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語文教育?

7月14日至17日,出席第三屆「兩岸四地」中學語文同文異教活動的教師和專家們,對新時期中學語文新課程改革與發展現狀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教學目標應該是什麼  在教學初中教材中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時,語文教學專家們對來自香港、澳門、中山、珠海和江門五個課例的點評耐人尋味。  華南師大教授陳建偉指出,雖然五個課例的教學側重點和手段運用各有千秋,但都不約而同地將教學目標設定在課文所體現的「人文性」上,教學中強調作者思想的哲理性有餘,關注詞語運用的表現力不足。教學過於關注生命意識的人文主題,卻淡化了課文中大量使用複句和心理描寫對表達作者價值取向和堅定信念的寫作特色。廣東省教研員王土榮說,即使從人文性的目標設計而言,我們的課堂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學生體驗性閱讀和對語句的簡單認知上,而應該賦予課堂以思維深度和思辨色彩,更應該清晰地展現出對生命現象和生命價值在認識上的逐步遞進與升華過程。  在評點「兩岸四地」六位高中語文教師所展示的《論語·侍坐篇》教學時,專家們也指出了教學中同樣出現的「短板」。  香港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副教授何文勝說,對古代經典的教學,不能讓思想道德的解讀先於文本,甚至超出文本。他主張語文教師應該通過對文言文常識及其解析「名」與「字」關係所折射的古人文化觀的認識上,去領會經典的思想與哲理內涵。江門市教研員曹殿成表示,中學語文教學畢竟不同於一般的文化講座,面對這樣一篇孔子與四位弟子問志、述志、解志的對話體課文,依然不能脫離詞語、誦讀、結構、作者、賞析、評議、作業等基本教學環節。  珠海市中語會會長容理誠則表示,我們不一定刻意要求每一堂語文課都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也不能過分誇大某一方面的作用。他強調:閱讀,首先是讀,是感覺、感受、感悟、感動,而不是方法指導;寫作,首先是讀寫結合,是仿寫創作而不是方法記憶;學習修辭,是為了錘鍊自己的語言,使之更生動優美或深刻簡約而不是方法確認。容理誠指出,相對於積累,方法永遠都是雕蟲小技。在教學過程中,第一位的只能是學生的感覺、積累和學以致用,我們今天的語文教學不能陷於先方法、後實踐和方法指導實踐的慣性思維而不能自拔。語文課的「工具性」如何彰顯  網路時代對中學語文教育的直接衝擊就是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普遍下降。陳建偉告訴記者,他在廣東省連續三年的高考語文閱卷中看到,每年都有約10萬多名文科考生在「根據閱讀材料寫一段話」這樣一道簡單易答的12分考題前不約而同地交了「白卷」。  許多語文教育專家認為,在內容低俗、形式搞笑的網路影視媒體無孔不入的社會環境下,快餐式的生活狀態和浮躁不安的社會心態幾乎讓現實生活中的一切都被娛樂化和膚淺化了。近年來廣東及其全國各省均出現相當比例考生語文應用題低分或零分現象,就是網路時代學生語文能力大大降低的結果,也是忽略了中國語文教學「工具性」的一個危險信號。  網路傳播強勢的衝擊只是外部因素,而語文教材過於強調人文性的偏頗和語文教學理念的誤區才是更重要的內在因素。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鍾梁對記者說,我國從2001年開始實施中學語文新課改以來,中學語文新課程不再是以深淺程度和循序漸進的能力培養為單元組織教材,而改以相同的人文主題為語文教學單元。這樣一來,任何一冊中學語文課本,都打破了語文能力訓練由淺入深的順序,也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文道合一」的教學目標。不求系統性和知識連貫性的結果,只能是隨文講授的所謂「人文性」。  如果太人文性了,語文教學必然變成大而無當的空談;如果太工具性了,則必然使課堂變成索然無味的試題化「碎片」。澳門中國語文學會理事長鬍培周認為,中學語文教學的根本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在當前的人才市場上,不乏連一封求職信都寫不好的大學生,丟失了「工具性」的語文教學確實到了必須重視的時候了。老師的定位在哪裡  在同文異教活動中,專家們普遍認為,好的教學應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並即時消化,鮮明的教學個性必然能夠激發大多數學生的語文潛能、心理情智和價值認同。  如何讓語文課彰顯學生的生命個性?珠海市教研中心主任王衛國提出,語文課必須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平台,教師只是課堂的設計者、組織者、建設者和學生學習的援助者、引導者。他倡導把學生的話語權及參與度列入中學語文教學的評價標準。  佛山教育學院教授胡海建說,《論語·侍坐篇》就是一堂學生自主學習、先生引導有方的語文課,整堂課彰顯的都是學生的志向、情感和個性,孔子的話只有兩句半。而我們現在的中學語文課還往往把學生當作生硬的配角。  台灣孔子協會理事長孔維勤認為,語文課所傳達的文化、情感和理念會增強那些年輕生命的抗壓性和柔韌度,會演繹出精彩而獨特的生命華章。語文課教學要善於柔化孩子的心靈,教師要善於創造一種讓那些浮躁厭倦的少年之心安靜舒緩下來的語境,然後才能主動而快樂地去完成對一個文本、一段經典的採訪、學習、感悟和思考。  容理誠表示,只有把「講堂」變為「學堂」,把「講完」變成「學成」,語文教學才能「回歸」到充滿真情實感、富有創意而個性鮮明的閱讀、思考、質疑和寫作中來,而這些都離不開語文教師在讀說聽寫能力上的為人師表。專家們指出,語文教師上課時最忌諱說的話是「你真棒!」「謝謝同學們的配合!」「孩子們,要聽話哦!」等;最忌諱的事是表演式的朗讀、整齊劃一的掌聲、裝模作樣的討論和屏幕顯示統一的標準答案等。只有堅持課堂上的個性化閱讀、個性化寫作和批判反思的教學理念,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推薦閱讀:

「植文語之苗·樹人生大計」來TOP狀元全語文,捐舊書,領綠植,送課程啦!
最好的未來——心田敘事
錢夢龍:方格之內的圓融 by盧軍
【寫法】未知鉛華,如何洗凈——那些曾經美好的「花腔」文字
微博精選之#教學散記#

TAG:教育 | 語文 | 語文教育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