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書法的根
篆書是指秦統一以前的文字。直到秦始皇時仍然是官方的應用文字。但是自漢代以後,篆書仍然代代相傳,直到今天也沒有消失,篆書的永恒生命力,除了美學意義的原因之外,還在於它是漢字書法的根。
最初的象形文字,每個字都是一幅圖畫,都是一個用來形聲,表意,或寄寓某種內涵和感情的符號,也正因為這樣,漢字書法才在藝術殿堂擁有一席令人高仰的地位。
中國漢字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
(1)意符文字:
出現在6000--7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山東大汶河沿岸),意符文字是象形字的合體,標誌著單獨的象形文字開始向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和轉注)過渡。下圖是1959年在山東出土的陶片上的意符文字.
(2)甲骨文:
出現在4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晚期(始於第20代商王盤庚遷都到安陽小屯村以後),書法介於意符文字和大篆之間,內容多為占卜吉凶的詞語,字的大小長短不一,書寫十分自由,變化很大,散漫無羈,一個字常有許多種寫法。流傳人間的甲骨,約在十萬片以上。
下圖甲骨文書法釋文:
左:老學不知來日少,幽棲喜與昔人同。
右:天邊幽鳥鳴相和,月下游魚樂自知。(王安石句)
(3)金文(鐘鼎文):
起源於殷商,流行於西周,秦漢以後仍有少量金文。載體為銅器,也有少量鐵器,當時人稱青銅器為吉金,故有金文之稱。青銅器中以禮器(鼎為主)和樂器(鍾為主)為重器,所以金文又稱為鐘鼎文。
金文在紙上書寫,是從清代晚期才開始的。比較突出的研究者有:楊沂孫,吳大澄,吳昌碩,王福庵,以及後來的鄧散木,陸維釗,來楚生,徐無文,康殷等名家。
下圖金文書法釋文:
左:見賢思齊 右:書畫陶情
(4)石鼓文(獵碣文):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發現於唐貞觀年間,石鼓是先秦時期的物品,內容描寫先秦時君臣打獵的情景,故又稱獵碣文。產生年代大約在公元前770——公元前325年這一段時間。石鼓文是介於金文和小篆之間的過渡文字,對後來出現的秦代小篆影響很大。石鼓文結體舒展大方,線條飽滿圓潤,既無象形圖畫的痕迹,葉掃除了金文鑄造氣息的影響,完全是線條組成的符號結構,把篆書的藝術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顯示出成熟的藝術美。
下圖石鼓文書法釋文:
秀異賢人為時出,嘉樂君子自天神。
淵深魚樂,樹古禽來。
(5)小篆(秦篆):
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統一中國,為了方便中央集權統治,對大篆和以前列國使用的異型文字進行了書同文的改革,丞相李斯主持並推進了這一文字改革進程。這是古代第一次對文字進行的大規模系統整理,簡化,規範的工程,是漢字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小篆是秦始皇時代的官方文字。其特點是:筆筆中鋒,圓勁古雅,沉穩端莊,結構勻稱,相互揖讓,上下舒展,流利工整,風格嚴謹。但書寫繁雜,後被隸書,行書,楷書取而代之,結束了篆字作為應用文字的歷史。
下圖小篆書法釋文: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毛澤東詞:沁園春 雪
推薦閱讀:
※漢字系列講座——(三)文字的真正發展趨勢,是向直接表達思維的符號化表意文字方向同化
※吳老師漢字大會(17)
※《康熙字典》 丑集中 - 部首為士(壼)的漢字
※漢字該不該簡化?
※「杉」這個字如何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