【15】莊上:唐代,寺院經濟空前高度發達,凡「國家大寺,如長安西明、慈恩等寺,除『口分』外,別有敕賜田莊,所有供給,並是國家供養。」(《法苑珠林》)「凡京畿上田美產,多歸浮屠。」(《新唐書·王縉傳》)「十分天下之財而佛有七八」(《舊唐書·辛替否傳》)。本文中提到的鄠縣交南庄等均為大興善寺的田莊。獨立而雄厚的寺院經濟的發展,是高僧們弘法的基礎,也是佛教獨立發展的重要標誌。 【16】直:通「值」。 【17】蘭:通「攔」。 【18】心喪:舊時師死,弟子守喪,不穿喪服,只在心中悼念,稱心喪。孔子逝後,弟子皆服心喪三年。 【19】三綱:寺院設三人管理事務,中國有上座、寺主、維那,或上座、維那、典座。以有德之人為綱繩提挈之故,雲綱。 【20】直歲:直,當。當一歲之幹事,稱直歲。 【21】鄔波馱耶:又稱優婆馱耶,梵文Updhyya之音譯,意為親教師,俗語稱和尚。 |
|
|
回復 引用 TOP |
|
|
白瑪拉姆(獅子)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白瑪拉姆(獅子) 當前離線
- UID
- 224
- 帖子
- 6355
- 精華
- 0
- 積分
- 6841
- 閱讀許可權
- 200
- 在線時間
- 1524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6-4-16
- 最後登錄
- 2010-10-9
管理員 |
5# 發表於 2009-8-3 14:49 | 只看該作者
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 ... p;extra=&page=3歷代高僧大德故事不空 (買空賣空) 「師父,我坐不住了,我的痔瘡又疼了。」 老和尚睜開眼,看見小和尚一臉痛苦,捂著屁股。到底是定力差些,不吃苦中苦,怎為人上人呢?老和尚搖搖頭。 「不妨。我這裡有不空金剛法師傳下來的《大隨求真言》,你念一遍,再將《普賢願行出生無邊法門經》讀三遍,就無事啦。」 老和尚抽出幾捲髮黃的經書交給小和尚。 「不空金剛法師可是從天竺來的真菩薩啊。他從小就沒了父母,好好的一個富貴婆羅門人家就煙消雲散了,他只好跟著叔父四處跑生意。後來碰到金剛智,金剛智可是能呼風喚雨的密宗大師,看上他的聰明敏捷,便收他做徒弟。玄宗在朝時,不空想到中國去,金剛智夜時就夢見寺院里的菩薩像排著隊,浩浩蕩蕩向東走哩。」 小和尚早已迫不及待,翻開書便讀。老和尚很是得意,接著說: 「不空金剛是法力無邊的。他來我們大唐,要經過南海。有一天遇到大風,大家都以為這回沒命了,因為無論怎樣向老天禱告,念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咒語,都不管事。眼看大船就要沉了,大家都放聲痛哭。這時海又浮出一條其大無比的鯨魚,掀起的浪象座小山,想到自己過一會就在又黑又濕的魚肚裡變成爛糊糊的東西,大家哭聲震天。『諸位不要害怕,我有大法可以救苦救難!"不空站在船頭,立定風中,右手緊握五股菩提心杵,左手拿一部《般若佛母經》,念了一通《大隨求》,即時風平浪靜,大鯨也不見了。 「這還不算什麼。他後來去到師子國(今錫蘭),請普賢阿闍梨開壇授法,功力更增,修成六通。哪六通呢?」 老和尚扳著手指說: 「神足通,身能飛行,如鳥之無礙,且能隨心所欲地變化身形;天眼通,不僅能透障視物,而且未來之事歷歷在目;天耳通,能聽聞極遠,極細微的聲音;他心通,能測知他人心思;宿命通,前世往事,了如指掌;漏盡通,能斷盡煩惱,水潑不進。到了六通的地步,就離成佛差不多啦。」 「一天,師子國國王搞斗象表演,不想大象發了狂,跑到大街上橫衝直撞,人們嚇得逃到高崗上遠遠看著。十幾頭大象衝過來,地都在發抖吶。不空就當街站著,動也不動,嘴裡嘰哩哇啦念咒,大象衝到他面前,奇怪,就象喝醉了酒,搖搖晃晃 的,都趴下了」 「國王看得呆了,連忙派人把不空迎進宮裡。國王伏在地上,摸著不空的腳說:『真是神人,真是神人啊!"日日用黃金做的壺裝滿名貴的香水,親自給不空沐浴。不空出盡了風頭吶。」 老和尚說得眉飛色舞,彷彿那香水都灑在自己身上。 「師父,聽說京城的雨水都由不空金剛作法得來,可是當真?」 「自然不假。有一年夏天一滴雨也沒下,莊稼都要旱死了。皇帝下詔書讓不空法師祈雨,而且不得拖延時限,雨要下得恰到好處,不多不少。不空法師立刻造起一個法壇。遍插各色旗幡。法壇中間放一把有綉墊的椅子,法師一邊念動咒語,一邊將個神木珠子在椅子上轉得飛快。神木珠子一停穩,就見電閃雷鳴,雨嘩嘩落下來。皇上大喜,立刻賞了一套紫袈裟,上面用金絲綉著佛像,光燦燦的,能把人弄得眼都花了。我們做弟子的也各自得了件好衣服。不料第二天又颳起惡風,飛砂走石,日頭都見不著。皇上趕緊請法師禳災,不空拿出一個銀瓶放在壇上,用手比划了幾下,風就停了。大家正高興呢,『呼"一聲,風又鋪天蓋地。莫非咒語給什麼外道邪人破了?一看,原來不知哪裡跑來只鵝,把銀瓶碰倒了。法師把銀瓶放正,風又停了。皇上一高興,擺開千僧齋慰勞我們,又賞了幾百匹上好的布。可惜那幾年天不怎麼旱。 「皇上從此十分敬重不空法師。皇上也有很多煩惱,要請法師運功化解吶,所以不空就在宮裡建了一個法壇,保著皇上和他的江山。至德初年(756 年),皇上在靈武、鳳翔(今陝西省寶雞縣、鳳翔縣)避難,不空法師一直跟著,運起畢生神力護持。要不然,安祿山那些兇猛的胡兵早把郭子儀和回紇兵殺個精光了。又有一回,西蕃、大石、康三國發六軍把西涼府(現青海、甘肅一帶)團團圍住,求救的羽檄星夜傳到京城。玄宗焦急啊,那可是個重鎮呀,如果派大部隊去救援,路途遙遠險惡,即使趕到,西涼城的軍民也怕餓死了。不空法師一拍胸脯,燃起香爐,急急念誦《仁王密語》二十七遍。「呼啦」一聲,只見殿上不知哪裡冒出來五百名神兵,金盔金甲,十分整齊,玄宗大吃一驚。不空法師朗聲說:『毗沙門天王子率領精兵救援西涼,請陛下速速開筵,讓他們吃飽開拔。"過了兩個月,西涼傳來捷報說:『某月某日,西涼城東北三十里左右之處,出現一隊騰雲駕霧的天兵天將,個個身材魁梧,吼聲如獅子,山崩地裂,蕃兵嚇得四處潰逃;敵人營地里有一隻金色大鼠跑來跑去,把敵人的弓弦全部咬斷,城北門樓來了一位光明天王,對著敵陣怒目而視,敵軍統帥肝膽俱裂云云。" 「你們現在看到每個城樓里都立一尊天王的塑像,便是皇帝的旨意,以表揚不空法師的解圍。運到寺里的賞賜堆積如山,更不在話下。」 「不空法師的神力屢有靈驗,結果來聽講法的人多極了,每回講完,我們總能拾好幾籮筐鞋子呢。有一次來了一個膀大腰圓的傢伙,眼睛冷森森的,看著讓人害怕。他對法師說:『弟子遭到報應,被變成北邙山裡的大蛇,整天在地上爬,肚皮都磨破了,餓了只能喝點露水。和尚,你再不想法度我出苦海,我就讓黃河水灌進洛陽城,誰也不能好好過日子!"法師便給這倒霉蛋說因果:『你原來怨恨心太重,才遭此惡報,如果現在你的仇恨不減,我可愛莫能助啊,你想想怎樣才會徹底消除怨恨吧。"過了幾天,去北邙山打柴的人發現一條巨蟒死在山澗里,臭味散發到好幾里外。不空法師肯定把它度到一個好地方去了。」 「那不空法師自己又去哪呢?」一個小和尚急切地問道。 「不如道。」老和尚頗為惆悵,「他圓寂前一天夜裡,我們好象睜著眼做夢:法師的金剛杵直飛上天,費了無數銀錢剛蓋起的文殊閣呼啦啦倒下來。早晨起床,有的人發現寺里的放生池不知怎麼就沒剩一滴水了,院子里的花一夜間就枯萎了。不過,他肯定是到一個好地方去啦,因為皇上封他做『肅國公"加開府儀同三司的爵位,送三千戶的食邑都留不住他。」 小和尚們聽得如痴如醉。 「師父,我……」那個得了痔瘡的小和尚囁囁嚅嚅。 「唔,不空金剛法師的真言念完啦?」 「念完了,不過,疼得更厲害了。」 |
我的QQ名叫獅子,把兩名合一,以免造成名字混淆誤會~:)祈禱加持我等之相續,祈禱加持內心趨正法,祈禱加持正法趨入道,祈禱加持修法無違緣,祈禱加持修行得究竟。 |
|
|
回復 引用 TOP |
|
|
很牛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很牛 當前離線
- UID
- 607
- 帖子
- 778
- 精華
- 0
- 積分
- 1237
- 閱讀許可權
- 70
- 在線時間
- 96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6-8-7
- 最後登錄
- 2010-9-20
論壇元老
|
6# 發表於 2009-11-23 09:57 | 只看該作者
頂禮一切古德祖師!晉宋齊梁唐代間, 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後者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 沙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若不諳斯旨, 往往將經容易看。 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3366平時應該多看高僧大德傳記 |
|
|
回復 引用 TOP |
|
|
大寶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大寶 當前離線
- UID
- 5766
- 帖子
- 280
- 精華
- 0
- 積分
- 0
- 閱讀許可權
- 10
- 在線時間
- 53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8-4-11
- 最後登錄
- 2010-7-26
新手上路 |
7# 發表於 2010-6-11 11:17 | 只看該作者
觀照的奇蹟 玄宗皇帝與一行和尚唐朝玄宗皇帝,初登帝位的十餘年中,任用姚崇、宋璟為相,國家大治。那時候佛教中出了位有名的大聖人——一行禪師,玄宗皇帝不但對他敬崇備至,而且禮為國師(見《佛祖統紀》)。在我國民間,普遍的遵行著一個夏曆,此歷由於合乎農民一年四季的農作,所以又叫「農曆」。很多人知道夏曆源於夏朝,但是,經過詳細的序訂,正確的修改,則是出自一位佛教的聖者——一行禪師之手,這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一行禪師是巨鹿(今順德冀州)人,俗姓張,名遂,盛唐初葉剡國公張公謹之後裔。幼年聰敏老成。讀書過目不忘,依止於普寂禪師,曾於法會中將盧鴻居士為法會所撰的一千言序文,略讀一遍即朗朗述出,不漏一字,盧鴻驚為神人,讚佩不已。玄宗皇帝聞名,召入宮內,問他有何才能,他說:「只一點點記憶力而已。」玄宗隨手拿出一本名冊給他看,他略一翻閱,便合上本子,按序呼名而出,不少一人,不錯一字。玄宗聽了,佩服至極,不覺走下龍床,向他合十施禮讚嘆道:「禪師真是一位大聖人啊!」 普寂禪師為了使一行增廣見識,鼓勵他去遊方。一行曾到當陽都,跟真纂律師學習古《易》,把陰陽經緯研究得非常透徹。從此,他對算學發生了極大的興趣,凡聞有知名算學家,他都前往求教。 一日,他到了天台山的國清寺,見寺旁另有一個小院,小院門前古松聳立,溪流橫前,景緻優美,不覺走到門前,探首朝內望望,聽到裡面有很熟練的打算盤聲音,他正側耳聽時,忽聞裡面有人說:「今有弟子從遠處來,我算著已到門外了,怎麼還沒有進來呢?」即時又聽到算盤子「簌」的一聲,裡面又講話了:「門前的溪水如果倒流,我的弟子就進來了。」一行在外聽得清楚,看看溪水果然倒流起來,於是便走了進來。一進門即向那位僧人伏倒在地,口稱:「弟子一行頂禮!」那位僧人立刻扶他起來,略述因緣後,即把所有演算法都教授予他。一行學成後,叩別恩師出門,倒流的溪水,這時才恢復了順流。 那時,有一位很有名氣的道士名叫邢和璞,曾拜會過一行禪師。他說:「漢朝時,有位名叫洛下閎的曾造過曆書,曾言八百年內,必有一日差錯,到那時候,必定會有聖人出世修正。算算期限,今年已滿,而一行禪師的《大衍曆》已經造了出來。由此而論,一行禪師豈不正是洛下閎預言之聖人嗎?」 一行禪師的《大衍曆》有五十二卷之多,已經編入《唐書·歷律志》,成為一部聖典。 一行禪師的日曆,四時行序,是最正確不過的。在以農為本的中國來說,無異是一部農民的下田工作指南。就以我們日常所聞的那些詞句來說如立春、芒種、清明、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冬至……等,顧名思義,便知道應該隨節令做些什麼事情了。所以中國民間,雖不認字的村夫,也都會隨著農曆指引而耕種收穫。現在,聯合國正打算改用日曆,真希望我們這部歷史悠久而又最實用的夏曆能夠當選。雖然,現在科學發達了,部分人力勝了天,但六十甲子的循環定律,仍有其神奇的效驗與吻合,如果我們拿這部歷考做為借鑒,防患於未然,也許有些災荒可以避免,甚至可以減少到最低的損失。 一行幼年時候,由於家貧,時常受惠於隔鄰一位王姥姥。及一行聞名於世為玄宗皇帝所欽重,時王姥姥的兒子因牽連一樁死案被判了刑,王姥姥知道一行在朝為皇帝之師,便跑來京城,向一行求救,期望皇帝能赦免兒子。一行聞聽後有些為難:不設法吧,於「情」則說不過去;想法營救吧,又與「法」上難打交道。就對王姥姥說:「過去我受了你許多恩惠,應該報答的,你要什麼東西都可以,獨這件事不好說。」王姥姥發急地說:「我什麼東西都不要,只要我的兒子,如果你不能救他,我先死了這條老命吧!」一行禪師安慰她:「請你不要動怒,我想辦法營救你的兒子就是了。」 送走了王姥姥後,一行細心地佔算了一下,然後,他叫兩個僕役模樣的人來,對他們說:「我交給你們兩條布袋,明天中午時分,請你們到某街去等候,如果看到有一隻母豬帶領七隻小豬從那裡經過時,將母豬趕跑,把小豬全部捉回來,不能少掉一隻。」 次日,兩個僕役果然把那七隻小豬都捉了來。一行禪師早已備好一隻大瓮,把它們一一放進瓮中後,放上蓋子,然後又念了幾遍密咒。 又一日,玄宗皇帝下旨召請一行上殿,有事議論。進了宮,玄宗問一行道:「太史奏說昨夜北斗七星完全不見了,失蹤得奇怪,禪師看看是為了什麼呢?」 一行說:「以前後魏時,曾失掉過熒惑星,與後魏不利。如今帝車星也不見了,恐有不側的天災降臨。我看最好是大赦天下,慈濟萬民,以盛德的感召,也許能迴轉天意,轉危為安。」 唐玄宗聞聽一行禪師所說,立刻下令大赦天下,開釋囚犯,賑濟貧民,救度苦厄……當晚,北半星出現了一顆,以後每晚出現一顆。經七日,一行才把七隻小豬放完,北斗七星也全部出現。玄宗皇帝君臣人等,每晚著北斗星仰望、議論、歡喜,竟不知道是一行在幕後做的好事呢! 一日,玄宗於大明宮問一行禪師關於社稷運數,一行顧左右而言他。玄宗問了數次,一行才說:「鑾輿有萬里之行,社稷終吉。」玄宗當時不解其意,而錯會為吉語,所以非常高興。一行又送與玄宗一個小盒說:「緊急時開看。」玄宗接過來搖一搖,裡面似有一物,但不知是什麼東西。回去終不能釋然,便私自打開來看,盒中只有「當歸」一小片,玄宗亦不知是什麼意思。後來安祿山造反,玄宗倉皇逃入四川,鑾駕經過萬里橋時,玄宗皇帝才忽然憶及一行之言,及贈當歸之意。當歸,四川出產,如今回到了故鄉,豈不是「當歸」之意;又照一行的話推算,唐朝末年的皇帝是昭宗,昭宗曾封過吉王,這不是「終吉」的預言嗎! 開元十五年九月,一行卧病華嚴寺,玄宗夜夢禪師有疾,派人往視果然。於是詔請京城大德,為一行設壇消災,不久病就好了。到了十月八日,一行隨玄宗往新豐,忽以香湯沐浴,換上乾淨衣服,往禪床上一坐,便圓寂了,享壽四十五歲。 玄宗聞聽一行去世的消息,哭哀過度,輟朝三日,並下旨停龕三七,讓國人瞻禮追悼。在此三七日中,一行禪師容貌如生,鬚髮日長。玄宗親制碑書於石,出庫銀五十萬,為一行建塔及鑄制銅像,謚號大惠禪師。 宋朝的歐陽修,在他修刪唐史時,凡是有關佛教的好事,都被他刪除了。但是,獨對一行的《大衍曆》,特別尊重而予以保留,並讚揚的說:「自太初至麟德歷,凡二十三家,與天雖近而未詳,至一行則詳且密矣。其倚數立法,固無以易也,後世雖有作者,皆依仿而已!」 |
|
|
回復 引用 TOP
|
|
|
當勤精進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當勤精進 當前離線
- UID
- 5901
- 帖子
- 76
- 精華
- 0
- 積分
- 0
- 閱讀許可權
- 10
- 在線時間
- 14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8-12-25
- 最後登錄
- 2010-8-10
新手上路 |
8# 發表於 2010-7-26 07:49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佛教史四大譯師——不空三藏法師
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2103&page=1#pid41930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我國的南北方廣泛傳播,佛經的翻譯也就在更大的規模上展開,並得到了當時最高統治者的直接支持和提倡。漢譯佛典的絕大部分就是在這一時期和而後的隋唐時代翻譯完成的。在佛教傳入我國的近兩千年的漫長歲月中,有名姓記載的佛教翻譯家有二百餘名,共譯佛教典籍2100餘種、6000餘卷,他們中的傑出代表就是中國佛教史上稱作「四大翻譯家」的鳩摩羅什、真諦、玄奘和不空。由於他們突出的貢獻,佛教典籍被系統地譯介到我國,從而推動了佛教在我國的傳播和發展。...... 不空(705-774),唐代名僧,不空金剛的略稱,與善無畏、金剛智並稱「開元三大士」,唐代密宗的創始人。據僧傳記載,不空原為南天竺師子國(今斯里蘭卡)人,幼年出家,十四歲在闍婆國(今爪哇)遇金剛智,拜其為師,隨來中國。二十歲在洛陽廣福寺受比丘戒,隨後即參加金剛智的譯經活動,前後計十八年。開元二十九年(741),金剛智病逝,不空曾奉命赴師子國,一方面受學密法,同時廣事搜集密藏和各種經論,得密教經典80部,大小乘經論20部,總計1200餘卷,天寶五年(746)返回長安繼續從事譯經活動。 不空歷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從事譯經活動四十餘年,前後譯經111部143卷,其中重要的有《金剛頂經》、《理趣經》以及《仁王經》等。唐大曆九年(774)病逝,終年七十歲。 密教一派是七世紀初在印度形成的一個佛教宗派。密教在印度出現不到一個世紀,就由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等人在唐開元年間傳入我國,並形成我國最初的「密宗」。開元年間,不空等因經常為皇帝、朝廷的安康和「息難除災」誦秘密真言(咒)和修法令,備受重視,先後被封為「國師」。尤其是不空「翼贊三朝」,不僅位列「國公」,還受封「食邑三千戶」。可見他的地位聲望之高。
另外三位譯師的傳記: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2103過去七佛譯經師─鳩摩羅什法師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3655真諦三藏古德紀念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1144眾生福德根源玄奘法師
|
|
|
回復 引用 TOP |
|
|
光明雲 管理員
發短消息
加為好友
光明雲 當前離線
- UID
- 234
- 帖子
- 2086
- 精華
- 0
- 積分
- 2368
- 閱讀許可權
- 200
- 在線時間
- 1223 小時
- 註冊時間
- 2006-4-16
- 最後登錄
- 2010-10-9
管理員 |
9# 發表於 2010-8-30 22:57 | 只看該作者
http://bbs.ningma.com/viewthread.php?tid=3490&page=1#pid23825大師們的道場——大興善寺 |
|
|
回復 引用 TOP |
|
|
推薦閱讀:
※銀屑病類型及其外用藥物介紹
※甲亢碘-131治療介紹及注意事項
※世界一、二線品牌詳細介紹
※嘉蔭草堂·川厚靈片介紹
※介紹三種高端毒蛇
TAG:人生 | 紀念 | 介紹 | 凈化 | Power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