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聊聊詩詞格律

格律詩入門(一)格律文/疏一影圖來源於網路陳老師安排我說說詩詞知識,我實在勉為其難。一個是我沒有時間,更主要的是我自己不懂。我除了讀一些古人的作品,讀了王力詩詞格律的某些部分外,從來沒有讀過指導如何進行詩詞創作的書,專家講座和加入培訓班。因此,除了知道一點兒淺顯的套路外,我就是詩詞理論的門外漢。讓我講,我能講什麼?既然都是一家人,我也不需要怕丟人,就說說我隨時想到的一些格律詩方面的東西。現在,詩詞格律方面的書籍,視頻,網路上的文章,可以說是俯拾皆是,可是為什麼大家都說自己不熟悉格律呢?我覺得有三個原因,第一太忙,沒時間學習。第二靜不下心來看書。這種知識無比枯燥,如果不能堅持看完,就會一知半解。第三不得要領,沒有人解釋,雲里霧裡,理解不了。這是正常的,只有自己邊創作邊體會,才能融會貫通。我們這群里都是有一些寫作基礎的詩詞愛好者,有好多詩友比我寫的要好。所以我在講的時候,不需要系統的,多麼完整的面面俱到,只需要提出來要注意的問題就可以了。我們在寫作時注意了這些問題,詩作就沒有硬傷,我們就可以在沒有硬傷這個最基本的前提下儘快進步。至於藝術水平,一個得點兒天賦,再個得慢慢積累,急不得。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篇幅,最主要的是能節省大家的時間。下面我談談對格律的認識。格律對於寫古體詩詞來說,是基礎的基礎,沒有格律,就談不上古詩。有的說,我不要格律,寫古風。古風更難寫,它不受格律限制,但是那種高古的味道很難表達。不會寫律詩,古風也難寫好。像一些順口溜,只讓真正的行家覺得油滑和膚淺。有的戲稱自己打油,其實油也不好打。如果只想停留在這個水平,那就不要學格律詩,打一輩子油的人也有。其實,相對於古詩詞來說,格律是最好掌握,所有人都不會有差距的一方面。如果面對面,或者有一本書,一會兒就可以學會,就可以寫一首中規中矩的律詩。真正的差別,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學好的,是思想境界和藝術修養。所以,掌握格律並不難,大家不要有怕難的想法。

格律詩入門(二) 押韻新韻——現在大多數初學者都用新韻,和普通話韻一致,沒有入聲韻。寬韻——和詞林正韻差不多,保留入聲韻。平水韻——這是現代人寫格律詩的主流。我傾向於用平水韻,儘管很多讀音與普通話相去甚遠,但是民國以前的以及現在的絕大多數格律詩都是平水韻寫的,懂平水韻有助於我們閱讀古詩。現在不反對用新韻。但是一直用新韻是無法提高的,因為用新韻寫律詩問題不大,但是寫古風就差一些,特別是基本無法寫詞和曲。某些詞曲的情調不押入聲韻是表現不出來的。同一首詩,要麼按平水韻,要麼按新韻,絕不能混用。另外,如果是用新韻,慣例是在詩題後用括弧標明「新韻」兩個字。想學古體詩詞,先得買兩本書,一本平水韻書,一本詞林正韻書。不過如果只有詞林正韻也行,它是根據平水韻編的,我就只有這一本,沒有平水韻。我寫了幾年詩,現在仍然每首都必須查,不查就容易弄錯。清人科舉考試,如果不合《佩文韻府》,用錯了韻就一票否決。律絕對句必須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起句不能押韻,並且還要盡量離韻腳遠一點兒,防止擠韻和撞韻。如果起句(白腳)用了和對句(韻腳)同韻部的仄聲字,叫撞韻。如果同一句中用多了和韻腳同韻的字,叫擠韻。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岸」和「還」撞了韻,「南」擠了韻。但是我寫詩很多時候不考慮這兩個戒忌。寫完了自己讀,如果不拗口就行。因為詩句的重音落哪兒,是開口音還是閉口音,上下句的音甚至意,都對韻律有影響,有的是死韻,有的是活韻。上面的例子就是千古名句,是活韻,撞得好,擠得好。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我甚至選擇故意擠韻。一直一直誰知是幾時,悲懷深淺且由之。詩行抹去三秋淚,杯酒消除兩段痴。晚樹經冬殘葉落,秋心入暮老神疲。既然生在膏肓世,此病何須扁鵲醫?用「四支」韻,音本身就低沉。然後第一句連用六個字擠「時」這個韻,讀起來非常不順,非常壓抑,為了這種效果,我故意不改它。還是這首詩,尾聯的撞韻,因為「扁鵲」兩個字的音比「醫」重,所以「醫」就不是死韻而是活韻。除了擠韻和撞韻,近體詩押韻,還有幾種戒忌,下面的十個戒忌,還是要盡量避免。網上總結的十個戒忌:一:戒出韻——出韻即俗稱之落韻,如押「一東」韻之詩,誤押上「三江」韻或「八庚」韻中之字,即為出韻。二:戒湊韻——所押之韻,與全句之意義不相連屬,而勉強湊合者。三:戒重韻——重韻即同一韻腳,而重複押之之謂。此在近體詩懸為厲禁,而古體詩則不避。四:戒倒韻——連兩字而成一詞者,為遷就韻腳,有可顛倒而用之者。如:「先後、新鮮、來去、慷慨、凄慘、輝光、牛馬、地天、玲瓏、參商、羅綺、琴瑟、乾坤」等,然須於義不礙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稱之為倒韻,切不可用。五:戒啞韻——啞韻者,為聲調不響亮,或意義不明顯之謂。如「東」韻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響。『芳』即香也,而『芳』字不響。以此類推,不一而足。六:戒僻韻——僻韻又稱「險韻」或「難韻」,即生僻之字,如東韻之「蝀翀」等字。七:戒複韻——凡意義相同之字,如六麻韻中之「花、葩、華」,七陽韻中之「芳、香」,十一尤韻中之「憂、愁」等字,義皆相同,一詩之中雙押即為複韻,亦宜善為避之。八:戒別韻——別韻者,同一字因音韻不同,而意義亦別者,誤押之即為別韻。如「重」字於二冬韻作「復疊」解,於二宋韻則作「貴重」解;「降」字於三江韻作「順服」解,而於三絳韻中則作「下落」解;「鮮」字於一先韻中作「新」字解。九:戒犯韻——犯韻又稱冒韻,即不是(同一句詩中)韻腳處用上同韻之字。十: 戒連韻——連韻就是相鄰的兩句押韻句,比如一二或二四或四六或六八句,用了同音字作韻腳。如果能避開,整首最好都不要連韻。

格律詩入門(三)入聲格律詩不過入聲字關,很難提高。普通話取消了入聲字,分別歸入了陰陽上去四聲中。對於現在讀上去聲的入聲字,沒問題,對於現在讀陰平和陽平的入聲字,最讓人頭疼。古人今平的字大概四五百個,常用的一二百個,我們得記。下面是我從網上搜的記入聲字的規律:(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聲字(陽平),都是古入聲字。(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韻母e拼合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三)凡k、zh、ch、sh、R五母與韻母uo拼合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四)凡b、p、m、d、t、n、L七母跟韻母ie拼時,無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只有「爹」die字例外。(五)凡d、g、h、z、s五母與韻母ei拼合時,不論國語讀何聲調,都是古入聲字。(六)凡聲母f,跟韻母a、o拼合時,都是古入聲字。例如:fa:法發伐砝乏伐閥罰發。fo:佛縛。(七)凡讀ue韻母的字,都是古入聲字。只有「嗟」jue,「瘸」queˊ,「靴」xue三字除外。一字有兩讀,讀音為開尾韻,語音讀i或u韻尾的,也是古入聲字

格律詩入門(四)平仄格律詩平仄要掌握三點:相間,相對,相粘。同一句平仄相間,同一聯平仄相對,兩聯間平仄相粘。不合平仄格律的叫失粘或失對,律詩大忌。律句只有四種句式,我們用四個字母代替:A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a 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B 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b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把七律前面的兩個字去掉就成了五律,掌握了七律就掌握了五律。律詩八句,確定了第一句的平仄,後七句就確定了,不能改了。比如七律,首句用A,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句b,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句B,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A,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句a, 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六句b,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七句B,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八句A, 平平仄仄仄平平大家可以體會下,這八句,每句平仄相間,兩句相對,兩聯之間相粘。第一聯兩句(出句和對句)之間A和b對,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間b和B粘,第二聯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間B和A對,第四句和第五句之間A和a粘。以後類推。相間相對好懂,關於相粘,大多數人不注意。就是上一聯對句(第二句)第二個字是平,下一聯出句(第一句)第二個字一定要平,好像同類的,粘在一起。反過來,上聯是仄,下聯也是仄。如果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就是失粘。有人把失粘的詩叫折腰體,雖有先例,但畢竟不合律,能避免要避免。我把四種平仄格式都寫下來,大家寫詩時可以一句句,一個個字對照。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七律以首句入韻,也就是平起平收,仄起平收為正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韻,也就是平起仄收和仄起仄收為正格。帶括弧的是可平可仄的,沒帶括弧的字,必須嚴格按平仄。一三五不論是有條件的,不是所有的句子都一三五不論。不合這種平仄格律的句子就不是律句,而是拗句。初學者不會救拗,那就別寫拗句。如何救拗,等大家寫了一段時間再說。現在應該注意的,是避免三平尾和三仄尾。這個容易,只要詩句後面三個字都是平聲,或者都是仄聲,這一句就錯了,一定不合律句的四種句式。更忌諱的是平仄相間變成了每個字相間,五言如果是「平仄平仄平」或者「仄平仄平仄」,絕對不行,七言更不行。

格律詩入門(五)對仗(上)律詩通常四聯八句,也有三聯六句的,也有上百聯一二百句的。律詩要求對仗,絕句可對可不對。通常的情況,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首尾兩聯可對可不對。也有第二聯或第三聯不對,第一聯對的,(偷春體),也有中二聯只對一聯的。但是,我們平時都是按規矩寫,四聯八句,中二聯必須對。一聯之中對仗的最基本要求是:詞性(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量詞)相同,結構(主謂,動賓,偏正,並列)相同,節奏(2-2-2-1或者2-2-1-2)相同,意思相關。相關絕不是相同,相同就「合掌」了。比如我初學寫詩時寫過「斧劈雙峰立,刀削斷壁懸」,合得嚴絲不漏縫,自己還不覺得。對仗,反義詞對最好,近義詞對也可以,同義詞容易合掌,不能用,比如「憂和愁」「芳和香」「花和葩」等。兩聯之間更不能合掌。兩聯之間對仗的基本要求是:上面的幾個相同,最好都不相同。比如兩聯的第一個詞都是名詞,形容詞,數量詞,一定會「平頭」,有些詩首聯二聯平頭,有的甚至一二三聯都平頭,應該避免。節奏也要有變化。二聯2-2-2-1,三聯可以2-2-1-2,節奏相同也讓詩顯得單調。為了讓兩聯富於變化,可以一實一虛,一景一情,一敘一議等。兩聯不要寫的「太滿」,否則就實,就滯,好像吃多了胃轉不動。要空一點兒,比如用典,一聯用一聯不用。同樣一個層次的景物,只寫一聯,另一聯調個角度寫。視聽聞觸,遠近虛實,古今中外,富於變化最好。對仗的十幾種格式,有些我沒有完全掌握就不講了。我的理解就這樣吧,對仗(下)是我從網上搜的對仗要求,內容雖多,但是詳盡,大家耐心看一看:格律五入門(五)對仗(下)律詩的對仗有那些要求呢?基本要求有七點:律詩對仗聯語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相同;對仗聯中對應的詞詞義要相近或相反(相對),構成對偶;對仗聯中運用疊音詞、連綿詞和重複詞時位置要相對應;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結構要相同;對仗聯中出句、對句的節奏要相同;對仗的兩聯的結構、節奏要相異;律詩對仗聯要與聲律相合。下面把關於對仗的七條規則一一說來。第一 律詩對仗聯語出句、對句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相同律詩中的詞性劃分與現代漢語中的詞性劃分不完全相同。律詩中只把詞分為九類:代動數位名,顏色副虛形。代詞,即代指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動詞,即表示動作行為的詞;數詞,即表示數量的詞;位詞,即單位詞;名詞,即表示事物名稱的詞;顏色詞,即表示事物顏色的詞;副詞,即表示程度範圍的詞;虛詞,主要是指文言虛詞;形容詞,主要是指修飾事物形象的詞。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杜甫絕句的對仗聯。聯中的「兩」和「一」是數詞;「個」「行」是單位詞;「白鷺」「黃鸝」是名詞,而其中的「白」和「黃」又是顏色詞;「鳴」和「上」是動詞;「青天」和「翠柳」是名詞,而其中的「青」和「翠」又是顏色詞,這兩句詩中相同詞性的詞處在的對應的位置上,兩兩相對。再如「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這是一聯對仗聯。聯中「天」和「地」都是名詞,「連」和「動」都是動詞,「五」和「三」都是數詞,「銀鋤」和「鐵臂」都是名詞,「落」和「搖」都是動詞,對應的詞詞性相同。還要知道一點,就是顏色詞相對時,可以借對。如杜甫的《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其中的「清」不表顏色,但可以借用「清」為「青」,用來與「白」相對。對仗聯出句、對句對應位置的詞詞性要想同,這一點只有一個例外,就是不及物動詞可以和形容詞相對。如杜甫的《閣夜》中的「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這是一聯對仗聯。上聯的「悲壯」是形容詞,下聯的「動搖」是不及物動詞,這裡形容詞是與不及物動詞相對的。這種情形在律詩並不少見。這也是一條規則。第二 律詩對仗聯出句、對句對應位置的詞意義要相近或相關,或相對以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的對句為例,用「大渡」對「金沙」,都是水名;「水」「橋」相關;「拍」「橫」都是動詞,表動作;「鐵索」「雲崖」都是事物,一指橋,一指河岸,相關;「寒」「暖」都是表示溫度的形容詞,意思相對。這樣是為了保障出句、對句對仗,句型整齊美觀。這一點也是必須遵守的。不然,就是對仗不工整,是違律。對仗的詩句分工對和寬對。工對,一般是指同類次詞相對。比如: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動物對動物,飛鳥對飛鳥,花草對花草,等等。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的「白鷺」」黃鸝」,飛鳥對飛鳥,是工對。如果是天文對地理,也是可以的,近類相對也可以看作是工對。寬對,古代不同類相對就認為是寬對,現在似乎可以寬鬆一些,但不能半對半不對。對仗的詩句,分正對和反對,以反意相對為優。正對就是對仗聯的出句和對句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寫來。如杜甫的《登樓》「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出句寫錦江春色,對句寫玉壘山浮雲,都是寫景,有都是從讚揚的角度寫來的,是正對。反對,一般說來,出句、對句是從不同方面或說相反方面,不同角度或說相反角度寫來。如劉長卿的《長沙過賈誼宅》「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中」有」「無」是反義動詞。構成反對。岑參的《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中的「星初落」「露未乾」,出句寫已然,對句寫未然,角度相反是反對。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中的「宜將」「不可」,詞義相反,構成反對。對仗聯中正對與反對相比,以反對為優。對仗的詩句,不得合掌。合掌,就是對仗聯的對句與出句的意思相同,重複。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古代律詩對仗聯沒有合掌。第三 律詩對仗聯疊音詞、連綿詞、重複詞必須相對應作律詩對仗聯,還有一些要注意的,就是對仗聯的出句用了連綿詞,那麼,對句的對應位置也必須用連綿詞。如毛澤東的「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出句用了連綿詞「逶迤」,對句用了連綿詞「磅礴」,且又同旁。如果出句用了疊音詞,那麼對句的對應位置也必須用疊音詞,如韋應物的「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中用疊音詞「黯黯」對疊音詞「茫茫」(疊音對古人稱作連珠對)。律詩中對仗聯語必須運用重複詞的,在上下聯中的位置必須對應。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中的「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出句的「惶恐」是重複詞,在句首和句尾,對句的「零丁」也必須用重複詞,且位置必須對應,也要放在句首和句尾。再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出句的「峽」是重複字,在第四、第七字位置,對句的「陽」也是重複字,也同樣在第四、第七字的位置。這幾點也是必須遵守的。不然,同樣也是違律。此外,有同旁對、雙聲對、疊韻對等,這些應屬於技巧,可加留意。第四 律詩對仗聯出句、對句結構要相同講詩句結構,首先要講一下漢語的句子成分。漢語語言有六大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什麼是主語?一般說來,一句話中表示陳述的對象,施動的成分就是主語。如:我參觀工廠。「我」是動作的發出者,就是施動者,就是主語。再如:我們消滅了敵人。「我 們」是動作的發出者,施動者,就是主語。如:花兒是美麗的。「花兒」就是主語。什麼是謂語?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其中大多數情形是表示主語的動作的。如上面兩個例子中的「參觀」「消滅」這兩個動詞,都是謂語。什麼是賓語?在句子中,用來陳述主語或接受動詞支配的句子成分,就是賓語。如上面例子中的「工廠」「敵人」,都是賓語。什麼是定語呢?在句子中修飾名詞的成分就是定語。如:鮮艷的紅旗高高地飄揚。其中的「鮮艷的」是修飾名詞「紅旗」的,就是定語。再如:我們的祖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其中「我們的」就是修飾「祖國」的,是定語。什麼是狀語呢?在句子中用來修飾動詞謂語的成分,就是狀語。狀語是用來表示動作行為的狀態的句子成分。如:她飛快地跑著。其中「飛快地」就是狀語。什麼是補語呢?補語就是用來補充說明謂語動作行為的程度、範圍等情形的句子成分。如:解放軍把 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其中的「落花流水」就是補語。上面說明了六種句子成分。這六種成分,不是每個句子中都有的。作律詩的聯語時,出句有哪些成分,對句的對應位置必須是同樣的成分。如「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是一聯對仗聯。其中的「金沙」與「大渡」是江河的名稱,在句中作定語,分別修飾主語「水」與「橋」,「拍」與「橫」是動詞,分別作謂語,「雲崖」和「鐵索」是名詞,與「暖」和「寒」是主謂關係,形容詞作謂語。這一聯的出句和對句的結構是相同的,都是「定——主——主——謂」式的結構。這一點很重要,寫律詩是必須做到,不能違背的。古人沒有現代漢語語法的概念,但在意念上是明白的。第五 律詩對仗聯出句、對句的節奏要相同詩句和文章一樣,讀起來要有節奏。律詩的對仗聯出句和對句的節奏必須一致。如上面舉的例子,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的頸聯,其節奏是「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出句、對句的節奏都是「2——2——2——1」,是相同的。這一點也是不能違背的。第六 律詩對仗兩聯結構、節奏要相異這一條規則應該在講律詩結構時講,但它與對仗有些關聯,寫律詩作對仗聯的時候,必須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在這裡也要講到它。律詩的頷聯、頸聯的結構是不得相同的,這是為了避免節奏的過多重複。因為律詩要求對仗聯的出句、對句的結構必須相同,這就是說一聯的兩句的結構已經是相同的了,如果另一聯的結構再相同,那就意味著兩聯四句的結構是都相同的,其節奏也必然是相同的,一首詩共八句,有四句的結構、節奏是重複的,可以想像那時很煩人的。所以,這兩聯的結構、節奏是不得相同的。如王禹偁的《村行》的頷聯「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其中「萬籟」「數峰」是數詞修飾名詞作主語,「有聲」「無語」是動賓,「含晚籟」「是動賓「立斜陽」實際是動補語關係,而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動賓。這一聯的結構是「主——謂——賓——謂——賓」。頸聯「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其「棠梨」「蕎麥」是名詞作定語,修飾「葉」和「花」(當然也可以把「棠梨葉」「蕎麥花」看作是一個名詞),「葉」和「花」是主語,「落」和「開」是謂語,「胭脂色」和「白雪香」都是定語和中心詞的關係,作賓語。詩句的結構是「定——主——謂——賓」,很明顯,這兩聯的結構是不同的。其節奏也是不同的。頷聯的節奏是「2——2——1——2」,頸聯的節奏是「2——2——2——1」,這兩聯的節奏也是明顯不同的。律詩要求頷聯、頸聯的結構和節奏不得相同,這一點是容易被忽視的,但又恰恰是萬萬不可忽視的。第七 律詩對仗聯要與聲律相合,要遵守「三相律」「三相律」就是一句詩句內平仄節(以二字為一節,以每節第二字平仄為準)相鄰(相間),一聯內的兩句詩的平仄節要相對(相反),兩聯之間相鄰的兩句詩的平仄節要相粘(相同)。這是律詩聲律的基本要求。律詩對仗聯的平仄要合律,這是聲律的要求,更是必須做到的。如崔顥的《行經華陰》的頷聯、頸聯「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其中「武帝」仄聲,「詞前雲」平聲,「欲散」仄聲;「仙人」平聲,「掌上雨」仄聲,「初晴」平聲;「河山」平聲,「北枕」仄聲,「秦關」平聲,「險」仄聲;「驛路」仄聲,「西連」平聲,「漢畤」仄聲,「平」平聲,以上四句,句內平仄聲節相鄰(相間),每一聯的兩句詩平仄聲節相對,如「仙人」平聲對「武帝」仄聲,「掌上雨」仄聲對「祠前雲」平聲,「初晴」平聲對「欲散」仄聲。下一聯完全相同,不再贅述。兩聯之間平仄相粘。「河山」平聲粘「仙人」平聲,「北枕」仄聲粘「掌上」仄聲,「秦關」平聲粘「雨初」平聲,可見頸聯的出句與頷聯的對句相粘。作律詩,對仗聯語是要合於律詩的聲律的。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就是違律,不能算作是律詩。律詩一般不要重字,一聯的對句與出句更不得用重字。以上概括地講了關於律詩對仗的七條規則,都是學作律詩時必須嚴格遵守的。依此寫來,就可以寫出合於規則的對仗句子了。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寫律詩,也就算提高一步了。但要學會寫對仗聯,還是要多讀律詩的對仗聯和經典聯為好。此外,要增強文字、語言、歷史等多方面文化知識的底蘊。

格律詩入門(六)用詞律詩用詞有兩忌,一忌僻,二忌熟。如果有大家熟知的,理解的字詞,那麼就不要用生僻的字詞。有位朋友寫一句「久居庠序里」,為什麼不寫成「學校長居久」呢?「庠序」這個詞,已經消失了很多年了。由這個我又想到,現在已經消失了的事物,就不要在詩里出現了。比如「更漏」,「搗衣」都是寫夜的,古代用的非常多的意象,如果沒有特定的條件,現在還用就不合適了。現代人辭彙掌握的不多,用生僻字的現象並不嚴重,嚴重的是用詞太熟,全是現成的,整個詞整個詞,整個成語拿來用,結果詩太平白,太直露,形成了「老乾體」的一個最大特點。比如《中華詩詞》2017年第四期第5頁,《莫斯科紅場雨中瞻仰列寧遺容》炮隆十月裂長空,史啟新元萬世功。卷地潮流摧腐朽,漫天風雨憶豪雄。山重水複猿聲亂,柳暗花明春意濃。祭告百年身後事,紅旗獵獵地球東。第28頁《聽董明珠講話有感寄董明珠女士》明珠閃耀照中華,愛國情懷感萬家。壯語豪言驚世俗,興邦實幹重桑麻。親民本色初心在,創業忠誠業績佳。自古英雄多苦難,急流險境浪淘沙。不說立意,不說對仗,不說湊韻,遣詞用字就不好。什麼「鳥語花香」「山歡水笑」「改革開放」「國富民強」等等,都是這一類。另外,古詩詞是雅的藝術,格律詩是雅中之最雅者。我覺得如果詞是清雅,曲是諧雅,那詩就是古雅,不可用俗字。我開始寫詩,曾經用了一個「屁」字,一位前輩把我好一頓批,以後再不敢用了。至於毛澤東,他是偉人,愛放多少都可以

格律詩入門(七) 拗救我先摘錄網上對拗救的表述:第三,兩句口訣。這裡要說一說「可平可仄」的規則。有一句俗語叫「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對七言律詩說的,對五言律詩則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這話的意思是七言詩律句「一三五」字不論平仄,「二四六」字平仄必須嚴格。五言律句當然是「一三」不論平仄,「二四」必須嚴格平仄。但是,這話是有條件的。如果不講條件,這話就是錯的。即以仄聲結尾的律句「一三五」平仄可以不論,但仄仄腳的五言詩的第三字,七言詩的第五字最好還是用平聲字。以平聲結尾的律句,仄平腳(單平腳)的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字,如用仄聲字,則成了拗句,犯孤平,這是律詩的大忌。而平平腳(雙平腳)七言的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必須用仄聲字,否則犯三平腳,這是律詩的又一個大忌。簡言之,仄聲結尾的「一三五不論」;平聲結尾的不得犯孤平和三平腳。順便說一下,單句仄聲結尾,結尾的字聲調以上聲、去聲、入聲交錯為好。這說的是「一三五不論」。再來說「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分明」當然是指七言律詩來說的,對五言律詩來說是「二四分明」。這句口訣的意思,就一般情形來說,「二四六」的平仄是嚴格的,按照標準的聲律格式固定不變的。但有一個特殊句式,(下面有一條要講到),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也有些變化,所以「二四六分明」也是有條件的,絕對化也是不對的。一般情形,「二四六分明」是正確的。第四,一個特殊句式。律句除了上面的標準格式和允許變通的以外,還有允許的特殊格式的句式:五言「平平平仄仄」可以改用「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可以改用「仄仄平平仄平仄」。但要注意,用這個特殊句式時,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不再可平可仄。這個特殊聲律句式,常常用在第七句。如駱賓王的《在獄詠蟬》的第七句「無人信高潔」,這個句子第三、第四字平仄對調了,「潔」是入聲字,在「九屑」部,仄聲。杜荀鶴的《山中寡婦》第七句「任是深山更深處」,毛澤東的《送瘟神》(其二)的第七句「借問瘟君欲何往」都是這個特殊句式。第五,兩種拗救方法。律詩的律句還講究拗救。拗,就是違背正常律句格式;救,就是進行補救。五言:「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字用了仄聲,就是「拗」,犯了孤平(韻腳的平聲不算,只有一個平聲);這時必須把第三字改用平聲,這就是「救」,這是本句自救。七言亦同,即「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聲,拗,犯了孤平;第五字必須用平聲來補救。「仄仄平平仄」,第四字用了仄聲,拗;對句第三字必須用平聲來「救」,這是對句相救。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頷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吹」救「不」。七言亦同,即「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用了仄聲,拗;對句第五字必須用平聲來補救。陸遊的《夜泊水村》第七句「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有萬」「向」拗,「無」即是本句救「向」,又是對句救「有萬」。順便說一句,這種情形,第六字亦是不分明的。以上是在網上搜的,大家如果不對照例詩,仔細琢磨,可能會看得雲里霧裡,我解釋一下:1、有時一三五要論,有時二四六不論。2、七律仄仄平平平仄仄,五律平平平仄仄句式,如果寫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是特殊句式,不算錯。但是七律第三字,五律第一字絕不能是仄。如果仄了,整個句子就成了仄仄仄平仄平仄,或者仄平仄平仄,平仄一字一隔,是比孤平還大的錯誤。3、只有兩種情況的拗句可以救,分別用兩種方法救,其它的拗句救不成,所以不能拗。4、當句救:如果七律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律平平仄仄平,你寫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就犯了孤平,絕不能存在這樣的句子。怎麼辦呢?把第五字或第三字改成平,寫成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就算救過來了。一首詩里只能救一次孤平,老是犯病老是救,肯定不好。5、對句救:如果七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五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你上頭一句寫成了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在下一句你可以寫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把對句的第五個字或第三個字,由仄聲改成平聲作補償。只有這兩種拗可以救,其它的無救。補充說明一下:我的意見是盡量不要拗,因為拗畢竟是不合律,不順口。拗了再去救,是不得以而為之。就像新衣服破了,打個補丁而已。犯孤平,是律詩大忌,應該避免,五律一拗三救,七律三拗五救,也容易,可以用。出句拗對句救,一點兒道理都沒有。本來拗一句就不順,第二句又拗了,又不順,更不合適。但是,如果因為詩意的需要,確實出句拗了,那麼對句一定要救,否則,以現在的理論,這首詩就是不合律的,就會被人指責。絕對不要因為自己知道如何拗救,就故意的寫拗句然後去救,這樣大多數時候,只會影響詩的水平。只要平仄不合律就是拗,自己又救不了又改不動,怎麼辦呢?隨它,自己喜歡就算了,但是不要拿去參加比賽,會被一票否決的。

格律詩入門(八)結構不管是律還是絕,最標準的結構就是起承轉合。下面是網上文章,舉例說明:起筆宜開不宜合,或單刀直入、或啟人思考、或引人注目,變化多端,以自然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順暢為妙,承後之轉折,或一轉,或兩轉,或三轉,或四轉??迂迴曲折,愈轉愈廳,才是上乘;合即結尾,或明揭題旨,或耐人尋味,或啟人遐想,以有力取勝。起筆一聯只概括大概。承筆應點明題意,以開啟下文轉筆一聯。(或寫景、或抒情、語氣和緩,與上聯自然銜接,不可松泛。)我國元人楊戩《詩法家數》說:「頷聯:或寫意,或寫景,或書事、用事、引證。此聯要接破題,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頸聯」起筆呼應,上承「頷聯」,轉折突起,陡生波瀾,有起有伏,力免平鋪直敘。楊戩《詩法家數》又說:「頸聯,或寫意、寫景、書事、用事、引證。與前聯之意相應相避,要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轉筆有三:進一層轉,推開一層轉和反轉。總的要求是轉筆要能與前後相呼,活潑而不板滯為佳。例如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首聯、頷聯寫安史之亂後春城敗象,頸聯運用進一層轉,實仍寫安史之亂嚴重後果尾聯結以衰老,通體呼應,和諧一致。轉筆推開一步,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胸襟開闊,遂成千古名句。尾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文氣舒盪,活潑自然,轉筆呼應,跌宕有致、珠聯璧合。反轉是從反面著筆,前後對比,產生反差,造成奇趣。如王安石的《示長字君》。示長安君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欲問後期何日是,寄書應見雁南征。合即結尾,或明揭題旨,或耐人尋味,或啟人遐想,以有力取勝。或回應收束全詩,或拓開一步含不盡之意。上面是網上的文章。我覺得,以上的結構只是最基本的,也有很多變化。中間兩聯,也有並列關係的,比如《錢塘湖春行》中二聯,只是從景轉到了人。特別是絕句,太短,大多數的起承轉合都不明顯。只看到了起,然後一路寫下來,或者是並列,或者是順承。比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格律詩入門(九)題材哪些可以入詩,哪些不能入詩,其實因人而異。我們了解的,往往容易寫一些,不了解的,就難以寫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夠熟練的駕馭語言等技巧,甚至可以達到無事不可入詩。比如古人,他們的寫景抒懷,迎送唱和,題材如浩瀚的大海。聶紺弩,搓草繩,挑糞水,打柴火等等,都可以寫出讓人拍案叫絕的詩。寫詩需要感觸。一個對象讓自己有了表達的念頭,我們就可以構思了,先立意,再用什麼意象,把這個對象表現出來,用什麼詞句,慢慢完成一首詩。自己本來沒有想法,別人提示一下,自己也可以往那上面去想,也可以寫出詩來。我們提倡題材的多樣,既可以景,也可以人,也可以事,還可以議。清人以後,議論過多入詩,當然不好,但是,也不是不能用。既可以寫實的,還可以寫虛的,寫某一個概念或一瞬間的意識。我寫了很多實在的景,物,人,事,但是也寫了大量的虛的東西。那麼多無題,都是虛的,還有有題的,也是虛的。比如抑鬱,棲隱,乘桴,可憶,可待,可哀,今年,羈旅,時宜等等。有了這些,我們就會走進一個廣闊的詩詞世界。初學者,最容易陷入一種狹隘的局面,春天就寫春,夏天寫夏,秋天寫秋,冬天寫冬,然後是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新年元旦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只寫這些,如何出新?自己沒有感覺,只能寫應時應景的虛假文章,無病呻吟。再一個不好的傾向,是意象的概念化。比如上次寫茶,我們有的詩就寫美麗的少女,漂亮的衣服,唱著茶歌,這不是採茶,這是舞台上的歌舞,我們把她移植到詩里,怎麼可能動人?在用詞那一部分中,我也說過,現實中不存在了的東西,你一般的也不能寫在現在的詩里。這一段,大家經常出去採風,這是拓寬思路的好辦法,古人就有「讀萬卷書,走萬里路」說法,可是我們不可能有那樣的條件。我手寫我心,寫自己的人生體驗,當然可以。但是,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體驗,寫別人。同樣可以寫出真情實感。比如我沒有打過工,自然也沒有春節回老家的體驗,但是,我照樣可以寫《春節返鄉》,因為這符合打工者以及自己這樣的中年人的普遍的心理,所以不虛假,不是無病呻吟。且惜新春小聚緣,清茶清酒伴清眠。人家屋上迎風鳥,老井台旁照月泉。半記半消尋舊景,一來一去到中年。心無定處隨流徙,逆旅城鄉兩地懸。古代文人寫思婦,寫宮怨,寫青樓,他們都是男的,但是都是鑽進別人的心裡寫,因為貼切,所以有很多動人的佳作。也就是說,自己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情,只要有獨特的感觸也可以作為寫詩的題材。

格律詩入門(十)立意古詩不同於現代詩的一點兒,就是必須有明確的主題,就算是李商隱的朦朧詩,也有主題,只是不同的人理解的主題有不同而已。現代詩,只要寫出一種意識,表達作者的內心感受,讀者通過閱讀,產生某種感覺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不一定要像教小學生一樣,通過什麼,表達了什麼。古體詩主題應該明確而突出,在寫作之前作者就應該明確,這首詩表現什麼思想和情感,定出基調。是高亢還是沉鬱,是清新還是和雅,是喜悅還是憂愁,是批判還是禮讚等等。立了意,才可以確定韻,挑選意象,組織語言,確定用什麼樣的形式,才可以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明白而不直露,深刻而不晦澀,新奇而不怪異,這樣的主題才好。別人有同樣的想法,但是沒有表達出來,而你首先寫出來了,這是最打動人心的,所謂共鳴,是最好的,但是,這是多麼難啊。詩,古人基本寫盡了。我手寫我心。這是立意的唯一宗旨。如果不是寫自己的內心的真情實感,別人怎麼說自己怎麼寫,那種詩就沒有靈魂。下面是我從網上搜的一段文章,大家看看究竟怎麼立意:詩詞作品立意應該遵循的一般原則。詩詞作品,包括其他文學作品的立意,必須符合一些基本的原則。比如:必須倡導先進文化理念和高尚道德情操,倡導公序良俗,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與進步等等……詩詞作品的立意是作者的人格操守的直接反映。無論是大家閨秀小家碧玉、落魄文人獄中囚徒、起義領袖聖明皇帝,其詩詞作品中無不反應其境遇訴求志向決心感懷憂思……詩人只有發出自己的聲音,才能表達自己的訴求,否則就會淪落成御用文人政治投機分子,無論其才氣多麼了得,也終免不了落下千古罵名或者被歲月的長河洗滌殆盡,了無痕迹。我們所傳誦的千古名篇中,有多少是才情非凡的狀元榜眼探花的作品呢?多數都是落魄之人抒寫心意的憂懷之作。甚至很多絕世名篇,都曾經一度被打入禁書的牢籠,但其不朽的生命力,終將放射奪目的光芒。雖然詩人從性格上大多表現出一些浪漫的情懷,但詩人更應該從深層次對社會對人生給予更多理性的思考。所以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詩人,必須耐得住寂寞,看淡名利,堅守操守,做大眾的代言者和正義的吹鼓手。說到這裡,我想談一談自己對於弘揚主旋律的看法。什麼是主旋律?我以為,普世的價值觀,即公平正義與民主科學的精神,便是人類最值得弘揚的主旋律!我們歌頌祖國歌頌黨,是因為祖國給了我們和平與尊嚴,黨給了我們公平正義的希望,社會給了我們民主科學的氛圍。但是假如我們不能得到這些,或者說這些普世價值觀被少數敗類給破壞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批評聲討呢?這難道不也是為了弘揚主旋律嗎?我們歌頌公平正義民主科學是弘揚主旋律,批評鬥爭反正義反民主反科學的一切人和事,也是為了弘揚正氣,所以也同樣在弘揚主旋律。如果我們沒有公平正義與民主科學的精神,只是唯命是從,做長官意志的傳聲筒,那麼我們就淪為了文痞和政治投機分子,做一些馬屁文章,成為人們的笑柄甚至人民公敵!讓大家見識一下我們當代大才子郭沫若先生的幾首應時主旋律作品:《獻給在座的江青同志 》親愛的江青同志,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你善於活學活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衝鋒/使中國舞台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1976年10月21日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后/鐵帚掃而光/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梁野心大/陰謀毒/詭計狂/真是罪該萬死/迫害紅太陽/接班人是俊傑/遺志繼承果斷/功績何輝煌/擁護華主席/擁護黨中央多麼大的反差!作品為應時而立意,發出的不是作者自己的聲音,不是人民的聲音,註定會被時間證明,此人必是投機分子軟骨頭。然而幾乎同時期出現的很多普通百姓的詩歌作品,卻成為了時代的豐碑。最為典型的,要數《天安門詩抄》中的一些作品,還有早期朦朧派代表作品。結束語:寫了這麼零零碎碎的幾篇,與大家磋商。不對的地方肯定多多,請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詩海選粹】格律詩詞(111)期
絕句和律詩的格律
【詩海選粹】格律詩詞(189)期
格律詩概說(八)

TAG:詩詞 | 詩詞格律 | 格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