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求真務實學太極

求真務實學太極

(孫中華)

求真務實,對於我們太極人來說有特別的重要含義。求真,就是追求對太極的精髓的理解和掌握。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務實。求真務實,二者不可分。不務實是求不到真的。練太極就是一種務實求真的過程。

現狀與思考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太極拳的存在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有的人看了會想,這是危言聳聽吧?太極拳的空前普及,賽事多多,參加者如雲,怎麼能說面臨嚴峻的挑戰呢?

我們提出的,恰恰是被太極養生大潮掩蓋住的另一面,是太極拳的繼承和發展的問題,談的是真太極,太極真功夫的繼承和發展的問題。

不少有識之士,一直都在關注著這個文化遺產的繼承問題,並且為傳統武術的真功夫面臨失傳而深感憂慮。讀者們也許已經看過他們寫的書和文章了。與老一輩太極拳家接觸的時候,了解到他們大多數都有危機感,少數不想教或者沒的教的人除外。

當然,也有不少人沒怎麼想過這個問題,也會有人對危機的存在與否持不同的看法。而作為從師學藝數十年的太極拳人,我們不能不為太極拳的現狀和未來擔心。出於對太極拳的熱愛和傳承的責任,我們願意在這兒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拿出來和廣大太極拳人分享。

誤區與現狀

太極拳養生化現象嚴重。有人說,冷兵器時代早已過去,武術的技擊功能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剩下的就是養生健身的功能,還有人提出藝術表演功能等。武術尚且如此,何論太極!太極拳似乎動作不激烈,似乎什麼人都能練,養生大潮所至,太極拳自然成了重災區。近些年來。太極拳養生化之說甚囂塵上,太極拳舞蹈化,導引化,娛樂化等大行其道。這說明,這種說法在很多人頭腦里形成了誤區。

近百年來,人類把最尖端的科技,最緊缺的金錢都用在製造武器上。發展到如今,武器日新月異,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這麼一看,似乎武術必然衰亡,太極也只有養生化,其實不對了。

首先,推廣這種觀點的人忘了,作為我國武術的一個重要門派,太極拳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如果我們在繼承太極拳的時候,輕率地拋棄了它的技擊功能,就是拋棄了它之所以是武術的本質特徵。沒有了技擊功能,太極拳就不再是武術了,跟舞蹈、導引、雜技、體操等等就沒有了本質的區別。這麼干,其實是對太極拳的致命性閹割,得到的是假太極、偽太極,成了似是而非的異化出來的東西。我們要問,我們應該這樣繼承嗎?我們繼承的寶貴遺產應該是這種東西嗎?如果我們冷靜下來,清醒地審視這個問題,答案是明擺著的。

再者,對於武術愛好者來說,對於技擊的熱愛和追求,不是用什麼「冷兵器時代已經過去」之類的話所能打發了的。武術中的技擊功能吸引著眾多愛好者,其中的一個不易被覺察的重要原因是,這些人身上有著好武的遺傳基因(DNA)。如果一個人酷愛武術,那就說明這個人的祖先中的軍人和獵人對技擊的熱愛遺傳到他或她的身上,並且起了作用。你拋棄技擊搞花架子,人家就去學柔道、空手道什麼的。這種好技擊的衝動和執著是不可也不應被否定的。即便不拿遺傳基因說事,人類挖掘和發展自己的潛能,超越自己的願望和行為是永恆的,再正常不過的,不是假太極能夠滿足得了的。

另外,離了應用,太極拳套路里的動作就失去了實踐這一檢驗手段,失去了鑒別對錯的標準,動作不走樣才怪!誰要是以為不搞技擊能夠把套路學好,那就錯了。

進一步從來源說,套路是怎麼來的?開門立派的武術大家,把自己在技擊當中最實用,最重要,最基本,最高深的招法連綴組合起來,平時反覆練習,以便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技擊水平。經過這些武學巨匠進行增減煅磨,連綴起來的招式和次序漸漸固定下來,形成了套路。然後,他們把套路傳給自己的弟子和學生,一代代傳給後人。如果把套路的實用性放棄了,就是把套路的根砍掉了。套路成了無根之木,活都活不長,怎麼發展?

即便從鍛煉的角度說,技擊對於人們身心的鍛煉,也遠遠不是剝離了技擊意義而變成空洞的走架所能代替的。

往大了說,當前的時代,經濟全球化不可避免,越是這樣,越是要保護和珍惜文化的多樣性。這也是各國的有識之士,多數政府,乃至聯合國的願望和努力。要是全球化造成文化單一,世界該有多乏味!

印度的一位學者,在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的年會上表達了同樣的焦慮。他舉的例子,就是麥當勞文化作為強勢文化,借著經濟全球化而大行其道,雖然印度的國粹瑜伽正在全世界空前普及,其實這一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核正在被掏空。沒有了人類的自律和對自然資源最少的索取,變成了一種養生健身術,一種令我們多消耗資源的時髦玩意兒。比如,開汽車去豪華的會所,做某個瑜伽姿勢治療消化不良等等。

作為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的發展中國家的老百姓,非有一種保護自己文化的意識不可。我們每個人應該有那麼點兒「匹夫有責」的精神。我們這麼說,問題有點兒沉重,其實這事本來就是沉重的。拿文化多樣性說事兒,離我們大眾也似乎遠了點兒,其實跟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這麼說,不是想給哪位扣帽子,無非是從另一個角度說事兒而已。

對不喜歡不適於練技擊的人,為了健身養生而練太極是好事,利國利己。而且誰的事,誰說了算,選擇權嘛。但是,有影響力或者有決定權力的人,不能替愛好不同的人選擇。你不能沖喜歡技擊的說:「你只能練花拳繡腿,你喜歡的技擊早該消亡了。」這種事越少越好,任憑這種事泛濫,那麼不單是太極,中華武術的末日就到了。我們這班不肖的後人,如何跟我們的前人和後人交代?

太極人擇師不慎在養生潮鋪天蓋地的形勢之下,得了真傳而又堅持全面繼承太極拳的武術家更加難能可貴,但是他們往往為愛好者所忽略。擇師在習武中是至關重要的,不幸的是存在的誤區也最多,主要跟選擇老師的時候不夠審慎或者說缺乏科學根據有關。下面我們羅列在太極愛好者中最為常見的幾種:

誰的名氣大跟誰學。我們往往是看誰名氣大,就跟誰學。其實,名氣大小,跟有沒有人推介和鼓吹有關,而跟得沒得著真傳並沒有必然的聯繫。特別在當今商品社會裡,拿商業的術語來說,是跟推銷有關。假廣告我們見的還少么?

誰說得好跟誰學。我們往往按老師自己說的話決定人選,結果低調謙虛的人就不會入選了。可是低調和謙虛是大師的基本特徵,我們這不是立錯了標準了么?那能說的,口吐蓮花,光說自己如何過五關斬六將(且不管是否真實),絕不說自己走麥城的事。所以說耳聽為虛,不足憑。還有,有人慣會說玄道虛,您可別給忽悠了。什麼這個動作是走小周天,那個動作是走帶脈,這個勁走某某脈,那個勁走某某穴,練出內丹來打人,您可別給吹暈了。您要喜歡氣功導引,乾脆就去練導引,要喜歡修佛修道,不如就去修佛修道,人家都有嚴格的理論指導,沒準有一天能練出神通來,別跟太極摻合著「熬干鍋」。

誰表演得好跟誰學。有的老師,把對手玩弄於股掌之上。我們很容易認定那位老師功夫一定不錯。其實,如果那位對手是老師的學生或者徒弟,就不好排除有表演的成份;如果對手雖然不是弟子學生身份,但功夫太差,兩人之間的輸贏也不說明問題。可是我們常常等不及看那位老師跟陌生的高手較技,就匆忙認定那位老師的功夫高。在這種情況下,眼見也不為實。

看錶演還有一種,見老師拳打得好看,就想跟著學。假如根本不喜歡技擊,不在乎學的能不能用,也就罷了,不過要是想學真太極,就不行。首先,離開真太極,就沒有好看一說,換句話說,在打拳的時候,非太極的東西就都不好看;只有正確的太極動作,才是好看的。我們不能看一個人用舞蹈動作打乒乓球,就認定他一定可以教你打乒乓球。我們得拿技術的眼光審視他的動作是否正確,能不能贏球,對不對?那為什麼找太極老師就不管對錯和效果了呢?任何武術和體育項目都不允許錯誤動作,連多餘的正確的技術動作都不許,何況只是所謂好看的非太極動作!現在我們得明白,離了正確實用而大談特談誰的拳好看,美觀舒展大方等等,不是有忽視實用之偏,就是外行。所以說,如果我們還沒練出眼力來,千萬別讓眼睛當了家。

誰的學生多跟誰學。我們做事愛隨大流。給自己挑老師是習武的第一等大事,不是湊熱鬧,不能盲從別人。我們不進行深入的了解,不認真體察,單從學生的弟子的多少來選擇老師,有點兒太沒譜兒了。靜下來一想,可不是嗎?又不是投票表決少數服從多數的事,人數說明什麼問題!再說,「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裡」,從眾心理在多數情況下是誤人害人的。

自己急著學,先找個老師再說。我們也常操之過急,只想著:「我等不及了,先找個老師學著,等找著更好的老師再換,不行嗎?」不是絕對不行,只是太困難了。我們要是找錯了老師,浪費了時間學不著真太極不說,反倒學得一身毛病,還難免受傷勞損。我們太極人當中,膝關節練傷了的還少嗎?有道是「學拳容易,改拳難」,要是想改掉錯誤的習慣動作,談何容易!實際情況是,投錯了師,不但動作有毛病,而且學了不少錯誤的理論,要放棄這些錯誤的理論,接受新的理論,也絕非易事。好比一張宣紙,上頭寫了字,畫了畫,覺得不對要改,容易嗎?可嘆的是,也許就因為「先入為主」的緣故,我們就不再接受不同的理論,因此跟正確的理論,跟好老師絕了緣。

所以,我們太極愛好者在覓師時應抱著求真務實的態度,不要失去步武前賢,研練真太極的機會。如果您本著求真務實的信念,跟著好老師練真太極,您可能就是未來的大家;要是走錯了道,耍一輩子花拳繡腿,也是真太極的損失。

急功近利成風。現在各種太極拳比賽此伏彼起,也熱鬧了,大把的獎金獎牌也撒出去了,我輩之中熱衷此道的人也不少,但往往是比賽的套路和推手,跟真太極基本不沾邊。競賽套路的動作難度越來越高,目的只是靠高難度分出名次來。您想,縱跳旋風腳轉身360度單腳落地,跳要高飄落要紋絲不動,除了教膝關節受傷以外,有什麼用處好處?學過運動生理學的都知道,高跳落下時,膝關節承受的力相當於體重(膝關節以上體重)的24倍,說的還是雙腳落地,單腳落地則是48倍,同時膝關節所承受的危險的扭力還沒計算。所以說,離開真功夫去提高動作難度其實挺荒唐的,下一步是不是該旋轉720度旋風腳單腳落地了?再說推手比賽,滿眼都是「改造」的中國跤的絆兒,找不著一丁點兒太極的東西,得了冠軍亞軍沒有什麼意義。那人們為什麼還這麼干呢?有的參加者是為了名利,有的觀眾會覺得「見跤,好看!」可我們要說:「這根本不是太極。」

上文提到的比賽多是武術管理系統組織的比賽。近年來,非體育系統例如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推手比賽令我們感到鼓舞。這是因為電視台有著提倡太極拳技擊功能的初衷,而且制訂了自己的競賽規則(儘管尚不夠完善)。這樣一來,比賽還比較好看了,在當前的環境下,這種努力確屬難能可貴。

太極拳是內家,得從外往裡頭練,比賽鼓勵的又是什麼?套路動作是有技擊意義的,競賽套路裡頭體現的是什麼?往狠了說,行拳走架,一生欺世媚俗之心,便成惡手。太極功夫離不開積累,功夫是從量變到質變上的身。功夫上身有快有慢,但不能指望速成。真功夫,跟技術招法,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跟有真功夫的一搭手就受制,什麼技術也使不上。在浮躁的社會風氣里,世人多趨重名利,但我們應該明白:急功近利做的事,跟練真功夫背道而馳。

書籍良少莠多。當下,我們學太極的人還有一難!找個好老師難,找本好書又何嘗容易!按說,關於太極拳的著述比別的拳種多得多,近三十年出版的太極拳的書也算得上汗牛充棟,可要找一兩本有「乾貨」的,太不易了!「乾貨」指的什麼?在這兒指的是練真功夫的關要,就是關鍵要緊的東西,是作者自己的經驗體會。

太極拳的書那麼多,到底是怎麼寫的?

有的作者本人文化程度不高,由作者講述,弟子記錄整理而成。這麼寫的書好的也有,像汪永泉先生口述,魏樹人先生整理的《楊式太極拳述真》就是榜樣。可惜多數是都不是這樣。師傅功夫並不到,給名利鬧得不甘寂寞,也想出書揚揚名,或者是讓弟子竄掇著出了書,反正太極書好寫,東摘西抄,書就寫得了。更有甚者,是弟子先寫得了,師傅犯不著細看,署名就完事,反正憑著自家名氣肯定能出版。書出來,師徒兩個都是名利雙收,坑的就是讀者了。

也有文武雙全的作者,往往平生就是一部書,像孫祿堂先生的《孫祿堂武學錄》,劉晚蒼、劉石樵先生的《太極拳拳架與推手》,字字珠璣,可惜過於簡短。洪均生先生的《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當屬鳳毛麟角。餘下的有的出書太早,作者還沒到著述的火候。也有的作者真心認為自己的玩意兒好,雖然其實不是,也不算存心蒙人。問題是,絕大部分都是作者把出書當成圖名逐利的手段,裡頭多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東西,以訛傳訛的欺人之談,而真知灼見則屬闕如(即沒有)。甚至那班不練太極的都出太極的書,不信你查。讓人不禁喟嘆:「太極的書也太好寫了!」結果是想買本好書,就跟眼下在古董攤上撿漏的機率差不多。往往是,太極愛好者一看書名,儘是「正宗」、「絕技」、「秘傳」之類的很叫人,再看作者頭銜一大串,內容簡介上評價高高,名人題字合影照片多多,等買了回家仔細一看,心知又多了廢書一本。

想必廣大太極人都有這種煩惱失望的體驗。這事不能怪出版社,不能要求編輯都是武術或太極專家,何況書的銷路不錯。我們只能希望寫書的自重,買書的慎重。

如何找老師

有問題就有希望,有希望才有辦法。

前面說了擇師的誤區,那麼,該怎麼挑選老師呢?以我們個人的經驗,首先要看候選人是不是在正宗的傳承的譜繫上。只有在傳承譜繫上的人,才有可能得著真傳。譜繫上無名的,只能不予考慮。這話似乎有些武斷,對不在譜上的人似乎不太公平,我們只有為自己的真話道歉。太極拳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極強的拳種,自古以來只能用口傳身授的教學方法,沒有正宗的師承,必沒有真玩意兒。太極不可能靠自學而成,好老師掰著教尚且做不對,自學成才當了良師的事壓根兒沒有。

注意,剛才說的是「只有在傳承譜繫上的人,才有可能得著真傳」。換個說法,就是「不在傳承譜上的人不可能有真功夫;即使是傳承譜上有名的,可能得了真傳,也可能沒得著真傳」。一位有真太極功夫的師傅,徒弟眾多,其中絕大多數只能屋下架屋,得著真傳的往往是極少數,甚至僅一兩人而已。師兄弟之間,功夫可有天壤之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有師傅的因素,也有徒弟自身或其它的因素,不管什麼因素,這是事實。找老師要找得了真傳的。

我們應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不惜花上一段時間,不惜使用自己的智慧,避免上述的錯誤,找一位有貨會教的老師。使自己不但滿足了愛好,又能健身,又長了防身本事。只有這樣,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才能得到繼承和發揚。

推薦閱讀:

【選擇求真】《各種修應》
脈理求真(6)
國學大師饒宗頤:治學當「求是、求真、求正」
《選擇求真》之五行發用
《選擇求真》之天官符?地官符

TAG:太極 | 求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