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CCTV如何報道大閱兵
今天早上大家都看了勝利日的大閱兵了吧,相信都是坐在自家客廳VIP專座在清涼防晒的環境中觀賞的……什麼?那個誰?你去現場了?出來讓我們圍毆一下。
不過相信你在現場的視覺效果不如電視機,因為有很多機位,比如航拍、大搖臂、大特寫、微型攝像機,是現場無法看到的,你也看不到主上接見國外使臣的場景,除了能大概看到習大大閱兵的汽車之外,也看不到他的表情……
所以說,一場成功的大閱兵,新聞報道的畫面不可或缺,其重要程度甚至堪比閱兵本身。但沒有攝像機的年代,依然有大規模閱兵,人們如何記錄那樣的宏大場面?
今天,畫事君帶你來看看乾隆的大閱兵,如何經過宮廷畫師之手,被全方位的報道復現。
先來介紹一下這兩卷《大閱圖》的創作背景。乾隆四年(1739年)十一月,皇帝即位後,首次在南苑檢閱八旗兵共二萬人。閱兵後的第七年,乾隆皇帝下令,由金昆等十餘位宮廷畫家,按照閱兵時的壯觀場面繪製《大閱圖》。7年後的實況轉播,反射弧好長我汗一下。
《大閱圖》共畫有四卷,分別為第一卷《幸營》、第二卷《列陣》、第三卷《閱陣》、第四卷《行陣》。尺幅巨大,縱68厘米、橫15米,注意是15米哦!總共描繪一萬六千名官兵,人物和坐騎造型生動細緻。現在存世的只有兩卷,其中第二卷《列陣》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而這卷《大閱圖》卷畫中的乾隆皇帝和坐騎,據說均出自御用畫家郎世寧之手。
畫事君手上只有第三卷和第四卷的大圖,所以以這兩卷為例。
這是《大閱圖》第三卷《閱陣》。
展開畫卷,首先是全景式的閱兵陣形忠實復現。手卷是一種非常神奇的觀看體驗,有時間和空間的雙重移動,猶如現代攝影機在水平線上的緩慢移動,但手卷全部展開時,則是現代攝影機所無法表現的一種視覺體驗。
這是《大閱圖》第四卷《行陣》。
無論任何時候的閱兵,主體都是軍隊。今天早上的軍隊主體,無疑是陸海空三軍儀仗隊。
而在乾隆朝,則是八旗子弟兵。下圖是八旗行進圖。
八旗小型列陣。我姑且稱為「小八旗」吧。
從左到右,分別是,鑲藍旗、鑲紅旗、正紅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
然後橫觀全卷,發現八旗主隊的位置分布正好與此順序一致。
畫事君發現,每個八旗大方陣之間,都有這樣一組「小八旗」。
比如,下面是正白旗和鑲白旗之間的「小八旗」。
這樣排布用意何在呢?我猜,大概是讓八旗之間時刻有集體意識,要意識到自己是八旗中的一旗。
八旗列陣之鑲藍旗。每旗的陣形都很龐大,版面關係我只截取局部示意。
鑲紅旗。
正紅旗。
正黃旗。
鑲黃旗。
正白旗。
鑲白旗。
正藍旗。
我們大閱兵的陣形,以方陣為主。方陣自西向東,右手邊是檢閱主席台。經過天安門,都要向右看齊。
但是,乾隆朝時,則是所有將士面對皇帝而立,因此出現下面這種上二下三的陣形。為的是讓出視線,大家都能夠看到皇帝。
軍隊行陣,馬蹄激蕩,塵土飛揚。
現在,馬蹄換成了鐵履。
宮廷畫師用遠鏡頭表現完了全景以後,我們來看一些中景。
乾隆儀仗隊,前有兩列開道隊伍。
後有U型騎兵護衛。
還有一隊弓箭手護衛。
然後跟著官員。
中間這位騎白馬的就是乾隆。
相比之下,我們的習大大就簡樸多了。站在黑色紅旗車上,身後只有一輛護衛轎車而已。
這張大閱圖畫了一萬六千多人,人的密集程度,和今天的閱兵幾乎是一樣的。
但不代表這場面只有宏大,而沒有細節。今天的閱兵細節特寫,用焦距調節,而畫師筆下的細節,則需要用細緻、耐心和神奇的技藝。
旗幟代表主權。
黃蓋傘代表皇權。
無論什麼時候,武器都代表實力。我們有巨大而顯眼的導彈。
而清代火器營所擁有的半人高的炮彈,已經是他們的最高水準。
閱兵中不可或缺的軍樂隊。
乾隆的樂隊規模小了點。
但是乾隆閱兵的樂隊數量卻不少。由於沒有擴音設備,他們的樂隊是分散在隊伍之中的。這樣才能各處都聽到鑼鼓的號令。這是鑲藍旗的鑼鼓手。
鑲紅旗鑼鼓手。
每一方陣前,都有領隊,他們是這個隊伍的精神凝聚處。
《大閱圖》中,每個列陣前,也都有精神抖擻的領隊。並且身著異色服裝,更加顯眼。這是鑲紅旗領隊。
我們來看一下乾隆的形象。在這幅畫中,乾隆的大小不過2-3厘米。
但是,你可以看的到乾隆的面容和帽子。
戎裝上的花紋以及箭矢上的羽毛。
白馬的面容,黃金的鞍韉。
鞍韉上鑲嵌的碧璽,馬尾垂順的毛髮。
乾隆的弓箭和寶刀。
甚至他鞋子上的花樣!特寫神技,比長焦鏡頭如何?
卷末,人們記錄了當時閱兵時的程序、排布等情況。這就是今天的解說詞啊有木有。
這是乾隆四年(1739)十一月,乾隆皇帝即位後首次在南苑首次舉行的大閱典禮,為的也只是彰顯武功。乾隆大閱典禮,總動員超過二萬人,大閱圖中所繪亦不下一萬六千人。各人面貌分明,衣著裝飾,車巴槍炮,儀仗旗鼓,纖細有致,一絲不苟。已經是當時的最高規格。
但斗轉星移,已經是三百年過去,中國從康乾之治的強盛,轉向清末的衰弱,繼而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屠殺。在這一年年的光陰流轉中,中國再度重生。276年前,乾隆為了慶祝自己登基而舉行的大閱兵,相比今天的為了抗戰勝利70周年舉行的勝利日大閱兵,還是少了很多東西。
比如,他們沒有女兵。
乾隆只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武功,而並非為了紀念,也就沒有曾經保家衛國的那些老兵。
他們沒有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沒有複雜的世界格局。
總之,兩次閱兵,有一些東西,是相似的,但又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當今天的直升機梯隊飛過乾隆曾經的紫禁城,那歷史的圖象,還是會讓人湧起複雜的思緒。
推薦閱讀:
※俄羅斯紅場大閱兵
※俄國大閱兵,錯過直播,不能再錯過這36張圖
※《大閱兵》建國以來有多少次?
※9·3勝利大閱兵解說詞撰寫人:國之雖大 忘戰必危
※北京舉行「9·3」大閱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