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去賞識自己的孩子
每一章中,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實例來探討讚賞給孩子帶來的結果。其實,不僅是小孩子,我們大人也不是更多地期望別人的讚賞,認同嗎;對於不充分的批評和指責,我們都不喜歡甚至不願意去接受,更何況是小孩子呢。小孩子它們的年齡比較小,稚氣未脫,還未能正確地認真到自己的位置,我們作為父母、教師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一個評價,都可能會影響到他的一生。
在本書的第一章第二小節「教育中不能沒有賞識」中,編者舉了一個例子,大致是這樣的:心理學家哈洛克為了驗證自己的理論「讚揚孩子比嚴厲譴責孩子更有利於孩子的智力和心理成長」,作了一項獎懲混合的比較研究。他選擇了許多數學天賦相同的學生,分為四組。在給第一組上課時,課前總要讚賞他們作業成績優良。對第二組剛好相反,對好的不表揚,對成績差者嚴厲譴責。對第三組,既不表揚也不譴責,但讓他們知道一二組每天發生的情形。第四組則安排在其他地方,不讓他們知道其他三組的情形,對他們的成績不讚揚不譴責。不久,受讚揚的一組和受譴責的二組的成績立刻有了顯著的進步,約改進35﹪~40﹪,第三組成績有進步但只有一二組的一半。但如此繼續下去,情形有了顯著變化,受讚揚的一組成績進步了79﹪,受譴責的二組和不受獎懲的三組的成績低落下去,被隔離的四組的成績也有所降低。這個實驗不僅說明了讚揚和譴責對學生的影響還表明了譴責和懲罰的真正性質。從短時間看,譴責與讚揚有同樣的效果,但從長時間看,讚揚要比譴責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做為母親和教育者,應該讓教育充滿賞識。要對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小題大做、時刻讚賞,逐步形成燎原之勢,讓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中覺醒。一個賞識的微笑,就像陽光照在含苞欲放的花朵上。對渴望賞識的孩子而言,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轉折點。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提起拿破崙,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所知道的是他所擁有的成就。可又有誰知道,他小時候曾被認定為是一個壞孩子。不論村子裡發生什麼壞事,大家都認定是他乾的,連他的父親和哥哥也認為他很壞。既然大家都那麼認為,拿破崙也就無所謂了,於是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直到他的繼母出現。當這個陌生的女人走進家門的時候,她愉快地跟每一個人打招呼,當走到拿破崙的面前,他很冷漠的看著她。父親介紹說:「這是拿破崙,全家最壞的孩子。」可令拿破崙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所說的話。她把手放在拿破崙的肩上看著他,眼裡閃爍著光芒。「最壞的孩子?」她說,「一點也不,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從此以後,拿破崙正如他的繼母所說的那樣,成了全家最聰明的孩子。可以說,沒有繼母就沒有擁有成就的拿破崙,是繼母造就了他。因為她相信他是個好孩子。不難看出,這個故事印證了賞識教育法中的一個觀點: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因為小孩子會在無意識中按照父母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達到父母讚揚或者抱怨中屢次提到的「期望」。因此我們作為父母,不妨試著去賞識自己的孩子,這將是一個了不起的實踐。當我們換了一種心態,以賞識的目光激勵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會變成天才。
推薦閱讀:
※轉變你自己生活的25種方法
※2014經典語錄: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風景,這就是人生。
※認識自己,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晚安心語: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別為難自己
※碎碎心語:單曲循環,其實聽的是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