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廣東轉型四問

廣東轉型四問來源:南方周末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陳新焱 實習生 李維娜 羅瓊 發自:廣州 最後更新:2010-05-13 10:59:42

  • 標籤
  • 經濟轉型
  • 廣東
  • 製造業
  • 列印
  • 字體
  • 轉型的主體應該有兩個:一是政府,一是企業

    市場能解決的就不要用法律手段,法律能解決的就不要用行政手段,行政手段能解決的就不要用政治手段

    一切的發展都是為了人,這將成為今後衡量這場轉變成功與否的關鍵

    鄭炎潮

    丁力

    王珺

    朱衛平

    大半個世紀來最重要的一場轉型,雖然方向已明,但仍有諸多模糊之處有待釐清。四位嶺南學者,試圖共同為這場變革描繪一個更清晰的輪廓。

    鄭炎潮,廣東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前副所長,廣州市政府首屆決策諮詢顧問團顧問;

    丁力,廣東省社科院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主任;

    王珺,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

    朱衛平,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

    四位學者,既是廣東經濟的長期觀察者,也是廣東改革的積極推進者——上世紀80年代,鄭最先提出「私營經濟」一說,深得改革元老任仲夷賞識;丁是每年一度的《廣東21個地市區區域綜合競爭力報告》主要撰寫者,曾執教浙江大學20年,切換於兩個最重要的三角洲;王研究廣東產業集群,是省政府珠三角一體化課題的具體執行者;朱則是產業經濟國家重點學科負責人。

    轉型主體是誰

    要讓企業家成為主體,讓他們自主選擇

    轉型的主體應該有兩個:一是政府,一是企業

    現在政府手裡有很多錢,究竟是投在基礎設施、重化工業,還是投老百姓關注的領域,是個考驗,需要政府職能做出改變

    鄭炎潮:我們談轉型,必然要提到企業產權的轉型,這就涉及到,到底是企業轉型升級還是企業家轉型升級,廣東在這個問題上還不明確。

    金融危機中,廣東引進了很多大項目,這沒錯,但應該明確,這是一時的舉措,還是長遠的行動。產業轉型升級中,應該讓企業家成為主體,讓他們根據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自主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

    丁力:理論上是企業,不管怎麼說,最後企業不轉其他都是空話。但是,中國的體制往往是企業聽政府的,但又不完全聽政府。從中國改革取向來講,應該是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但是現在我們走了一半。中央放了一些權,但是市場沒有完全得到,還被地方政府截留了一部分,我形容它叫「諸侯經濟」,所以,我認為轉型的主體應該有兩個:一個是政府,一個是企業。

    兩者追求的目標一致,他們的行動就一致。追求的目標不一致,就可能出現南轅北轍。

    王珺:廣東這些年來的轉型,實際上是政府在創造一個環境,而且是一個比較強力引導性的環境,比如推行「雙轉移」政策等。

    但僅這樣還不夠,政府要做到創新發展,要抓住一些新興的戰略產業,建立一些自主創新的東西。

    像高新技術產業,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因為投資規模和風險都很大,企業不一定願意去做,這就需要政府來幫助,提供一些公共產品。

    第二個是創造產業升級這樣的一個機制和基礎。自己投,更要創造一種機制讓民間的社會的力量進去,分散投資風險,創造一個有利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環境,

    還有,在這一輪發展中,政府還要實現「綠色發展」。一方面,政府有增加GDP的需要;另一方面,還有滿足老百姓需求的需要,這涉及的是政府的支出結構,現在的支出結構更多的要關注老百姓關心的東西,比如衛生、教育、醫療保障等等。

    現在政府手裡有很多的錢,究竟是要將它投在基礎設施、重化工業,還是用來投資老百姓關注的這些領域,這對政府是一個考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壓力不大,可以投在能源、交通等等有利於GDP增長的生產性領域,但是現在老百姓的需求增加了,也需要政府職能做出改變。廣東在這方面尤其應該做出表率。

    從哪裡轉

    珠三角現在有三個「難以為繼」

    雖然勞動力、資源、國家宏觀政策整全國一致,但珠三角的產業最先進入老化周期,反應不一樣

    在主要經濟指標中,廣東大部分優於全國和可比省份,但另一些指標則處於劣勢,意味著如果不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可能付諸東流

    丁力:珠三角現在有三個難以為繼:第一,粗放型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第二,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的外向型經濟難以為繼;金融危機後,國外對中國商品圍追堵截,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再指望著走之前的路也不太現實;第三,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難以為繼。

    王珺:勞動力、資源、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這三點對所有的地區都是一樣的。但是珠三角跟別人不一樣,就是因為它的產業周期不一樣。

    上世紀80年代廣東先發展,先引進的勞動密集型產業,90年代上海才開始引進,21世紀京津唐地區才開始引進,所以先引進的地方產業先進入老化周期,需要進行技術改造。

    第二,它的產業結構是外向的,現在國家的外貿裡面有28%左右是廣東的。而且廣東的外貿里,一般貿易占的比重並不大,就是說自己的公司受到的衝擊不大,反之三來一補受到的衝擊比較大,就是說外邊進來在這裡生產然後再出口的,收到的訂單就會減少了,出口也自然減少。

    朱衛平: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廣東都非常重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反映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指標中,包括消費對GDP的貢獻、投資對GDP的貢獻、三次產業結構、專利授權量、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單位GDP能耗等,廣東大部分都優於全國和可比省份,在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一直走在前列。

    但也應該看到,在人均GDP、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勞動者報酬、研發投入、勞動生產率、教育投入佔GDP的比重等指標上,廣東劣於可比省份甚至全國平均水平。這些情況甚至可以說,如果不加快轉變,30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可能付諸東流。

    轉向何方

    廣東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方向都不要變,都應該堅持開放政策

    二次創業和一次創業的區別在於不是解決數量問題,而是要解決質量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由粗放式生產變成集約式生產,還只是生產方式的轉變。發展方式的轉變應該是生產和消費的關係轉變,說到底就是要以廣東9000多萬人為本,這將成為今後衡量這場轉變成功與否的關鍵

    鄭炎潮:廣東的產業結構升級,不僅是傳統產業(一、二、三產業)結構的升級,還是從勞動密集型為主向資本技術知識密集型為主的升級;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升級;從低技術、低附加值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升級;從非自主知識產權向自主知識產權的升級,從物質產業為主向服務、信息、精神(文化)產業為主的升級。

    丁力:珠三角產業轉移是珠三角的「二次創業」。二次創業和一次創業的區別在於不是解決數量問題,而是要解決質量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我很贊同汪洋書記講的,珠三角規劃綱要實施的前提,是珠三角經濟的一體化,是市場的一體化。政府不要插手,讓企業作為主體來決策,這樣企業才會向效率高的地區集中。

    王珺:廣東30年的發展有一個很清晰的特點,只要國家的戰略是開放的,廣東就發展很快,如果國家的戰略是相對封閉的,發展就會受限。

    所以,廣東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方向都不要變,都應該堅持開放政策。

    現在國家提倡擴大內需,但是國家擴大內需的同時,絕不會放棄國際市場的佔有率——這種佔有率不僅僅是在低端,還應該在中端,甚至是高端。比如開展技術合作,在機械裝備、重化工業、汽車等領域組建跨國公司,搶佔國際市場等。

    在新的國際環境下,誰來替國家扮演這樣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廣東。當然不僅僅是廣東。

    發展方式的轉變,絕不是單純地由粗放式生產變成集約式生產,這還只是生產方式的轉變。發展方式的轉變應該是生產和消費的關係,是投資、消費、出口三者結構的全面的轉變。

    一切的發展都是為了人,說到底就是以人為本,以廣東9000多萬人口為本。這將成為今後衡量廣東發展方式轉變成功與否的關鍵。

    轉型路徑

    珠江流域聯盟,包括港澳,有希望發展為未來世界級大都市區和亞洲的經貿中心

    廣東需要通過制度創新來進一步釋放生產力

    市場能解決的就不要用法律手段,法律能解決的就不要用行政手段,行政手段能解決的就不要用政治手段

    鄭炎潮:廣東先行先試的總體思路應該是:通過升級替代傳統產業,培育和壯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扶持創新型產業。在這個過程中,要全面規劃布局產業結構,轉換產業發展的主體,應該以民營企業為主體,加強粵港澳和國際間的戰略合作。

    廣東與其他地方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背靠香港。上海也提大金融,但廣東如果和香港合起來,金融的力量就遠遠超過上海。不僅如此,在物流,高端服務業上,香港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廣東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可以效仿歐盟,建立一個珠盟,珠江流域聯盟,包括港澳。這個經濟體的實力,遠遠超過長三角和其他經濟帶,有希望發展為未來世界級大都市區和亞洲的經貿中心,將對經濟產生強大的帶動。

    丁力:廣東要想實現轉型升級,要實現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從粗放型到節約型,從汗水型到智慧型,日本、韓國用了30年,我們再厲害也需要10年吧?

    實際上,現在最難的不是自主創新,而是阻礙自主創新的機制體制。自主創新需要老百姓埋單,因為他首先面對的是國內市場,但老百姓手上又沒有錢。為什麼沒錢?體制的問題!分配不公。

    廣東需要通過制度創新來進一步釋放生產力。比如說,要實現居民收入最大化,包括政府的稅收改革。

    再比如區域經濟一體化。廣東對泛珠三角的影響不大,主要原因是有行政壁壘。怎麼釋放?首先要自己放下門檻,在珠三角建立一個相對統一的市場,提升這個地方的資源配置效率。資源才會向這裡積聚,服務才會向周邊輻射。

    朱衛平:產業轉型升級的途徑主要有三種:

    主導產業依次更替,比如由以第一產業為主到以第二產業為主。

    第二種是將製造加工環節做到極致。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

    第三種是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向價值鏈高端走。

    三種基本模式可以同時並存,但每個階段都不一樣。廣東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應該處於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並重的階段。

    廣東要用更大的力度營造具有相對優勢的人才窪地。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廣東省在人才培養上還沒有建立相對優勢,在人才引進上的相對優勢也正在不斷減弱。

    與此同時,廣東還要加快改進對領導幹部的政績考核機制。具體包括:大幅度減少考核指標數量,以免相互衝突;對於本身就有足夠激勵的指標可以不列入考核範圍,如GDP、財政收入、上大項目等;不要過分強調硬指標,軟指標也同樣重要。

    市場能解決的就不要用法律手段,法律能解決的就不要用行政手段,行政手段能解決的就不要用政治手段。

    上一頁1下一頁責任編輯: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樂悠悠新...,wwwsdfd等4人分享過


  • 推薦閱讀:

    商業銀行網點(營業部)轉型的方向是什麼?
    各家行網點是怎麼轉型的?
    老字號餐飲轉型迫在眉睫
    吳思:轉型清算律

    TAG: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