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 | 入道方便(一) 一<入道安心要方便門>抄略
入道方便(一)
入道安心要方便門>抄略
-聖嚴法師-
1.為有緣根熟者,說我此法。要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好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文殊說般若經》云:「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夫身心方寸,舉足不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普賢觀經》云:「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是名第一懺。拼除三毒心、攀緣心、覺觀心。念佛心心相續,忽然澄寂,更無所緣念。《大品經》云:「無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無所念?即念佛心名無所念。離心無別有佛,離佛無別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所以者何?識無形,佛無形,佛無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
常憶念佛,攀緣不起,則泯然無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憶佛心謝,更不須徵,即看此等心,即是如來真實法性之身,亦名正法,亦名佛性,亦名諸法實性、實際,亦名凈土,亦名菩提、金剛三昧、本覺等,亦名涅槃界、般若等。名雖無量,皆同一體。
亦無能觀所觀之意,如是等心,要令清凈,常現在前,一切諸緣不能幹亂。何以故?一切諸事皆是如來一法身故。住是心中,諸結煩惱自然除滅。於一塵中,具無量世界,無量世界集一毛端。於其本事如故,不相妨礙。《華嚴經》云:「有一經卷,在微塵中,見三千大世界事。」
略舉安心,不可具盡。其中善巧,出自方寸。
2.略為後生疑者,假為一問:如來法身若此者,何故復有相好之身,現世說法?
信曰:正以如來法性之身,清凈圓滿,一切像類,悉於中現。而法性身,無心起作,如玻璃鏡,懸在高堂,一切像悉於中現,鏡亦無心,能現種種。經云:「如來現世說法者,眾生妄想故。」今行者若修心盡凈,則知如來常不說法,說是乃為具足多聞。聞者一切相也。是以經云:「眾生根有無量故,所以說法無量,說法無量故,羲亦無量羲。無量羲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則無相也。名為實相。則泯然清凈是也。斯之誠言,則為證也。(中略)
何者是禪師?
信曰:不為靜亂所惱者,即是好禪。用心人常住於止,心則沈沒;久住於觀,心則散亂。《法華經》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凈?
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計念、亦不思惟、亦不觀行、亦不散亂,直任運,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獨一清凈究竟處,心自明凈。或可諦看,心即得明凈,心如明鏡。或可一年,心更明凈。或可三五年心更明凈。或可因人為說,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須說,得解經道。眾生心性,譬如寶珠沒水,不濁珠隱,水清珠顯。為謗三寶,破和合僧,諸見煩惱所污,貪瞋顛倒所染,眾生不悟,心性本來常清凈。故有學者取悟不同,有如此差別。(中略)
3.又古時智敏禪師訓曰:「學道之法,必須解行相扶,行知心之根源,及諸體用,見理分明無惑,然後功業可成。一解千從,一迷萬惑。」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此非虛方。
《無量壽經》(案實為《觀無量壽經》)。云:「諸佛法身,入一切心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知佛即是心,心外更無別佛也。
略而言之,凡有五種:
一者,知心體——體性清凈,體與佛同。
二者,知心用——用生法寶,起作恆上,萬惑皆如。
三者,常覺不停——覺心在前,覺法無相。
四者,常觀身空寂——內外通同,入身於法界之中。
五者,守一不移——動靜常住,能令學者明見佛性,早入定門。
諸經觀法,備有多種,傅大師所說,獨舉守一不移,先當修身審觀,以身為本。(中略)
又常觀自身,空凈,如影,可見不可得,智從影中生,畢竟無處所,不動而應物,變化無有窮。空中生六根,六根亦空寂。所對六塵境,了知是夢幻。如眼見物時,眼中無有物。如鏡照面像,了了極分明。空中現形影,鏡中無一物。當知人面不來入鏡中,鏡亦不往入人面。如此委曲,知鏡之與面,從本已來,不出不入,不來不去,即是如來之羲。(中略)如此觀察知,是為觀空寂。(中略)
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凈眼,住意看一物,無間晝夜時,專精常不動。其心欲馳散,爭手還攝來。如繩系鳥足,欲飛還掣取,終日看不已,泯然心逢定(中略)
4.若初學者坐禪時,於一靜處,直觀身心,四大五陰,(中略)從本以空寂,不生不滅,平等無二。從本以來無所有,究竟寂滅。從本以來清凈解脫。不問晝夜,行住坐卧,常作此觀。即知自身,猶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熱時炎,如空欲響。(中略)依此行者,無不得入無生正理。
復次,若心緣異境,覺起進即觀起處,畢竟不起。此心緣生時,不從十方來,去亦無所止。常觀攀緣、覺觀、妄識、思想、雜念,亂心不起,即得麤住。若得住心,更無緣慮,即隨分寂定,亦得隨分息諸煩惱。(中略)
5.初學坐禪看心,獨坐一處,先端身正坐,寬衣解帶,放身縱體,自按摩七八翻。令腹中嗌氣出盡,即滔然得性清虛恬凈,身心調適,然安心神,則窈窈冥冥,氣息清冷,徐徐斂心,神道清利,心地明凈,觀察分明,內外空凈,即心性寂滅。如其寂滅,則聖心顯矣。性雖無形,志節恆在然,幽靈不竭,常存朗然,是名佛性。見佛性者,永離生死,名出世人。是故《維摩經》云:「豁然還得本心。」信其言也。悟佛性者,名菩薩人,亦名悟道人,亦名識理人,亦名得性人。(中略)
凡捨身之法,先定空空心,使心境寂凈,鑄想玄寂,令心不移。心性寂定,即斷攀緣,窈窈冥冥,凝凈心虛,則幾泊恬乎,泯然氣盡,住清凈法身,不受後有。若起心失念,不免受生也。此是前定心境,法應如是,此是作法。法本無法,始名為法,法則無作。夫無作之法,真實法也。(中略)(錄自《楞伽師資記》大正八五·一二八六——一二八九)
豁然還得本心
願你能成為 /你所在之處的 / 那道光明
|中國噶舉中心|
讓我們共同搭建一個沒有邊界的精神樂園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spiritual paradise without borders.
弟子,要堅定,堅強,上師一直在看護和注視你,你感覺到力量了嗎?
Disciples, to strengthen, strong, Guru has been nursing and watching you,
yet you feel the power?
推薦閱讀:
※解酒最方便的n種方法 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了
※炒瓜子用這個神器呀!不用翻炒,不怕糊,真是太方便啦!
※速食麵比3年前少賣80億包,速食麵銷量為何下跌?
※方便有餘土的凈穢之相
※善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