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吃魚的習俗
客家人飲食文化豐富多彩,飲食禁忌也五花八門。在客家地區,有一些關於吃魚的習俗。 客家人熱情好客,一般有客人上門,主家如果沒能讓客人留下管頓飯,面子上就很過意不去。客人留下吃飯,必定大魚大肉招呼著。主人在上魚時,一般把魚腹對著主客。主要是因為魚腹刺少,腴嫩味美。至於為何魚腹要對著主客?其實,這是有典故的。春秋時,吳公子光(即吳王闔閭)欲殺王僚自立,伍子胥把刺客專諸推薦給公子光,但專諸平時沒機會接近吳王僚。得悉僚愛吃炙魚,專諸就去拜太和公為師。炙魚手藝學成後,專諸乘公子光請吳王僚到家裡吃飯之機,做好一條整魚,藏匕首於魚腹,在上菜時,取出匕首,刺死了吳王僚,專諸也被吳王僚的侍衛殺死。自此,凡宴賓客,都需把魚腹對著主客,以示善意。 當魚吃完一面,主人不動,客人不能主動翻轉過來,俗話說「客不翻魚」,因「魚」與「余」同音,客人翻魚,會把主家的余福帶走;如果客人先翻魚身,則是對主人不尊重。魚,一般由主人翻,並且翻時不語或曰「正過來」。尤其是在船員、司機家中吃飯,更不能翻魚,翻魚代表著翻船、翻車,也不能說「翻過來」。這樣,來年他們行船,撐船才「順風」安全。「客不翻魚」也有一個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個秀才,老來得子,甚是嬌慣,那可謂是孩子要星星絕不給月亮。一天,有個十分體面的文友要來家做客,這位秀才趕忙去河邊買了一條大魚凍了起來,準備款待他的這位朋友。由於他的兒子喜歡吃魚,小孩子上桌陪客又是十分不禮貌的事,於是,他就將兒子叫到一邊,告訴他說:「孩子,今天來的客人你不能陪,看見大魚了嗎?客人只吃上邊的一半,下邊的那一半就是你的,但,你等他走了再吃,好嗎?」兒子很高興地答應了。客人到來,寒暄過後,就餐的時候,孩子就蹲在角落靜靜看著那魚,顯得很乖,客人還時不時的誇獎孩子幾句。席間賓主飲酒作詩,氣氛濃濃,不覺高興起來,酒喝得也多,時間一長,這條魚的一半就已經吃完,秀才的這位朋友,就將魚翻了過來。孩子一見,站了起來,怒目相對,客人不覺,吃起魚來。這下孩子急了,拿起牆角的一把笤帚,對準客人的頭部打去,嘴裡還罵道:「大饞鬼,把我的魚給吃了!」 在客家的一些地方,還有「魚到酒止」的習俗。招待客人可以上數十道菜,魚是必不可少的。但主人家上魚還得看火候,在客人飲酒快到尾聲時,為了防止飲酒過量,就把最後的一道菜——魚端上桌來。客人們看見魚到了,知道最後一道菜上來,為了給主人面子就紛紛舉起杯來個「滿堂紅」一齊喝乾,隨之上飯。大家一邊吃魚一邊吃飯,「酒足飯魚」,也叫「止酒魚」。 在客家地區,客人和主人都會遵循一些飲食禁忌,尊重主人,也尊重客人,這樣才能賓主盡歡。
推薦閱讀:
※「印象興寧」系列散文推薦之一:《龍燈》
※該國是南美洲最小國家,法定語言是廣東客家話,春節為法定節日 – 鐵血網
※福茶之心:客家傀儡戲,至今記憶猶新『鄉記』
※客家人的待客禮節
※客家雅聯與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