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極拳首傳秘修樁法
06-14
《楊氏太極拳首傳秘修樁法》刊於《精武》1998年第四期,時至今日,有必要將其中該樁法竅要解惑於習者。有關竅要如下:關於呼吸問題:在呼吸上要求不盡太相同,應隨功法層次的提高、功力的增長而不斷改善。站樁可以從渾元樁入手,這時要求勻、細、深的平穩自然呼吸,待功架正確合理,且具有一定基礎後,即可採用逆腹式呼吸,意念使「氣」沉注丹田,術語謂之「下氣」,其它有:摶氣、捻氣、攪氣等。有一點必須說明:以上幾種修氣方法做功狀態下得特定呼吸方法,「氣」並沒有真正得像水一樣注入丹田,而是通過呼吸的調動使橫隔下沉,腹部充實,發力時丹田鼓盪、擻炸等都是氣用之法。限於篇幅,以後專文詳述。關於陰陽:陰陽在拳學修為中處於很重要的位置,至於結合到拳法、人體中去如何體現,其實區分的方法很簡單,你不妨趴到地板上,所有接觸地板的一面都是陰面,所有向天的一面都是陽面。關於鬆緊:鬆緊的互為存在在拳掌學中同樣至關重要,明白了陰陽相立與鬆緊結合為陰松陽緊,即所有陰面都要放鬆,所有陽面都要拉緊。關於對技、拉爭:太極拳經曰「一身備五弓」,即四肢和身體(脊柱)分別為五張漲滿的弓,站樁就是保持這種蓄力漲滿狀態(朴真拳學謂之「渾元狀態」),保持形所獲取的功力就是渾元力。其實「一身備五弓」未免太複雜、太零散,有三張弓足矣,下肢一張、上肢一張、脊柱一張。以渾元樁為例,上肢肩撐肘橫,雙臂抱圓、十指撐技,形成肩與肘與手的爭拉;雙手合抱,滾肘裹腕,與頂頭豎項又形成與手及前臂為大椎的對爭,同時與尾閭墜沉形成脊柱上下的對拔拉爭;堅膝捻趾與圓襠翻胯則形成兩膝、兩胯、兩足的對爭及同一條腿足膝、胯的拉技,並通過腰椎與脊柱連結成一體。這三張弓的形成與連結即形成一個整體(如圖所示)。內家拳法非常強調這個整體的運用、術語謂之「整體渾元」,所形成的勁力形式即稱「渾元整體勁力」,附洷于格斗則非常強調整體的渾元爆發,在過去,老拳家們稱形意、太極、八卦道理相通世源此所指。對拔拉爭訓練是在樁的基礎上用心去體會、用身體去感受,而絕非用意念去指導、去想像,這一點需要指明。關於時間、功效:有位讀者來信反映,他一天可以站五六個小時的樁,我說大可不必;還有人講在生活中練拳、在練拳中生活,我看這更沒必要。我們每天都必須工作、社交、吃飯、休息,不可能花費過多的時間去練功,不管什麼地方、什麼時間、滿口論拳、張牙舞爪,人們不說你精神病才怪。練拳的前提首先是掌握真正拳學要義、正確的修為方法和儘可能走捷徑,得遇明師真傳真授,再加上自己的勤學苦練,做到真正得悟解於心。每天站樁1小時,一般用不了多久即感功力大進,一二年即成好手。遺憾的是得此兼備者為數不多。關於年齡問題:有些年齡偏大的讀者詢問,還可不可以學習內家拳法。古今「半路出家」學拳的成功示例亦不算少,年齡大一點學內家拳更好、更合適,年齡偏小對拳理反而不容易理解,所以年齡不是障礙,原傳拳法將是你無悔的選擇。關於樁法訓練的安排:總的訓練程序應從渾元樁入手,一般三至六個月後加習掤手樁(抱嬰樁),隨著日長功深樁,功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以後再加習或擇修推窗觀雨和彎弓射虎。在一天的訓練中,可安排渾元樁40分鐘、掤手樁左右式各20分鐘即可。玄都有法傳三界,廣渡有緣以證真。真隱大千傳法相,法逢盛世現真魂。大道本來至簡易,一訣便知妙中玄。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拳理秘笈】太極拳的太極力和太極勁力以及太極勁的純化
※邁太極步的26點要求(下)
※楊式府內派太極拳體系10大層次論
※太極宗師陳正雷演練倡議書:9月10日,同練太極、共享健康!
※澄清習練楊氏太極拳時的一個常見的錯誤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