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指歸集(五)

凈 土指歸集(五)2008年12月09日 星期二 21:09

十種障難

   群疑論雲。世間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遇故。無勸念之理。二者業苦纏身。不遑念佛。三者偏風失語。不能稱佛。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五 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六者遭遇豺狼。無復善友。七者臨終惡念。壞彼信心。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九者軍陣鬪戰。奄忽而亡。十者忽墜高嵓。傷懷性命。此 十種人臨終斷然。不得念佛。應須預修令凈業成。就。縱有難緣。必蒙佛救護也。

疑城退墮

   大本無量壽經。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不了佛智。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彼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法不見 僧。是故於彼謂之胎生。於七寶城中。如忉利天。五百歲竟。然始得至阿彌陀佛所。其人聞經。心不開解。以前世求道中悔狐疑暫信暫不信故。當知生疑惑者。為失 大利。菩薩處胎經中。名懈慢國。即疑城是也。天台觀經疏。釋日觀雲。教令正觀為除疑心。妙宗引大本雲。不了佛智。則生疑惑。今以三觀。觀十六境。了達佛 智。不生疑惑。中下品人。依此迴向。懺悔業障。既有乘種。生至彼國。速見三寶。不生邊地。及胎宮也。楊次公曰。一念既信。已投種於寶池。眾善相資。定化生 於金地。無輙悔墮。誤認疑城。實時蓮開。得解脫道。唯心凈土。自性彌陀。大光明中。決無魔事。

十念往生

   十疑論問雲。眾生業重。云何十念即得往生。答。臨終值遇善友。皆是宿世善根。若無宿因。尚不能值善知識。何由十念成就。若以無始惡業為重。臨終十念為輕 者。今以三種較量。不在時節多少。一者在心造惡之時。從虗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虗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暗室日光暫 至。豈以久來積暗而不滅也。二者在緣造罪之時。從痴暗心緣虗妄境界生。念佛之心。從聞佛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 中。箭深毒慘。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葯鼓。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慘而不出耶。三者在決定造罪之時。以有間有後心。念佛之時。以無間無後心。遂即捨命。善心 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大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劍。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少時焚盡。如人一生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起一念決定邪見。即 墮阿鼻地獄。惡業虗妄。心猛利故。尚能排一生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而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凈土耶。

少善不生

   孤山法師彌陀西資鈔曰。觀世人為善心輕。為噁心重。何以得生凈土。請以現事驗之。對佛像則不如接大賓之恭謹。學經法則不如求財利之勤劬。毀他則氣麤言滑。 贊彼則氣緩語澀。或以我惡之則覆善揚。惡我好之則掩短美長。或為積惡而怒他私說。或作微善而恨人不知。於惡事則陰費千金。亦能鈐口。施善人則方營一食。便 自矜功。凡此用心。方沉惡趣。欲以少善而求。生凈土者難乎哉。

二乘不生

   十六觀經。中輩三品。持戒行善。發願往生。證聲聞果小彌陀經雲。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然則天親論。說二乘不生。何耶。當知此等機緣本有大乘 種性。退大住小。以重聞大法故。宿種今熟。發願往生。權證小果。當知極樂凈境。靈禽演法。非罪報所生。雖有天魔。皆護佛法。然則雖證二乘。豈復執小道耶。 妙宗雲。論就本始。住小時說。是故不生。經就現今。向大時說。是以得生。回心故得生。慣習故證小。知大證小。不執偏真而為究竟。不久證大也。

辨明聖號

   梵語捺謨。此雲歸命。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壽。亦云無量光。多含不翻也。梵語佛陀。此雲覺者。謂究竟真覺也。小彌陀經。一日至七日。執持名號。觀經滅八十 億劫生死之罪。皆謂此六字聖號也。佛號至簡。功德無量。令五濁凡夫。登不退地。所謂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也。世俗相傳。釋迦在世日行化。至一俗舍。見翁媼二 人。以谷一斗。記數念佛。佛教念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較之斗谷。數逾億萬。寶王論。王古決疑集。龍舒凈土文。皆載此說。勸人持 念。然既是佛說。必出於大藏。經論既無所出。不可遵行云云(釋 曰。 按此集中行法門有謂經)。

十二如來

   無量壽經。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光明最勝。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乃至雲超日月光佛。凡十二名。皆彌陀一佛 之別號也。又楞嚴勢至圓通雲。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云云)。 此言恆沙劫前。有十二佛。於一劫中。次第出興。但前後二佛。其名偶與大本相同耳。而或者便以大本十二 佛名。為勢至所值之佛。謬矣。雖理體無別。而事相不同。既雲相繼一劫。則古佛久已滅度。豈可濫同現在說法之佛耶。不原經意。不分今昔異同。何摸稜之甚哉。

像即真身

   或問芝照律師曰。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今刻木為像世物所成。用此為佛。不知其可也。對曰。佛身無相。亦不離相。以其無相故。世出世間無 有一法而是佛者。雖八萬四千三十二相亦即非相。況他物乎。故曰。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以其不離相故。世出世間無有一法而非佛者。況相好乎。故曰。當知一切諸 法即是佛法。如能達此。相即非相。非相即相。則山河國土。草木微塵。四生六道。翾飛蠕動。無非諸佛法身之體。而況範金合土。刻木繪塑。莊嚴相好。而獨非佛 乎。諸有智者。當觀此像。材木灰布。膠漆金彩。假彼眾緣。和合而成。求於眾緣。皆世間之物。各有名體。孰為佛乎。然緣無定相。物無定名。既號為佛。一切眾 緣莫非佛體。豈可舍此。而別求佛乎。故華嚴經雲。色相非是佛。音聲亦復然。亦不離色聲。見佛神通力。若此觀之。不住於相。亦不離相。理事一如。真俗不二。 雖復對像。是真見佛聖像記。

齋房設像

   凡人平居坐卧。處不可安佛菩薩像。取褻瀆之罪。竹庵觀法師見學者齋房設像。即誡之曰。汝輩起居無禮。說無益語。少持焚香之敬。不補終日媟慢之罪。大通本禪 師見佛菩薩行立之像。則不敢坐齋饌。以魚肉為名者則不食。其真誠敬事。防心離過若此。清規中。誡常人非。禮拜上供。添香換水。無故不得入殿堂。恐怠慢損福 獲罪故也。若為臨終人病苦逼迫之際。設像念佛。增其正念。資助往生者。不在此限。

頓漸二修

   大集經言。菩薩有二種行。緣空真入。名為慧行。帶事兼修。名為行行。達磨大師入道理行。一曰理入。二曰行入。依金剛三昧經立。或謂直入者為頓。兼修者為 漸。未必然也。當知佛法中所謂頓漸者。實在乎能修之人。悟解之親疎耳。達修無修。名無作行。非謂不修也。又復直入者根熟故。兼修者常道也。如華嚴經說。塵 剎修行豈皆為漸也。入道四行中。三四無所求行。執理者觀之。無法可求。可謂至矣。然對破有求耳。經雲。無所求中。吾欲求之。華嚴雲。當起勝希望。志求無上 覺。豈可定執無求為究竟耶。故第四稱法之行。引凈明經雲。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智者若能了達此理。則當稱法而行。法體無慳。於身命 財。行檀舍施。心無慳惜。達解三空。不倚不著。此為自行。復能利它。亦能莊嚴菩提之道。檀施既爾。餘五亦然。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無所行。正所謂以無住 相。修行六度。孰謂頓悟自心。而不加修證乎。

以理奪事

   六祖壇經說。韶州人問修西方法。六祖雲。自心有西方。何處覓西方。東方人造罪作業。求生西方。若西方人造罪作業。求生何處。但能悟性。何所不可。又志公 雲。智者知心是佛。愚人願往西方。二師所言。皆以理奪事。亦應病之葯也。若隨語生解。則執葯成病矣。若直就理說。則一法不可得。有何凈土可生。不獨無凈 土。而自心亦不可得。此不可得亦不可得。若然者。則所謂自心有西方。與知心是佛者。皆成疣贅矣。然理是即事之理。空是即有之空。正當掃蕩處。何妨建立諸法 而念佛往生也。以事即理。故念而無念。生而無生。方在活路上行。不執死語。後人不會此意。一向隨語生解。毀謗修凈業人。如人乘船涉海。卻勸陸行。不副來 機。只增惑亂。永嘉雲。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不其然哉。

四種清執

   道非內外。不離內外。道絕自他。不礙自他。以萬法同一體故。一不定一。何妨萬殊。若了斯旨。則一明一切明。萬法皆我自性。無所往而不可。若以有佛可念。為 著相者。則無佛可念。著相尤甚。試以四句言之。則有佛。無佛。亦有亦無。非有非無。成四種執。隨執一種。皆邪見也。若於四種。融通無礙。隨觀一種。皆成三 昧矣。舉一例諸。可以意得。佛以廣大願力。令初心凡夫。一生彼國。永無退轉。而不肯往生。甘受沉淪。正所謂飯籮邊餓殺死漢也。達磨雲。心如牆壁。乃可入 道。為破妄情分別。亦應病之葯耳。若直欲無心。則執葯成病矣。善星比丘。能說十二部經。獲四禪果。因狎邪友。妄言無佛無法無有涅槃。故生陷地獄。皆由妄執 法空。撥無因果。招此劇報。今人不遵佛說。執邪見為大乘。謗念佛為小乘。正是非法說法。法說非法。無間重罪。其可免乎。

談空得失

   經雲。諸佛說空法。為度著有者。而復著於空。諸佛所不度。一大藏教應病之葯。善用藥者。病無不差。不善用者。醍醐上味。翻成酖毒。菩提達磨不立文字。單提 直指。謂之教外別傳。六祖雲。只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道個直指。早是曲了也。古人為學者。解粘去縛。遣疑破執。其功莫大。須知此道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 無心得。不可以語言造。不可以寂默通。直得逈無依倚。超出聖凡情量。亦不依止逈無依倚。超出聖凡情量處。方名出格道人。後世學者橫計邪執。不明祖意。將古 人言語。都作實會。將謂實有一法。為教外別傳。直要掃除文字。認著個不存一法為究竟。一向在死水裡作活計。向他道將此掃除亦復掃除。則茫然不知。吁可憐 也。殊不知斷三界妄想。滅五陰色身。無一毫髮可當情。乃三藏小乘見解。若會得轉身一路。自然法法融通。不妨在活路上行。依佛聖教。發願往生。參禮彌陀。親 近善友。速登不退。廣度眾生。校之執偏空之見。甘受輪迴。不求出離者。霄壤不同矣。

反經非聖

   古人道。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如金剛般若一經。言無住相布施。豈以不修布施為無住相耶。特以能修之心。契合般若真空之理。終日行施。而離一切相。為破 著故。直言離相。盡理言之。亦不著於離相。故曰於著不著。俱無所著。以稱性修行。離凡夫二乘著空著有等見。故云無住相耳。凡菩薩修行六度萬行。莫不皆然。 豈以曠然無修。然後為不住相也。今往生凈土一門。即菩薩萬行中。遊歷十方承事諸佛之一法耳。以稱性修行故。了一切法皆是無相。無相亦無。夫如是。則於凈土 豈礙往生。於彌陀何妨親近。乘佛願力。速證無生。若定執無生無見為達理者。則墮二乘外道著空偏見。於佛聖教。公然違背。反經非聖。罪莫大矣。

失於遲暮

   眾生顛倒。躭著五欲。不求出離。未有能發決定心。願生極樂世界者。至於冤憎會遇。恩愛別離。老病死相。危險逼迫。顛沉痛毒。不可堪忍。然後悲涕號呼。歸依 佛寶。以冀脫死。又富貴之人。常於佛事。不暇修習。而有暇者。失於不信。能信者又患於不能斷疑。至於困苦而發心者。多失於遲暮。故知生正信發正念。而修善 緣者。豈易事哉。

為小失大

   龍舒居士雲。 今有貿易者。一錢而得兩錢之息。行路者。一日而及兩日之程。則心自喜。反是則必憂之。是為外物。小有得失。而憂喜也。以吾之光陰有限。汩沒過 時。其失大矣。而不以為憂。以凈土之緣難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為喜。徒見其失之小者而憂喜。而得失之大者。則不能知。何不思之甚也。

不修十失

   佛示徑路修行之法。令一切眾生。速超生死。而障重之人。不肯進修者。有十種失。一不信佛言。二不遵聖教。三不信因果。四不重己靈。五不求升進。六不親善 友。七不求解脫。八甘受輪迴。九不畏惡道。十甘同魔類。反是而修之者。則得十種勝利。

永無魔事

   □禪師念佛正信決雲。或謂臨終見佛放光接引並是魔境。此說如何。答。首楞嚴經修習三昧。或發動陰魔。摩訶衍論及止觀等修習三昧。發動外魔。此等並是約自力 修禪之人。先有魔種。被定擊發。儻能明達對治。則成聖法。若任性無知。則被障礙矣。今所修念佛三昧者。托彼佛力。如近帝王。誰敢幹犯。葢彌陀有大慈悲誓願 威神三昧等力。有大摧邪力。有大降魔力。天眼遠見。天耳遙聞。他心徹鑒。光明遍照。攝取眾生。有如是等功德之力。豈不能護持念佛之人。臨終令無障礙耶。且 金台來迎等事。出自觀經。金口所說。若認為魔。亦無知之甚矣。

般舟三力

   圓通梵法師會宗集。引般舟三昧經言。念佛往生。有三種力。一者本有佛性力。言煩惱心中有如來藏也。二者慈光攝取力。言彌陀光明無量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也。三 者念佛三昧力。言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也。此三種力。如三股繩合為大索。能牽重物。又如水火鏡子。若將對日以艾取之。即可得火。若將對月以珠取之。即 可得水。今以鏡具水火之性。喻眾生本具佛性之力也。須假日月之光來照者。彌陀慈光攝取之力也。以珠艾能引水火者。信心念佛之力也。此三種物。缺一不可。三 事和合。水火方生。三力相資。必生凈土。

師子筋弦

   唐道綽法師安樂集雲。何因緣故。一念佛力能滅諸障耶。答。經雲。譬如有人用師子筋以為琴弦。其弦一奏。一切餘弦一時俱斷。若人於菩提心中。修念佛三昧。諸 煩惱根皆悉斷滅。亦如有人取牛羊驢馬諸乳置一器中。以師子乳一滴投之。一切諸乳悉化為水。若人於菩提心中。修念佛三昧。一切惡魔諸障直過無難。

舟石不沉

   那先經說。昔有國王。問沙門那先言。眾生業重。云何念佛即得往生。那先言。譬如有人。以大石塊。其數千百。欲渡大海。以船力故。即達彼岸。眾生之罪猶如巨 石。彌陀願力如彼大船。石本易沉。因船可渡。橫截生死。苦海全憑。己佛願王。一切時中。以為良導。直登彼岸。不越自心。故俱舍頌雲。愚作罪小亦墮惡。智為 罪大亦脫苦。如摶鐵小亦沉水。為缽鐵大亦能浮。

舉念即生

   十疑論。問雲。西方去此十萬億剎。凡夫劣弱。云何可到。答。西方十萬億剎。為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說耳。但使眾生凈業成者。臨終在定之心。即是凈土受生之 心。動念即是生凈土時。故經雲。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業力不思議故。一念即生。不須愁遠。又如人夢。身雖在床。而心意識徧至他方。如平生不異。凈土亦然。動 念即生。不須疑也。

如鏡現像

   龍舒居士曰。 十方世界眾生念佛。凈土寶池乃生蓮華一朵。標其名字。或者疑之。予曉之曰。如凈明鏡。物來斯現。鏡何容心哉。以其明而自然耳。故曰。善心纔 發。上天之寶殿先成。惡念始萌。下地之火城已具。夫如是。則修凈業者。華蕚題名。以俟其往生。何足怪哉。或曰。持往生呪者。阿彌陀佛常在其頂。修凈業人。 臨終之際。佛及菩薩皆來迎接。眾生無量。又安能皆住其頂。皆往迎接耶。予曰。一月普現一切水。一日普照無量世界。唯濁水不現。覆盆不照耳。無量壽佛光明。 普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世有不願往生者。其猶濁水覆盆。獨不蒙光。豈日月之咎哉。

願力強牽

   四明尊者修懺要旨雲。堪忍之界。不常值佛。多諸惡緣。深位尚乃有退。若彼贍養之士。常得見佛。唯有勝緣。初心即得不退。又彼佛願力普攝有情。若能願求。定 得生彼。況過現積集善惡業緣。每至終身。咸來責報。臨終惡念增盛。則眾惡成功。牽生惡道。臨終善念增盛。則眾善皆成。牽生善道。今既求生贍養。必須凈業庄 嚴。若無願力強牽。焉克臨終正念。故誠心發願。決志要期。既欲往生。宜在專切。

求佛加護

   照律師雲。或問。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既是佛。何須念他佛耶。答。祇由心本是佛故。令專念彼佛。梵網戒雲。常須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 之佛。汝心佛者。未成佛也。彌陀佛者。已成佛也。未成佛者。久沉慾海。具足煩惱。杳無出期。已成佛者。久證菩提。具足威神。能為物護。是故諸佛勸令念佛。 即是以我未成之佛。求他已成之佛。而為救護耳。是故眾生若不念佛。聖凡永隔。父子乖離。長處輪迴。去佛遠矣。

○斥謬門第八

   凡夫迷倒。不了佛智。全佛境為魔界。我見為本。執斷執常。六十二見。百八煩惱。無所往而非魔矣。舉心動念。魔所為也。息心除妄。魔所為也。經曰。末世眾 生。說病為法。雖勤精進。增益諸病。今欲剪覺路之荊榛。辟異端之邪說。此斥謬之篇。所由作也。猶國家之發號施令。懲善誡惡。刑期無刑。豈得而已哉。

背宗失旨

   天台智者大師觀經疏。以一心三觀釋觀字。以一體三身釋無量壽。乃雲。舉正收依。述主包褁。觀雖十六。言佛便周。則十六境皆圓妙三諦也。錢塘孤山圓法師。以 其師奉先清公遺文。述刊正記以釋之。背宗失旨。以十六觀皆為事想。不須三觀。四明尊者忍俊不禁。初作融心解。後述妙宗鈔。以救當時之獘。妙得佛祖之心。其 說大行。其後神智義師。假名湛師。背其師說。復有著述。至於桐江瑛法師立論。以摩訶止觀為無生觀。十六觀門為有生觀。雖宗天台。不得祖意。公為異說。淺鄙 可笑。孤山則執理觀為事想。桐江則局聖解為凡情。學佛法者。可不審哉。

謬執偏空

   凈覺法師曰。世或有引大珠和尚雲。舍垢取凈。是生死業。居士雲。若舍煩惱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皆是遣著之語。 不可執此以非凈土。且不垢不凈之言。即 心即佛之義。凡稟釋教者。孰不知之。安以真如平等之談。便廢因緣修證之法。六住大士尚存分段之生。四果真人亦有變易之死。云何殂落永謂泥洹。須知菩薩未證 妙覺已還。常以空心徧修萬行。終日觀佛。無佛可觀。歷劫度生。無生可度。暫趣於空華凈土。權依於幻化彌陀。破昨夢之塵勞。入干城之地位。乃至成佛雖自行冥 寂。而利他宛然。故喻之以明鑒之身。現之以隨類之像。世人勿詢大義。唯忻頓悟。直入無生。而不思永嘉雲。若實無生無不生。既豁達而取空。恐莾盪而招禍。此 類乎。越中習射。不踰數步之間。隴西學游。翻沒洄波之內。如斯知識。未可參尋。

疑深障重

   無為楊次公曰。世有善士。發三種不信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一曰。吾當超佛越祖。凈土不足生也。二曰。處處皆凈土。西方不必生也。三曰。極樂聖域。我輩 凡夫不能生也。夫行海無盡。普賢願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常修凈土。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贊。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試自忖量。孰與諸聖。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 哉。至如龍猛祖師也。楞伽經有預記之文。天親教宗也。無量論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贊。首稱十勝。智者析理。明辨十疑。彼皆上哲。精進往生。謂不必生者。何其 自慢哉。火車可滅。舟石不沉。現華報者。莫甚於張馗十念而超勝處。入地獄者。莫速於雄俊再蘇而證妙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謂不能生者。何其自棄哉。自欺 自慢自棄己靈。流入輪迴。是誰之咎。

誑妄說法

   汾州大達無業國師雲。如今天下解禪解道。如河沙數。說佛說心有百千萬億。纖塵不盡。未免輪迴。絲念不忘。盡從淪墜。如斯之類。尚不能自識業果。妄言自利利 他。自謂上流。並他先德。但言觸目無非佛事。舉足儘是道場。原其所習。不如一個五戒十善凡夫。觀其發言。嫌他二乘十地菩薩。且醍醐上味為世所珍。遇斯等 人。翻成毒藥。假使才並馬鳴。解齊龍樹。只是一生兩生不失人身。臨終之時。一毫聖凡情量不盡。纖塵思念未忘。隨念受生。輕重五陰。向驢胎馬腹里托質。鑊湯 爐炭里燒煑。從前記持憶想見解。一時失卻。依舊再為螻蟻。從頭又作蚊虻。雖是善因。而招惡果○永明智覺禪師雲。深嗟末世誑說一禪。只學虗頭。全無實解。步 步行有。口口談空。自不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說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淫無妨般若。生遭王法。死陷阿鼻。受得地獄。業消又入畜生餓鬼。百千萬 劫無解脫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為正。若不自懺自悔自度自修。諸佛出來。也無救你處。

未得謂得

   圓悟禪師雲。有一等人道。本來無一星事。但只遇茶吃茶。遇飯吃飯。此是大妄語。謂之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人說心說性說玄說妙。便道只是狂言。本來無事。 可謂一盲引眾盲。打在無事界里。佛也不禮。香也不燒。似則也似。爭奈脫體不是。纔問著。卻似極則相似。纔拶著。七華八裂。坐在空腹高心處。及到臈月三十 日。換手搥胸。已是遲了也。

胎息邪論

   圓悟禪師雲。嗟見一流拍盲野狐種族。自不曾夢見祖師。卻妄傳達磨以胎息傳人。謂之傳法救迷情。引從上年高宗師安國師趙州之類。皆行此氣。及誇達磨只履普化 空棺。皆是此術有驗。遂至渾身脫去。謂之形神俱妙。除夜望影。喚主人公。以卜日月。聽樓皷。驗玉池。覘眼光。以為脫生死法。真誑嚇閭閻。揑偽造訛。貽高人 嗤。鄙說趙州十二時歌。居 士轉河車頌。遞互指授。密行傳持。以圖長年。及全身脫去。豪傑俊頴之士。高談大辨。下視祖師者。往往信之。畫虎成狸。遭有識者 覷破。海內學此者。如稻麻竹葦。其高識遠見。自不因循。恐乍發心。未入閫奧。遇增上慢人。導入此邪見林中。末上一錯。永沒迴轉。其流浸廣。莫知能遏。因出 此顯言。庶有志願。於大解脫門。可以辨之。同入無生薩婆若海。

默照邪禪

   真凈文禪師雲。今時有一般漢。執個平常心是道。以為極則。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並是依草附木。不知 不覺。一向迷將去○妙喜雲。東林照覺。以平常無事。不立知見。解會為道。更不求妙悟。卻將諸佛諸祖見性法門為建立誣誷先聖。聾瞽後昆。眼裡無筋。皮下無血 之流。隨例顛倒。恬不知覺。真可憐憫。圓覺經雲。末世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豈虗語耶。

長生秘訣

   龍舒居士曰。 楞嚴經說。有十類僊。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數盡復入輪迴。為不了真性。與六道眾生。同名七趣。世之學仙者。萬不得一。縱使得之。不免輪迴。為 著於形神。不能捨去故也。且形神者。乃真性中所現之忘想。皆非真實。近數百年來得仙者。唯鍾離呂公。而學鍾呂者。奚止千萬。自余親知間。數亦不少。率皆死 亡。埋於下土。未見一人白日飛升者。欲求長生。莫如凈土。不知修此。而學神仙。是舍目前之美玉。而求不可得之碔砆。豈不惑哉。唐香山居 士。贈王山人詩曰。 君 減寢食。日聽神仙說。暗待非常人。潛求長生訣。言長本對短。未離生死轍。假使得長生。才能勝夭折。松樹千年朽。槿華一日歇。畢竟同虗空。何須誇歲月。 彭殤徒自異。生死終無別。不如學無生。無生即無滅。

撥無因果

   圓頓行人。語默動靜皆遵聖教。盡合佛心。若以念佛生心動念成妄想者。則息心無念亦成妄想。首楞嚴經雲。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若 以念佛著有為患。則執空之人。其患尤甚。永嘉雲。溪達空撥因果。漭漭蕩蕩招殃禍。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若以外求他佛為未達。則內執己心。不達 尤甚。長沙雲。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若以別求凈土為偏見。則執目前為凈土者。其失尤甚。楞嚴經說。落魔道 者。都指現前即為佛國。無別凈居及金色相。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凈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弟子與師俱陷王難。迷惑無知。墮無間獄。若以執有修證為權說 者。執無修證。墮落外道。其禍尤甚。楞嚴雲。其人初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謂三僧祇一念能越。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不禮塔廟。摧 毀經像。謂言此是金銅土木。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悞眾生。墮無間獄。佛言諄諄。可不信乎。

自甘塗炭

   大智律師曰。世之學佛者。其始莫不皆曰為生死事大。及乎聲利所動世緣所汩。則生死大事置而弗論。或為人扣擊。則他辭托跋。不能自決。或雲此不須問。或雲不 必用知。或雲符到奉行莫作計較。或雲隨處受生出入自在。或雲且生不高不下之家。復男子身。或雲把定精神。見善惡相。不得隨去。或令預候知時。或教臨終奪 陰。或雲百骸潰散一物長靈。或雲形散氣消歸於寂滅。如是種種臆度矯亂。皆不出凡夫外道斷常二見。逮乎四大解分病苦所迫。識神無主。隨業輪迴。決無疑矣。假 令定日克時。坐脫立化。世德可致。未足為奇。斯由不見十六觀經。不知九品生相。不信彌陀願力。而堅持所見。自甘塗炭。豈不為之悲哉。

○指廣門第九

   徑路修行之法。其要在於執持名號。即得往生。奚俟多言哉。若夫旨趣之微妙。觀道之精深。非文藉之廣。說示之詳。無由顯也。故群經之偏贊。眾聖之發揮。其書 之廣。汗牛充棟。非夫博□。則莫知其要也。今自博而約。錄一二之目。俾學者討尋。得旨而修焉。儒曰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其斯之謂歟。

法華授記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雲。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 之上。不復為貪慾所惱。亦復不為瞋恚愚痴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妒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

   妙樂雲。聞是經典。如說修行。即凈土因。不須更指觀經等也。依經立行。具如分別功德品。直觀此土。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三佛身。此大眾即一切眾。以惑未斷 故。安樂行是同居凈土行之氣分也○四明融心解雲。惑未斷則同居凈。觀行三諦也。見思盡則方便凈。相似三諦也。無明破則實報凈。分證三諦也。無明盡則寂光 凈。究竟三諦也。修一心三觀求生凈土。即以三惑為穢土之因。三諦為凈土之果也。

http://hi.baidu.com/o%D2%BB%D0%A6%D2%BB%B3%BE%D4%B5o/blog/item/c6324dd979f0e93232fa1c6b.html

推薦閱讀:

纏脫在自心 心了即凈土
凈土法門是了義之教嗎?為什麼現在社會上好多人都說專門念佛是滅佛滅法?(犟牛老師答疑)
怎樣讓布施具無量功德 中國佛教凈土網
凈土大經科注  (第十七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二四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