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詩詞大會》節目火爆背後:國學入課堂十年的吶喊

紅星深度

回望·改變

歷年「兩會」熱點提案議案都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生活,一年兩年也許並無明顯變化,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回望時「兩會」已翻天覆地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這一切均與代表委員的參政議政、主動履職密不可分。

今年兩會開幕後,紅星新聞陸續帶您回望了改變我們生活的焦點提案議案,與您分享代表委員的良知和責任。

今天我們推出《紅星深度:回望·改變》系列報道的第三篇。

中央電視台《中華詩詞大會》現場(圖據網路)

中央電視台《中華詩詞大會》已舉辦兩季,這檔旨在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全新欄目收穫點贊無數,一些出類拔萃的選手甚至因此成了小網紅。

3月7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政協五次會議新聞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央視主持人海霞在談到該節目幕後主創人員的酸甜苦辣時,特別說道:「中華文化是個大富礦,需要不斷挖掘。」

上述記者會主題為「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事實上,全國兩會關於如何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其中,「國學入課堂」的建議,就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一份來自江西省的提案

中學生熟讀英文書籍 卻不識我國先賢

2007年的全國兩會,來自江西的全國政協委員劉運來帶來了一份引人關注的提案——《關於讓國學進入課堂,促進和諧社會主義的建設》。這是紅星新聞記者查詢到的最早有關弘揚國學的全國兩會提案。

在當年的兩會上,劉運來不無憂慮地說:「中國五千年文化兼容並包,曾經吸引和影響過多少國家!可現在,除了標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外國人對中華文化又了解多少?」

劉運來現已81歲高齡,老人家剛剛做完一個大手術,需靜養休息,無法接受面對面的訪問。但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上述建議是民進江西省委的一份集體提案,幕後第一提案人,是江西省政協委員徐佩瑛。

徐佩瑛原是江西省社會主義學院教授,退休後被當地一所民辦高校返聘。3月8日上午,紅星新聞見到她時,只見她雖年過六旬,但看起來精神抖擻,衣著時尚。

她說,這份議案是在我國傳統文化式微的背景下提出的,曾被江西省政協評為2007年年度優秀提案,獲得了1000元的獎勵。此前,她還在江西省多個場合、報刊上進行過相關呼籲。

徐佩瑛在這份提案憂心忡忡地提到:「《詩經》、《大學》、《論語》等曾在中國盛行2000多年的經典讀物已經淡出了各類課堂,而《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等名揚四海的童蒙教材也在逐漸消失。」

徐佩瑛說,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讓孩子苦學外語而丟棄國學經典。許多中學生能熟練閱讀英文書籍卻看不懂文言文文章;滿口的西方格言警句,對東方的古老智慧卻知之甚少;校園中近半數人追崇影星歌星、大款大腕,而對我國古代聖賢先哲非常陌生;現代人的整體語言表達水平下降,傳媒及文化人的語言表達也失去了典雅與古風,變得淺白粗俗,致力於國學研究的大師更是後繼乏人……

徐佩瑛稱,國學是在21世紀初逐漸被國人忽視的,「令人擔憂的是,當時的教育讓青少年的科學技術知識水平提高了,但思想道德建設卻存在缺陷,青少年嬌生慣養、好逸惡勞,甚至違法亂紀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她認為,就是因為我國教育體系長期忽視傳統文化經典為主的國學教育,才導致了這種令人堪憂的局面,日本、新家坡、韓國等東亞國家反而在那幾年成功運用儒家文化,創造出了「儒家資本主義」模式。

不止一個人的吶喊

「大城市的父母將孩子培養成了外國人」

2006年,農工民主黨天津市委員會曾在中小學進行「國學」教育問卷調查,發現家長和教師對學校傳統文化教育不足反映強烈。

而徐佩瑛在與外省的學者交流訪問時,也發現了大家對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有一種共同的擔憂,湖南、山西等地的國學教育做得相對較好,但也只是進入少數中小學,並未形成規模和體系。

徐佩瑛在上述提案中也提到,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曾針對「當今精神文化遠遠滯後於經濟現狀」的問題,倡議海內外緊緊聯合,共同出謀劃策,來發展、弘揚中華文化。

徐佩瑛接受紅星新聞採訪

紅星新聞整理髮現,近年來,類似擔憂的聲音在各地地方兩會上頻頻出現,特別是自2007年劉運來之後,幾乎每年都有人在全國兩會上就此事進行吶喊。

比如在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宗立成就建議把國學教育納入九年制義務教育,他說:「只有把國學教育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抵禦不良文化的入侵。」

2011年,全國政協委員、出版人張曉梅也曾提出,國學應該納入中小學課程。

此前張曉梅曾在博客中呼籲,應該在幼兒及中小學全面普及國學,她說:「很多大城市的父母將孩子送進雙語幼兒園,把孩子培養成了 『外國人 』。」她認為,讓孩子接觸中華傳統文化,有助於其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呼籲「維護民族語言與文化的純潔與尊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也曾專門提到書法的重要性:「日本的小學、初中階段,書法教育是必修課,高中書法是選修課,大學文科設有書法專業。對於漢字書法的文化傳承,近鄰比我們還要重視。」而書法這類文化,實際早在2009年就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和符號。

徐佩瑛告訴紅星新聞,「文化」一直是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每年都要專門討論。相關提案議案的提出者也一致認為,國學精華滋養了我們的精神家園,萬不可在這個時代斷層、拋棄。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代表委員們的不斷呼籲,終於推動了政策的出台——

2013年2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預示著全國推動「書法入課堂」進入政策層面。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提綱》。

今年年初,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 這份文件提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國學入課堂」火了

但要小心泥沙俱下「虛火旺」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也經常運用到中國古語、詩詞。「這說明總書記對中國傳承文化有一種情結。」徐佩瑛說,實際上,我們現在所提的八榮八恥,就是從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發展演化來的,我們的社會主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也是一脈相承的。

紅星新聞注意到,儘管近年國家出台弘揚中華文化的相關政策,但在各地方兩會甚至全國兩會上,依舊有不少代表委員在做相關的呼籲,這可能說明,這項宏大的工程在具體落實時,仍有諸多現實困境要突破。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就一直在為書法進課堂而奔走。他曾強調加強少年漢字書寫刻不容緩。

(圖據網路)

在3月7日的十二屆全國政協五次會議新聞記者會上,蘇士澍透露,去年一年時間,他走了20多個省的近百所學校,發現書法教學現狀良莠不齊——只有1/3的學校能踏踏實實上課。

「教育部門需要儘快解決書法教師的崗位和編製。」他說。

舊文化的傳承出路

重在培養氣氛 篩選出人才

但也有代表委員擔憂,「國學入課堂」可能會走向另一面。

多年前,全國人大代表彭富春等人提出,要小心國學教育「虛火旺」,防止其「一哄而上、一鬨而散」。一些評論文章還指出,「繁體字入課堂」、「京劇入課堂」的做法違背了小孩天性,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接受這些。

那麼,傳統文化的傳承,出路又在何處?

3月7日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常委馮驥才就建議道:「要用新的方式、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去不斷激發大家的熱愛,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實做。」

徐佩瑛本人,也在拜訪臨近結束時,向紅星新聞講述了一個故事:

十年前徐佩瑛不遺餘力地呼籲國學入課堂,可偏偏她的女兒女婿卻「不買帳」,這讓她十分尷尬。「我提出要教外孫女,但他們對奧數特別感興趣,對詩歌卻很排斥。」

徐佩瑛說,過去的阻力,是社會普遍認為傳統文化是陳舊的、過時的東西。但從《百家講壇》、《中華詩詞大會》等電視節目火爆的情況來看,傳統國學教育如能創造性的弘揚,就能突破現實的阻力。

以書法為例,她認為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去學習筆墨紙硯,「正確的方式,是培養氛圍,找出有興趣、有天賦的那批人來。」

紅星新聞記者 | 劉木木

編輯 | 藍婧 實習生 李琴

本文來自鳳凰號,僅代表鳳凰號自媒體觀點。


推薦閱讀:

軍情觀察室2012年的節目有哪些?
武林大會是個什麼節目?
今世緣等著我2017全集抗戰老兵的故事?
選秀節目點擊高話題多 靠什麼拉回觀眾視線
貴圈206期| 深度調查訪談類節目凋零現狀

TAG:詩詞 | 節目 | 國學 | 中華 | 十年 | 課堂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