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運河:蠻幹出來的偉大成就

唐朝的正式首都是長安,其經濟中心是洛陽。這是自始至終纏繞著唐朝的一個政治、經濟、軍事問題。

這一問題,早在西周初年就顯現出來。周推翻商朝之後不久,便在洛陽大興土木,營造出一個「作周匹休」(《尚書·洛誥》),即與豐鎬並美的洛邑新都,實行兩京制。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史記·周本紀》: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誥。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

周武王自關中起兵奪取天下,首都在關中,政治、軍事中心自然也在關中。武王駕崩,周成王即位不久,周朝宗室自家兄弟管叔、蔡叔在今河南東部地區發動叛亂。周公帶兵平定叛亂後,朝廷考慮到洛陽是天下的中心地帶,便於四方朝貢,便營建洛陽城。實際上,早在武王伐紂之時,武王因為「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即洛陽曾是夏朝首都,便開始重建洛陽城。的確,洛陽建都之後,非常有利於天下治理。周公召公以此為基地,順利地征討各種反叛勢力。到了東周,天子索性正式搬到洛陽來上班。

洛陽位於黃河邊,在控制天下、徵收稅賦等方面,地理位置遠比關中優越。因此,在漢朝,洛陽再次充當不可忽視的主角。西漢將洛陽作為經濟大本營,東漢則乾脆定都洛陽。

歷經三百年天下割據之後,待到天下一統,定都長安的隋朝建立,這一問題又冒出來了。

這不能不說到隋煬帝。綜合各種史料,我們會發現,惡名昭著的隋煬帝,其實是一個博學多才、有理想、有抱負、有行動、吃苦耐勞的君主。但是,他敗得很慘。其成敗得失,在中國歷史上頗具代表性,十分值得總結。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懂了隋朝歷史,就明白了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大半。

據《資治通鑒》:

(開皇八年,588年)隋以出師,有事於太廟,命晉王廣、秦王俊、清河公楊素皆為行軍元帥。……凡總管九十,兵五十一萬八千,皆受晉王節度。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亘數千里。以左僕射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僕射王韶為司馬,軍中事皆取決焉;區處支度,無所凝滯。

(開皇九年,589年)晉王廣入建康,以施文慶受委不忠,曲為諂佞以蔽耳目,沈客卿重賦厚斂以悅其上,與太市令陽慧朗、刑法監徐析、尚書都令史暨慧皆為民害,斬於石闕下,以謝三吳。使高熲與元帥府記室裴矩收圖籍,封府庫,資財一無所取,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隋煬帝能詩擅文,能文能武。作為攻打陳朝五十餘萬大軍的總指揮,他頗有帥才,「區處支度,無所凝滯」。成功滅陳後,他來到建康城,一方面斬殺民憤極大的陳朝奸臣,以收民心;一方面「收圖籍,封府庫,資財一無所取」,迅速穩定南方局面。

即位後,他正式實施開科取士,為寒門子弟讀書改變命運打開了第一道門;邊患深重,他親自巡視各個主要邊疆哨所,如此辛苦的事,有幾個皇帝做到?同時,他派兵東面攻打高麗,西邊平定吐谷渾,北邊抗擊突厥,並派出若干使團,分別從陸路、海路出訪已知的世界,以掌握了解四方風俗。

致使隋朝垮台,天下百姓造反的,不是他的這些工作,根本原因,恰恰是經濟建設上的幾大重點工程。

隋煬帝一登基,便想離開長安,到洛陽辦公。當上皇帝的第四個月,便下令在洛陽大興土木。唐杜寶《大業雜記》:

大業元年,敕有司於洛陽故王城東營建東京,……前後計用四十萬工。……其內諸殿基及諸牆院又役十餘萬人;直東都土工監,常役八十餘萬人;其木工、瓦工、金工、石工又役十餘萬人……

按照杜寶的說法,洛陽的工程建設的隊伍多達百萬人。不管這數字是否準確,可以肯定的是,隋煬帝在洛陽的建設工程規模巨大,是按照首都的標準來乾的。而且他準備遷都洛陽,「初欲遷都洛陽,移京師嘉則殿,書三十七萬卷」。他將大量圖書搬到洛陽。唐朝建立後,在將這些圖書搬回長安時,不幸船沉黃河,損失巨大。

隨即,他組織挖掘大運河,就是隋煬帝實施的重點工程之一。《大業雜記》:

(隋煬帝)即日車駕往洛陽,改洛州為豫州。自豫州至京師八百餘里,置一十四頓。頓別有宮,宮有正殿。發河南道諸州郡兵夫五十餘萬,開通濟渠,自河起滎澤入淮,千餘里;又發淮南諸州郡兵夫十餘萬,開邗溝,自淮起山陽至於揚子入江,三百餘里。水面闊四十步,通龍舟。兩岸為大道,種榆柳,自東都至江都二千餘里,樹蔭相交。每兩驛置一宮,為停頓之所。

隋煬帝徵發六七十萬兵丁,開出了一千三百多里的人工河,打通了自洛陽至揚州、長達二千多里的水路。

同時,在揚州大興土木,《大業雜記》:

又敕揚州總管府長史王弘大修江都宮。又於揚子造臨江宮,內有凝暉殿及諸堂隍十餘所。又敕王弘於揚州造舟及樓船,水殿、朱杭、板榻(偏旁「木」應為「舟」)、板舫、黃篾舫、平乘、艨艟、輕舸等五千餘艘,八月方得成就。

就這樣,隋煬帝在揚州也有了自己的宮殿。他的行動告訴人們,他有兩個首都,一個是洛陽,一個是揚州。眾所周知,最後,他也是死在揚州。

隋煬帝的工程建設還在繼續,《資治通鑒》:

(大業四年,608年)詔發河北諸軍百餘萬眾,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婦人。

他下令徵發百餘萬人挖出了永濟渠(後世又稱北運河)。因為工程量太大,男人不夠用,不得不徵發婦女來干開挖河道的苦力活。自此,可乘船直通於今北京。

接著,他又下令挖出了江南河,《資治通鑒》:

(大業六年,610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餘杭,八百餘里,廣十餘丈,使可通龍舟,並置驛宮、草頓,欲東巡會稽。

這便打通了杭州經鎮江進入長江的通道。

如此,隋朝的大運河工程完工。

當大運河工程完工之時,隋朝的命運也到頭了,因為,當他接著下令征高麗時,已是天下大亂,《資治通鑒》:

(大業七年,611年)下詔討高麗。敕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役,晝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夏,四月,庚午,車駕至涿郡之臨朔宮,文武從官九品以上,並令給宅安置。先是,詔總征天下之兵,無問遠近,俱會於涿。又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鑹手三萬人,於是四遠奔赴如流。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供載衣甲幔幕,令兵士自挽之,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里,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

自是,所在群盜蜂起,不可勝數,徒眾多者至萬餘人,攻陷城邑。甲子,敕都尉、鷹揚與郡縣相知追捕,隨獲斬決;然莫能禁止。

為了征討高麗,隋煬帝徵兵於天下。軍隊行動時,必有數倍于軍人的運糧隊伍跟隨於後。各主幹道上,始終有數十萬人來來往往。老百姓受不了了,於是逃亡,聚集於一起,攻城掠縣,官府毫無辦法。

表面上看,這是因為征高麗軍事行動造成的。其實,只要我們結合隋煬帝的這一連串重點工程建設,就可以斷定,軍事行動,僅僅是爆發點。

稍稍了解隋朝歷史的人都知道,老百姓造反,不是因為窮,更不是因為沒飯吃。隋煬帝期間,國家富庶,號稱「天下豐樂」。

隋朝到底有多富?李密用隋煬帝存儲在洛陽附近的糧食招兵數十萬造反,王世充用他存在洛陽的金銀珠寶割據,李淵用他存在長安的錢糧打出了唐朝。而且,隋朝國庫留下的財寶,直到唐太宗時,還沒用完。

唐朝的租庸調製,基本是照搬隋朝。隋朝徵發百姓義務勞動,也是規定為每年二十天。無論是修築洛陽、揚州、大運河,還是為軍隊運送糧餉,都屬於稅賦範疇的「役」。如此勞役,老百姓都得攜帶糧草,步行從征,動輒數月,長則數年,挖河也好,運糧也罷,無不是風餐露宿,苦不堪言。偶爾一次,倒也沒啥。可怕的是,舊役未罷,新役又起,永無寧日。無論這「役」有錢沒錢,即使你給的錢再多,當老百姓不能過一天安穩日子,當共享天倫之樂成為奢侈,時間長了,誰的精神都會崩潰。隋煬帝長駐揚州,他的衛士們都是北方人,也無法忍受,日夜思念北歸,最終釀成兵變,身死衛士之手。

錢並不能通神。經濟很重要,但是,正如富裕之家未必和睦,富裕之國,未必天下太平。

古今中外,除了極少數「志向高遠」者,絕大多數人生活目標,就是安安穩穩地過日子,以老婆孩子熱炕頭為樂。這就是人性的本質,也是唐朝田園詩之千古魅力所在。任何干擾、破壞百姓田園生活的行為,都是人類公敵。因此,政府徵發百姓必須有個限度,不能沒完沒了。

據各種史料記載,隋煬帝的最大問題,應該是性子急躁,聽不進別人的話。造就貞觀之治的天才們,都是被他所棄用隋朝官吏。他當政期間所實施的各項工程都是對的,問題在於他急躁冒進,一個接一個的「國家重點工程」,再加上軍事上對外開邊,多頭並進,終致民力不堪,官心不穩,人心思變,烽煙四起。

隋煬帝的悲劇,十分值得政治家、經濟學家、管理學家、企業家們深思。

秦始皇的所作所為,與隋煬帝類似;秦朝與隋朝這兩個短命而非常有作為的朝代,結局相彷彿,給後世的啟示也是一樣的。

愛惜民力,使百姓安居樂業,天下才會太平,社會才能可持續發展。治國須如此,辦企業,也應如此。

推薦閱讀:

神所約定的預言和成就
奶茶妹妹談劉強東:我們都是有能力人 互相成就
學佛不持戒佛法就成了學術知識,不能成就
民國宋氏:近代教育成就顯赫一族
事業波折過後才能有成就的手相

TAG:成就 | 運河 | 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