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洞里藏了哪些珍品遺書
藏經洞-敦煌莫高窟第17號洞窟
值得慶幸的是,敦煌研究院正在進行「敦煌遺書資料庫」的建設,旨在對敦煌藏經洞出圖的全部文獻、文物的電子圖片庫及其釋文、研究文獻索引等相關信息檔案等進行數字化處理。近日,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所長馬德透露,經過近3年挖掘整理,現存於敦煌的550餘件敦煌遺書完成數字化處理。不僅如此,敦煌研究院與國外收藏機構也在陸續商談,致力於將分散在國內外的大量敦煌遺書以數字化形式陸續「入庫」。如果這項工作順利的話,那麼就意味著殘缺了逾百年的敦煌學「完整模樣」將呈現。藏經洞寶藏的流散就像是近代中國傷心歷程的縮影,敦煌遺書的殘缺無疑是源於20世紀初西方列強組織的探險隊、考察隊的幾次盜掘。「現在呼籲通過不正當手段『拿走』的敦煌遺書回歸的可能性不大,但通過建資料庫的方式把資料收集回來的可能性比較大。」馬德說道。即使如此,建設這個全球資料庫的工作量仍然是十分龐大的,資料庫的建立就像是在摸敦煌遺書的「家底」,那麼,這個價值不可估量的藏經洞到底藏了哪些文書珍品呢?
書法墨跡:中國文字楷化時期的第一手資料
敦煌遺書包括了由晉、十六國,一直到北宋的4萬多卷墨跡,是研究中國文字楷化時期的歷史及其書法藝術最豐富、最系統的第一手資料。同時,敦煌遺書的書體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地域特點,被稱之為「經書體」。「經書體」源於漢代的「簡書體」,完成於唐代的楷體,是兩晉以後抄寫經卷的重要書體。它詳盡的記錄了中國文字由隸書向楷書轉變的全過程,對文字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歐陽詢作品唐拓本
柳公權書《金剛經》 唐拓本
另外,在敦煌遺書中還藏有三種唐代拓本,有歐陽詢書《化度壽豈禪師塔銘》、柳公權書《金剛經》、唐太宗李世民書《溫泉銘》,甚至還有王羲之17帖臨本3帖。這些拓本和臨帖極為寶貴,是現在罕見的唐代墨跡珍品。
寫本殘卷
在敦煌遺書中頗引人注目的還有三葉關於書法理論的寫本殘卷,分別為論述寫字方法和王羲之書論,「筆勢論」殘卷,是民間傳說中的王羲之書論抄件。
由於敦煌在歷史上曾被多民族佔據統治過,因此,在敦煌遺書中還保存了許多種少數民族文字的寫卷。有梵文、蒙古文、回鶻文、西夏文、吐蕃文等等,其中以吐蕃文(古藏文)數量最多。這些寫卷均系毛筆或硬筆書寫,相當工整流利,富有節奏感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敦煌書法的出土對研究我國古代書法發展史,特別是隋唐,乃至魏晉、秦漢書法藝術發展史方面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
1908年拍攝的藏經洞及經卷
宗教典籍:還原敦煌早期宗教歷史面貌
敦煌遺書的年代上下跨越近千年,其間,更替變換的10多個朝代的文獻都有所保存,成為研究各個朝代歷史和文化的珍貴資料。其主要部分,更是傳統文獻寶庫中所佚缺者,價值尤為珍貴。
宗教文獻以佛教的經、律、論即「三藏」以及佛經目錄為主,其中大多有傳世本,也有一些未曾傳世的佛教文獻。
西涼建初十二年十二月寫本 《四分律初分》
《四分律初分》抄寫於西涼建初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417年1月30日),是敦煌遺書中有明確紀年的早期寫卷之一,也是中國國家圖書館所藏敦煌遺書中有紀年的最早一卷。本卷抄寫於酒泉,後流傳到敦煌,最終封存於藏經洞,是絲綢之路上佛教傳播的見證,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延昌二年(513)寫本 《華嚴經》卷 北魏
敦煌遺書寫卷,絕大部分用筆抄寫,為古代民間書法大成。北魏時期的敦煌還成立了一個官方寫經機構,它們的尺幅形式、所用紙張、用筆風格、格式規範、卷末題記都基本一致,可視為北魏官方抄經的標準品。
到了隋唐時期,唐朝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為中西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絲綢之路更加繁榮。
故宮博物院藏唐貞觀廿二年(648年)宮廷寫卷《善見律》後的寫經列位
唐咸亨至儀鳳年間(670-679),武則天也曾動用官方力量,抄寫《妙法蓮華經》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各三千部,為亡母楊氏祈福。這批寫經書法精嚴腴潤,裝幀考究,為唐代寫經中的上品。
歐陽詢楷書《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殘本
歐陽詢楷書《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殘本
《老子化胡經》寫本 現僅見於敦煌遺書
在宗教典籍中,敦煌遺書也保存了不少關於三階教、敦煌禪宗和道教典籍,可據以還原敦煌早期宗教歷史的面貌。世俗文獻:高學術價值推動多學科研究
漢文典籍經、史、子、集中,除一部分是極為罕見的古寫本,可用於校勘外,更有不少佚失千年以上的古書,還有大量的官私檔案文書,是研究中古歷史、社會生活、風習民俗、寺院經濟等的第一手資料,也使人們對唐代法令及其在古代現實生活中的運用,獲得了全新的認識。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
《春秋榖梁傳》敦煌本
從盛唐時期的寫本《老子五千文》到《古文尚書》,再到《春秋榖梁傳》以及法律文書等,從「歷記成敗、存亡、福禍、古今之道」的文化經典,到為了解唐代法律形式提供了樣本的法律文書,無不具有獨特的文獻價值。
《孔子備問書》敦煌蒙書
敦煌《食療本草》 殘卷
敦煌《食療本草》 殘卷
及至842年之後的一段歸義軍時期,用作中國傳統啟蒙教育讀物的敦煌蒙書也更適宜學童閱讀,此外還豐富了醫藥典籍寫本。在敦煌遺書中保存的醫藥典籍有70多種,其中《新修本草》具有獨特價值。雖然敦煌寫本《新修本草》為斷篇殘帙,但為現存最早傳本,仍然彌足珍貴。
縱觀敦煌遺書中的世俗文獻,其數量雖少,但學術價值較高。敦煌遺書以其內容廣博、材料稀見聞名於世,推進了中世紀中國和中亞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文字學、民族學、宗教學、地理學和科技史等各個領域的研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