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聞:18年前中國重建鴨綠江大橋內幕

http://m.xzbu.com/1/view-7381010.htm  今年是中朝建交60周年和中朝友好年。日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朝3天,這是溫家寶首次訪問朝鮮,也是中國總理時隔18年後再次訪朝。同時,朝鮮也給予「國家最高規格禮遇」歡迎中國總理到訪,凸顯朝鮮仍把同中國的關係擺在對外關係最為重要的位置上。今年5月,朝鮮進行第二次地下核試驗後,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朝關係趨冷,但中國這次務實的友好行動,卻打消了國際上對「中朝不睦」的疑團。在溫家寶總理帶去的「大禮包」中,由中方承擔費用的新鴨綠江大橋建設項目最引人關注。外界普遍認為,無論從軍事戰略還是經濟戰略角度看,中國除藉此鞏固中朝60年的傳統友誼外,更重要的是實施東進戰略,重返東北亞。  見證抗美援朝的戰火  中朝邊境之間的3處4座(遼寧丹東2座,吉林集安1座,吉林臨江1座)過境橋,一直被視為中朝友誼的象徵。位於中國丹東與朝鮮新義州之間的鴨綠江上的兩座大鐵橋,以居於江水的上下游分為上橋和下橋,這就是為國人熟知的「中朝友誼橋」和「斷橋」。  下橋是1909年(清宣統元年)5月,由當時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在將安奉線(丹東-瀋陽)臨時輕便窄軌軍用鐵路改成永久性商業鐵路的同時,在鴨綠江上所建的第一座鐵路橋。整個工程使役中朝兩國勞工51萬人次,1911年10月建成,橋長941.83米,寬11米,12孔。該橋建成後,安奉線同朝鮮鐵路接軌,形成了貫穿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的一條運輸線。1943年上橋建成後該橋改為公路橋,橋中間是大車道,兩邊是人行道。左側為去朝鮮的通道,右側是來中國的通道。  上橋是1937年4月日本侵略者修建安奉複線鐵路時,由當時的日本汽車株式會社和日本建設株式會社聯合在下橋的上游100米處設計修建的,1943年4月通車,橋長946米,共12孔,可同時行駛上下行一對列車。大橋通車後,成為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奪中國資源的主要通道。抗戰勝利後,大橋由蘇聯紅軍接管。1947年6月,蘇軍撤離朝鮮時,將江橋分別移交給中朝兩國政府共同管理。1951年1月,上橋把複線鐵路拆去一股改成公路,變成鐵路、公路兩用橋。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鴨綠江大橋和其他橋一起共同承擔起軍需物資供應和後方支持前線的運輸任務,大批作戰物資、武器裝備都是通過鴨綠江大橋運至朝鮮。美軍為切斷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兵力和物資後援,1950年10月調集大部分空中力量,開始對鴨綠江上溝通中朝兩國重要交通要道的鐵路、公路橋樑實施封鎖。11N8日至21日,美軍出動轟炸機600餘架次,對鴨綠江上所有橋樑及朝鮮北部的村莊、軍事設施和交通要道進行了地毯式轟炸。鴨綠江下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的8孔橋樑全部沉入江中,下橋徹底癱瘓。  上橋朝方一側鐵軌也被炸,橋樑移位,橋面起火。安東鐵路局組織200餘人衝上江橋用裝滿沙石的沙袋修築臨時橋墩,上面搭建枕木橋垛,頂住受損底梁,使大橋得以修復。儘管它的軀體上留下無數彈孔,卻依然屹立於鴨綠江上,被譽為「摧不毀、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成為中朝兩國人民聯手抗擊侵略者、保家衛國和抗美援朝的見證。  抗美援朝勝利後,朝方將下橋所屬的6孔鐵橋殘骸拆除。而中方所屬的殘橋,帶著累累彈痕,完整地保存下來。這座大橋中國的一側能完好保留下來,也不是巧合。朝鮮戰爭時,美國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一再抗議和嚴重警告,擔心如果繼續空襲中國將會迫使中國捲入這場戰爭。因此,美國空軍在轟炸鴨綠江大橋時,不得不嚴格地把握中朝界線,只轟炸朝鮮一側,而不敢轟炸中國一側。  1988年10月,丹東市人民政府將斷橋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0月,中朝兩國政府協議決定將上橋命名為「中朝友誼橋」(朝方一端為「朝中友誼橋」),以此紀念中朝兩國人民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2000年10月,在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50周年時,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為下橋題詞「鴨綠江斷橋」。  丹東、集安兩地爭選址  由於中朝兩國政府高層只提到新建「中朝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並未確定準確的選址,而原鴨綠江上的3處4座橋樑均稱為鴨綠江大橋,所以這座新橋究竟在遼寧省還是在吉林省,在平壤採訪的各國媒體至今也沒有獲得具體消息。  此前,遼寧丹東和吉林集安都確立了新鴨綠江大橋項目,當溫家寶訪朝簽訂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的消息披露後,集安和丹東都頗為興奮,都以為是自己居住地的大橋項目獲准而工程啟動。一份名為《集安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工程項目書》的文件似乎表明新鴨綠江大橋可能選址集安,該大橋項目書詳細透露了有關該橋的項目信息。性質:新建;企業性質:國有;投資總額:2.3億元人民幣(約合3400萬美元);建設內容:大橋全長1000延長米……  集安市地處中朝邊境,邊境線長204公里,隔鴨綠江與朝鮮滿浦市和慈城、渭源、楚山三郡相望,是中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集安境內有集安、青石、老虎哨3個口岸,境內鐵路有國際線集安至朝鮮滿浦,單程13公里,是世界上最短的一趟國際列車。建於1939年的集安界河大橋是中國連接朝鮮的4座鐵路橋之一。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通過該橋最先搶運42萬人的部隊,於1950年10月秘密入朝。如今兩岸交流主要靠每天往返一次的客貨運火車。2008年經中朝雙方鐵路部門協商,每周一、三、五開行旅客列車。除鐵路外,有距離市區四五十公里的青石、老虎哨渡口。由於兩口岸距市區較遠,交通不便,又多受水量的影響,導致雙方物流、人流不暢,影響邊貿及旅遊。據集安市政府披露,隨著朝鮮經濟的逐步開放,預計到2010年中朝邊境年過貨量達200萬噸,年過客量達30萬人次。為此打通雙方陸路通道,修建鴨綠江公路大橋勢在必行。  「規劃中的歐亞大陸橋就是新鴨綠江大橋。」《鳳凰周刊》記者同時從丹東市政府辦公室獲悉,新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選址在丹東。丹東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連接中朝兩國的鴨綠江大橋承載兩國的貨物貿易和人員交流。中國對朝貿易七成經過中朝友誼橋的鐵路、公路運輸,現在每天約有500輛車輛經過這裡,是目前中國通往朝鮮最繁忙的陸路通道。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丹東鴨綠江下橋被美軍攔腰炸斷,上橋目前還在使用。隨著歲月的洗禮,大橋漸顯老態,儘管2003年丹東對大橋中方段作了維修,重新鋪設了公路,修整後的公路橋面承重能力由原來的10噸提升至20噸,但仍難以適應兩國貿易往來的增長,貨車常常在大橋前面,排著長龍等待進入朝鮮。建設中朝鴨綠江公路大橋,早被丹東市作為連接朝鮮、實現對朝路港區一體化的樞紐工程,爭取成為國家援外項目、帶戰略性的重大工程。  計劃曾數度擱淺  早在2002年初,中國遼寧省政府向朝鮮平安北道正式提議雙方共同在兩國邊境城市丹東市和新義州市修建一條橫跨鴨綠江公路大橋的計劃,同年4月平安北道得到朝鮮中央政府的批准,即正式函告遼寧省人民政府,轉告朝鮮政府同意該計劃。  丹東對修建新大橋非常積極,建橋地址初步選在丹東冶煉廠附近,並且已有外資和民營資本與當地政府接觸,欲參與修建該大橋,但朝鮮半島的局勢令該項計劃未能儘快實施,並一再擱淺。但中方丹東市有關重建新鴨綠江大橋的規劃並沒有就此打住。有跡可循的是,2006年4月13日,丹東市有關部門負責人透過《丹東之窗》透露,中國和朝鮮計劃在鴨綠江上新建一座公路大橋,該橋將成為連接兩國的新鴨綠江大橋。  據這位官員介紹,新橋將在丹東市與新義州之間建設。他還透露,對於擬建新大橋的計劃,目前朝鮮方面沒有提出異議,該項目正處在積極準備階段,各項前期工作正在運行當中,雙方正具體商談選址和經費等問題。計劃建設的這座新鴨綠江公路大橋,已被丹東市作為連接朝鮮實現「對朝路、港、區一體化」的樞紐工程。  2008年3月,丹東市政府在香港主辦丹東(香港)投資說明會,時任代市長趙連生透露,為擴大對朝貿易,丹東新城區的新鴨綠江大橋項目正在洽談中。隨後,丹東市政府主要領導5月15日接受新加坡媒體採訪時證實了這一信息。據這位領導介紹,丹東是國家確定的新的出海通道。丹東要構建物流集散、出口加工、國際商貿旅遊三大基地和國際貿易、科技、投資、旅遊四大平台。同時,將進一步擴大對朝貿易。  今年8月,中國駐朝鮮使館館員考察了丹東新區,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未來鴨綠江新公路大橋和多條高速公路接通的布局和建造。據悉,即將動工的鴨綠江界河公路大橋,位於62平方公里新城區的A區,大橋採用斜拉索形式,體現現代主義的設計精髓,造型優美、氣勢磅礴,由中國出資17億元人民幣。  北京的政情分析人士認為,就朝鮮而言,由中方承擔1.5億美元左右工程費的新鴨綠江大橋建設項目,是重圓曾於2002年破滅的「新義州特區」夢想的一張牌。中國從數年前開始就主張除原來的鴨綠江鐵橋外,再建一座新鴨綠江大橋,以滿足每年達27億美元的兩國貿易規模。但朝鮮認為這座橋有可能成為發生緊急事態時,中國軍隊進入朝鮮的通道,因此一直反對建橋。  朝鮮改變立場同意建設新鴨綠江大橋是因為,這座橋可以成為朝鮮從2006年開始推進的鴨綠江下游「緋緞島自由貿易地帶」項目的基礎設施。新鴨綠江大橋經過緋緞島。除此之外,朝鮮通過簽署旅遊合作協定,為更多的中國遊客到朝鮮觀光旅遊打開了道路。  中國加強對朝影響力?  朝鮮的穩定是東北亞複雜問題的核心,中國因在東北亞地區安全問題上自身的需要,憑藉對朝鮮的影響力,長期以來力挺朝鮮。但朝鮮在美國制裁和中國援助的「黑白配」中,可謂左右逢源。一貫善於操弄外交政策的朝鮮,以特有的外交身段面對國際社會,在「對抗、妥協、恐嚇、無常」間遊刃有餘。特別是進入朝核六方會談後,中國對朝鮮的影響顯得力不從心。朝鮮試射導彈和發射衛星後,中國在聯合國框架下支持制裁朝鮮的決議,使得中朝關係一度遇冷此後,中方試圖在朝核問題上尋找合適的機會重新獲取對朝核問題足夠的影響力。  有消息指,除修建新鴨綠江大橋外,中朝雙方還將討論至少數億美元的石油貿易,以及平壤迫切需要的糧食援助等問題。在朝鮮經濟備受國際制裁的困擾之際,來自中國的協助無疑能讓平壤喘一口氣。韓國《朝鮮日報》分析說,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對溫家寶給予了「特級待遇」,證明朝鮮非常重視溫家寶的此次訪問這可能是因為在國際社會加強對朝鮮制裁的情況下,朝鮮再次認識到「唯一的靠山還是中國」  分析人士認為,新修鴨綠江大橋已經成為兩國政府間的決策。可以相信,新的鴨綠江大橋一定是要比現有的鴨綠江大橋寬好幾倍的大橋,因為只有這樣的大橋才會滿足未來中朝經濟來往的需要。「此舉意味著大大提升了中國東進,重返東北亞的戰略,是破除第一島鏈的又一新動作。美國現在想重返東南亞,中國卻從今天開始重返東北亞。」北京的戰略觀察人士認為,修建新鴨綠江大橋是好事,軍民兩用,可以覆蓋整個朝鮮半島。  韓國《中央日報》指出,中國積極主張建新鴨綠江大橋,是為朝鮮以後開放時進入朝鮮打造橋頭堡。韓聯社的報道則稱,中國積極進入朝鮮,或還有振興東北的考慮,中國為開發落後的東北地區而擬定的「東北振興構想」是,將東北地區劃分為遼寧沿海經濟帶區、鴨綠江開發計劃、圖們江開發計劃等,其中中國與朝鮮交界的鴨綠江和圖們江開發,必須與朝合作。  「我們國家高層與朝鮮國家高層已經達成了共識,現正在做技術層面的工作,如選址、規劃設計、如何投資等問題。」丹東市政府辦公室人員在電話中告訴《鳳凰周刊》,為落實溫總理訪朝的成果,丹東方面已提出鴨綠江公路大橋選址和建設技術標準方案。  編輯 蕭方 美編 黃靜http://m.junmiba.com/lunshu/pinglun/20160120/109099.html中朝新鴨綠江大橋為何突然停工 英國道出真相2016-01-20 11:19 來源:君謎吧  英媒稱,一座原本可能改變中朝貿易的雄偉的公路大橋——新鴨綠江公路大橋如今被無限期推遲開通。  英國媒體發表題為《中國通往朝鮮的新大橋項目擱淺》的報道稱,這座造價2億英鎊(約合19.8億元人民幣)的大橋位於中國丹東市,橫跨鴨綠江。大橋原定於本周開通。  新建的鴨綠江公路大橋,原本將取代位於其上游8公里的「友誼橋」。後者建於1943年,為雙向兩車道,且不能容納重20噸以上的卡車通過,然而,每年仍有價值數千萬美元的物資需要通過這座橋運輸。  去年,中朝貿易總額約為65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二的貿易通過丹東進行,這些貿易物資的運輸大都需要經過破舊的友誼橋。   由中方出資、中方施工的新鴨綠江公路大橋,本應改變這種局面。這座四車道的大橋,可以允許大型運煤卡車和其他重物資車輛通過。  報道說,在中國一側,橋頭的宣傳牌上還寫著大橋將於2015年10月30日開通,基於這種預期,中方一側不斷大興土木,在這裡建起了一座「新城」,包括住宅樓、學校、商場等。   報道說,不幸的是,所有卡車從中國這邊出發,過橋後就無路可走了。據報道,朝鮮方面沒有修建連接大橋與最近的大城鎮的公路,還堅持要求中國出資並建設這條公路。  報道認為,中國的外交立場已經影響到兩國的商業關係。中朝貿易占朝鮮全部對外貿易的75%左右,朝鮮幾乎所有的進口糧食和燃料援助都是北京提供的。
推薦閱讀:

鴨綠江畔老漁翁
鴨綠江斷橋,你見過幾座?
鴨綠江口
鴨綠江絢麗晚霞中的撒網老薑(12)
跨過鴨綠江——朝鮮行記(七) 【原攝】

TAG:中國 | 內幕 | 鴨綠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