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包裹性腹膜硬化的研究進展

腹膜透析(PD)是終末期腎臟病(ESRD)患者常用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案,其操作簡單易行,目前有兩種PD方式:連續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連續循環的腹膜透析(CCPD)。

長期行PD的患者可以出現包裹性腹膜硬化(EPS),且幾乎只發生於PD超過3-5年的患者,EPS的發病率低,但死亡率約為50%,通常在診斷後12個月內死亡。EPS可表現為腹膜纖維樣增厚,從而導致腸包裹,出現腸梗阻。病理或影像學可表現為腹膜增厚、硬化、鈣化,腸道被增厚的腹膜包裹。EPS的發生與腸梗阻和營養不良的高發病率相關聯。

一、EPS的流行病學

EPS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變化很大,其發生率與不同地域使用的透析劑量、葡萄糖暴露劑量、腹膜炎發生率、種族/遺傳等因素相關。最早關於EPS的報道來自日本及澳大利亞,隨後歐洲的相關報道也漸增多,根據Scottish Renal Registry study (2009)的一項研究顯示,腹透3年的患者即可出現EPS,腹透3-4 年EPS 發病率3.5%;腹透4-5 年EPS發病率8%。該組織於2016年的研究顯示,PD1、3、5、8年EPS發生率分別為1.1%、3.4%、9.4%和22.2%。多項研究顯示,隨著PD時間的延長,EPS的發病率總體上呈逐漸增加的趨勢。

二、EPS的病理生理改變

PD患者因腹膜長期暴露於腹膜透析液中,受到炎症的刺激,間皮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可出現間皮下纖維化、血管病變、血管增生。EPS患者因腹膜的非特異性改變,可表現為腹膜的超濾下降、腹膜通透性增加及超濾衰竭,腹膜對小分子的轉運表現為先增加後減少,以及腹膜對水的清除逐漸降低。

EPS各種組織學特徵:(A)腹膜淺部的管周出血和纖維蛋白沉積,伴炎細胞浸潤;(B)在纖維組織中隨處可見成纖維細胞增多;(C)成纖維細胞產生的纖維基質蓄積導致腹膜纖維化;(D)一些區域可見單核細胞浸潤和血管生成;(E)單核細胞浸潤和EPS病人顯示出腹透造成的慢性組織學損傷,包括間皮細胞脫落和間質纖維化;(F)血管病變,常見於之前的EPS。

三、EPS的發病機制

對於EPS的發機制,有「二次打擊學說」,尿毒症毒素、腹透液流速、腹透液的低PH及高葡萄糖濃度作為第一次打擊可引起腹膜的炎症反應,形成慢性的腹膜損傷。炎症可導致白細胞及生長因子的不斷生成;同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可致纖維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從而使纖維蛋白分解減少,而滲出增多;E-鈣粘蛋白、細胞間降解基質減少,細胞基質及肌動蛋白重新合成。上述因素共同導致成纖維細胞的激活及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增加。PD的突然中止、反覆發作的腹膜炎、個體易感性及腎臟移植,作為第二次打擊,通過綜合作用,致使腹膜硬化、增厚、鈣化,腸道被增厚的腹膜包裹,最終導致包裹性腹膜硬化。

四、EPS的診斷

(一)EPS的臨床診斷

EPS常起病隱匿,多發生在長期PD的患者,多數患者以腹部癥狀為首發,可表現為噁心、排便困難及排便習慣的改變,隨著病情的進展,可逐漸出現腹痛、腹脹、進食困難、腹部包塊及體重減輕。對於診斷的特徵性表現是腸梗阻。EPS患者腹水中炎症指標通常升高,其中7%-50%患者可出現血性腹水。也可表現為無菌性、難治或再發性腹透相關腹膜炎。

EPS發生的分期及臨床表現

(二)EPS的實驗室診斷

目前尚無診斷EPS的腹透引流液檢測指標或血液中的特異標記物。EPS患者可有非特異性改變,如CRP升高,貧血以及低白蛋白血症。PD患者的腹膜轉運功能常改變,常在發生EPS之前,即表現為超濾能力下降和腹膜小分子溶質轉運增加。腹膜平衡試驗在監測腹膜的進展性改變中很重要,但是上述腹膜特性的變化也常見於長期PD的非EPS患者。因此腹膜轉運特性的改變不能用於判斷EPS的發生與否。

(三)EPS的影像學診斷

CT作為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特徵性表現有腹膜鈣化、腸壁增厚、腸粘連。腸管擴張,液體分腔或分隔。但如無相關臨床表現,不能僅憑CT表現來診斷EPS。

B超:厚壁包塊內含腸袢、腹水分腔、纖維性粘連。

X線平片:氣液平面、腸腔擴張,提示梗阻,部分患者可見腸壁鈣化。

(四)EPS的病理學診斷

病理學診斷為確診EPS的金標準,可通過剖腹探查或腹腔鏡手術取得組織。肉眼可觀察到EPS的特徵性表現,如腹膜增厚、呈褐色、粘連、部分或全部被厚的纖維組織包裹,EPS在最嚴重階段時硬化層可能完全覆蓋腸袢,看起來呈繭狀;但EPS的組織學表現並沒有特異性。

術中肉眼所見EPS改變

EPS診斷流程圖 (荷蘭,2011 )

五、EPS的治療

目前認為確診EPS後,應當改PD為血液透析(HD)。但臨床發現,部分癥狀不明顯的患者在停止PD後可出現癥狀加重。此外進行HD也應對個體HD的利弊進行評估。一般在停止PD後應立即拔除腹膜透析管,但在日本,部分患者停止PD後仍然保留原腹膜透析管,並進行原位的腹腔灌洗。這種處理方法是否有利於清除介導腹膜纖維化進展的介質,以及保留的腹透管和灌洗的透析液是否會成為EPS繼續進展的刺激物,仍待以商榷。

EPS患者應當進行營養支持,有研究顯示藥物治療對EPS患者有效,但這些研究針對於個別案例或相對小的樣本人群,且並非全部有效,還受到其它干預方式、患者選擇和陽性結果發表的偏倚等的影響。而且腎移植後已使用類固醇和/或其它免疫抑製劑的患者仍可出現EPS的進展,這至少理論上說明這些藥物無任何治療益處。英國的大型病例系列研究(Pan-Thames EPS study)顯示使用皮質醇、免疫抑製劑、他莫昔芬或聯合應用這些藥物的患者與不使用的患者相比,預後無差別,同時發現腸外營養患者一年的生存率低於非腸外營養者。

外科手術:腸粘連松解術在EPS治療中具有重要和確定的地位,有較高的癥狀緩解率和生存率,且術後96% 的患者可恢復胃腸功能。

六、EPS的預防

目前尚無前瞻性研究顯示預防性轉變PD為HD可減少EPS的發生。但對於存在高危EPS因素,如腹膜通透性高或通透性增加;超濾量低,難以控制液體平衡;需要高濃度的葡萄糖透析液;頻繁發生腹膜炎的患者,可預防性的轉變透析方式為HD,但這些患者的EPS癥狀也可出現於進行HD後的一段時間,因此應當密切關注相關癥狀的出現,及時干預可能是改善長程PD患者預後的重要方法。

撰稿:北京朝陽醫院李寒

--End--


推薦閱讀:

腫瘤標誌物升高擔心複發轉移,看完這幾點清楚判斷癌症病情進展
中藥細辛的研究進展
民主因何而衰退:國外民主衰退成因研究的新進展
【頭條】分娩鎮痛新進展
概述:胸腺腫瘤分期的歷史及進展

TAG:研究 | 進展 |