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觸診診斷知識_(3)_好大夫在線

第五章腰骶部觸診患者站立位進行觸診檢查。在負重的情況下,觀察下肢對軀幹的影響。如果患者難於站立,可背對著檢查者坐下,患者應脫去衣服,以便暴露整個後背。首先應尋找局部滲出、脫色、胎記、開放的瘺道或引流和切口部位。注意骨的輪廓和排列、肌肉周徑和對稱性及皮膚皺紋。下腰的色素沉著或異常的毛髮可能是硬脊膜膨出或神經纖維瘤病。在檢查排列和對稱性時要注意用雙拇指觸診,不能用觀察代替檢查。一、腰骶部觸診的解剖基礎腰部上界即背部下界,下界為兩髂嵴後份及兩側髂後上嵴的連線。骶尾部為兩髂後上棘與尾骨尖三點間所圍成的三角區。(一)表面標誌1棘突腰椎棘突成水平位;骶椎棘突退化成骶正中嵴。各棘突應位於正中線上(圖144)。在棘突的兩側各有一溝,為背部堅厚的肌肉所充填,胸後壁肋角所在處即表示豎脊肌的外緣,向前彎腰時,棘突彼此間的距離加大,上、下肋角連線如有偏斜,說明脊椎發生旋轉。直立並兩手下垂時,兩側肩胛岡連線應通過第3胸椎棘突。第7胸椎的棘突在兩側肩胛骨下角連線上,第3腰椎棘突應通過臍平面,第4腰椎棘突通過兩側髂嵴最高點連線。兩側髂後上棘連線通過第1、2骶後孔之間,相當於蛛網膜下腔終末處。在腰椎正位X線像,由於男女性骨盆結構不同,男性第5腰椎一般位於髂嵴最高點水平線以下,而女性整個第5腰椎或其上半位於髂嵴最高點水平線以上。2髂嵴和髂後上棘髂嵴是髂骨翼的上緣,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平對第4腰椎棘突,是計數椎骨的標誌。髂後上棘為髂嵴後端的突起。兩側髂後上嵴的連線,平第2骶椎棘突。3米氏凹在髂後上棘的內側有一凹陷,相當於骶髂關節,其上為堅厚的軟組織所覆蓋,往深處觸診時較為困難。左、右髂後上棘分別與第5腰椎棘突和尾骨尖的連線,構成一菱形區,稱為米氏凹或Michaelis菱形區。當腰部和骶尾骨折或骨盆畸形時,菱形區可出現變形。菱形區上、下角連線的深部為骶正中嵴,其外側有骶外側嵴。4骶正中棘和骶外側棘骶骨背面的正中線上,有一列縱形隆起,即骶正中棘,為骶骨各棘突癒合而成,此線上有3~4個後結節,以第2、3最顯著。在兩側骶後孔外側一拇指寬處另有兩列隆起,即骶外側棘,為各橫突癒合形成。經骶後孔作骶神經阻滯麻醉時,該棘為良好的標誌。5骶管裂孔和骶角沿骶正中棘向下,由第4、5骶椎背面的切跡與尾骨圍成的孔為骶管裂孔,是骶管的下口,裂孔兩側向下的突起為骶角,為第5骶椎下關節突所形成,易於觸及,是骶管麻醉的進針定位標誌。(二)血管神經投影臀部為髖骨外面近似方形的區域,上界為髂嵴,下界為臀溝(臀褶),內側界為髂後上棘與尾骨尖連線,外側界為髂前上棘至大轉子的連線。豐滿的臀部,皮膚較厚,皮下脂肪多,肌肉發達而厚,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區是肌肉注射理想部位。中部的坐骨大孔被梨狀肌分為梨狀肌上孔和下孔,是血管、神經的集中部位,臨床上此處因炎症、膿腫、外傷受損可引起梨狀肌損傷綜合征。坐骨神經與梨狀肌的關係有多種類型,變異較大,各家統計不一。其中以總干經梨狀肌下孔出盆者佔60.5%~66.3%;坐骨神經分支很高,脛神經從梨狀肌下孔穿出,腓總神經從梨狀肌中部、上緣、下緣穿出等情況佔33.7%~39.5%。二、腰骶部運動範圍的觸診當我們對脊柱的運動作分析時,一般總是以脊柱的某一部分或整個脊柱甚至把脊柱和骨盆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脊柱的運動包括屈、伸、側屈和旋轉。根據關節生理學的材料:1脊柱腰部曲屈可達60o,伸為35o,整個胸腰部分曲屈可達105o,伸為60o,頸部曲屈為40o,伸為75o。整個脊柱曲屈幅度為110o,伸為140o。前屈運動是由腹肌和腰大肌作用的,但當脊柱作進一步前屈時則是由軀幹肌本身的重量完成的,而且隨著阻力矩的增加,背伸肌的活動逐漸增加,此時髖關節的後面肌群控制著骨盆的前傾。當脊柱完全處於曲屈位時,此時由於後面的韌帶拉緊以維持平衡。因為在正常位,這些韌帶是鬆弛的,後來隨著脊柱前屈而增加了它們的緊張程度。從脊柱前屈恢復到直立姿勢,首先是骨盆後傾,然後是脊柱後伸。2參與脊柱後伸運動的肌肉是以向心工作的形式完成的,而且這些肌肉的活動比它們在脊柱前屈時所作的離心工作顯的強烈。當脊柱從直立位置後伸,軀幹伸肌的活動是積極的,但進一步後伸,則伸肌活動減弱,而腹肌積極活動以控制並調節後伸運動。在極度或克服阻力後伸時,伸肌又需要積極活動。3脊柱側屈運動發生在額狀面,脊柱腰段側屈可達20o,頸部為30o~45o。整個脊柱側屈的幅度為75o~85o。胸腰段的活動幅度雖小,但在軀幹側屈時兩者配合後可使幅度顯著增加並使之居主導地位。軀幹側屈開始時要與運動方向同側的屈肌和伸肌共同收縮,但當重力作用完成進一步側屈時,則需要對側的屈、伸肌收縮以控制和調節運動的速度。脊柱迴旋發生在水平面。脊柱腰段迴旋幅度很小,僅有5o,胸部幅度較大為35o,頸部則更大可達45o~50o,寰椎甚至可達90o。整個脊柱迴旋的幅度可達或超過90o。迴旋始終是和脊柱胸段的側屈結合在一起的,在這一結合的運動中,胸部上段更為明顯。迴旋和側屈的結合同樣存在於脊柱腰段。產生迴旋的肌肉,在腹側為:與運動方向同側的腹內斜肌,對側的腹外斜肌。在背側為:同側的豎脊肌尤其是屬於該肌的髂肋肌和對側的橫突脊肌。三、腰骶部觸診的臨床應用腰骶部疼痛性疾病在臨床發病率較高,素有患者腰痛醫生頭痛之說。雖然現在各種現代檢查手段日益完善,各種腰痛疾病的診斷更加清楚明確,但腰部觸診的臨床地位仍然沒有絲毫減弱。而且在某些疾病的臨床診斷中佔有決定性意義。所以應該強調指出,重視腰骶部的理學檢查,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臨床基本功進行訓練。(一)腰部外形的觸診1畸形肌肉發達的成年人腰背肌輪廓清晰,左右對稱。某些脊柱疾病可以引起腰背肌尤其是骶棘肌的輪廓改變。如腰椎有疼痛性疾病時,骶棘肌持續性痙攣而高突。有些腰椎側凸患者,其側凸一方的骶棘肌也突起。強直性脊柱炎晚期,骶棘肌可萎縮。在腹外斜肌和背闊肌的邊緣,以及髂嵴三者之間形成的三角區域叫腰三角。此處如出現寒性膿腫或竇道,是腰椎結核的重要診斷依據。腰部如有叢毛(Faun叢毛)和脂肪包塊是脊柱裂的重要線索。如腰背部發現有較多的皮垂和牛奶咖啡斑則提示神經纖維瘤病。腰背中線處的胎斑或葡萄酒樣深紅色斑,也常提示脊柱裂。1)側面觸診:正常胸椎有一向後的生理弧度,腰椎有一向前的生理弧度。胸腰椎疾病和腰背部軟組織疾病常可導致胸腰椎的生理弧度的改變,出現脊柱畸形。(1)圓背畸形:指胸椎後凸弧度超過正常的範圍。引起圓背畸形的原因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功能性者如姿勢不良所致,可隨意糾正。小兒圓背畸形見於背伸肌軟弱,小兒佝僂病亦可導致。青少年圓背者,多系胸椎骨軟骨病(Sheumorle病)。強直性脊柱炎在病程進展時,如無預防措施,也易產生圓背畸形。老年人圓背亦稱老年性駝背。是由於肌肉無力,韌帶鬆弛所致。(2)角狀駝背畸形:指胸椎某節局限性後凸呈角狀,是胸椎椎體結核的特徵之一。也常見於胸椎椎體屈曲性壓縮骨折,某些椎體腫瘤亦可引起。(3)腰椎前凸畸形:指腰椎前凸的弧度超過了正常的範圍。常見原因有腰椎滑脫,雙側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4)腰椎前凸度減小,變直,甚至反弓畸形:多數的腰部疾病不是引起前凸畸形,而是導致前凸弧度減小。如腰椎骨折,腰部肌肉損傷,腰椎間盤脫出等。由於腰部肌肉痛性痙攣,而引起腰椎生理弧度變直。如果椎體的明顯屈曲壓縮(骨折或結核),可造成反弓畸形。2)背面觸診:在背面觸診脊柱,各椎體棘突應在同一條垂線上。腰背部的多種疾病可以造成脊柱的側彎畸形。根據其原因亦可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兩大類:功能性者,其側彎畸形,可以隨意糾正,如姿勢不良,一側下肢短縮,一側腰背肌疼痛性痙攣引起側彎。器質性者指椎骨、韌帶、肌肉等組織發生了器質性的病理變化,故其側彎不能隨意糾正。引起脊柱側彎畸形最常見的疾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脊柱側凸。約佔脊柱側彎的80%一90%。另外,先天性半椎體,嬰兒癱,大腦癱,神經纖維瘤病等亦可引起器質性的脊柱側彎。2脊柱定位腰背部體表骨性標誌:頸7棘突:囑患者低頭,在頸胸交接處,看到的明顯突起即為頸7棘突。胸ll棘突:沿十二肋向中線觸診,終點處即為胸11棘突。腰5棘突:髂嵴最高點連線(於腰4~5間隙)下一個棘突,或從骶骨向上摸到的第一個完整較大的棘突即為腰5棘突。這三個棘突容易摸到,定位準確,常依此推算其它椎骨的序數。上位胸椎一般先找頸7棘突。胸腰段先找胸11棘突。下位腰椎先找腰5棘突(臨床上習慣於從髂嵴連線定L4、5間隙)。另外還有一些骨性標誌可幫助胸腰椎定位。如肩胛岡平胸3棘突,肩胛下角平胸7棘突(雙臂自然下垂時),胸骨角平胸4椎體,胸骨體與劍突交接處平胸9椎體,肋弓的最低點(11肋尖)平腰2椎體。腰3橫突較長,瘦弱者也可觸及。上述標誌有的不衡定,有的不易測量,有的不太好摸,故定位欠準確,只能作大體估計。肥胖者的脊柱畸形,望診不易發現,通過每一個棘突觸診,畫一連線,可發現輕度的側彎、後凸腰椎變直等畸形。但應注意腰椎棘突有50%的人可有輕度的偏歪,不能單憑此點斷定為異常,還應結合其他臨床表現加以判斷。兩棘突間如呈階梯狀,提示有脊柱滑脫或脫位。如在腰骶間發現棘突缺如則提示脊柱裂。(二)腰部臨床觸診1壓痛點在腰背部的切診過程中,尋找痛點是重要的檢查項目。因為疼痛之處常常就是病變之所在。1)棘突壓痛:輕壓出現淺表疼痛多為棘上韌帶炎。重壓出現深處疼痛,提示有骨性病變。2)棘間壓痛:輕壓痛,棘上韌帶炎;重壓痛,提示為棘間韌帶損傷。3)棘突旁壓痛:無明顯放射者提示椎間小關節紊亂綜合征。向下肢放射者,多為腰間椎盤脫出症。4)腰骶間壓痛:輕壓痛提示棘上韌帶炎,重壓痛提示腰骶關節損傷。5)腰3橫突尖部壓痛:提示腰3橫突綜合征,正常者重壓腰3橫突尖部也會有輕度的脹痛不適感,應注意比較兩側疼痛的程度和性質。6)腰背肌壓痛:壓痛範圍局限者提示局部軟組織損傷。範圍廣泛者則提示為腰背肌筋膜炎或腰肌勞損。7)肋脊角壓痛:提示腎臟疾病。2叩擊痛有的深部組織病變沒有壓痛,但可出現叩擊痛。如在脊柱上出現叩擊痛常提示椎體疾病,如結核、腫瘤等。腰骶部叩擊痛並向下肢放射者多為腰間盤脫出。脊肋角叩擊痛,提示腎臟疾病。3肌肉痙攣肌肉痙攣是腰背部痛性疾病的一種保護性「靜力活動」,易在腰部出現,多為一側。如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脫出等,常出現一側的骶棘肌痙攣。同時多伴有脊柱側彎,生理弧度減小或消失。(三)腰部特殊檢查1拾物試驗主要用於檢查小孩彎腰活動是否受限的試驗。地上放一物,囑病兒拾起。正常時是彎腰、屈髖,半屈膝自然協調地去拾起地上之物。如腰部有疼痛性疾病時,患兒則是屈膝、屈髖,腰部僵直,一手撐在膝上,另一手慢慢地去拾,稱為拾物試驗陽性。2林納爾(Linder)征又稱屈頸試驗。患者坐位或半坐位,兩下肢伸直,使坐骨神經處於十分緊張狀態,然後被動或自動作屈頸動作。正常時,下巴可觸及胸骨,而無明顯不適。如引起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則為陽性。3直腿抬高試驗又稱拉賽格(Lasegue)征。患者仰卧,雙下肢伸直。檢查者一手壓住其膝部,一手托住其足跟,將腿徐徐抬起。正常人宜腿抬高可達70度一90度不會引起疼痛。如在上抬過程中,出現沿坐骨神經走行的放射性疼痛,為陽性,提示腰椎間盤突出。4直腿抬高加強試驗又稱布瑞嘎(Bragard)附加試驗。直腿抬高引起下肢放射痛時,將下肢降低少許,到剛使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的高度,儘力背屈踝關節。如又引起坐骨神經分布區的放射性疼痛,則為陽性,能進一步證明神經根受壓。5健肢抬高試驗又稱法捷菲坦(Fajersztain)試驗。患者仰卧,直腿抬高健肢。如患肢出現放射痛則為陽性,提示為腋下型椎間盤脫出或大塊椎間盤脫出。6仰卧挺腹試驗患者仰卧,雙肘與足跟撐住床面,用力抬臀部和背部,出現患肢放射痛則為陽性,提示 有腰椎間盤脫出。7Milgam征患者仰卧,兩腿伸直,同時抬高,離床約2寸。然後儘可能保持這一姿勢。觀察疼痛出現的時間,正常者可維持30秒鐘以上無明顯不適。如出現下肢放射痛則為陽性。提示腰椎間盤突出。其陽性率較高,且假陽性較少。8Goldthwait試驗患者仰卧,兩腿伸直,檢查者一手放在患者的下腰部作觸診,另一手握住患者跟部作直腿抬高。在抬腿過程中,首先是服繩肌逐漸被拉緊,隨之骨盆旋轉,下腰段脊柱發生屈曲運動。如在腰脊柱未運動之前,患者已感覺疼痛,說明病變在腰骶關節。如疼痛發生在腰脊柱運動之後,則說明病變可能在骶髂關節。9髖膝屈曲試驗患者仰卧,雙瘢雙膝盡量屈曲。檢查者可一手按壓雙膝部,一手托住頸肩部使其胸膝盡量貼緊。此時如出現腰骶部疼痛,提示腰骶關節病變。10兒童腰部伸展試驗檢查者握住病兒雙跟上提,正常時腰段前凸增大。如小兒腰椎有病變,能棘肌痙攣,則腰段脊柱無活動,僵硬平直,隨臀部離開床面。11股神經牽拉試驗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檢查者一手按住臀部,一手托住小腿,上抬下肢使髖關節處於過伸位。出現大腿前方疼痛為陽性,提示L2、3或L3、4椎間盤脫出。12跟臀試驗(Ely征)患者仰卧,檢查者握住其踝部屈曲膝關節,使足跟貼住臀部,然後使筋過伸。如大腿前方出現疼痛者,提示腰3、4或腰2、3椎間盤脫出。(四)骨盆一般觸診1骨盆力線的改變除骨盆損傷只能在卧位下進行檢查外。其餘患者均應採取立位以便觀察骨盆的外形有無改變,力線是否正常,兩側是否平衡對稱等。能鎊、髂前上棘、髂後上棘、恥骨聯合,腰骶部菱形區(Michael菱形區)即腰5棘突,兩側髂後上棘,能尾關節四點形成的菱形區,是很好的解剖標誌。正常的骨盆入口與地平線形成一定的角度稱為骨盆傾角。測量方法不同,其正常值也不相同。臨床上一般採用骨盆傾角測量器測量髂後上棘與恥骨聯合的連線與水平線形成的夾角,據Wites的測量結果,男性平均31o,女性平均28o,柯氏通過x線片測量1000例女性的既骨dP與恥骨聯合連線與水平線形成的夾角平均為51.2o。骨盆傾角的增減將影響脊往矢狀面的力線,從而導致下腰部慢性疼痛。骨盆傾角增大,脊柱勢必前傾,重心前移,為保持軀幹平衡,腰椎必須增加其前凸弧度,使重心後移。這樣腰骶關節,下腰椎關節的剪力增大,容易造成慢性損傷,出現下腰疼痛。反之骨盆傾角減少,則可導致腰段脊柱代償性後凸,形成「平背畸形」。使腰背部肌肉韌帶長期受到牽拉,受力不勻,出現腰部軟組織勞損,引起腰痛。正常的骨盆是平衡對稱的。兩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髂峪的最高點,都在一條水平線上。骨盆的歪斜可造成脊柱的冠狀面力線的改變。如骨盆左傾,為了保持軀幹平衡,脊柱勢必向右彎,造成側彎畸形。兩側肌肉關節等受力不勻,久之也可引起下腰勞損。骨盆傾斜也可引起兩側骶髂關節的應力不勻,傾斜側的應力增大,久之也可能出現慢性勞損。造成骨盆傾斜的最常見原因是一側下肢短縮。骶髂關節脫位,可出現一側髂骨上移。2局部病變觸診1)腫脹、竇道骨盆外傷的患者要注意觀察局部有無瘀斑和腫脹。陰囊會陰部的腫脹、瘀斑常提示恥骨支坐骨交骨折;髕前上棘處的腫脹府斑提示館翼前部骨折;臀部瘀斑提示能骨骨折。當然,有換斑不一定就有骨折,而沒有彼斑也不足以說明無骨折。骨盆、臀部的某些腫瘤或膿腫,可在體表發現腫塊。臀部的腫塊多為脂肪瘤、纖維瘤或膿腫。髂窩部腫塊多為髂窩膿腫,寒性膿腫提示腰椎結核,熱性膿腫提示骸窩部軟組織化膿性感染或髂骨骨髓炎。出現竇道者是骨髓炎和骨結核的重要診斷依據。2)壓痛出現壓痛的部位多系病變的部位。骨盆骨折時,在骨折處可有明顯壓痛。作骨盆擠壓分離試驗時,骨折處也可出現疼痛(詳見特殊檢查)。恥骨支、坐骨支以及骶髂關節的骶骨翼骨結構比較薄弱,是骨折的好發部位。疑有骨盆骨折時應重點檢查這些部位有無壓痛。下腰痛的患者,應檢查腰骶關節有無壓痛,如在腰5骶1棘突之間出現壓痛或叩擊痛則提示為腰骶關節病變。骶髂關節處出現叩壓痛則提示骶髂關節病變。臀肌損傷時,可在骶髂後份的下緣觸及壓痛。梨狀肌損傷可在臀部中點觸及壓痛。髂骨骨髓炎也可在兩側髂翼觸及深壓痛。3)腫塊發現腫塊後,還應進一步觸診其大小,有無壓痛,軟硬度,活動度等等,以便進一步確定病變性質。有的腫塊位置較深,也要通過切診才能發現。髂窩部的腫塊,多為質軟或有波動感的膿腫。如同時有皮膚的紅、熱及壓痛則為軟組織的化膿性感染。如沒有皮膚的紅、熱,沒有壓痛,則提示為腰椎結核引起腰大肌膿腫,或骶髂關節結核引起的冷膿腫。臀部的軟組織腫塊,質地較軟者多為脂肪瘤,或能骨骨髓炎引起之膿腫。質地較硬者,則考慮為肌纖維瘤。髂骨的骨性腫塊多系髂骨腫瘤。坐骨結節處有壓痛的囊性包塊,提示為坐骨結節滑囊炎。4)肛門指檢患者取膝胸卧位或截石位。檢查者右手戴手套,食指上抹少許石蠟油後插入肛門。指腹向後可檢查骶尾骨有無病變。指腹向前可檢查前列腺。骶骨和尾骨的病變、作肛門指檢常能直接觸及患處。尾骨骨折或骶尾關節脫位時,指檢不但可觸及壓痛點,還可觸知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尾骨尖輕輕搖動如骶尾關節損傷則該處出現疼痛。如疼痛出現在拇指捏著處,則考慮尾骨骨折。肛門指檢還可幫助判斷有無合併直腸損傷。如指套上粘有血跡,則提示有直腸損傷。骶骨腫瘤向前方生長,肛檢可觸及腫塊。發現有轉移性骨腫瘤時,應檢查前列腺。如前列腺腫大,變硬有結節或壓痛,則提示為前列腺癌骨轉移。5)量診主要是測量兩側髂前上棘與劍突的距離和髂後上棘與胸12棘突(或其他椎棘突)的距離是否相等,可判斷有無骨盆傾斜和骶髂關節有無脫位。如骨盆左傾,該側的距離將比右側長。如左側骶髂關節脫位,髂骨上移,該側的距離就比右側短。(五)骨盆特殊檢查1骨盆擠壓及分離試驗方法:患者仰卧,檢查者兩手放在患者兩側髂翼上,向中線擠壓。或叫患者側卧,檢查者按壓上方的髂翼,稱為骨盆擠壓試驗。患者仰卧,檢查者雙手交叉(亦可不交叉)放在患者兩側髂前上棘處,向外下用力下壓稱為骨盆分離試驗。兩個試驗常同時作,意義相同。出現疼痛者為陽性,見於骨盆環骨折,或骶髂關節病變。2「4」字試驗(Feber Palrick征)方法:患者仰卧,健肢伸直,患側髖、膝關節屈曲,髖關節外展,外旋,將足外踝放在健側大腿上,兩腿相交成「4」字。檢查者一手放在患者對側髂翼上以固定骨盆,一手放在患肢膝內側向下壓。正常者可將膝外側壓至床面而不出現疼痛。如在下壓過程中誘發出骶髂關節處的疼痛則為陽性。見於骶髂關節的病變。如損傷、結核、類風濕等。3床邊試驗(骶髂關節扭轉試驗Gaenslen征)方法:患者仰卧,患側靠床邊,使臀部稍突出,大腿能垂下床邊為宜。健肢屈髖屈膝,患者雙手抱健膝於胸前。檢查者一手按住健肢膝部穩定骨盆和脊柱,另一手按壓患側大腿使髖關節過伸。出現骶髂關節處的疼痛並向大腿放射為陽性。見於骶髂關節病變4伸髖試驗(Yeoman征,Gittis征)方法 患者俯卧,患者屈膝90o,檢查者一手按壓在無痛的一側骶髂關節上以固定骨盆,手指放在患側骶髂關節上進行觸診。另一手握住患側踝關節向上提,或托住膝部向上抬,使髖關節過伸。如出現骶髂關節處疼痛,則為陽性。見於骶髂關節病變。5斜搬試驗或唧筒柄試驗患者仰卧,患肢充分屈髖屈膝,髖內收、內旋。檢查者一手按住患側肩部以固定軀幹,另一手按住患側膝部外側向對側推壓。如出現骶髂關節處疼痛為陽性。見於骶髂關節病變。6坎貝爾(Compbell征)此試驗在於確定病變發生在骶髂關節還是腰骶關節。患者取站立或坐位,令其軀幹前傾。若骨盆不動,軀幹可以前傾,病變可能在骶髂關節;倘若病變位於腰骶關節時。患者可能為骨盆和軀幹同時前傾。
推薦閱讀:

嬰兒腹瀉一定要重視

TAG:知識 | 按摩 | 好大夫在線 | 好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