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隔代教育:怎樣才能費力又討好

隔代教育:怎樣才能費力又討好幸福老年  2012-02-02 15:38:50         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但祖父輩辛苦付出卻往往「兩頭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

  2011年11月24日下午,南京鼓樓區一小學門口。

  「說起外孫教育的事我就慪氣!」來接外孫放學的宋奶奶一臉氣憤地對記者說:「我女兒什麼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剛到柜子上去拿熱水瓶替他倒,女兒一聲吼過來:『他自己沒有手啊!』氣得我把自己關到房間里抹了半天眼淚。不過,氣歸氣,我還得偷偷從門縫裡看孩子怎麼倒水的,萬一燙著了怎麼辦?」

  和宋奶奶一樣「慪氣」的不是個別現象。「我們也一個樣,力沒少出,卻往往不落好。」說到隔代教育,幾位等著接孫子、孫女放學的爺爺、奶奶一起圍了過來。

  看來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現在,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經慢慢超過親子教育,然而,隔代教育卻往往費力不討好,這是什麼原因呢?怎樣做才能使得老人們既費力而又討好呢?

  調查顯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兩頭不落好」不容迴避

  在南京的一些幼兒園、小學門口,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長大多數是老年人。偶爾看到一兩張年輕的面孔,一詢問多半是家中的保姆。

  一項在全國範圍內調查「隔代教育」的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隔代教育現象在我國之所以這麼普遍,既有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模式的歷史原因,也有現代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現實必然,還與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有很大關係。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年輕人,肩負著成家立業的雙重壓力,城市和農村中的年輕人都在為儘可能賺更多的錢而奮力打拚。儘管他們對獨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來帶。再一方面,祖父母對兒女的關心和對孫輩的喜愛,也是隔代教育現象日漸增多的另一個原因。

  隔代教育並不是一無是處。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殷飛對本刊記者說,祖輩家長有愛心,對孫輩十分喜歡,時間充裕、生活規律、耐心十足,老人帶孩子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階段;祖輩家長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處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輩家長由於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的緣故,已變得更加從容淡定,不像父母對孩子那樣「急功近利」,有利於為孩子提供愉快、寬鬆的成長環境。

  但是,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越來越多,費力不討好的事例俯拾即是,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種「不討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孫輩的教育效果「不討好」,甚至事與願違;二是對兒女「不討好」,祖父母的「滿腔熱情」換來的卻是兒女的「有苦難言」,甚至「口不擇言」。

  南京鼓樓區某幼兒園門口。馮奶奶:我們家孫女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看她年紀太小,早晨自己吃飯太慢,就餵給她吃,這樣省時間,不然就要遲到了。現在倒好,這個冤家不喂不吃飯。為這個,她媽媽也怪我們,說「就是你們慣壞的!」唉,我們不也是為了孩子嘛!

  南京鼓樓區某小學門口。秦奶奶:「我孫子上二年級。兒子、媳婦忙,把帶孫子的事全扔給了我們。我們也儘力了,但孫子的成績一般,兒子、媳婦不高興。有次考試語文考了92,沒有考到一百分,孩子媽媽就教訓他,當著我們的面拿教科書往小孩頭上打哎!我們就跟她吵起來了。小孩的頭能打嗎?打傷了怎麼辦?」這種「兩頭不討好」的原因何在呢?

  專家觀點:傳統「育兒經」未必管用,觀念滯後事與願違

  就隔代教育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專家認為,隔代教育費力不討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祖父母的原因,也有父母的原因,如果僅從祖父母方面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從疼愛到溺愛,從處處遷就到包辦代替,這不僅扼殺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還容易助長孩子自私、任性的不良個性。「隔代親」是天理人倫,特別當孫兒女是獨生子女時,老人心理上更會有所顧忌——萬一有差錯閃失,對不起兒女,也怕兒女責怪。於是,老人事事依著孩子,處處保護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孩子犯了錯誤不及時糾正,還常常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慾望。給孩子做「專利菜」,包辦孩子生活上的所有事情……老人的種種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展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事事以我為中心,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

  戴女士的兒子辰辰兩歲時,婆婆退休搬來同住,本來和和美美的一家人,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時出現些小摩擦。比如:午飯戴女士做了紅燜大蝦,說好一人兩隻,婆婆一句「我不愛吃」,硬是把自己的一份夾到孫兒碗里。以前辰辰喝水一點兒不費勁,一杯涼開水幾口就喝了。婆婆可好,又放糖又放果汁,辰辰再看見白開水就搖頭。還有,辰辰本來自己已會穿鞋襪,婆婆非要包辦代替,搞得辰辰自理功能全退化了。戴女士對自己的婆婆真有點頭疼了,這樣下去兒子還不被她寵壞了?

  恪守老經驗,缺乏新知識,育兒觀念相對滯後,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祖輩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教育方式等與當前社會生活或多或少會有差別。他們總是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穩穩噹噹不出格,不善於運用科學的、有創造性的方式引導孩子。對於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現的「搗亂」、「破壞」等具有冒險性的探究行為,總是急著加以阻止。比如,當孩子捉來幾隻螞蟻要餵養時,當孩子拔起花盆裡的蘭花要看根是什麼樣子時,當孩子興緻勃勃地拆一輛玩具汽車時,祖輩總會加以阻止和批評。試想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能形成開拓創新的個性呢?

  囿於老人的生活空間,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言行,容易使孩子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甚至養成孤僻自卑不合群的性格。貝貝一生下來就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母每天早出晚歸地上班,她是在爺爺奶奶的膝下長大的。布娃娃是她的小夥伴,半導體里的兒歌、音樂是她的老師,而跟著爺爺奶奶上街則是她認識社會的基本活動。爺爺奶奶已經很老了,走路蹣跚。所以貝貝學齡前更多的時間就是呆在家裡自己玩,直到上學她才真正邁出了家門。現在貝貝即將大學畢業了,但身上還是留著很深的隔代養育的痕迹:文靜、不善言談、不喜歡運動、缺少獨生子女的天真活潑,下了課就回家,校園裡見不到她的身影。這種孤僻的性格不能不與她最初的生長環境有關。

  權威建議:加強溝通更新觀念揚長避短科學育兒

  劉燕芳,南京一中實驗學校副校長,省級語文骨幹教師,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她對隔代教育現象一直給予關注。她認為,要改變目前隔代教育效果不盡人意的狀況,需要年輕父母和祖輩們共同尋求一種更好的方法來揚長避短,克服存在的弊端,發揚其中的優勢。劉燕芳給廣大老人們提供以下幾點建議:

  一、調整自己的心態。撫養孩子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有時候孩子想要自己做些事情,但是老年人就會說「我不放心」。比如有一件事,孩子剛進入幼兒園可能不太適應,就開始哭鬧,老人一看就以「不放心」為理由賴在幼兒園裡不走,抱著哄孩子。這樣做幼兒園的老師也很不滿意,因為在老人的庇護下老師的權威性就沒有了,孩子變得不聽老師的話,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其實孩子進入幼兒園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老人的「不放心」對孩子的成長並不利。老人們要明白,不是我孤單需要孩子,而是為了使孩子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更新自己的育兒觀念。現在與老人當年的時代不同,不是說付出的越多就越能帶好孩子。老年人要當好「隔代家長」,就必須不斷接觸和學習新知識、新事物。特別是在培養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時代步伐。如果教育觀念和方法是錯的,帶的越多可能對孩子不利的影響越大。老人們要學會跟孩子一起成長。

  三、祖輩和父母要多進行協調溝通,統一認識。隔代教育與父母的親子教育各有利弊。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兩代家長的共同努力。祖輩與父輩應當多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儘可能地在培養孩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比如,在吃的方面,由於祖輩時間充裕有耐心,可以讓他們更多地去料理孩子的飲食,但父母要提醒老人,無論多麼小的孩子,要學會在與別人分享中獲得快樂,這比什麼都重要,千萬不能讓孩子養成吃「獨食」的壞習慣。而當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祖輩務必不要出面干涉,應維護孩子父母的權威。要充分利用隔代撫養與父母撫育的各自優勢,兩代人經常探討孩子的培養方法,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開放的家庭環境。需要注意的是,溝通教育要在孩子不在場時進行,如果當著孩子的面你爭我論,孩子會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好。四、讓孩子的父母承擔起責任,呼喚父母家庭教育責任回歸。年輕父母與老人的矛盾在於老人認為反正都是我來做,不需要年輕父母來插手。老人不能把孩子所有的教育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畢竟,隔代教育不能代替親子教育。孩子與父母的疏遠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明白: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不管多麼忙,都要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祖輩家長——這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的做法。所以,既不要為圖省事,孩子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慣壞了孩子,拒絕老人帶孩子,割斷祖孫之間的親情。

  五、事情做多了也不要抱怨。有些老人經常把帶孩子的辛苦一籮筐倒出來,向年輕父母吐苦水,這樣反而會加深年輕父母與老人的矛盾,這也是出現「費力不討好」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懷著感激的心,覺得孩子能夠填補自己孤單的生活,這樣才能與年輕父母更和諧地相處。一旦經常抱怨,不但把所有的付出都抹殺,還會導致與年輕父母之間的矛盾升級。多做事少抱怨才能化解家庭矛盾。

  六、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學習教育孩子的技巧。

  ①不要包辦代替。要放手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老人說,我為孩子做這些,我已經很對得起他了。其實這不是「對得起」的問題,正確的方式是教會他面對困難處理事情的能力。

  ②不要有求必應。教育孩子要有一定的原則性。孩子稍微一哭,老人就忙不迭地答應他無理的要求,這樣就容易給孩子造成只要哭鬧就能如願的印象,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老人們要銘記,不能答應的堅決不答應。為什麼孩子不向長輩要月亮呢?因為我們會明確地告訴他那個是不可能辦到的。因此要設定一個標準,對於孩子的要求一旦觸及這個原則,就要明確地告之不可以。還要學會適當地拒絕和延遲滿足。因為這麼來之不易,他們得到的時候會更加珍惜、更加快樂。

  ③不要一味地付出,給孩子提供關心你的機會。老人覺得,我付出多一些,孩子就少做一點。假如給孩子提供關心你的機會,比如捶捶背揉揉肩,他就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老人和家長可以故意示弱,有些事情不去做而讓孩子自己做。有的家長平時不讓孩子鍛煉,等到孩子出錯的時候又指責他,這樣是不利於孩子進步的。平時讓他多鍛煉,多誇獎他,讓他體會付出後的成就感,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隔代家長」帶孩子的10項提醒:

  1、不要因為怕危險就不讓孩子爬來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車裡,只要注意保護就不會出事。

  2、不要老抱著孩子,要讓孩子多與大自然接觸,多做戶外活動,每天至少1小時。

  3、不要包辦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動手。

  4、如果兩代人觀念上發生衝突,要多進行溝通,不要各自固執己見。老人可以多閱讀一些現代育兒書刊,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與方法,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

  5、不要因為自己當年沒有滿足兒女的需求就以補償心理來養育孫輩。

  6、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長輩不要越俎代庖,盡量與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7、避免縱容孩子養成貪吃零食的習慣。

  8、孩子口味應該比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飯,讓孩子吃得過咸。

  9、不要總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運動能力和抵抗力。

  10、不要買東西討好孩子,否則日久易養成孩子和大人討價還價、撒潑打滾的壞毛病。

  □俞璽勍 周剛

  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但祖父輩辛苦付出卻往往「兩頭不落好」的事例俯拾即是

  2011年11月24日下午,南京鼓樓區一小學門口。

  「說起外孫教育的事我就慪氣!」來接外孫放學的宋奶奶一臉氣憤地對記者說:「我女兒什麼事都要孩子自己做,一次,小孩要喝水,我剛到柜子上去拿熱水瓶替他倒,女兒一聲吼過來:『他自己沒有手啊!』氣得我把自己關到房間里抹了半天眼淚。不過,氣歸氣,我還得偷偷從門縫裡看孩子怎麼倒水的,萬一燙著了怎麼辦?」

  和宋奶奶一樣「慪氣」的不是個別現象。「我們也一個樣,力沒少出,卻往往不落好。」說到隔代教育,幾位等著接孫子、孫女放學的爺爺、奶奶一起圍了過來。

  看來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現在,隔代教育的普遍性已經慢慢超過親子教育,然而,隔代教育卻往往費力不討好,這是什麼原因呢?怎樣做才能使得老人們既費力而又討好呢?

  調查顯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兩頭不落好」不容迴避

  在南京的一些幼兒園、小學門口,每天早上和下午接送孩子的家長大多數是老年人。偶爾看到一兩張年輕的面孔,一詢問多半是家中的保姆。

  一項在全國範圍內調查「隔代教育」的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目前,上海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隔代教育現象在我國之所以這麼普遍,既有中國傳統家庭教育模式的歷史原因,也有現代獨生子女家庭結構的現實必然,還與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狀況有很大關係。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年輕人,肩負著成家立業的雙重壓力,城市和農村中的年輕人都在為儘可能賺更多的錢而奮力打拚。儘管他們對獨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來帶。再一方面,祖父母對兒女的關心和對孫輩的喜愛,也是隔代教育現象日漸增多的另一個原因。

  隔代教育並不是一無是處。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殷飛對本刊記者說,祖輩家長有愛心,對孫輩十分喜歡,時間充裕、生活規律、耐心十足,老人帶孩子在某種程度上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階段;祖輩家長具有撫養和教育孩子的實踐經驗,對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處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輩家長由於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的緣故,已變得更加從容淡定,不像父母對孩子那樣「急功近利」,有利於為孩子提供愉快、寬鬆的成長環境。

  但是,隔代教育引起的家庭矛盾越來越多,費力不討好的事例俯拾即是,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這種「不討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孫輩的教育效果「不討好」,甚至事與願違;二是對兒女「不討好」,祖父母的「滿腔熱情」換來的卻是兒女的「有苦難言」,甚至「口不擇言」。

  南京鼓樓區某幼兒園門口。馮奶奶:我們家孫女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看她年紀太小,早晨自己吃飯太慢,就餵給她吃,這樣省時間,不然就要遲到了。現在倒好,這個冤家不喂不吃飯。為這個,她媽媽也怪我們,說「就是你們慣壞的!」唉,我們不也是為了孩子嘛!

  南京鼓樓區某小學門口。秦奶奶:「我孫子上二年級。兒子、媳婦忙,把帶孫子的事全扔給了我們。我們也儘力了,但孫子的成績一般,兒子、媳婦不高興。有次考試語文考了92,沒有考到一百分,孩子媽媽就教訓他,當著我們的面拿教科書往小孩頭上打哎!我們就跟她吵起來了。小孩的頭能打嗎?打傷了怎麼辦?」

推薦閱讀:

老年人如何才能幸福過晚年??(12)
女人如何才能嫁得好?
星雲大師:禪者怎樣才能隨遇而安?
凈空法師:最有福報的人才能修學這個法門,為什麼我們修的時候很多業障?沒有福
知足,才能常樂

TAG:教育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