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朱熹《周易本義》上

先祖文公朱熹著《周易本義》,現代本86年5月,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亦字仲晦,別號有晦庵、晦翁、雲谷老人、滄州病叟等。天資聰慧。十四歲時父親去世,遵父遺訓,師事胡憲、劉勉之、劉子翬三先生。十九歲登進士第,一生敘任官職二十餘次,但遭逢不遇,抑鬱不得志。二十四歲時問學於其父同學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因得承襲洛學正統。與張栻、呂祖謙同出其時,過從甚密,人稱「東南三賢」,為宋代理學集大成者。其著述有《周易本義》、《詩集傳》、《儀禮經傳通釋》、《家禮》、《釋宮》、《孝經刊誤》、《四書或問》、《論孟精義》、《或問小注》、《伊洛淵源錄》、《名臣言行錄》、《紹熙州縣釋奠儀圖》、《四書問目》、《上蔡語錄》、《延平答問》、《近思錄》、《雜學辨》、《小學集注》、《陰符經考異》、《周易參同契考異》、《原本韓文考異》、《楚辭集注》、《晦庵集》、《南嶽倡酬集》、《大學章句》、《論語集注》、《孟子集注》、《中庸章句》、《朱子全書》、《二程遺書》、《通鑒綱目》、《易學啟蒙》、《卦考誤》、《通書解》、《朱文公易說》。另有《朱子語類》等等。

「周易」原本是卜筮之用。同時也是包含豐富哲學思想的著作。孔子作「十翼」,進一步闡述了「周易」所包含的哲學思想;王弼作《周易注》、《周易略例》也進一步闡述「周易」的義理。

朱熹的哲學思想繼承程頤,世稱「程朱」,而他的《易》學思想則有異於程頤。程氏《易》學遵循王弼開拓的道路,以義理解《易》;朱熹則認為《易》是卜筮之書,作《周易本義》就是要還《周易》的本來面目。

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周易本義.朱熹注》卷首尚有河圖圖、洛書圖、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點陣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點陣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卦變圖共九個圖,與陳摶、郡雍象數學接近。

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初稿名《易本義》,定稿歷經二十餘年。初稿《易本義》依呂祖謙《古周易》本分卷。上經和下經各一卷;十翼(即:《彖》上傳、《彖》下傳、《象》上傳、《象》下傳、《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序卦》、《雜卦》)每翼為一卷。「經」、「翼」共合十二卷。成書定稿,朱熹將書名定為《周易本義》,將原稿割裂,重組成四卷。上經,卷一;下經,卷二;《繫辭傳》,卷三;《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為卷四;《彖傳》與《象傳》分附於各條經文之下。故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有十二卷與四卷本之別。

易經是孔子哲學思想的來源,而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是對孔子哲學思想的詮釋。

二千多年來,孔子受到官方的提倡和保護。歷朝歷代都尊孔,並封給孔子種種稱號。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心喪三年,廬於墓旁者百餘室,因名其地為「孔里」,並各植樹一棵。孔子後裔承繼其儒學,為名相、博士、大儒。1974年出生在台灣之孔垂長先生,為其79代嫡孫。孔子是教育家、亦是政治家,孔子去世後,歷代帝王為彰顯對孔子的尊崇,不斷追封追謚。西漢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衎追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古人認為「褒成」是國名,「宣尼」是謚號,「公」是爵位。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孝文帝元宏稱孔子為「文聖尼父」。「文聖」是尊號,「尼父」是敬稱。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靜帝宇文衍追封孔子為「鄒國公」,「鄒」是國名,「公」是爵位。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楊堅稱孔子為「先師尼父」;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為「先聖」。「先師」、「先聖」都是尊稱。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改稱孔子為「宣父」,「宣」為謚號,「父」是美稱。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贈孔子為「太師」,「太師」為官位。武周天綬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封孔子為「隆道公」。「隆道」是封號,「公」是爵位。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為「文宣王」。「文宣」為謚號,「王」是爵位。這兒的「王」不是後世皇帝以下的侯王的王,而是周天子「武王」「成王」的王。宋仁宗至和二(1055年)年改文宣公為衍聖公,後代相沿不改。自誕生朱熹註解《周易本義》的宋朝之後,歷代朝廷或政府對孔子的尊崇,有贈無減。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銜「大成至聖文宣王」。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聖先師」。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聖文宣先師」。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國民政府尊「大成至聖先師」。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11年1月11日,在了天安門廣場東側立一尊重17噸、總高9.5米的青銅鑄造的中國國家孔子像。其中「9.5米」乃易經中的九五中正之義。告訴人們孔子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之大。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孔子名字命名的《孔子學院》遍及世界各國。因此,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也就備受其之後歷代朝廷或政府青睞。宋嘉泰年間,有朱熹註解的《易本義》稿本流傳。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成書後,有朱鑒刊本,吳革刊本。《四庫全書》收入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十二卷本,並附有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四卷本;《西京清麓叢書正編》和《劉氏傳經堂叢書》它們都收入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十二卷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1984年北京中國書店鉛排本《四書五經》和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庫易學叢刊》它們都收入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四卷本;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本義.朱熹注》四卷單行本。另有陽明手抄本、元刊本、陸有明覆宋本、康熙五十年(1711年)曹寅刻本、江寧局復刻劉氏本、199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有蘇勇校注本、1994年廣州出版社有廖名春標點本七種朱熹註解的《周易本義》四卷本。因此其對中國「哲學」和「易學」研究也就影響很大。

伏羲八卦次序:

系詞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也。說掛傳曰:易逆數也。邵子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若逆推,四時之比也(見下表)

伏羲八卦次序

目錄:

前言

周易序

筮儀

周易本義卦歌

周易本義圖

卷一:

上經

卷二:

下經

卷三:

繫辭上傳

繫辭下傳

卷四:

說卦傳

序卦傳

雜卦傳

周易本義序

《易》之為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聖人之憂天下來世,其至矣!先天下而開其物,後天下而成其務,是故極其數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順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

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糹因縕交感,變化不窮。形一受其生,神一發其智,情偽出焉,萬緒起焉。《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業,故《易》者,陰陽之道也;卦者,陰陽之物也;爻者,陰陽之動也。卦雖不同,所同者奇、耦;爻雖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卦為其體,三百八十四爻互為其用,遠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暫於瞬息,微於動靜,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義焉。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無不包,其用至神而無不存。

時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窮,而爻亦未始有定位。

以一時而索卦,則拘於無變,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則窒而不通,非《易》也。知所謂卦、爻、彖、象之義,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故得之於精神之運,心術之動,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然後可以謂之知《易》也。雖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卦之有爻,卦之已見者也。已形已見者,可以言知;未形未見者,不可以名求,則所謂《易》者,果何如哉?此學者所當知也。

筮儀

擇地潔處為蓍室,南戶置床室中央。

床大約長五尺,廣三尺,勿太近壁。

蓍五十莖,韜以纁帛,貯以皂囊,納之櫝中,置於床北。

櫝以竹筒或堅木或布漆為之,圓徑三寸,且其長如蓍草之長。半為底,半為蓋,下別為台函之,使不偃仆。

設木格於櫝南,居床二分之北。

格以橫木板為之,高一尺,長竟床,當中為兩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許,下施橫足,側立案上。

置香爐一于格南,香合一於爐南,日炷香致敬。將筮,則洒掃拂拭,滌硯一注水,及筆一,墨一,黃漆板一,於爐東,東上。筮者齊潔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齊,側皆反。

筮者北面,見《儀禮》。若使人筮,則主人焚香畢,少退,北面立,筮者進立於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佔之事,筮者許諾,主人右還西向立,筮者右還北向立。

兩手奉櫝蓋,置於格南爐北,出蓍於櫝,去囊解韜,置於櫝東。合五十策,兩手執之,薰於爐上。

此後所用蓍策之數,其說並見《易學啟蒙》。

命之曰:「假爾泰筮有常,假爾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質所疑於神於靈,吉凶得失,悔吝憂虞,惟爾有神,尚明告之。」乃以在手取一策,反於櫝中,而以左在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兩大刻。

此第一營,所謂分而為二以象兩者也。

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執之,而以在手取在大刻之一策,掛於左手之小指間。

此第二營,近謂掛一以象三者也。

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揲,食列反。

此第三營之半,所謂之以四以象四時者也。

次歸其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而扐之左手無名指間。

此第四營之半,所謂歸奇於扐以象閏者也。

次以右手反過揲之策於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執之,而以左手四揲之。

此第三營之半。

次歸其所余之策如前,而扐之左手中指之間。

此第四營之半,所謂再扐以象再閏者也。一變所余之策,左一則右必三,左二則右亦二,左三則右必一,左四則右亦四。通掛一之策,不五則九。五以一其四而為奇,九以兩其四而為耦,奇者三而耦者一也。

次以右手反過揲之策於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掛二扐之策,置於格上第一小刻。

以東為上,後放此。

是為一變,再以兩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

或四十四策或四十策。

復四營如第一變之儀,而置其掛扐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是為二變。復,扶又反。營,於平反,下同。

二變所余之策,左一則在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必四,左四則右必三。通掛一之策,不四則八。四以一其四而為奇,八以兩其四而為耦,奇耦各得四之二焉。

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

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

復四營如第二變之儀,而置其掛扐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是為三變。

三變余策,與二變同。

三變既畢,乃視其三變所得掛扐過揲之策,而畫其爻於版。

掛扐之數,五四為奇,九八為耦。掛扐三奇合十三策,則過揲三十六策而為老陽,其畫為「□」,所謂重也。掛扐兩奇一耦合十七策,則過揲三十二策而為少陰,其晝為「--」,所謂拆也。掛扐兩耦一奇,合二十一策,則過揲二十八策而為少陽,其畫為「—」,所謂單也。掛扐三耦合二十五策,則過揲二十四策而為老陰,其畫為「×」,所謂交也。

如是每三變而成爻。

第一,第四,第七,第十,第十三,第十六,凡六變並同,但第三變以下不命,而但用四十九蓍耳。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七,凡六變亦同。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第十五,第十八,凡六變亦同。

凡十有八變而成卦,乃考其卦之變,而占其事之吉凶。

卦變別有圖,說見《啟蒙》。

禮畢,韜蓍襲之以囊,入櫝加蓋,收筆硯墨版,再焚香致敬而退。

如使人筮則主人焚香,揖筮者而退。

預看下面精彩文章,請微信搜索「中國風水研究會」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風水大師許雲峰 六十四卦古抄本 魯班蓋房法 生男生女筆記 神授遁甲天書 占卜 四柱中各柱的重要性 周子太極圖 安徽古相法秘籍

相術(基礎總框架) 手訣(龍虎山) 陽宅入門斷

秘本諸葛神數(附諸葛神數384簽文)上

手相秘傳(易風堂推薦) 陰宅風水直斷

中天八卦(失傳找回) 遷祖墳的規矩

斗數速成(必背知識)+(案例實戰匯總)

許言老師易學微信號:13552229955

推薦閱讀:

朱熹創社倉范仲淹設義莊 宋代名流熱衷慈善【1】
朱熹對宋代易學的發展——兼論朱熹、程頤易學思想之異同
「子不語怪力亂神」和「天人合一」之間是否存在內在矛盾?如果是,煩請賜教有哪些去化解矛盾的嘗試。?
《周易本義》[宋] 朱熹
朱熹論《繋辭上傳》 - - 香港風水網

TAG:周易 | 朱熹 | 四庫全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