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知道150417:紀念中國觀眾與《美國往事》的久別重逢

2015-04-17 16:16 | 鳳凰新聞綜合

第502期

[導語]這是一場北京國際電影節經典修復單元的放映活動。時間4月16日18:30,地點北京,中國電影資料館。500多人在黑暗中屏氣凝神,等待《美國往事》4K導演終極255分鐘完整版開演。演員姚晨也坐在這500人中。觀影結束後,她發了這樣一條微博:「四小時版本的《美國往事》,讓五百人的場子座無虛席,連樓梯上也坐了人。熟悉的主旋律響起,回憶的思緒滿場飄蕩,將眾人包裹纏繞。劇中那句最心碎的台詞:『麵條,我滑倒了。』讓場子里的抽泣聲此起彼伏。與其說這是一次重溫經典,不如說是集體對舊夢的緬懷。這是他們的往事,也是我們的。」對有機會踏入影院的的中國影迷來說,這不只是舊夢緬懷,這更是久別重逢,因為它是如此的讓人激動。

●觀影《美國往事》,是一次集體朝聖筆者也坐在那500多人之中。下了班轉了三趟地鐵,穿越朝陽海淀,到的時候大部分影迷已經入場。剛取了票,就有戴眼鏡的小個男人攥著幾張毛爺爺衝上來:您的票賣嗎?表情焦灼。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今天的中國文青,終於可以從錄像廳黏糊糊的沙發上走開,從宿舍溫暖的被窩裡爬出來,走進電影院,堂堂正正地來一場朝聖之旅。不用問,和你一樣,沒有人是第一次來看這部電影。這是一群在昏暗的錄像廳或是在宿舍的電腦前早已與《美國往事》結緣的人。筆者懷著朝聖的心態進場,深吸一口氣坐定,燈滅,全場鼓掌。電影廠牌走過,導演賽爾喬萊昂內的名字閃現在眼前。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的旋律適時響起,周圍一片滿足的嘆息聲。

對中國文藝青年來說,《美國往事》是文藝趣味獨特的識別暗號。片中導演以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麵條」的視角,以超過4小時的篇幅展現了二十世紀20年代到60年代一群紐約黑幫少年們的起起落落和殘酷人生。

今天,那些熟稔於心的人物、情節、對白,那些過去只能對著狹窄的電腦顯示器觀賞的影像,終於出現在大熒幕上,這一刻不只是滿足,這一刻更充滿了莊嚴、神聖的儀式感。這一刻,還有許多陌生人和你心靈相通,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嘆息,這一刻,世界並不孤獨。羅伯特德尼羅那張寂寥的老臉出現在熒幕上,配著Yesterday的旋律,就能讓人濕了眼眶;經典的「電話鈴聲」,在巨大的影院里更顯刺耳和驚悚,一聲一聲都打在影迷的心上;「麵條」從廁所的磚縫中偷窺黛博拉在糧倉中翩翩起舞,你能想像黛博拉那張驚為天人的臉佔據大半個屏幕,意味深長的笑嗎?多米尼克中槍後那句令人心碎的台詞:「麵條,我滑倒了」,場子里一片抽泣聲。

四個多小時的放映結束後,幾乎所有人都癱坐在椅子上。電影資料館也給予《美國往事》以最高禮遇,放完所有字幕燈光才點亮。在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的旋律中,幾百人仍陷在麵條最後那個謎一樣的笑容中久久失神,幾十年的光景如悠悠長歌。電影能夠道盡人生嗎?能。

●展映見證了中國影迷對影史經典的熱情此次北京國際電影節300部電影展映的選擇主要分為兩個大方向:一是面對歷史,針對著名影人、大師進行作品修復展映,這也是戛納、柏林、上海、香港等各大電影節慣例,有類似《美國往事》、《教父》,以及「奧黛麗?赫本」系列這樣的經典影片,還有觀眾不熟悉的電影,比如義大利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和英格麗?褒曼合作的新現實主義電影《義大利之旅》《火山邊緣之戀》、石揮的《哀樂中年》《關連長》等。一個人一生之中,能有幾多機會在電影院觀看影史經典?所以影迷對北京電影節經典展映充滿了如潮的熱情。在4月9日正式開票時間8:00前,電影節售票平台格瓦拉網站已湧入了大批用戶。3分鐘出票量即破萬張。截至當日上午9:30,格瓦拉上北京電影節的銷售額已超200萬,佔據總出票量的92%。其中《美國往事》、《教父》系列8:02進入選座頁面,就已出現即將滿座的狀態。目前國內能看到影視經典的大熒幕,仍屈指可數。僅以北京為例,若想看經典電影或者藝術電影,北京恐怕只有盧米埃芳草地影城,百老匯電影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等少數院線可供選擇。

中國電影資料館曾於2013年11月舉辦了米高梅影展。其中就包括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只放映兩場。早上11點現場售票,下午4點放映。當時筆者頂著寒風早早就到了資料館準備排隊買票,沒想到隊伍早已長不見尾,從資料館門口一直蜿蜒到另一條小巷深處。筆者就這樣被更有熱情和毅力的影迷打敗,錯過了觀影機會,遺憾了好長一段時間。這不是跟風,而是因為在大銀幕上看到《2001太空漫遊》的機會太寶貴,所以影迷為了它甘受冷風。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天堂電影院」,閱盡千碟,都不如進一次影院。影評人瘋爺說:「我們曾經躲在錄像廳里看從香港傳來的功夫片,但我一直認為,錄像就是錄像,只要在電視上放,其就不能算是電影。」

●中國影迷補課影史的歷程80年代之前,看外國電影經常是一件昂貴的、極具精英氣質的事。文革時期的內參片,只供少數首長和外事部門的人員觀看;譯製片從引進、翻譯、配音完成要經過一系列嚴格漫長的流程,能看到成片的時候,經常都晚於原作問世多年。那時,人們對電影藝術的認知有限。對於西方經典,更多是學院派們如數家珍,自娛自樂,而普通人難以觸及。電影編劇蘆葦回憶:「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內舉辦美國電影周,五部電影中有一部就是《黑狗》,那時候我年輕熱情,對電影如痴如醉,看電影對我是一種藝術享受。這個電影在西安只上映一個禮拜,當時沒有DVD,也沒有磁帶,而一張票要三毛錢,我的工資可是一個月三十六塊錢,但我自己掏錢買票一天看一場。」90年代觀眾開始有選擇,許多人在錄像廳里完成了電影啟蒙,並見證了VCD業的快速興起。這也是好萊塢進軍中國的年代,1994年,中國廣電部(廣電總局的前身)正式決定以國際上普遍採用的票房分成方式,每年引進十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進口影片。就是這個「十部大片」時代,滋養了出生於70末到80末期間的成熟影迷群體,為中國核心影迷的欣賞水平釐定了標杆。

2000年後,《看電影》雜誌憑藉專業和熱情的電影報道成為影迷的聖經,雜誌整理的各種電影資料和對影史的梳理讓許多人完成了「一個影迷的自我修養」。DVD碟市也隨之出現,淘碟成了影迷樂此不疲的活動。北京沙子口、護國寺、新街口都是當年有名的淘碟地點。在一群除了金錢,還有些許別的追求的盜版商滋養下,他們從碟片中遍覽各國佳片,建構了這代人的影史觀。這個時代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你幾乎可以通過碟片看到任何想看的電影。

錄像廳、《看電影》雜誌、盜版碟可以說影響了一代文青的世界觀。經典對他們來說是蝸居必備,品味暗號。筆者的同事親身經歷過那個碟市時代。他經常回憶自己在家觀看黑澤明、賽爾喬萊昂內們時的心情:「飽含朝聖心態,沐浴更衣,焚香凈手,準備好吃喝,關燈拉窗帘,顫抖著把碟片推進去。」在碟市欣欣向榮之際,2003至2004年間,BT下載興起。帶寬的增加和P2P軟體的流行,使越來越多的網民能以更低的成本找到想看的電影。字幕組壯大起來,掀起了號稱自唐玄奘西遊和清末西風東漸之後第三次翻譯浪潮。今天,雲儲存的出現,再一次大大降低了影迷們尋找、整理和儲存電影的成本。這是精神生活極大豐富的時代,但是人們並不滿足。如今,中國熒幕數已經進入「兩萬」時代,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細分院線也開始出現,普通人終於有機會在電影院補課經典,不能不說又一個可貴的進步。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什麼是經典?經典就是每次重逢,你都能從其中感受新的意味,發現新的自己。上一代人經歷了內參片,譯製片的洗禮,這一代人經歷了年度大片,碟市和網路字幕組的熏陶,今天,終於和青春眼淚汪汪重逢在大銀幕。在那一刻,影迷是幸福的。

推薦閱讀:

社保卡竟藏著這些「小秘密」,第一條就有很多人不知道!
關於異地戀,這幾件事你一定要知道
蔣介石與宋美齡:你不知道,我們擁有愛情
千萬不能沒有床頭櫃,否則後果嚴重....!臥室的禁忌你知道多少,他影響你的一生太重要了!
女人偷吃之後,這三個地方會變大,你知道嗎?

TAG:中國 | 美國 | 觀眾 | 紀念 | 往事 | 鳳凰 | 知道 | 美國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