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劍法大全中之練劍要訣 ← 傳統武術 ← 武當雜誌論壇

標題:武當劍法大全中之練劍要訣1樓 qiqi 發表於:2010-3-23 8:56:48

劍法述要 劍道之道。全憑乎神。神足而道成。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神練成道。劍神合一。 是近道矣。 武當劍法。外兼各家拳術之長。內練陰陽中和之氣。習此道者。當以無漏為先。保精養氣。寧神抱一。同時學習內家拳為之基礎。基礎概立。然後練習劍法。方得事半功倍。蓋使劍亦如使拳。不外意氣為君。而眼法手法步法身法腰法為臣。是故令其閃展騰拿之輕靈便捷。則有如八卦拳。其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腰活腕。氣沉丹田。力由脊發。則有如太極拳。而其出劍之精神。勇往直前。如矢赴的。敵劍未動。我劍已到。則又如形意拳也。

劍法十三勢 武當劍法。大別為十三勢。以十三字名之。即抽提帶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冼。 亦似太極拳之□履擠按。采列肘靠。前後進退。左顧右盼。中定也。此外另有舞劍。 未有定式非到劍術純妙不能學習。非口授面傳。不能領會。

練劍之基本 一眼神二手法三身法四步法

練劍歌 頭腦心眼如司令。手足腰胯如部曲。內勁倉庫丹田是。精氣神膽須充足。內外功夫勤修練。身劍合一方成道。 (注)丹田譬猶倉庫。蓄內勁之所也。身劍合一者。劍恍如其人肢體一部。凡其人之內勁能直貫注劍鋒。則其鋒不可犯也。

心空歌 歌曰。手心空。使劍活。足心空。行步捷。頂心空。心眼一。

練劍之精神 一膽力。二內勁。三迅速。四沉著。 劍法之基本。外四要也。劍法之精神。內四要也。內外精練。庶乎近焉。 (注) 內勁雲示與變勁拙力不同。但無悠久之功夫。無正確之教練。無持久之毅力。決無成績可言。是練劍者長習內家拳以蓄內勁。內勁之雲其所由來者漸。非一朝一夕所能致也。

用劍之要訣 用劍之要訣全在觀變(眼神)。彼微動我先動(手法)。動則變(身法)。變則著矣(步法)。此皿句皆在一個字行之。所為一寸匕。所謂險中險(膽力)。即劍不離手(迅速)。 手不著劍是也(沉著)。 (注)劍為短兵器中之王。三面皆刃。故其用泠與單刀迥異。 時下流行之劍法大率勵入刀法。雖劍光耀目。實類花刀。不足稱也。 註:文述的武當內家對手劍法譜乃浮山圓虛道人傳授李景林(李晨芳將軍?)之武當劍法,有異一般劍法套路。全文由濮冰如(濮玉?),乃李先生第二代傳人於55年前手抄紀錄而成,現經其師弟余仁霖先生整理公開發表於北京「武魂」雜誌。文章內容與另一古藉「武當劍法大全」內容大致相同,該書乃由諸季亭記錄李晨芳將軍口述劍法心德輯錄而成。如經考據,則此種武當劍法可能是失傳了的實戰劍法,武術愛好者應珍惜之及加以整理研究,其中劍理尤為重要。 武當劍法十三勢"指李景林傳武當劍的十三個基本劍式。包括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黃元秀《武當劍法大要》釋:"抽"分上抽、下抽二法。其式均系持劍手手心向下,手背向上,劍尖向前方。對準敵腕之上或下部,往右抽拉。"帶"分直帶、平帶二法。直帶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隨身後仰,順勢向後帶回。平帶是持劍手手心向上,手背向下,劍尖向左平拉。"提",分前提、後提二法。其式均系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劍尖斜向前下方,手腕上提。提時重心前移(或進步)者為前提;重心後移(或撤步)者為後提。"格",分下格,翻格二法。下格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由斜下向上斜格敵腕。翻格是敵近身時閃開其鋒,持劍手由手心向內內旋成手心向外,使劍由下向敵腕翻格。"擊",分正擊、反擊二法。正擊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身平行於地面向前刺擊。反擊是指劍尖著力點偏重外側的擊。"刺",分側刺、平刺二法。側刺是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面豎直向前直刺。平刺是持劍手手心向上,劍面扁平向前直刺。"點",持劍手手心向內,劍面豎直,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上向下點擊敵畹。"崩",分正崩、反崩二法。正崩是持劍手手心向內,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下向上直挑敵腕。反崩是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身臂不動,以腕力使劍尖由下向上直挑敵腕。"劈",持劍手手心向內,劍由上向前下直劈。"截",分平截、左截、右截、反截四種。持劍手手心向內,以劍前部向前截敵腕為平截;向右閃身,劍向左方截敵腕為左截;反之為右截;持劍手內旋成手心向外,劍由下向上截敵魄為反截。"攪",分橫攪直攪二法。絞式均以劍尖繞腕劃圈,自己之手腕要避開對方劍尖繞行。側絞為橫攪,前絞為直。"壓",持劍手手心向下,使劍身直向下壓敵劍。"洗",持劍手外旋成手心向外,劍面豎直由下向上撩擊。劍綱: 劍式 梵谷底、斜正、曲直、左右、進退、伸縮、每一動作為一式,曰劍式。 劍情 彼如此來,吾如此應,有感而動,不在人先,不落人後,曰劍情。 劍理 動必有由,曰劍理。 劍勢 劍在敵旁,動必能及,隨機應變,無所不通(適),使敵生畏,能敗敵而不為敵所敗,曰劍勢。 劍德 謙而不滿,敬以採事,遜乃不遨(傲),敏乃能捷,慧才見巧,制而能讓,敵敗不怨,曰劍德。 劍意 知己知彼,相敵而動,曰劍意。 劍志 能避人險,動必傷人,曰劍志。 劍法 人以此式來,我以此式應之,或以變式施之,總以能脫險而加刺擊於敵人不必以第二式之動作即能取勝者,曰劍法。 劍用 經者常也,庸者不易也。無成法不能為彀率,舍規矩不能成方圓,守經不變則為拙工。若尺矩不失,因物而施,曰劍用。 劍法十三勢疏証: 劍法十三勢名稱——擊、截、刺、抽、劈、洗、格、帶、提、壓、點、棚、攪。 十三勢之功能——擊,敲之使退也;截,阻之勿進也;刺,?之於前也;抽、拔(之)於後也;劈,由上斬下也;洗,由下掠上也;格,破其實而陷之也;帶,攻其虛而避之也;提,撬之使揚也;壓,鎮之使定也;點,制之於上也;棚,制之於下也;攪,能失敵之主張,居中御外,統領八才,凡十二勢之動作皆兼而之者也。 十三勢之對象——擊與截對,刺與抽對;劈與洗對;格與帶對;提與壓對;點與棚對。天地有陰陽,即有順逆、相對、交錯,而後消長變化生焉。故此十二勢其勢皆相反也。攪,惟此一勢,則無論陰陽橫直,皆我自為之,不因人而成事,亦無與對抗者。 十三勢之攻守——擊、刺、劈、格、提、點皆有攻之勢也。截、抽、洗、帶〉壓、棚皆有守之勢也。攪,有攻有守,能攻能守,或攻或守,似攻似守,是攻是守,又兼有彼十二勢之才能以成己勢,故能統眾而為師,相彼而後動,其態圓,得天地之正形,是為各勢之冠,其(它)諸勢中無一足與相配相敵,無不為其所化者也。 劍學一道,綿延久遠,自光民發明了金屬冶煉技術始,劍已是非常普遍的兵器了。劍有其形,從出土的春秋時胄銅劍到現代的鋼劍,其形制都未出現大的變化。劍的主要部分是劍身,按傳統武當劍學術語劍體分「二弦、三鋒、四刃」,劍有此形,而性定矣。拳諺日:「劍用兩面刃。」乃是言三鋒、四刃,可以縱橫如意,而劍身前後筆直二弦以定其局,由是劍得中道,中道者,王道也。 武林中,武當派以劍術精妙而馳譽。武當內家劍學,遠追真武,相傳真武大帝成道時,剖腹始煉成飛劍,震動三界,至今武當門內有「神劍長鳴於海上,太極密術盪散人間」之語,是對內家劍學流派的概括,亦見劍術要義之密守深隱,列為不傳之珍。因道家修持,劍為降魔護身之利器,內功演道,劍作無形,有慧劍喻示智慧成就,護持丹砂之密傳內家劍學,承襲漢唐賢俠劍道之遺風,屬江湖秘技,然總其理亦出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教學說。清代丁秉仁在其小說中論劍道曰:「劍仙一道,乃總統於三教,吾道所行之事,不離仁、義、禮、智、信,是尊儒教也;積功累行,置皮囊於度外,是尊釋教也;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揮金如土,廣度有情,是尊道教也……。」劍學一道,可謂儒、釋、道三家教外別傳,鮮為人知。道家自王重陽祖師,首倡「三教合一」之說,王重陽祖師當年曾有「會四海之風於一堂」的佳話,三豐祖師,承前賢遺脈,合金蓮正宗,參以賢俠劍道及江湖秘技而創武當(李兆生:《翰墨緣》),又曾於終南山遇火龍真人授以大道天遁劍法。三豐祖師開派之初,提出「內執丹道,外顯金鋒」的修持思想。自此武當門中,劍事精絕。然武當門規謹嚴,以行道參真為旨圭,從未將劍術外傳,致使這一宗劍學成為傳奇。近代李景林先生披露了武當劍術的三乘境界:「下乘長劍舞術,中乘匕首飛術,上乘偃月神術。」並發表了下乘劍術的劍潛,由其後人編套路傳世,引起武術界震動。然武當正宗劍術雖三乘,理實一貫,不離內功氣化之道,持劍在手,劍即為手臂之延伸,以氣運身,身劍相隨,發於靈動,會於劍理,是為內家劍術,並無一定之規距,講的是「合劍理,明劍意」三盤錯運。古人論詩臼:「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梁朝·鍾嶸:《詩品》),寫出了藝術的起源。劍與藝通,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梧草法,成一代草聖,羲之「為右將軍,而以善書名,是武人通藝之典範。內家之長劍舞術,實為氣化狀態下人劍相感而發。明劍理,盡劍性,以劍帶人,人劍合一,方為真武術。劍形定劍性,此中演出「劈、刺、撩、抹、抽、截、橫、倒」八種劍法。八法相推,錯運連環,臨敵交鋒,遊刃有餘,乃成擊舞雙並之術。此為下乘劍學的境界,至此已人正途。復使劍體通靈,易長為短,以人會劍,融神鍛鑄,有「倒換銀河,金波沖舉」之持,是法合于丹道,實難盡言。 東北龍虎堂藏本《慘真圖》中錄有前輩師真言劍詩一首,可證劍學高乘之境:                            返觀慧照周丹野, 長行司天煉魂魄。 慧劍啟於真晶里, 如影隨形人太虛。 蓋言之,劍在兵器中屬鳳,翩翩翔動之形出於手腕,腕運指使須圓活自如,切忌握死劍把。「劈、刺、撩、抹、抽、截、橫、倒」為內家八劍,暗合八卦。易學中八卦柑盪推演為六十四卦。劍術中人卦相錯而至變化無窮,皆出於此八法。尚有五字心法,合為玄門十三劍。然所有劍法,均可由一個「二儀環」化出。二儀環之形,實為「陰陽魚」之「S」線形。 圖中之殲上的曲線由劍尖在空中運行的軌跡組成。於環上的任一點皆可演化出入法。運劍時切記劍尖時刻不能離開人體的重心線,否則必然失勢。三鋒四刃在每一瞬間的變化中都應能文待清楚用的是哪一部份。心中有數但卻含而不露。外象如行雲流水,環環相扣。鋒芒乍隱乍顯而滴水不漏,方稱運劍也。 上述為內家劍術的基本常識,看似甚為簡易,然非以氣運劍不能將二儀環劃圓,亦不能將二儀環化開。此中所貴者,一靈難求。內家正宗劍術過去僅限於門內授受,因其理宗於傳統的太乙神功脈系,學劍者均有內家拳、掌基礎。持劍運化是水到渠成之事。師傅授徒時,只須向其交待基本的劍理,使之在運化中不逾法度。練者於運劍中體會劍的性情,悟徹劍理、劍法。從來見手把手一招一式學練者。緣一招一式的教習,得到的只是這一招一式。而從規矩人手,於劍法的悟得,是一通百通。能抓住本質,使功夫上身。這之間的差別,就如一滴水與江河相比。此為武學中的捷法心傳。 武當功夫,遵三豐一脈,內執丹道,外顯金鋒,是道演良工。劍學存真,乃於有形中求無形。武法的升華,日人身已備劍體,盡金鋒之性情,發真如之愁性,得流珠灌養。金生麗水,火逼金行,劍法合于丹砂符火。佩之金鋒,斂為丹砂,以武人道,登內家之堂奧者莫離平此也。至今神州故地,尚留有三十六品神仙劍絕學,法演蒼桑。 時甲戌年春分日,有歌曰: 一從滄山留劍跡,茫茫世事已經年。 金台印月丹丘冷,玉虛拓映衰革殘。 武當留存真訣秘,八法神術動羅天。 三烽四刃凝劍體,丸瀉顯飛合丹源。 更同俠氣貫膽肝,鑄成寒刃誅邪好。 五指力齊舒劍氣,金波沖舉盪雲煙。 妙山老者神霄客,滄桑秘演太和巔。

推薦閱讀:

行走的木棉樹 - 精品散文 - 散文隨筆 - 讀者論壇 《讀者》雜誌官方論壇,讀者文章閱讀...
好的論壇分享
乾隆帝六下江南探望親生父母之謎 |歷史天空 - 雅虎論壇
詩詞論壇/15期
轉《窮通寶鑒》釋讀:水木羅漢(原文:干支論壇

TAG:傳統 | 雜誌 | 武術 | 傳統武術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