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森:《俞凈意公遇灶神記》學習心得 第4集--學佛網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各位朋友,大家好!請坐。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俞凈意公遇灶神記》。我們昨天講到俞凈意公遇到灶神爺示現,變成一位叫張先生的人到他家裡點化他,非常直率,把俞凈意公身上的毛病、習氣一一舉出來。這些毛病、習氣要戒除,是俞凈意公在鄉里文昌社所提倡的規條,但是俞凈意公條條都犯了,所以張先生對他非常不客氣,告訴他,你是專務虛名,根本沒有做到你自己所提倡的規條。

  我們可以想像,這個文昌社所制定的規條,可能他鄉里真正依教奉行的人是少之又少的。為什麼?因為提倡這個規條的人,俞凈意公先生自己都沒有做到,他自己沒做到,怎麼可能說要人跟他學、跟他做?所以一定要自己先做到,才可以去講,講出來的才可以感人。好像學習《弟子規》,很多父母認為《弟子規》是給自己的兒女學習的,叫自己的子女去背,但見到他們背了《弟子規》之後,沒什麼進步,反而增加了很多傲慢。以前不會背《弟子規》,他還沒這麼傲慢,現在他會背《弟子規》了,他竟然看不起父母,原因何在?這個原因是做父母的沒真正把《弟子規》做出來,所以這些子女見到父母沒做到,他當然不服氣了,「你都沒做到,怎可以叫我去做?」所以,學習《弟子規》我們要知道,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自己做到之後,然後才去勸導其他人做到。在一個家庭裡面,《弟子規》是給父母做的,是父母表演的一部教材,他把《弟子規》條條都做出來,做給自己的兒女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化的效果,兒女看到父母做到,自然就明白《弟子規》了。

  我們的師父上人非常重視提倡《弟子規》的學習,因為,如果《弟子規》都做不到,學佛根本就沒基礎,不可能會入門的。所以我們學完這一篇《俞凈意公遇灶神記》之後,明白如何改造命運,就要真正去落實,把我們的生活、思想糾正過來。用什麼標準?用《弟子規》、用《太上感應篇》、用《十善業道經》。所以我們完成這篇文章的學習之後,就會一起學習《弟子規》。今天和明天,我們可以圓滿這篇文章了,從後天,二十三號開始,我們就會一起來學習《弟子規》。我們今天來繼續看《俞凈意公遇灶神記》的正文。請看第二章,「灶神勸勉」的第七段:

  【君連歲所焚之疏。悉陳於天。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惡。數年無一善行可記。但於私居獨處中。見君之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此諸種種意惡。固結於中。神注已多。天罰日甚。君逃禍不暇。何由祈福哉。】

  到這裡是一段。張先生指出俞凈意公的意惡,接著告訴他,你每年除夕時寫的疏文,不是沒上達到上帝那裡,有稟告到他那裡。上帝都看過你的疏文,所以他很關心你,他派『日游使者』,他的大使到你家裡視察,看看你究竟有沒有可以給你加福的地方,看看你的善惡。你如果是善,你就加福,就有福;如果你還是惡,就沒辦法加上。看了幾年,都『無一善行可記』。這個『上帝』是民間所講的玉皇大帝,在佛家裡面叫做忉利天主,也叫做三十三天天主,是天上的皇帝。他是屬於欲界天的,欲界天再上有色界天和無色界天。上帝也是六道中的眾生之一,但這種眾生比我們人要高級得多,他們的智慧、福報要比我們高得多。他知道因果報應,他知道慈悲關懷一切眾生。天人的福報是因為他有一種慈悲喜舍的心,有這些善心才可能上到天。

  俞凈意公一家的不幸,不是上帝不慈悲,不肯降福給他們,而是俞凈意公不是受福之器。好像一個容器,你的容器本來可以裝水,但是容器下邊是漏的,水一裝進去它又會漏出來,裝不住,它是個有漏之器。所以我們知道,學佛的人天天求佛菩薩加持,見到好像都還是事事不順意,好像佛菩薩沒加持給我們,為什麼?原因不是在佛菩薩那邊,原因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有障礙,障礙著我們的福報現前。

  什麼是障礙?這個文章上所講的『但於私居獨處中,見君之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憧憧於胸,不可紀極』,這就是最大的障礙,你念頭不善。你念頭不善,你就不是能夠裝福的容器,我們說福器,要裝到有裝得福的容器裡面才叫做福器,你不是真正的福器,裝不住福。所以要怎麼做?真正要改心,《無量壽經》所講的「改往修來,灑心易行,自然感降,所願輒得」,福要靠自己去求的,自己能夠改心,改惡修善,自自然然就感得福報的降臨,自自然然得到。

  其實不是上帝降福,也不是佛菩薩降福,這個福是哪裡來的?是自己種善因得的善果。所以灶神勸導他,想真正改造命運,首先把你有漏的器補好,要改過。從哪裡改?從念頭上改,一定要把自己的貪念、淫念…這些不好的念頭統統去除。『貪念』,我們知道,貪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貪心,不肯施捨、不能夠放下,這個就是貪念。貪的對象有很多,有貪財,有貪色、貪名、貪便宜,甚至貪功德,去做功德還要比別人多、比別人厲害,什麼都是貪。學佛的人還貪佛法,認為《弟子規》不行,我要學《華嚴》、《法華》,學這些大經大論,統統都是沒斷貪念。

  如何斷貪念?我們講最簡單的,把對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斷掉。斷貪,首先要深信因果,知道一飲一食,莫非前定,你這一生能夠享受多少,都是你前世所修的福感得來的果報。正是俗語所講的,「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還有一首流行歌好像都是這樣唱的,這個是真理。知道有因果,貪求的心就可以放下,你要知道,你所享用的一切都是你命中帶來的。即使是你做壞事,你去偷東西、去搶東西,你偷回來的、你搶回來的,都是你命中該有的;如果你命中沒有的,你偷都偷不回來,搶也搶不回來。你不信試試,你想去偷錢,去銀行偷錢,都沒去到銀行的保險箱那裡,警報就響了,你被捉住了,所以,證明我們貪是沒有用的,何必要貪?「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真正明白事理,他不會去貪,做君子,他樂得做君子;他不明白因果的,他去做小人,去貪,貪得來的都是他命中該有的,冤枉做小人了。

  第二個『淫念』。淫念這條現在現代社會也是很泛濫。社會亂,淫念泛濫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你走在街上,好像我們尖沙咀這個地方,街上的廣告畫面統統都是引發人的邪念,所以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怎麼可能不會亂?真正希望學好、真正想在這一生提升自己的人,這一點一定要去戒,使自己念頭純正、清凈。戒淫念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聽俗語都有講,「英雄難過美人關」,即使你在沙場上叱吒風雲,可以帶雄兵百萬,這種英雄都未必能夠斷淫念,所以能夠斷淫念的,你是英雄中的英雄。怎樣斷淫念?古聖先賢很慈悲,知道眾生的習氣毛病太重,開出很多方法,都可以拿來作參考。在這裡我也總結了一些,關於如何戒淫的方法給大家參考。

  第一種方法,首先要立志,立志要高遠。古人說「志在聖賢」,學佛的人立志要成佛,有這些高的志向,人的情趣就會高,就不會低俗,他就不會容易受誘惑。在明朝,有一位書生叫劉理順,這位劉理順是一位英俊的少年,他學業非常好,一心一意學做聖賢,他希望考功名。因為家境比較貧寒,所以在一個大戶人家家裡教書,做私塾老師。因為劉理順的學問、道德非常好,大戶人家很喜歡他,所以特別安排了一位年輕美貌的丫環去服侍劉理順,而且要這個丫環住到劉理順的房間裡面,服侍他三年。三年之後劉理順準備上京趕考,要辭別這個主人,這個時候劉理順很感恩,向主人講,三年來,我得到主人你的厚待,非常感恩,你還特別安排了一位丫環照顧我的生活,很感激。現在我要上京趕考了,這位丫環你可以把她許配他人。這個主人一聽這樣的講話,心裡很不開心,問劉理順,這個丫環已經照顧先生三年了,恐怕感情都不錯了,你為什麼要這麼講話?不如你就把她帶上路,做你的妾也好。劉理順一聽,就非常嚴肅的回覆主人,他說,我們讀書人是明白道理的,不可能在自己正室未娶之前談娶妾,主人的心意我很感恩,但是三年來,我對這個丫環一點邪念都沒有,只是抱著感恩的心,對她沒有任何的不良舉止。主人聽見劉理順一番義正嚴辭的話,心裏面有點半信半疑,他想怎可能說美色當前而不亂?就找人去問這個丫環,甚至檢查她的身體,結果發現她果然是清白的。主人對劉理順非常讚歎,特別寫了一首詩,稱讚劉理順是當代的柳下惠,真正做到坐懷不亂,心裏面沒一點的邪念。

  我們看劉理順先生之所以能夠做到美色當前而不亂,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他心裏面是有很高的志向,一心一意想做聖賢,不會因為這些誘惑而改變他的氣節。劉理順後來上京趕考,結果一舉高中狀元。考了狀元之後,劉理順也不熱衷於做官,他是一心一意去學儒,成為一位著名的儒學學者。我們看見這位劉先生,確實他做到了君子之行。第一種方法是立志要高,當然每日都要看書,看聖賢書。古人說聖賢書「三日不讀」,如果您三天都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所以真正有這種發心,這一生學做聖賢,學做佛菩薩,經書不可不讀。

  第二種方法是要認識到淫慾的危害性。在美國有一條新聞,最近的一條消息。在New Orleans,就是新奧爾良這個城市,有一男子,這個男子有一天去酒吧喝酒,有兩個年輕貌美的少女很熱情和他打招呼,甚至和他一起喝酒,他們有說有笑。結果喝了酒之後,這個男子慢慢就不省人事。當他醒來之後,他發現他已經是全身赤裸裸被放在一間酒店房間的浴缸裡面,他身上還放有很多的冰。這個時候他想動,但是他覺得全身無力,於是他立即打電話求救(美國打九一一求救),後來醫生來救他的時候,發現他的兩個腎已經被切除了,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兩個女孩子是用美色去誘惑他,陪他去喝酒,好像很高興,結果酒裡面放了迷藥,在他昏迷過程中,他的腎已經人工切除了。為什麼會切除腎?因為在美國一個腎賣幾萬元美金,這些黑社會集團利用美色去誘惑人。他無端端的兩個腎沒有了,非常悲慘,有生命危險。所以從這個例子我們知道,淫念是有非常大的危害性。

  兩年前,在北京一份報紙叫「新京報」公布了一個消息,中國某高校的經濟學院院長,因為嫖娼被公安部門捉獲。結果這件事曝光之後,大學立即開除了這位經濟學院院長的黨籍和行政職務,大陸講是雙開,開除黨籍、開除行政職務。你看這位經濟學院院長,本來是一位年富力強的教授,他還拿著國務院的津貼,博士生導師,可以講他學術上的成就如日中天,但因為在男女關係上的不檢點,整個一生就這樣斷送了。你看看他的父母會多悲傷,他的家庭,他自己的妻子、兒女會多痛心、多憤恨。所以淫慾危害人的身心,危害一個家庭,危害一個社會。

  這個危害最直接的,體現在離婚率高的問題,現在社會離婚率年年攀升,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因為淫慾泛濫,不能控制,有這些所謂的婚外戀(婚外情)。在美國國家健康統計局統計中我們看到,二00二年美國離婚人數是八十萬人;中國的台灣離婚率高居亞洲第一,二00一年的統計是每結婚的三點五對夫妻裡面就會有一對離婚;在中國二00三年的統計是,全年有一百三十三萬對夫妻離婚,這是驚人的數字。你想想,一個家庭的離異絕對不是兩個人的事情,直接影響到兒女、雙方的父母,產生的影響是全社會的。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如果這麼多細胞都壞了,這個社會就會亂了。所以,我們知道淫慾泛濫的危害這麼大,我們要怎樣?從我做起,我要做一個好樣子,為這個社會做一個好榜樣,這樣我就可以為構建和諧社會出一分力量,做一分貢獻。

  對於淫慾泛濫,另一個非常大的危害是墮胎問題。這個問題十分嚴重,根據中國人口網的資訊,在台灣每年有三十至五十萬人墮胎,在美國每年至少一百五十萬次的墮胎手術,這個非常驚人。你想想在二次大戰當中,希特勒屠殺了五百萬的猶太人,算是歷史上罪大惡極的罪人;但是有多少人明白,每一年墮胎的人數累積起來,你看看就美國來講,每年一百五十萬人墮胎,十年就一千五百萬,是希特勒所殺人口三倍。什麼造成的?淫慾泛濫。所以我們想想,為什麼這個世界會亂,會這麼多天災人禍?因為怨氣生成。怨氣,我們知道來自於殺生,我們不講屠殺畜生,光說屠殺人,你說殺多少?每年這麼大一個數字的墮胎率,有多少嬰兒在母親的肚裡面被整成碎片挖出來?你想想,一個嬰兒都有靈魂,他本來來這個人間做人,但是他被剝奪了人的資格,被殘害而死,你說他心裏面的怨恨有多大!

  這裡向大家報告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全世界墮胎人口當中,大部分是十五歲到二十歲的青少年,少女,平均每分鐘就有十名少女進行流產,每分鐘十個墮胎。換句話來講,每六秒鐘就會有一個小小的生命被殘害而死。換句話來講,我這句話還沒講清楚,未講完,已經有一個小嬰靈被殘害了。要知道為什麼世界有這些天災人禍?自作自受。所以,了解到淫慾的危害,真正要謹慎,我不可以做出對自己、對社會、對人類不負責任的行為,忍一時,勿舐刀尖之蜜。這個快樂叫做刀尖之蜜,好像刀尖上面有一點蜜,蜂蜜,很甜,但是你去舔它,一舔,都沒嘗到甜頭,舌頭就被割了。

  戒淫的第三種方法是非禮勿視、非禮勿動、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這是孔子的弟子顏回修身的準則。非禮的東西,不符合禮義、不正當的東西,我們勿視,就是不去看。好像廣告,電視中黃色節目、在網路上面黃色畫面,我們非禮勿視,不去看,不污染自己的清凈心。我們的心是本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本來是善,純正純善的心,為什麼去污染它?你去污染它,叫做自己作賤自己。非禮勿聽,是講不三不四的事情,不好的歌曲、流行音樂,那些糜糜之音我們不要聽,聽了之後會使自己的情趣墮落。非禮不言,不好的話,特別是男女方面的話我們不要講,做一個正人君子,不要開那些玩笑。非禮勿動,就是不應當做的事情不要做。身體造作、舉止行為堂堂正正,有一個君子的模樣出來。特別在異性面前,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安詳、自己堂堂正正的神態,千萬不可以隨便。所以,真正要做到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日常生活中好好把持自己,這樣就能夠斷淫慾,因為小小的行為如果不注重,累積起來就容易釀成大錯。當然這個是需要自己平時用功夫,讀書明理是非常重要,要知道一個人真正有沒有福報,第一看他有沒有修,第二他不可以有犯過失,如果犯了過失的話,就把他的福報抵消了。

  在這裡和大家講一個故事,在明朝嘉靖年間,同俞凈意公一個年代,有一位書生,這位書生英俊瀟洒,他是獨身,他家旁邊有個鄰居,是一位寡婦,也長得很年輕美貌,這個寡婦很留意這個書生,心裏面生起了愛慕之情。這個書生當時正準備上京趕考,考試。有一天,這個少婦在隔壁叫他,叫他的時候,那個書生聽到就有點心動,走到牆邊應她。他一應她,那個少婦就很高興,叫他翻牆過來。他真是拿了一把梯爬到牆頭,在爬的時候,他突然之間生了一個正念,我是讀書人,怎可以做這些鬼鬼祟祟的事?這不像個正人君子。所以爬梯爬到一半他下來了。那邊的女人在那裡再叫他,在那裡誘惑他,他又心動了,又上了梯,爬到牆頭,這隻腳已經跨到牆的那邊,騎到牆頭的上面,正想要向下面跳的時候,突然之間他就想起這樣做不對,人要講倫理道德,非禮的事情不可以去做,非禮勿動。他想了之後一咬牙關,把那邊的一隻腳又提上來,從這邊梯下去了,回到自己房間裡面,把大門一關,窗戶一關,不理外面,自己還是讀自己的書。

  這位書生很難得,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在誘惑面前他有心動,一般凡人這是正常的,但他難得的是用聖賢的教導來規範自己,所以他能夠抵得住誘惑。結果後來他上京趕考,考試考得很順利。考官在改卷的時候,改著改著有點困,在看得朦朦朧朧的時候,考官聽到有個聲音在他耳邊講話說,今科狀元是什麼人?今科狀元是騎牆人也!那個主考官突然之間醒了。這句話他聽得很清楚,「今科狀元是騎牆人」,騎在牆上的人,他就覺得很奇怪。後來改完卷,放了榜,一般京城上面考進士,開榜頭三名是皇帝點的,狀元、榜眼、探花三名。這個主考官就把狀元請過來,就是這位書生,就問他,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為什麼我在改你的卷的時候,朦朦朧朧中聽到一個聲音說,今科狀元是騎牆人。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個書生一聽,心裡一震,然後才把自己這段經歷告訴這個主考官。所以,你真正知道鬼神在頭上監察,假如我們這件事情做錯了,這個書生的腳跨過去,真正跳下去,得這個狀元就很難了。

  文昌帝君是專門主讀書人的功過,如果有薄行的,他犯了規、違反了倫理道德的人,主考官的名冊上面就沒有他的名字。所以要知道這件事情,戒淫得福,犯邪淫會得禍,真正明白這些道理,我們要肯去做。這是無始以來的習氣,要斷不是那麼簡單,怎樣去斷?除了剛才所講的幾種方法,立志要高遠,讀聖賢書,深信因果,明白有因果道理;而且日常生活中的舉止行為要謹慎,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可能有些人說,這些方法是好,但有時候真正誘惑在面前的時候,可能按捺不住,很難控制好自己,當慾火中燒的時候,要怎麼辦?確實是不容易,這裡還有一個很奇妙的方法,大家不妨去試用,我把這個方法告訴大家,大家就明白了。

  在唐朝,有一位讀書人叫做狄仁傑,後來他做了武則天的宰相,也是一位清官,很賢能的宰相。狄仁傑在年輕的時候,家境也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很喜歡讀書,也嚮往聖賢之道,所以他很用功讀書,準備上京趕考。他上京趕考的時候,一路走,走到一個客棧,天都快黑了,就在客棧借宿一晚。客棧的主人是一位寡婦,她的先生剛剛去世。這個寡婦還很年輕,也長得有點姿色,見到狄仁傑風度翩翩,心裏面就很愛慕。於是那天晚上,她就來到狄仁傑的房間敲門,狄仁傑正在看書,突然間聽到有敲門聲,就問是誰,打開門一看,原來是主人,這位少婦。

  狄仁傑很快知道來訪者的來意。他對這個少婦非常嚴肅的說,剛才你進來的時候,我心裏面一動,但是我立即想到過去一位老和尚和我講過一段話。這個老和尚很會看相,他見到我之後和我講,說你生的貴相,將來會有大富大貴,但是你要注意,一定在美色上面不可以失足,一定要謹慎,如果過不了美人這關,你將來的前途就會斷送。這樣提醒狄仁傑,狄仁傑就立即請教老和尚,說當美色在前的時候很難控制的,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幫我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慾火降下來,平息它?老和尚就和他講了一個非常妙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叫「不凈觀」。他說,當你見到美貌女子的時候,為什麼你會起慾火?是因為你被她表面的美貌所誘惑、所迷惑,如果你能夠用不凈觀,你就可以立即把這個慾火降低、平息。你要知道,雖然她在你面前,這張麵皮是很年輕、美貌、白嫩,但是在皮下包的是一層骷髏,一副白骨頭,骨頭上連著筋,筋上面拉著肉、血,身體上也是,整個身體裡面全部都是些腸、胃…亂七八糟在一起。吃下去的東西還有些味道,發酵了不好聞,排泄出來的更加臭,全身裡面全部都是臭穢不堪。你再想想,如果當這個人,現在年輕的時候她很美麗,萬一她得了重病的時候怎麼辦?可能面色憔悴、蒼白,頭髮長長的,因為沒人照顧,所以營養不良,眼圈黑了,眼窩深陷下去,嘴唇蒼白,看見好像個鬼一樣;再加上沒多久她就死了,死了之後假如沒人收屍,那個屍骸被扔在野外,可能野狗咬一隻腳去了,然後慢慢身體腐臭,很多的蚊蟲從裡面生出來,那個時候你還會不會喜歡她?狄仁傑一想,是啊!如果這樣去觀想,確實,即使有一個天女在你面前,你都不會動這個淫心。

  狄仁傑就和這個少婦講,剛才我就用這種觀法,你一進來的時候,我嚇的一驚,即刻起觀照,因為日常都已經在訓練,所以見你來,我就即刻用這種觀想,就能夠心很平靜,心如止水。狄仁傑就勸她說,你現在不妨用這種觀法來觀我,就可以把這個淫念平息,一盆冷水潑下去,什麼火都滅了。那個少婦就用這種觀想,觀想了一陣子,然後拜倒在地,感恩狄仁傑不只保全她的名節,而且能夠教給她戒淫的方法,她非常感恩。之後狄仁傑繼續上京趕考,考上了功名,後來做了大官。做了大官之後,他還到處儘力推廣戒淫,銷毀那些淫書,凈化社會風氣。這個婦女因為受到狄仁傑的教導之後,一生守節,確實成為一個非常清白的節婦,後來都受到朝廷的表彰。所以你想想,狄仁傑的一點正念,救了兩個人、救了整個社會;如果狄仁傑當時一念之差,他墮落,害了自己又害了人,也帶壞了社會的風氣,所以禍福在人一念之間。

  這個不凈觀確實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年輕人,在這個花花世界裡面頂得住誘惑,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佛經裡面經常有教導這些方法,像《安士全書》引用的《禪秘要經》,裡面有一段的經文上講,「佛告阿難,若有四眾,著慚愧衣,服慚愧葯,欲求解脫者,當學此法,如飲甘露。此觀成已」,這不凈觀成就之後,「慾火自息,縱見天子天女,猶如癩人。自身他身,乃至盡欲界眾生,亦復如是。若服此葯,是大丈夫,天人之師,不為愛恩大河之所漂沒。當知是人,未出生死,其身香潔,如優缽羅,人中香象,龍王力士,摩醯首羅,所不能及」。這段經文的主要大意是佛告訴阿難尊者,說如果四眾弟子裡面,無論是比丘、比丘尼,或者是男居士、女居士,他能夠對生死輪迴看得破,生慚愧心,想求解脫,應該修這個方法,就好像甘露一樣。這個方法如果成就之後,能夠使自己慾火容易息滅,縱使你見到天人、天女,世間所謂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都遠遠比不上,見到美貌的天子,女的見到天子,男的見天女,如果修成這個觀法之後,猶如看見癩人,好像全身生了瘡的人。為什麼?因為他全身裡面常流不凈。他能夠可以真正叫做大丈夫,他成為天人之師,他不會被愛河所淹沒。眾生之所以不能出離六道輪迴,是因為這一點淫愛之心不能夠放下。所以知道,這個人雖然他這一生還沒出離生死輪迴,但是他已經是其身香潔,他已經是有香潔之身,好像優缽羅花那樣香潔。所以人中即使是大王、皇帝,乃至天界的天人、龍王都不及他。這個是教導我們真正想學佛、想這一生了脫生死的人,一定要在斷淫這方面下功夫。

  下面『嫉妒念』,這也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這個嫉妒念是別人有才華他會嫉妒,嫉妒心放不下,看見別人比我能幹,或者看見別人比我地位高,比我們有錢、有才華,心裏面就不舒服,這個就是嫉妒。嫉妒好像毒蛇一樣傷害我們的身心,所以一定要去戒它。如果在佛法裡面,見到法師講法生起嫉妒心,甚至要破壞他,這個造的罪業就非常大了。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的經文裡面就講了這樣的一件公案,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有六十個菩薩,當時因為他們不好好修行,彌勒菩薩帶他們拜見佛,佛就給他們開示,為什麼你們在佛法中不能夠專心修行、一心精進,反而經常偷懶、不依教奉行、退步,為什麼?這是有前因的。前因在過去,拘留孫如來佛的時候,拘留孫如來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這個時間很漫長,你們這六十人當時是跟拘留孫如來的佛法出家,出家之後你們持戒修行都很好,但是你們持戒修行生起驕慢之心,驕傲自滿,認為自己,「你看我持戒很精嚴,我的戒律做得很好,人家都不及我」,有這些傲慢心。因為他對持戒的功德生了執著,生了傲慢心,當他見到有些法師在講法,他心裡就嫉妒,他看到有兩個比丘在講佛法,心裏面就不歡喜。

  我們的老法師曾經講過,說你如果想去學講經,你要知道,你講得不好無所謂,最多被人批評、被人笑一下就算了;如果你講經講得好,你就會走投無路,為什麼?因為個個都嫉妒你,見到你法緣殊勝,他心裏面放不下,他就來誹謗、來障礙。這些持戒比丘見到說法的法師也是這樣,生了嫉妒心,他講這些法師在行淫慾事,搞男女關係,這樣講這些法師,結果聽法的人聽了,覺得法師是這樣的,就不來聽,就把這些聽眾的法緣斷了。你要知道,斷人的身命罪還是小,斷人的法身慧命這個罪就大了。所以由於這些比丘斷人的法身慧命,造了這些重的罪業,本來別人聽法師講經,他可以得度的,他可以跳出六道輪迴的,但是因為你一誹謗、一障礙,好了,他這一生沒有希望,他沒有信心,對法師沒有信心,當然不會依教奉行。這個罪是誰的?誹謗的人。所以這些比丘立即那一世就墮地獄,他們在地獄裡面,佛在經上面講,六百萬年在阿鼻地獄,受完阿鼻地獄的苦報以後,阿鼻地獄是無間地獄,即這些苦是不停的,一進去,分分秒秒、時時刻刻在那裡受苦,而且受的苦是極痛的苦,這是一刻都不停,六百萬年受苦。然後這個報報完了,換一個地獄,換到等活地獄,四百萬年;接著再轉到黑繩地獄,二百萬年;然後六百萬年在燒熱地獄。黑繩地獄就是用一根黑繩捆綁你,燒熱地獄是用火燒你,這些地獄總共加起來一千八百萬年。

  你看看漫長的歲月,受這個地獄苦之後,可以投胎出來,投胎出來做人還有餘報,五百世生盲無目,一出生他就是雙眼瞎,殘疾兒童。而且由於他的殘疾,智慧不開,很愚鈍,常常都失去正念;身體殘缺,殘疾被人取笑。所以這些人五百世受完之後,這個罪業才消完。後來因為以前出家修行的善根,再次在釋迦牟尼佛座下聞法,他要到後五百歲,是末法時期,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叫末法時期,這個時候他們這些人才可能真正遇到佛法,遇到佛法之後他就會修行,最後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你想想,這些出家比丘本來這一生可以成就,結果拖了一千八百萬年的地獄果報,還加上五百世的殘疾苦報,是什麼原因?由於嫉妒心,誹謗法師,得這樣的果報。你看現在的人,他不懂得這些因果道理,他夠膽大,他敢做。你看老法師一生弘法利生不容易,多少人在誹謗,多少人在障礙,不知道造這些罪業的人將來的苦報有多慘!所以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不可以生一念嫉妒心,這一點心讓我們痛苦無窮,嫉妒是心靈的腫瘤,心靈的不治之症。

  下面又講到『褊急念』,俞凈意公生性比較急躁,他的氣量比較狹窄,不能夠容人,不能夠容事,見到人的過失,他心裡就放不下,一定要去批評。一些事情如果稍微繁瑣一點的,他就不耐煩,心裏面容不住,他的心量不大,很小。聽的話也裝不住,《弟子規》裡面所講的「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就是你未聽到真的事情,不是很確認的事情,你不可以亂傳。聽到某個人講的話,他心裏面裝不住,他就要跟別人講。這些人都有,現實裡面很多這樣的人,這個是什麼?褊急,心量狹窄。所以真正要去改這些念頭,要養自己的寬容之量、安詳之氣,這樣才容得大事,世間人講的「宰相肚裡能撐船」、「將軍的額頭可以騎馬」,大人都有大量,有大量的人就有大的福報,量大福大。

  下面『高己卑人念』,這是講俞凈意公傲慢,認為自己很高,看不起別人。他這麼窮又考不上功名,他都看不起別人,看到別人考上功名,他會說,「徒有虛名,可能他是拿錢去賄賂主考官,才讓他考上的」。沒有原因都造一個原因出來,為了顯示自己的清高。總之見到別人比我好、比我能幹,他總是去詆毀別人,找一些理由把別人講衰、講低,這些都是大的過失。所以人一定要修養自己謙虛的品德,凡事謙虛,對任何人都要謙卑,把自己的姿勢降低,恭敬別人。恭敬要平等,不是說官位很高的、大富大貴的人,我就特別恭敬一點,不是,我們是平等恭敬。平等恭敬是這個心,在禮節上面當然不同,對老人家和對小孩子的禮節不同,對男人、對女人,各種角色的人,你平等的恭敬,但用的禮節不同。用不同的禮節,表示的都是同樣的恭敬心,這樣用謙卑把自己的傲慢心壓下來。

  下面說的『憶往期來念』,是指妄想很多,他過去的事情經常反反覆覆在腦海裡面,整天想過去的事情。可能以前自己年輕的時候有過一些輝煌的業績,津津樂道,逢人就說,很多人都這樣說;有的人過去的苦,整天心裡想著,整天對別人說,自己以前怎麼苦,或者以前哪個人對我不住,想著這些東西。有的人「憶往」,想過去,回憶,這些都是妄想。「期來」是對將來很多的期盼,很多的想法、計劃或者擔憂。你看香港人,大部分香港人,我見到都很辛苦,工作很辛苦。為什麼辛苦?因為他的心理壓力很大,整天都擔心自己明天的收入狀況如何,萬一我沒有工作怎麼辦,這個壓力很重。學佛的人經常想著我現在時間還多,我明天再修行都沒有問題,不用這麼快。把這個希望寄望於將來,不肯當下就努力,這些都屬於期來。這些憶往期來念統統是妄想,它障礙我們的清凈心,障礙我們的修德之心。所以人真正想修德、修道,真正想改造命運,要把握住當下。

  人的生命有多長你都不知,你看佛跟他弟子的一次談話,佛就問大家,你們都說一下,人的生命有多長?有一個弟子說,人的生命是晝夜之間,你看一個人今晚睡覺,這雙鞋擺在外面,明天能不能起來穿回這雙鞋都很難說,晝夜之間。有一個弟子說,不對,人的壽命在飯食之間而已,一餐飯可能沒有吃完,噎著就去了,時間很短。佛聽這兩個人的答覆都不同意,繼續問。後來有個弟子說,人的壽命在呼吸之間,一口氣不來,這樣就死了。所以你說人的壽命有多長?呼吸之間。佛聽了之後點頭,確實。所以真正懂得這個道理,我們要修德修業,把握住當下,人還有一口氣的時候,就可以改造命運,千萬不可寄希望於來世,或者寄希望於明天,明天有沒有都不知道,今天有一天的工夫,就有一天的進德修業。

  『恩仇報復念』,這裡是說,心裡經常都纏著什麼人對我有恩、什麼人對我有仇,很多的是非、善惡在心中,影響清凈心。特別是記住仇恨,人家對不起我的,可能他不一定是故意的,無意的對待你,你就懷恨在心,報復,以後尋找機會報復,這個念頭都是惡的。我記得我以前就是,未學佛之前恩仇報復念很強,人家對我好,我很記著;人家對我不好,我都記住。我記得我在中學讀書的時候,我爸爸為我縫製了一件襯衣,結果這件襯衣有一次打球的時候,被一個同學不小心扯爛了。因為這個襯衣是我最喜歡的,我爸爸為我親手做的,我見襯衣被他撕壞了,心裡非常憤恨,這個記在心裏面記了很多年,說我一定要報復他。那時是小孩子就有這些恩仇報復念,學了佛之後才知道要把這些念頭放下。即使是人家故意對我不住,這個都是什麼?是我前世欠了他的,今世他對我這樣,我等於是還給他,還債,不可以心裏面有怨恨,心裏面有怨恨,這個怨結就結在一起,打不開,來世見了面還是仇恨,這些都要統統放下。這些就是俞凈意公心裏面存在的惡念。

  俞凈意公聽見灶神爺為他一番點化之後,心裡當然非常害怕。說你的念頭『憧憧於胸』,非常複雜交纏在一起,非常多,你這個意惡這麼重,神靈對你意惡的記錄已經非常多了,你可能很快就有更多的懲罰要降到你的家裡,『天罰日甚』,你想逃,想避禍都避不及,還想要祈福?俞凈意公聽到這樣,心裡就很害怕,為什麼我心裏面想的念頭,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這個人竟然這麼清楚!你看下面一句話說,請看下文:

  【公驚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願求救度。】

  俞凈意公很害怕,難道前面這位張先生就是神靈?真是頭上三尺有神靈,什麼事情都騙不了他。他就『伏地流涕』,伏地是趴在地上,痛哭流涕,真心的懺悔,祈求張先生指點他如何改正過失。他說,你既然能夠知道這些『幽事』,幽事就是心靈深處不為人知的念頭,神靈都知道,你既然知道,你一定是『尊神』,所以『願求救度』。最緊要這四個字,古人說,天大的功勞,都敵不過一個傲慢;海一樣深的罪業,都敵不過一個懺悔。人能夠懺悔,能夠回頭就有救,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

  你看俞凈意公,他聽見張先生一番話之後,他服氣了,他就趴在地上求懺悔,希望張先生給他指點迷津,告訴他如何改惡修善的方法,他願求救度,希望他救度他。佛菩薩、神靈對我們的救度,怎樣救度?就是點化我們要我們明白,自己能夠改惡修善,這是他們對我們的救度,不是說天上掉下一萬塊可以救度我們,降福,不是。他的降福、他的救度,是能夠使我們覺悟,覺悟之後改造命運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心念一改,這個正是「一切法由心想生」,噁心改成善心,這樣惡運就變成好運。我們看下文,張先生怎樣來點化他,既然俞凈意公現在想改過、想自新了,張先生就告訴他改造命運的方法。

  【張曰。君讀書明禮。亦知慕善為樂。當其聞一善言時。不勝激勸。見一善事時。不勝鼓舞。但旋過旋忘。信根原自不深。恆性是以不固。故生平善言善行。都是敷衍浮沉。何嘗有一事著實。且滿腔意惡。起伏纏綿。猶欲責天美報。如種遍地荊棘。痴痴然望收嘉禾。豈不謬哉。】

  這位張先生為他點出如何改造命運。他說你讀書明白事理,知道真正『慕善為樂』,做善事你還是很想去做。為什麼慕善為樂?因為真正做善事,心裡很開心,做了善事起碼得到別人的尊敬,你會覺得心裡有一種充實感,你會覺得很快樂。當你聽見一個善言的時候,別人講了一句義正嚴辭、符合天理的話或者是向上希聖希賢的話的時候,你聽了之後你會很激動,你想努力的去效仿;見到一件善事的時候,看見別人做善事,你都覺得歡欣鼓舞,你還是能夠隨喜功德。但問題是這些善心不能夠長久,問題出自這裡,不是你不想做善事,是什麼?『旋過旋忘』,善念不能夠保持,旋就是一陣子,沒過多久就過去,沒有多久就忘記了,善念不能夠相續,所以給惡念相續。原因何在?為什麼你不能保持善念?原因在於『信根原自不深』,你沒有信根,或者你的信根不深、不牢。好像《阿彌陀經》裡面講的「五根五力」,五根裡面第一個是信根,信根深就產生力量,就有信力。

  信什麼?最重要的信,是信自己本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眾生包括我在內,本性都是善的,佛家講的我們本來成佛,本來就有如來的智慧德相,本來就是佛。對這條一定要相信,這條如果不相信,你的信根就不深;你信這條,根就深,這樣就能夠產生力量。為什麼?因為你能夠堅信自己本來是佛,本性是善,現在我有些不善,我有這些煩惱習氣,這些不是我本來有的,這些是暫時現象,我是可以把它去除的,這個信心就堅定。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本覺」是什麼?本來是佛,這個如來的智慧德相。這個本覺,覺悟是你本來就有的;你「不覺」,你就是不覺悟,你有煩惱、有習氣,這些是什麼?你本無的,你原來沒有。既然是本有,可以恢復;既然是本無的東西,可以把它去除。所以你知道這樣的原理,你就有信心,聖賢的教育是以這個為中心原理。這一點能夠堅定之後,你就能夠努力去改過自新,恢復自己的本性本善。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君從今後。凡有貪淫。客氣。妄想。諸雜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收拾乾乾淨淨。一個念頭。只理會善一邊去。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不圖報。不務名。不論大小難易。實實落落。耐心行去。若力量不能行的。亦要勤勤懇懇。使此善意圓滿。第一。要忍耐心。第二。要永遠心。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久久行之。自有不測效驗。】

  這一段是張先生勸導俞凈意公,想要改造命運首先要改念。把你的貪念、淫念,前面所說的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憶往期來念、恩仇報復念,統統要放下。這個『客氣』我們要知道什麼意思,客不是主,主是本來有的,本來有的是我們的本性本善,本來無的是我們的煩惱習氣,這叫做客氣。那些妄想統統要一刀兩斷,用我們的智慧寶劍一刀兩斷,能夠剋制自己、約束自己,這樣去改惡;還要行善,如果有力量能夠行的善事,要隨緣隨分努力去做,不能夠圖名、圖報,就是無求名求利的心。本來應該做的善事,我們去做,無論『大小難易』,想這麼多,做善事心猶猶豫豫,有懷疑的心,你就不是真心去做,做得不徹底。你『實實落落』,不要計較得失,不計較成敗,努力去做。『要忍耐心』,你做善事可能有人排擠你,有人譏笑你,甚至障礙你,但是你不能夠改變你的善心,要忍耐。要有『永遠心』,永遠做下來,保持一顆純凈純善的心,不能夠放鬆自己,『自惰』就放鬆,更不能夠『自欺』,自欺是明知應該做的善事,你不肯去做;明知這個是惡的習氣,你不肯去斷,這個是自欺。你能夠『久久行之』,必有『不測效驗』。

  久久是說時間,多久才叫做「久」?你都不可以去想它,好像了凡先生那樣,頭一個三千善事,十年完成;可是第二個三千善事,他三年完成;第三次發願一萬件善事,一念之間完成。久久有多久,你都不要去想,完全看你的真誠心,真誠心程度純,你就快;你如果不純,時間就長。「自有不測效驗」,自自然然的,不測就是你不可以去測量、不可以估計、不可以計劃著等待福報的來臨,只做我們一邊的善事。最後一段我們來讀一讀。

  【君家事我。甚見虔潔。特以此意報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言畢。即進公內室。公即起隨之。至灶下。忽不見。方悟為司命之神。因焚香叩謝。】

  這裡張先生說完這番話,他說「因為你事奉我很虔誠,所以我特地來告訴你,點化你」,講完之後他去到廚房就不見了。俞凈意公才知道,原來這位張先生就是灶神爺的示現。張先生最後臨別之時,提醒他說『速速勉持,可回天意』,你現在明白道理之後要立即去做,不可以再等待了。如果不這樣,你逃禍不暇,你想避禍都避不了,你再不改,就有更多的懲罰;你要改,可回天意,可以改造天意。什麼是天意?自己做善得到善報,這個是天意。我們看見俞凈意公受到這樣的教誨之後,他真心懺悔,發願改過自新。

  今天的時間到了,明天我們來看俞凈意公是如何改過,而且得到善報。今天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改造命運 心想事成—《俞凈意公遇灶神記》學習心得(粵語)  鍾茂森博士主講  (第四集)  2007/2/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52-195-0004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要學佛?
讚歎!全家學佛,5位出家!這是幾輩子修來的稀有佛緣啊!
凈空法師法語:禪定能夠突破時光隧道--學佛網
關於如何做一個學佛者的開示

TAG:學習 | 學佛 |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