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我見
06-14
作者:耿戰軍 來源:找法網 日期:2011年12月03日讀三國,悟哲理,令人感慨。十多年前作為導遊帶團到浙新昌游諸葛村,八卦的布局融合了古樸的村舍街道令人神往,浮想聯篇,興緻頗豐。地陪講解是當地一位諸葛姓氏的機靈的女大學生。導遊之間話較多。對諸葛村的讚歎之餘,我具體分析了一些諸葛亮的不足,本以為對方不會同意,誰知竟得到完全的贊同。回滬後還收到小諸葛的一張熱情的明信片,足見諸葛家風的豁達。漢末大勢三分。曹操占天時。孫權佔地利。劉備占人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為規律。天下一流智勇雙全的姜維歸於蜀國,一流戰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一流謀士孔明、龐統盡歸玄德。典故說,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九虎將中已有六員在劉備,文武大才勝過曹操與孫權等手下,幾年辛苦,擁有了百萬雄兵,地據荊州、川蜀、漢中,已形成對曹魏的鉗形優勢,以德治國,天下民心嚮往,本可以奪取天下。然歸於失敗,有內在規律可言,實為必然。劉備有八大誤:一誤,不受劉表之讓,非但失去三十萬雄兵、及居荊州地利本可北退曹兵之軍事先機,和落實「隆中對」的第一戰略部署;反遇赤壁之大戰,其中還給諸葛孔明聯吳於江東時造成了多次險境,又給後來孫權奪荊製造了口實。二誤,劉備受鳳雛輔助攻取西川,又是仁義過度誤事,本可變通鳳雛意見,對劉璋扣留不予殺之,而盡滅張任之力,早日拿下川蜀。方造成後來的艱難戰役,痛失龐統,失去功業一臂;同時造成諸葛進川而荊州守備缺軍師之謀的嚴重後果。三誤,蜀漢最強之時,首當及時調遣軍力致第一戰略要地荊州,增派大將張飛、黃忠或趙雲之一,或劉備、孔明率大軍親臨,再北攻曹魏,則可一舉成功,而後可平吳。率大軍親征是劉備、曹操及司馬懿的一貫正確做法,而劉備此時卻聽諸葛及群臣之言,而自於川蜀稱帝,貽誤軍機,導致失去荊州,缺乏帝王之氣。後見朱元璋戰略之一「緩稱王」而取天下實為對照也。四誤,後來劉備為報關羽被害之大仇,親率百萬大軍征弱吳也為可贊,但因責於孔明而棄之朝中,為征吳關鍵之時意氣用事之大誤,不能用孔明之大才,而因謀略不足,以致火燒連營,彝陵大敗盡失地理與軍事優勢,實為可嘆。此處足見劉備感情衝突之時不能如曹操一樣顧全大局而缺帝王之氣,其結果非但不能為二位弟弟報仇雪恨,也耽誤大業使優勢喪失多年,其錯之因,在於性格,起於偏聽軍師而疏兄弟,後致感情用事而誤大勢。今言:「性格決定命運」實為寫照。五誤,如關羽之死,結果在孫權,起因之一卻在劉備。劉以兄弟之小仁義不受荊州劉表的誠意讓位,而誤復興漢室之大業,終為荊州之敗而誤關羽之弟。真理過頭即為謬誤。當斷不斷,反受其害。荊州本有雄兵三十萬,又為軍事重地,為諸葛出山時隆中對的重要戰略布置。如取得先機,就能擊退曹操,又可擴大戰略要地。既不會有後來的赤壁之戰,又不會使諸葛為聯合而身處東吳險境,也不會使關羽後來的兩面不利。六誤,張飛和黃忠也相續因征吳而犧牲,是連鎖反映。七誤,隨後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誤,關羽、張飛以不同意見多次政治監督諸葛,本是古代政治中難得的民主政治的萌芽,若發展起來,又有劉備對民的關懷備至,諸葛的明治天下,本有可能逐步建立一種新的民主仁政,漢室還可再興旺三百年,使仁義之風深入民政之髓,奠定中華文化先進之本;能夠深遠影響到中國以後的政治制度。由於劉備的多方失誤,導致大業最終失敗,使這種環節斷裂,可能的新生事物的萌芽夭折,實為歷史之可惜。天下英雄盡歸劉備,然大業不成,非天不助。正如鳳雛謂,仁義誤事。也應了當今之言:「性格決定命運」。劉備之誤招致事業的失敗,禍及兄弟和部屬,實為歷史之可嘆!劉備愛英雄而妨英雄,猶如的盧馬。羅貫中《三國演義》編造的盧馬可謂意味深長。劉備之名,實為寫照。文武大才,備而不成,令人痛惜。究其緣由,有姓名使然,也如水滸的宋江,謂斷送大宋江山;吳用,可謂有計謀而無用也。直接緣由則為性格使然。劉以關羽、劉表、劉璋兄弟之小義小仁小德,而誤漢室、天下、百姓之大義大仁大德。所以成大事者,首需仁德,人心可收,然權謀雖次之而必須,不可誤事。如以備之仁義輔以操之權謀,則天下盡歸於蜀漢,仁德盡興,政風純厚,國富民強。有人說,劉備雖是一代梟雄,然大虛大偽。這是個別筆墨文人對歷史的歪曲。試問,已經三讓徐州了,皇叔為何不取?劉表誠意將荊州之權相讓,皇叔又為何不受?劉璋已在皇叔涪城宴請的囊中,西川皇叔為何又不得?從大利大益上判斷,有這樣的虛偽嗎?沒有。又試問,諸葛亮、龐統何許高人?劉備如果不真情實意仁義為民,他們會竭盡輔佐嗎?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又是何許高人?劉備如果不是一代忠良,匡扶漢室,他們會俯首稱臣,竭盡效力嗎?他們都是英雄。哪個不比那些只會說空話的歷史後的筆墨文人明白事理。實踐出真知。他們是生長在那個時代的文武大才,最熟悉劉皇叔,因此最有發言權。正因為劉備是仁義之君,大忠大實之君,才會有他們在最困難的時期的追隨和盡忠。從大智大德上判斷,假如劉備是大虛大偽,他們自會看的比誰都清楚,也不會專為追隨劉備了,也不會有關公千里走單騎,趙子龍長板坡救阿斗的動人故事了。三國的諸葛亮是一個神話,他神鬼莫測的驚天計謀流芳百世,後人傳誦。偉人雖然令人敬仰,然客觀也有另一面值得研究足戒。諸葛亮有六大錯:其一,錯失荊州要地是一大戰略錯誤。荊州為取天下之牛耳,本是隆中對北取許昌的重要戰略基地。事實上先前已有鳳雛斷言,荊州之要地當安排關張趙三人坐鎮方為安全的高謀大略。鳳雛不幸去後,諸葛明知關羽高傲,且已拒絕與東吳和親,何不及時在漢中大捷後迅速調集大軍增派大將調整布防?而安排了對關羽抱有成見的劉封作為後應,出此敗筆是諸葛亮的一大錯誤。其二,諸葛亮只注重自己個人作用而不置姜維和馬謖兩位大才於前線實戰鍛煉之大用,而只置於長期的參謀之小用,沒有合理的戰略性人事安排,以致造成馬謖缺乏實戰鍛煉竟有街亭之失;姜維缺乏戰略鍛煉竟有陰平之失的兩大嚴重的軍事後果,則更為可惜!是又一大錯誤,也為後人之鑒也。其三,諸葛亮雖嚴法然而關鍵處事僵化教條,誤斬馬謖是一大失敗。正如李嚴所說,蜀中本來人才就缺乏,應留下馬謖以待罪立功。而馬謖又何止一般人才?與其兄弟馬良一樣都是戰略性高謀。馬良曾獻計曰,荊州孤立,但拿下長沙四郡可生根。馬謖曾獻計曰,取孟獲應兵戰為下,心戰為上。此皆為戰略計劃,為隆中對所沒有。再說馬謖缺乏實戰鍛煉是諸葛亮的一大責任,因此失於第一次出祁山雖有軍令狀情有可原,如果學曹操關鍵之時不殺關鍵之才,後來可能會有馬謖戰略調整之謀而光復漢室,失地也可收復,然失去了人纔則會失去更多的地。其四,諸葛亮雖精於戰役之謀,但除《隆中對》事先的戰略安排之外,缺乏戰略性人才重大配合作用的發揮;只注重自己個人作用是又一大錯誤。雖失馬謖,卻喜得姜維。後五次出祁山,可惜未能重用姜維做前鋒,自己留為後勤,保證政局和供糧的穩固的大戰略安排。而漢時韓信前線作戰,蕭何後勤備糧的大戰略應對,穩操勝券,是一大對照,已有成功經驗,為什麼就不能運用?因此,大戰略的作用,勝過或天時或地利或人和的暫時優勢,它能組合天時地利人和的長處,發揮更大作用,確實為制勝之根本。本可以有諸葛亮與姜維兩大高才的前後坐鎮,奠定勝局。但卻缺乏前後戰略配合是又一大失敗。所以六出祁山表面失敗在每次戰役的缺乏糧草,實際失敗在戰略配合大局失策,以致不能中興漢室,令人扼腕嘆惜。後人已對諸葛孔明後來自持高才,不用他人為謀的不足做出了評論。也是當今商界的借鑒。其五,諸葛亮雖智高如天,然其不能行「舉輕若重」之作風是其短處,以致在年高時過分操勞,精力不濟,而不能光復漢室,一人勞累過度致死,甚為可惜!鞠躬盡瘁是為業之典範,但如能舉重若輕而鞠躬盡瘁則為上策。反觀對手的司馬懿,則是舉重若輕的行事方法,年高於諸葛亮卻最終勝於諸葛亮。如果諸葛亮也能像對手司馬懿一樣的舉重若輕,則漢室可復,定能笑到最後。此內在的行事方法對個人事小,然對關係國事卻是事大,是關係到漢室復興的一大關鍵,所以是一大錯誤。其六,欲為天下之君,必經親征鍛煉。然諸葛亮對劉禪的態度卻是作為史稱的「阿斗」的寵養做法,使之不能得到培養。如果諸葛亮心中沒鬼為什麼不鍛煉劉禪?可能是怕他有了實權來為叔叔報仇?再說諸葛孔明雖智謀驚於天下,然其盡施才能也有不計仁義之處,足有六大質疑,可謂不計手段,太過狠毒?質疑一,火燒新野,使城中廣大百姓無房可居,逐產生跟隨皇叔大規模遷徒的客觀性不利局面。質疑二,火燒三萬藤甲軍,只為孟獲一人的歸順。質疑三,誅心而三氣周瑜致其死。質疑四,荊州事件導致關羽的死亡是諸葛亮的有意安排。劉備早言曰,關傲與上,張暴與下,皆為殺身之禍。諸葛明知關羽高傲,且已拒絕與東吳和親,何不及時調整布防?又安排對關羽抱有成見的劉封在其身邊作為後應,出此敗筆?此與諸葛一生的周密安排之謀完全不同。以用兵之道分析,在劉備攻川,諸葛坐鎮荊州時,身邊有大將關羽、張飛、趙雲和黃忠,擁兵三十萬之眾以防南北。而諸葛攻西川,卻盡帶張飛、趙雲、黃忠三員大將,只留關羽一人十五萬部隊,進攻樊城就無法守備荊州,造成兵少將寡的不利局面。諸葛取得西川和漢中後也不及時調動大軍回援荊州。事實上先前又有鳳雛斷言,荊州之要地當安排關張趙三人坐鎮方為安全的高謀大略。諸葛事先明知鳳雛對荊州有正確安排,又明知關羽一人在荊州,有受孫曹兩面夾攻的危險,在軍事力量的分配上已是十分的不公,成為兵家之大忌。以諸葛的智慧絕非能如此,那是為殺關羽驕氣?也是不現實,足有質疑。而諸葛亮之計有時甚毒,三氣周瑜為例。從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心狠手辣兩方面對照分析,應當說,關羽的遇難是諸葛亮的有意安排。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對待關羽?第一, 是為排除政治監督,以實現其傳統的一人專事劉備的治國方略。關羽、張飛皆為劉備兄弟,以不同意見多次監督諸葛亮,已與諸葛亮信奉的傳統之帝制衝突,早已引起慣於一人決斷行事的諸葛亮的不滿。蜀漢建立之初,各種軍機瞬隙萬變,劉備被諸葛亮聯眾臣冠以蜀王而被陶醉於王位之樂中,又犯了「甘露寺」的弱點之錯,過於信賴諸葛亮,疏遠了關張兩兄弟,表現在關羽被諸葛遠調於荊州,而張飛被諸葛調於閬中。所以諸葛亮為實施其一人操縱的宰相政治,疏遠分離劉關張三兄弟在三個地方就是諸葛亮的有意安排。第二,是關羽的做法危及到諸葛家族的利益。其中先有東吳押諸葛亮胞兄諸葛瑾一家38口人問罪要挾劉備出讓荊州。諸葛亮也有言在先:「若家兄有難,亮也不能獨活。」而關羽卻以大漢江山為重,不肯放棄荊州,已經構成對諸葛家族的危險。這就是問題的原因。同時劉備當時也真的被諸葛亮以王制寵擁成了迷糊的「阿斗」,所以諸葛亮借東吳之刀殺關羽,又借內亂之刀殺張飛是有可能的。就因為存在這些諸多質疑,才會產生善良厚道的劉備「夢中驚醒」,一反敬重軍師的常態,貶諸葛而自領大軍出征大戰的客觀結果了。這也是諸葛亮自持對劉備影響大於關張,低估了劉關張三結義的巨大威力的必然苦果。質疑五,張飛表面是部將所害,根本原因則不然。關羽遇難,張飛誓要報仇。諸葛事先明知張飛性情火暴,再三不肯出兵伐吳,以諸葛的智慧必定知道如此會導致張飛矛盾激化被害。如果當時保護張飛改與哥哥劉備住在一起是患難之時的兄弟常理,也不會造成如此惡果。而在痛失二弟關羽的關鍵時刻,三弟張飛卻被諸葛亮離間於劉備而遠在閬中。而張飛向哥哥哭述失去二哥之苦,誓要報仇可惜沒有被合情合理地安排在劉備身邊安撫穩定情緒,以致遠離大哥酗酒暴怒造成被害,是諸葛亮明知其後果而有意安排的,可見其心之狠。與關張的屢次干涉諸葛而產生兩兄弟的被害最終驚醒了劉備,才有了劉備的決心傾舉國之力滅吳報仇的切齒之痛,如此重要的軍事行動不帶諸葛謀勝,相反卻對諸葛亮行貶、疏之舉。與隆中三請諸葛已經形成了鮮明對照,絕非劉備無情,實則夢中驚醒,已對其中緣由心知肚明。後來劉備兵敗白帝城託孤也是無奈之舉,並私下提醒劉禪,今後須以父親之禮待諸葛,方可保平安,是劉備的聰明之舉。諸葛雖有神機妙算之能,事先安排分離了劉關張三人;但就是沒有算到劉關張三結義的無比凝聚力導致劉備的復仇,抗拒了他自以為是的運籌帷幄。失去了關羽,就等於失去了荊州的戰略要地,失去了張飛,也就失去了劉備的信任,以致後來劉備不幸戰敗又導致失去了蜀國的大部分軍力,白帝城劉備託孤時,又安排了李嚴制約之,使諸葛亮長期難有回天之力,足見劉備對其的懲罰。早知如此,何必當初?質疑六,孟達後來準備起兵反曹助蜀,如此重大軍機,為什麼諸葛會犯兵家之大忌,去拖上幾天?原因在於,先前孟達在戰爭中殺過諸葛亮的親屬,此時諸葛藉機報信給司馬懿借刀除掉了諸葛家族的仇人,而值國家大局利益而不顧,是其心胸狹隘,公報私仇的表現。早有史書多記載,休怪後人來點破。現今商界,人際多為利而和,唯利是圖者居多,故常有信而多無義。見二人合作,一人有信有義者多,二人都有義者少。三人合作,都有信有義者則少之又少。然三人有信有義又有大志同心協力結為三兄弟為民共謀大事者,除劉關張外,古時致民國之前未見。此決定於教育大勢造英雄。漢時倡導儒家進步思想才有了三國時期眾多的有德有志有為之士,才有了桃園三結義的客觀機遇。抗日,解放,抗美的戰場上,又出現過多少同生共死的劉關張兄弟。自十月革命後,前至中國工農紅軍,後到八路軍、新四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團結友愛互助的共產主義情誼和理想指導,帶動了新中國人民的團結奮發,欣欣向榮;當時有歌頌曰:「革命熔爐火最紅,毛澤東時代出英雄。」已經代替了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古今讚美劉關張,兄弟楷模三結義;現代多出劉關張,桃園創造天下公。東吳孫堅討伐董卓,勇戰在前,孫策意聯袁紹伐曹,均以大義為先,當為英雄。孫權不以攻曹大義為要,以私偷襲荊州,殺害關羽。在劉備興大軍報仇時又屈膝寧願獻出荊州,形如小人之為。故當時民間傳曰,關羽北伐時,夢中被豬咬了一口,形容孫權貪得無義。三國雖言曹操「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但是千里走單騎義放關羽,不究其過五關斬六將之罪;不究陳琳受袁紹命寫征討書辱罵之責,而委以重用;不究屬下私通袁紹之為,盡燒其文;部將戰敗,在屬下求情後,盡免死罪補過。這些事實都不像上述所言宗旨,可見其大度的宰相胸懷。曹操能在董卓篡權時勇於行刺,急智解脫,又盡軍力聯合諸侯伐董;作戰中嚴令軍隊不得動百姓財產,保護糧田;盡國力推行屯墾,每戶獎勵錢糧牲畜;並專以詩句為天災人禍盡受苦難的百姓表示出深切的同情,此實為曹操心憂天下的大善之心。曹操致後來的曹丕與曹睿,經常親臨前線,在實戰中鍛煉,方才有了一代代的明主。此為曹操深謀遠慮的博大胸懷,實為英雄之大為。但在另一面,曹操雖施大義於民,然權謀為上,而輕道義,再到司馬家族,繼以曹操的權謀治國,愈無仁義,終使朝代不長,敗於大亂為必然的惡果。所以後世史學家總結經驗,從社會穩定發展角度出發,注重三國的哲理,批判霸道,尊崇仁義,實為真理。趣味三國,變化頗多。事在人為,足有啟迪,有十大假如。假如華容道任用張飛只放曹操,而俘虜其將部,則情況大有不同。假如鳳雛作戰如諸葛,後方壓陣,則不會有落鳳坡之失,而形成龍鳳雙飛,大業有成。假如劉備先機得荊州,又以「玉帶昭」聯合袁紹、孫策、馬騰同時進攻曹操,則戰略形勢會完全改變。假如劉備得西川後向荊州及時增兵,起碼調動五虎將之一,增兵十萬,協助關羽鎮守,就能夠具有了北攻而南防的戰略實力,絕不會給東吳創造出薄弱環節,而失去荊州這個「執天下之牛耳」的戰略重地了。假如關羽雖兵敗而不留麥城,速撤離回大庸,事態就完全兩樣了,歷史也會重寫。假如老將黃忠參與後來的作戰,因為他老道的豐富經驗,很可能就不會犯兵家之大忌,不會使劉備彝陵屯兵密林之處,就不會發生後來火燒連營的大敗了。假如劉備攻打孫權有諸葛參軍,就會有滅吳的戰略勝利。假如街亭戰略要地派實戰經驗豐富的將軍要道駐壘守衛,則會形成對司馬的包圍優勢,歷史也會改寫。假如諸葛同意魏延奇兵出斜谷,巧取長安,則戰略形勢就會大有變化。假如諸葛效仿漢初韓信與蕭何的前後戰略配合,以姜維前方作戰,自己後方壓陣,則司馬之流必嘆為不及,可能歷史就會重寫。結合現今商戰各行業,均有三國哲理貫穿其中。比如本律師的訴訟策略,在閘北區法院和第二中級法院一、二審判決生效的,新民晚報以「上海房屋貶值賠償第一案」為題報道的該技術性案件,本律師先經過仔細地訴前技術性研究,猶如戰前設伏地點的調查,一審舉證期限內相續申請了兩個司法鑒定,如先設伏兵,而後取勝於決戰,對方五個律師也歸於最終失敗。三國哲理,而今商戰之大用也。羅貫中對三國志進行了人為編纂,引出了無數哲理,使歷代無數英雄競相揣摩,然哲理後面還有哲理,容後人細細品味。今熱播《三國》引起世人關注,比十六年前熱播的《三國演義》更精彩,突出了重點和主題;情節細緻入微,用白話文盡致拓展了羅貫中本要表現的深刻哲理。人物形象生動感人,戰爭場景厚重,氣勢磅礴,戰鬥場面真實豐富,激烈驚人。確實是宏篇巨作,更勝一籌。《三國演義》畫龍;《三國》點睛。上海耿戰軍作於2010年10月14日,2011年9月26日至28日,12月3日修改。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揭穿《三國演義》中的九十九個虛構事迹
※用古龍手法寫三國
※三國冷門人物,十八路諸侯之一的韓馥評說
※三國兵器排行榜, 第一常被認錯
※[三國小札].劉逸生.掃描版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