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西夏錢幣(一)種類和版別

傳世和出土的西夏錢幣,到目前為止,形制上分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種,材質上分有銅質和鐵質,文字上分有漢文和西夏文。共有15個種類,100多個大的版別。這15個品種是:毅宗嵬名諒祚福聖承道年間(公元1053—1056年)鑄造的西夏文錢「福聖寶錢」,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間(公元1075—1085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大安寶錢」和漢文錢「大安通寶」,崇宗嵬名乾順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4年)鑄造的西夏文錢「貞觀寶錢」,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6年)鑄造的漢文錢「元德通寶」和「元德重寶」,正德年間 (1127—1134年) 鑄造的西夏文錢「正德寶錢」,大德年間(公元1135—1139年)鑄造的漢文錢「大德通寶」,仁宗嵬名仁孝天盛年間(公元1149—1170年)鑄造的漢文錢「天盛元寶」,有銅鐵兩種。乾祐年間(公元1171—1193年)鑄造的西夏文「乾祐寶錢」和漢文錢「乾祐元寶」,漢文乾祐元寶有銅鐵兩種。桓宗嵬名純祐天慶年間(公元1194—1206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天慶寶錢」和漢文錢「天慶元寶」,襄宗嵬名安全皇建年間(公元1210年)鑄造的漢文錢「皇建元寶」,神宗嵬名遵頊光定年間鑄造的漢文錢「光定元寶」。現以時間先後為序,將15個品種的100多個大的版別分別預以敘述,並附拓片、圖片、版別說明。一 福 聖 寶 錢西夏文,漢文譯為福聖寶錢。西夏毅宗嵬名諒祚福聖承道年間(公元1053—1056年)鑄造的西夏文小平錢。羅福萇的《西夏國書略說》最早著錄此錢,並附拓本,後歷家著述,均予收錄。198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萌城鄉出土的西夏窖藏錢幣中,發現兩枚,1987年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出土的窖藏錢幣,發現7枚,以後時有出土發現。西夏毅宗嵬名諒祚是西夏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使用了5個年號,福聖是第三個年號,時諒祚年僅9歲。諒祚剛滿周歲時,是在其父嵬名元昊被刺殺後繼皇帝位的,大權由其母沒藏氏兄妹掌握。福聖寶錢是西夏的早期鑄幣,雖然製作粗疏,但形制工整。有細字、粗字、厚版和薄版等區別,發現的總數在百枚以內,是西夏文錢幣中較少的一種。二 大 安 寶 錢西夏文,西夏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間(公元1075—1085年)鑄造的西夏文錢,面文旋讀,小平錢,漢文直譯為「大安寶錢」。南宋人洪遵編輯的《泉志》中所錄的一品西夏錢,後人作的圖雖然筆畫不對,但是大安寶錢。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初尚齡的《吉金所見錄》收錄的西夏文錢也是大安寶錢,初雖知錢文是西夏文,但還不知具體是什麼字,只好稱為「西夏梵字錢」。1914年羅萇福的《西夏國書略說》,始正式定名為大安寶錢。大安寶錢在西夏文錢中,數量和版別都是較多的一種。傳世和出土的數量約在三百枚左右,尤以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和甘肅省出土較多。形制有小樣、大樣,文字有大字、小字、行楷、行草,背文有星文、月文等版別。西安文管處保存的一枚折二型,但有的專家鑒定後認為是偽品。三 大 安 通 寶大安通寶,西夏惠宗嵬名秉常大安年間(公元1075—1085年)鑄造的漢文小平錢。歷史上以「大安」作年號的有三個:西夏惠宗嵬名秉常、遼道宗耶律洪基和金衛紹王完顏永濟,金大安年間無鑄錢幣,遼鑄大安為元寶,且形制文風與大安通寶極異。清代人孟麟撰編的《泉布統志》,將一枚傳世品大安通寶列為西夏所鑄,因此書錯訛太多,後人多不肯信,不再沿錄。1981年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出土的20多萬枚古錢中,出了一枚大安通寶,錢文「大安」二字楷書,「通寶」二字隸書,背有仰月紋,文字端莊,製作規整,與西夏元德通寶隸書錢相類同。經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人員吳宗信對錢幣窖藏年代、錢幣風格和鑄造工藝考證,確認是西夏鑄幣。此後,大安通寶出土的總數在十枚以內,有大樣、小樣、背月等版別。四 貞 觀 寶 錢貞觀寶錢, 西夏崇宗嵬名乾順貞觀年間(公元1101—1114年)鑄造的西夏文錢,小平光背,楷書旋讀。前兩個字漢譯是「貞觀」,後兩個字漢直譯應為「寶元」。但根據漢文習慣應譯作「元寶」。此錢在清代以前末見著錄,1937年,錢幣學家趙權之發現並釋譯了該錢,1940年在《泉幣》第三期上作了介紹。因前人把西夏文錢後兩字都譯為「寶錢」,所以趙也把應譯為「元寶」的後兩個字,釋為「寶錢」,成了「貞觀寶錢」,趙收藏的貞觀寶錢已不知去處。據吳峰雲著的《西夏錢幣》介紹:「1998年,寧夏鹽池縣有位農民,在平田整地時,於地里控出一罐古錢,其中有一枚錢上的文字不認識,拿到寧夏博物館請專家鑒定,專家一看,是枚西夏文『貞觀寶錢』,且錢質、品相、字文、重量均無差錯,即動員其將這枚錢賣給了寧夏剛成立的「西夏博物館。」其它出土和發現末見記載。華光譜編著的《中國古錢目錄》所載小樣,窄邊平背,出處不詳。五 元 德 通 寶元德通寶,西夏崇宗嵬名乾順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6年)鑄造的漢文小平錢。初尚齡《吉金所見錄》附錄大小兩品,以後錢幣著作相沿襲用。寧夏、內蒙出土的西夏錢幣,只見過數品隸楷混書的元德通寶。元德通寶錢有隸楷混書和楷書兩種。隸楷混書錢寬邊對讀,「元德」兩字為楷體,「通寶」兩字為隸書,分小樣、大樣兩種版別,已發現數量在五十枚左右。楷書錢窄邊,徑小,四字均為秀麗楷書。也有大小兩種版別。元德錢文字清秀,製作工整。隸楷混書錢總數約五十枚上下,楷書錢極為罕見,約十枚以內.六 元 德 重 寶元德重寶,西夏崇宗嵬名乾順元德年間(公元1119—1126年)鑄造的漢文大錢,與小錢元德通寶並用。鮑子年的《古錢叢書》、方若的《言錢別錄》、丁福葆的《歷代古錢圖說》等均有著錄。《言錢別錄》說「西夏錢以元德品類為多」,「元德且作重寶,似折二」。華光譜的《中國古錢目錄》又收錄一品折三型。以後發現有報道的是:1979年,內蒙古自治區鄂克托旗二道川出土了一枚,1983年甘肅省武威市郊栽電線杆挖坑時挖出了一枚,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發現了一枚。後由中國錢幣博物館收藏。元德重寶為折二折三大錢,以重寶作錢文的,在西夏錢幣中,僅此一種。該錢楷書光背,文字秀麗,製作精美。存世極罕,不超過五六枚,系西夏錢幣中的大珍之品。七 正 德 寶 錢西夏文,漢譯正德寶錢,西夏崇宗嵬名乾順正德年間(1127—1134年)鑄造的西夏文折二錢,此錢是錢幣愛好者易凱峰1999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磁窖堡鎮回民巷收集的。經專家鑒定,是一枚西夏崇宗正德年間鑄造的西夏文錢。錢文楷書旋讀,背為寬緣光背,錢幣直徑28毫米。穿口7.5毫米,厚2.1毫米,重7.5克,屬於折二大錢。2005年10月在中央電視台〈鑒寶〉節目中亮相。正德寶錢的確認,是西夏錢幣的重大發現,為研究西夏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也為西夏錢幣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七 正 德 寶 錢西夏文,漢譯正德寶錢,西夏崇宗嵬名乾順正德年間(1127—1134年)鑄造的西夏文折二錢,此錢是錢幣愛好者易凱峰1999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磁窖堡鎮回民巷收集的。經專家鑒定,是一枚西夏崇宗正德年間鑄造的西夏文錢。錢文楷書旋讀,背為寬緣光背,錢幣直徑28毫米。穿口7.5毫米,厚2.1毫米,重7.5克,屬於折二大錢。2005年10月在中央電視台〈鑒寶〉節目中亮相。正德寶錢的確認,是西夏錢幣的重大發現,為研究西夏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也為西夏錢幣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
推薦閱讀:

中國古錢幣審美與發展史
中國歷代帝王年號及發行錢幣名稱
阿骨打保機---錢幣博文(六)
這個國家曾是中國戰友,恩情不忘,至今錢幣仍用漢字!

TAG:西夏 | 錢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